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10月~2000年10月,我所应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老年人眩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病人病因中大多数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见,占15例。以眩晕,走路不稳,复视,肢体麻木为主要症状,有别于无其他系统神经症状体征的耳源性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Betahistine)联合茶苯海明(Dramamine)治疗不同病因引起眩晕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06至2010年收治的120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茶苯海明50mg,口服,tid,联合倍他司汀8mg,口服,tid;对照组60例,单用茶苯海明50mg,tid,口服。治疗时间均为一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治疗组60例,治愈23例,显效17例,有效18例,显著有效率66.67%,总有效率96.7%,对照组60例,治愈15例,显效16例,有效15例,显著有效率51.67%,总有效率76.67%。比较两组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倍他司汀联合茶苯海明较单用茶苯海明能有效改善眩晕症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采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WMFT、BBS、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及日常活动能力,调节脑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症状,本文所指的眩晕主要是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腔隙性脑梗塞所致眩晕以及耳源性眩晕,笔者对50例上述患者使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15,女35,年龄35岁~60岁,病程小于1年者13例,大于1年者37例。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天麻素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100例眩晕症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天麻素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眩晕障碍程度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眩晕障碍程度优于对照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天麻素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病情,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倍他司汀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倍他司汀组(盐酸倍他司汀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对照组(能量合剂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各60例,每天静脉滴注1次,治疗10天。结果倍他司汀组起效快,总有效率93.3%。对照组起效慢,总有效率70.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讨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顺序随机的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实验组予以参麦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33%,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治疗前眩晕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经过2周治疗以后,实验组的眩晕症状评分显著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头晕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有效的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8.
<正>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神经性疾病,临床症状以突然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共济失调伴面色苍白、出汗、口干等迷走神经刺激症状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同时伴有耳鸣症状。或眼球震颤。倍他司汀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眩晕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我院急诊科2005年2月~2007年12月应用倍他司汀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眩晕症31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倍他司汀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BPPV)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符合S-BPPV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例,女性63例;年龄为38~84岁,平均年龄(61.19±12.18)岁。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药物组(倍他司汀药物治疗)40例和联合组(倍他司汀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5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1周、2周、3周后的有效率进行比较。 结果联合组治疗S-BPPV患者1周、2周、3周后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药物组3周后有3例患者复发。 结论倍他司汀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S-BPPV的总有效率优于单一药物治疗,并且可以降低S-BPPV的短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比现察倍他司汀与红花黄色素治疗眩晕症时是否联用东莨菪碱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5年12月中江县人民医院急诊科输液留观治疗的眩晕症患者48例。随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甲组:采用盐酸倍他司汀20mg与红花黄色素100mg静滴,乙组:采用盐酸倍他司汀20mg与红花黄色素100mg及丁溴酸东莨菪碱20mg静滴,对比两组治疗时间及疗效的差异。结果甲乙两组疗对眩晕治疗效果无差异性,故一般病人不必联用丁溴酸东莨菪碱,但考虑到丁溴酸东莨菪碱在拮抗迷走神经兴奋所致心率缓慢,面色苍白,多汗等的作用,合并多汗、心律减慢的眩晕病人可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91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分为复方丹参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组(对照组)和葛根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组(治疗组),1次,d,7d后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13%,优于对照组的68.89%(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0.05)。结论:葛根素联合倍他司汀能够扩张椎-基底动脉血管供血状态,增加脑部冠脉血流量和降低脑供血血管的阻力,从而消除病因和缓解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倍他司汀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尼莫地平+综合治疗为尼莫地平组(37例),倍他司汀+综合治疗为倍他司汀组(35例),尼莫地平联合倍他司汀+综合治疗为联合组(41例).三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0、20 d检测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动态监测血压(DMBP)、偶测血压(AMBP)、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治疗前和治疗10、20 d时CRP、NSE、GLU、TC、TG、LDL-C、HDL-C、DMBP、AM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d时,联合组[(10.21±1.52)分]显著低于倍他司汀组[(20.13±1.70)分]和尼莫地平组[(15.45±1.12)分](P<0.01或<0.05).三组治疗10 d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d,联合组总有效率(85.4%,35/41)高于倍他司汀组(65.7%,23/35)和尼莫地平组(73.0%,27/37)(P<0.01或<0.05),尼莫地平组总有效率高于倍他司汀组(P<0.05).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尼莫地平或倍他司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倍他司汀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实验组给予倍他司汀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4%(P<0.05).治疗2周后,实验组的VSI评...  相似文献   

14.
郭昱 《现代养生》2013,(24):66-66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本文就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神经性耳鸣患者86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艾司唑仑治疗,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用药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醒脾祛瘀通脉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2月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6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醒脾祛瘀通脉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视物旋转、头重如裹、恶心呕吐、胸闷4项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眩晕障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DHI量表中躯体、情绪、功能3个维度评分及总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脾祛瘀通脉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症状及体征消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江枫然 《现代保健》2012,(11):40-41
目的:探究倍他司汀联合黄芪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1年6月11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与治疗组61例,对照组应用倍他司汀注射液250ml,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30ml+0.9%NS100ml,均为1次/d,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仅有1例患者在注射黄芪时出现头胀,2例患者在注射倍他司汀时出现口干、头晕、头胀、上腹不适感,其余均无其他严重副反应。结论:倍他司汀联合黄芪治疗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无严重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彭高富 《智慧健康》2022,(1):123-125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接受倍他司汀与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自我院接受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56例作为本次样本对象,其均于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我院就诊,依据随机排列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参照组20例予以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36例予以倍他司汀与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血液动力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1周、2周及3周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较轻、日常生活能力较强,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液动力学相关指标值较低且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 给予该疾病患者倍他司汀与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可减轻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及血液动力学指标,得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以眩晕、呕吐为主,纳洛酮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BI,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应用纳洛酮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BI63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46例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采用葛根素注射剂(250ML,0.5g)及倍他司汀(6mg/片)口服治疗治疗,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剂(NS250ML+复方丹参20ML)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椎一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椎一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提高程度亦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联合倍他司汀是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一种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循环性缺血眩晕,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发现,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性缺血眩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