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和分析影响扁桃体癌预后因素。方法:对80例扁桃体癌回顾性分析。全组经病理证实,未分化癌41例(50.8%),低分化鳞癌23例(28.6%),鳞癌16例(20.6%)。临床分期:Ⅱ期11例(14.3%),Ⅲ期31例(38.1%),Ⅳ期38例(47.6%)。颈淋巴结转移N。22例(27.0%),N1-3 58例(73.0%)。CO^60γ线加常压X线照射。原发灶DT50-70GY/5-8W;颈转移灶DT60-80GY/6—8W。35例放疗前后采用COF方案每周1次,连用2周后放疗,放疗结束后1月又开始化疗。结果:随诊超过10年80例,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55.6%和44.4%。结论:肿瘤病理类型、临床期别、T分期、原发灶及颈转移灶大小,治疗结束后原发灶及转移灶残留,肿瘤侵犯舌根、臼后三角、张口困难等是影响扁桃体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扁桃体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5%,是头颈部恶性肿瘤的3%~10%左右①.我院自1982年12月至1997年10月共收治患者31例,现对其治疗的疗效及影响病人的预后因素作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全组31例中,男性22例,女性9例,男女之比为2.4:1,年龄最小27岁,最大74岁,50岁~69岁为高发年龄组,占61.8%,咽部不适、吞咽阻碍感为首发症状占45.2%,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诊断,其中,鳞癌25例,占80.6%,未分化癌6例,占19.4%.按国际抗癌协会分期,Ⅰ期3例,占9.7%,Ⅱ期7例,占22.6%,Ⅲ期12例,占38.7%,Ⅳ期9例,占29.0%,22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占71.0%. 14例行单纯60Co外照射,对原发灶和上颈区采用两侧面颈平行相对野照40Gy/4周后,缩野避开脊髓加量至60Gy~70Gy,患侧剂量占剂量的2/3,上颈淋巴结有转移者,下颈行预防性照射,剂量50Gy/5周,17例先用PF方案化疗2~3个疗程,再行60Co外照射,照射方法同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HPV阳性与阴性口咽癌患者基因芯片数据,寻找差异基因及其关键通路,区分不同HPV感染状态下口咽癌的分子表达特征基因谱。方法 利用GEO数据库中高通量基因芯片数据库筛选出口咽癌患者具有HPV感染状态信息的芯片。采用GO基因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可表征不同HPV感染状态口咽癌生物特性的特征基因簇和通路,并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可视化分析。结果 经差异基因分析后,发现HPV感染状态可影响口咽癌的生物学特征,并显著改变一些重要的肿瘤信号通路,如Wnt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结论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多种角度定义了口咽癌不同HPV感染状态下的分子表达特征,为口咽癌的精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扁桃体癌的远期放疗效果.方法 1985年1 2月~1997年1 2月收治96例扁桃体癌患者,均用放射治疗,然后观察5年生存率.结果总的5年生存率为5 3.12%.结论 I、II期扁桃体癌可采用根治性放射治疗,III、IV期采用计划性放疗结合手术或手术结合放疗,这样既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扁桃体癌的远期放疗效果。方法 1985年12月~1997年12月收治96例扁桃体癌患者,均用放射治疗,然后观察5年生存率。结果 总的5年生存率为53.12%。结论 Ⅰ、Ⅱ期扁桃体癌可采用根治性放射治疗,Ⅲ、Ⅳ期采用计划性放疗结合手术或手术结合放疗,这样既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7,(26):3723-3725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扁桃体癌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扁桃体癌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参考相关指南、文献以及化疗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经济状况,从有效性、安全性出发协助医师制订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的化疗方案(注射用奈达铂100 mg,d1;50 mg,d2,ivgtt,qd+多西他赛注射液100 mg,d1,ivgtt,qd,每3周为1个周期);并密切监测有无化疗致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并行化疗预处理药物的使用,化疗期间饮食、饮水,不良反应预防等用药教育及出院教育。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顺利完成本周期化疗,且未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在扁桃体癌化疗方案尚无统一标准的情况下,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药物作用特点、经济状况,协助医师制订化疗方案,并积极开展药学监护,保证了患者化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术治疗舌扁桃体肥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扁桃体肥大在成人较为少见,是一种极易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忽略的疾病。舌扁桃体肥大在临床上常易误诊为慢性咽炎,形成长期误诊误治。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在临床上通常推荐手术切除而患者往往难于接受。我科于2003—06—2004—06在耳鼻咽喉科门诊在间接喉镜下应用射频治疗舌扁桃体肥大12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30例原发性扁桃体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特征.方法 30例原发性扁桃体恶性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首发症状、就诊经过、局部查体、病理类型等.结果 30例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58.2±11.6)岁;有吸烟史20例,吸烟时间10~50年,平均吸烟时间(30.3±11.2...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指南》2018,(2)
目的分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联合HPV筛查癌前期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18例妇科患者进行TCT、HPV检测及病理学检查,分析TCT+HPV筛查癌前期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的临床价值。结果病理检验阳性率为9.6%,TCT阳性率为5.0%,HPV阳性率为5.5%,TCT联合HPV检测的阳性率为8.3%。以病理检验结果为标准,TCT+HPV筛查癌前期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的阳性符合率均高于HPV或TCT的诊断结果(P<0.05)。结论 TCT+HPV筛查癌前期病变和早期宫颈癌能够提高阳性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尖锐湿疣患者HP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并观察免疫治疗后患者预后复发情况与HPV型别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130例尖锐湿疣患者均行电灼术清除疣体,并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对皮损处的疣体进行HPV的基因分型测定,术后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肉注射2个疗程,治疗后半年内记录复发情况及复发患者的HPV基因类型。结果130例尖锐湿疣患者HPV—DNA阳性率达94.62%;共检测出13种HPV基因类型,其中低危型HPV6(47.69%)、HPV11(27.69%)所占比例较高,多重感染率达24.62%。免疫治疗后,HPV多重感染患者复发率(43.75%)明显高于单一型感染患者(26.31%),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以HPV6、11型感染为主,HPV基因多重感染率高,且与尖锐湿疣的复发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9,(23):149-151
目的探讨HPV阳性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妇科门诊108例HPV阳性患者(2017年1月~2018年10月)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般组(n=54)、干预组(n=54),对一般组进行一般护理,对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分析患者心理状态、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预后状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后SAS、SDS、NHP评分与一般组组间比较更低,干预组用药依从性良好率、随访6个月HPV转阴率与一般组组间比较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HPV阳性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改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提升用药依从性,促进HPV转阴。 相似文献
13.
扁桃体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扁桃体切除术患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护理。方法:回顾分析3年来对361例接受手术患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的体会,总结对该类患的护理要点。结果:护理中通过对患的行为指导,患能够在手术前后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扁桃体切除术病例的术后并发症逐年下降。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有助于患了解扁桃体切除术和术后康复的知识,有利于治疗效果的实现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PV感染,PCNA,p53的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对42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组织学和HPV18E6、PCNA、p53的检测。结果①42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角化型鳞状细胞癌30例(30/42,71.43%),未角化型鳞状细胞癌有12例(12/42,28.57%)。②HPV18E6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率为73.81%(31/42),在角化型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率为76.67%(23/30),角化型高于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50.0%,6/12,P>0.05),但无统计学意义。③PCNA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达83.33%(35/42)。p53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达42.86%(18/42)。p53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76.0%(19/25)比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高29.41%(5/1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HPV18E6的高表达,是预测子宫颈上皮异常增生、癌变的标志物。②HPV18E6表达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二者的表达促进了抑癌基因p53的激活。而p53的过表达,与淋巴结的转移呈正相关,预测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舌根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并发症防治。方法对7例舌根癌患者的手术方法,手术入路,术后创面缺损的修复与重建以及并发症防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2例皮瓣部分坏死,所有患者逐步恢复了吞咽及语言功能,术后补充放疗未见局部复发。结论选择合适的术式和手术入路,是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同时有助于减小并发症的产生;良好的修复方法对术后吞咽、语言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补充放疗有助于局部病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应用自制黄腐酸治疗宫颈糜烂的同时,常规做HPV筛查,观察自制黄腐酸对HPV阳性患者转阴的治疗作用。方法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对门诊治疗的宫颈糜烂患者,给予HPV筛查,对筛查阳性的16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自制黄腐酸阴道用药治疗12个月,对照组给予保妇康栓阴道用药12个月,比较治疗效果和HPV转阴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时,研究组痊愈61例(75ê.31%),好转11例(13.58%),无效9例(11.11%),有效率88.89%;对照组治疗12个月时,痊愈36例(44.44%),好转12例(14.81%),无效33例(40.74%),有效率59.26%。研究组HPV转阴36例(44.44%),显著改善32例(39.51%),改善5例(6.17%),无改善8例(9.88%),升高0例,改善率90.12%;对照组HPV转阴21例(25.93%),显著改善22例(27.16%),改善6例(7.41%),无改善31例(38.27%),升高1例(1.23%),改善率60.49%。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 P <0.05);HPV转阴改善率也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自制黄腐酸用于治疗HPV阳性宫颈糜烂患者,不仅有利于病情更好恢复,而且对HPV转阴有临床价值,因而对宫颈糜烂发生癌变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凤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3):231-233
目的对HPV阳性妇女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并研究分析心理干预方法对存在焦虑情绪的HPV阳性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Zung氏焦虑自评表对本院100例患者进行调查,然后将存在焦虑情绪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经过2~3周之后,对两组患者睡眠时间、免疫能力、性生活协调性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患者的焦虑状况不同,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理干预实验中,干预组在各方面的指标都有所改善。结论 HPV阳性妇女都存在一些焦虑情绪,通过心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肾病患者扁桃体切除前后的效果。方法 22例实施扁桃体切除的肾病患者(肾病患者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期2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患者扁桃体切除前后血、尿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进行分析对比,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肾病患者组扁桃体切除前患者的血IL-2水平为(13.85±1.59)ng/L,血IL-6水平为(122.42±13.46)ng/L,尿IL-2水平为(14.13±2.11)ng/L,尿IL-6水平为(204.33±26.63)ng/L;扁桃体切除后患者的血IL-2水平为(5.92±1.32)ng/L,血IL-6水平为(71.18±12.52)ng/L,尿IL-2水平为(6.62±1.09)ng/L,尿IL-6水平为(83.53±17.48)ng/L;对照组的血IL-2水平为(5.03±1.13)ng/L,血IL-6水平为(65.35±11.28)ng/L,尿IL-2水平为(5.78±1.03)ng/L,尿IL-6水平为(69.43±12.37)ng/L。扁桃体切除前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切除前血、尿中IL-2、IL-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病患者扁桃体切除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促进患者的血、尿IL-2、IL-6恢复至正常的水平,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