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GM1对脑缺血/再灌流的保护作用,动态观察神经节苷脂GM1对大鼠MCAO/IR模型细胞外液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缺血1h再灌流2h模型,用活体微透析法,检测缺血皮层脑组织外液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结果(1)脑缺血后60min Glu上升到峰值浓度,随后很快下降,再灌流2h内未见回升;(2)GM1组各类氨基酸都明显下降。结论 GM1能使包括Glu在内的多种氨基酸明显下降,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M1对脑缺血/再灌流的保护作用。动态观察神经节苷脂GM1对大鼠MCAO/IR模型细胞外液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缺血1h再灌流2h模型,用活体微透析法,检测缺血皮层脑组织细胞外液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结果(1)脑缺血后60minGlu上升到峰值浓度,随后很快下降,再灌流2h内未见回升;(2)GM1组各类氨基酸都明显下降。结论GM1能使包括Glu在内的多种氨基酸明显下降,它的保护机制与其可能维护神经元膜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脑缺血再灌流后bFGF基因的表达及MK-801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流后bFGF基因表达的意义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1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bFGF基因的表达及MK-801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缺血2h再灌流1h可见bFGF表达增高(P〈0.05),bFGF mRNA表达于12h达高峰,bFGF蛋白于24h,达高峰;MK-801组与缺血组相比,于再灌流6h~48h bGFG表达减弱(P〈0.05)。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时[3H]—三磷酸肌醇([3H]-IP3)放射活性及突触体游离Ca2+([Ca2+]i)的变化,并用苯甲基磺酰氟化物(PMSF)治疗,观察其对[3H]-IP3放射活性及突触体[Ca2+]i的影响。结果:脑缺血1min[3H]-IP3放射活性非常显著地增高。缺血20min、缺血20min再灌流1h、6h、2d[3H]-IP3放射活性非常显著地降低。缺血20min突触体[Ca2+]i非常显著地增高,至再灌流6h达到最高水平。应用PMSF治疗能显著地抑制突触体[Ca2+]i的升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大鼠4血管阻断法(4VO)建立脑缺血再灌模型,分别检测假手术组,缺血15min组,缺血15min后再灌流1h,6h,24h,72h和168h各组不同脑区的磷脂酶A2(PLA2)活性变化。发现海马和皮质下脑皮PLA2活性在再灌流早期显著升高,但随再灌流时间延长其活性反而低于假手术组;而皮质区PLA2活性在再灌流早期虽然也升高,但很快接近假手术组,表明PLA2活性改变有着区域性差别,参与并影响  相似文献   

6.
巴曲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保护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巴曲酶对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有无抑制作用,参照Smith等(1984)方法,制备大鼠前脑短暂性缺血再灌流模型,采用TUNEL(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末端介导的dUTP-生物素切口末端标记)法,观察了海马脑区细胞凋亡的特征变化—DNA降解片段(凋亡小体)。发现脑缺血10min再灌流24h,海马CA1区即可见凋亡小体,于再灌流48h、96h凋亡小体明显增多。给予巴曲酶(1.6BU/kg.iv)后上述变化被明显逆转。本实验提示巴曲酶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所引起的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栓线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采用颈部旁侧手术入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支后颈内动脉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流损伤模型。闭塞成功率94.1%,动物偏瘫症状评分在缺血2h再灌流3d后趋于稳定,病理改变以尾壳核损害最重。再灌流7d脑梗塞体积为97.8±9.4mm3,动物死亡率59.4%。缺血2h后再灌流先出现过渡灌注,而后呈持续性低灌注。本文模型勿需开颅,缺血效果可靠,对局灶性脑缺血的研究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四血管闭塞的非禁食动物脑缺血模型,旨在观察缺血再灌流不同时期大鼠脑乳酸含量的变化。结果再灌流1小时和再灌流2小时后大鼠脑乳酸含量无差异(P>0.2)。提示再灌流后第一小时是脑乳酸产生的关键时期,这与此期出现的皮层神经元膜结构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小檗碱对大鼠海马CA_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Pulsinelli-Brierley4血管结扎致SD大鼠全脑缺血(10min)再灌流模型,分别观察了早期不同再灌流时间(12、24、48h)点上,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以及再灌7d时光镜结构变化,同时观察了小檗碱对CA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影响。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流早期,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7d时光镜下绝大部分细胞脱失;而用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在相应时间点上超微结构变化相对较轻,7d时仍有绝大多数(82%)细胞存活,细胞密度为172±12.2个/mm,显著高于缺血对照组27±7.6个/mm,P<0.001。提示小檗碱对大鼠短暂脑缺血再灌流造成的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具有显著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bcl—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讨bcl-2在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中的表达与缺血所致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bcl-2蛋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皮层和基底节区动态变化。结果bcl-2蛋白在大脑中动脉阻塞2h后,随再灌流时间延长其解剖分布不同。基底节区持续时间短,而皮层区持续时间较长,其中再灌流6h,bcl-2蛋白表达最显著。结论bcl-2蛋白表达与神经细胞存活密切相关,可能是神经细胞自我保护机制之一,防止或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脑缺血选择性海马CA1区神经元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ulsineli-Brierley4血管阻塞脑缺血模型观察了大鼠全脑缺血20min再灌流8h,c-fos基因表达及再灌流7d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损害。在缺血再灌流早期(8h)海马CA1区极少c-fos表达,而齿状回、海马CA3区、杏仁核大量c-fos表达。缺血再灌流晚期(7d)镀银染色显示海马CA1区神经元及其突触终末带呈黑色溃变相,而齿状回、海马CA3区、杏仁核呈金黄色正常相。相邻切片HE染色示缺血组海马CA1区核完整的锥体细胞数(5±2.6个/200μm)与对照组(40±2.9个/μm)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脑缺血诱导的c-fos基因表达对于缺血易损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可能起直接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脑缺血海马透析自由基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脑反复缺血再灌流羟自由基活性动态变化,探讨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采用Pulsinelli和Briefley4血管关闭方法,5min×3次缺血,用微透析针植人右侧海马CA1区,用水杨酸盐捕获生成稳定的加合物2,3和2,5二氧苯甲酸(2,3和2,5DHBA)。用高压液相(HPLC)电化学检测。结果腹腔内注射水杨酸盐和微管透析针内注射水杨酸盐,2,3和2,5DHBA出现相似变化。缺血期2,3和2,5DHBA稍降低,灌流20min显著增高,灌流1h升高至顶峰,持续3h。证明脑反复缺血后再灌流羟自由基显著增高,并且不是一个暂时的现象。结论自由基在脑缺血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ICAM-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间粘附性的变化。方法:4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缺血2h再灌注2、4、12、24、48、96h组,原位杂交和兔疫组化法检测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超高速摄录像系统观察缺血区微血管内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粘附性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局部脑组织ICAM-1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微动脉内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粘附性均明显增高。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表达增高,介导了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粘附增强,参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流模型,研究了大鼠脑缺血6h、9h和缺血6h再灌流3h脑梗塞体积,脑含水量,能量代谢,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脑缺血6h、9h可以造成严重的脑梗塞和脑水肿,ATP含量和SOD活性显著降低,乳酸和MDA含量显著增加,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01)。再灌组和缺血两组比较,脑梗塞体积,脑水肿无明显差别(P>0.05),ATP、乳酸、SOD和MDA均有不程度的改善。提示,大鼠局部脑缺血超过6h可造成严重的脑损伤,并随缺血时间的再延长,脑损伤变化趋于平缓。再灌后,脑损伤未见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时[^3H]-三磷酸肌醇[^3H]-IP3)放射活性及突触体游离Ca^2+([Ca^2+]i)的变化,并用苯甲基磺酰氟化物(PMSF)治疗,观察其对[^3H]-IP3放射活性及突触体[Ca^2+]i的影响。结果:脑缺血1min[^3H]-IP3放射活性非常显著地增高。缺血20min、缺血20min再灌注1h、6h、2d[^3H]-IP3放射活性非常显著地降低。缺血20m,  相似文献   

16.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c-fos、bcl-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探讨细胞凋亡在脑缺血再灌注时脑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液注不同时间内c-fos、bcl-2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①脑缺血再灌注时在缺血侧皮层和基底节区可见c-fos阳性表达,并于缺血 30min再灌注1h时阳性表达达高峰;②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侧皮层和基底节区均有bcl-2阳性表达,于缺血2h再灌注3h时阳性表达达高峰。结论:c-fos和bcl-2参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性细胞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鼠插线法缺血1小时再灌流2小时模型,比较对照组和黄芪皂甙(ASS)组在缺血/再灌流时氨基酸和含水量的变化。结果:(1)脑缺血60分钟时上升到峰值浓度,随后很快下降,再灌流2小时内未见回升;(2)ASS组谷氨酸(Glu)峰值浓度下降了13.2%,但未见统计学差异;(3)黄芪皂甙显著降低了梗塞灶内脑组织含水量。认为尽管ASS未能使Glu产生明显下降,但能降低梗塞灶含水量,说明ASS的脑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其它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皮层 ICAM-1变化规律。方法:改良 Koizumi法建立 L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RT-PCR和 Dot blotting法分别检测 ICAM-1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变化。结果:缺血皮层 ICAM-1mRNA和 I-CAM-1分别于缺血 2h和再灌注 2h显著升高,再灌注 10和 46h达高峰,持续 1周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ICAM-1在脑缺血再灌注时表达明显上调,介导白细胞和脑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ICAM-1 将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新突破点。  相似文献   

19.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在大鼠缺血性脑水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鼠四动脉结扎脑缺血模型,应用于湿质量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观察脑缺血损伤后脑组织量的变化及PACAP对其影响,结果显示,脑缺血30min,再灌流1h,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再灌流6和24h,脑组织含水量逐渐降低,再灌流48h脑组织含水量已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侧脑室给予5μl的浓度为2×10^-4mol/L,2×10^-5mol/L及2×10^-6mol/L的PACAP均能使脑组织含水量减少,其中  相似文献   

20.
小檗碱对小鼠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Pulsinelli-Brierley4血管结扎致SD大鼠全脑缺血(10min)再灌流模型,分别观察了早期不同再灌流时间(12、24、48h)点上,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以及早灌7d时光镜结构变化,同时观察了小檗碱对CA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影响。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流早期,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7d时光镜下绝大部分细胞脱失,而用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在相应时间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