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肿瘤脑膜转移的MRI表现及强化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娟  陶晓峰  肖湘生 《放射学实践》2003,18(10):706-708
目的:分析系统性恶性肿瘤脑膜转移的MRI表现,探讨脑膜强化对脑膜转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根据临床恶性肿瘤病史、脑脊液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脑膜转移瘤12例,其中原发肿瘤肺癌5例,乳腺癌3例,黑色素瘤1例,淋巴瘤2例,原发肿瘤不明1例。MR常规扫描后均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结果:①MR平扫:异常脑膜改变仅2例,表现为沿软脑膜分布的多发结节;②MR增强扫描:12例呈3种脑膜强化模式,硬脑膜强化模式(硬脑膜~蛛网膜强化)3例,软脑膜强化模式(蛛网膜下腔一软脑膜强化)6例,全脑膜强化模式(硬脑膜、蛛网膜及软脑膜均强化)3例,其中2例表现为沿软脑膜分布的多发结节,10例表现为线样弥漫性脑膜强化;③其它征象:脑内转移3例,脑积水3例。结论:恶性肿瘤脑膜转移在MR增强扫描上可以表现为3种脑膜强化模式,其中软脑膜强化模式多见,结节性脑膜强化及脑内转移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骨与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与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骨与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MRI及病理资料。其中10例原发于软组织,8例原发于骨骼。结果原发性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深部软组织,其MRI表现为:T1WI多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均呈混杂高信号,部分可见分隔征(6/10)、假包膜(4/10)及瘤周水肿(2/10),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多明显强化;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长骨骨端,其MRI表现为:T1WI多呈等低信号,T2WI均呈混杂高信号,内可见斑片状等低信号,病灶周围常见不完整的低信号环(6/8),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强化;骨质破坏周围多伴有软组织肿块(6/8),部分伴有病理性骨折(3/8)。结论 MRI对骨与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缺乏特异性,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3.
张静  郑君惠  黄飚 《放射学实践》2019,34(3):270-276
【摘要】目的:探讨松果体区实性肿瘤的CT及MRI影像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搜集本院43例松果体区实性肿瘤的CT及MRI资料,生殖细胞瘤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放疗后随访证实,其余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生殖细胞瘤25例(手术病理证实18例,临床放疗后随访证实7例);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10例;神经上皮源性肿瘤4例;脑膜瘤4例。生殖细胞瘤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密度/信号均匀,CT呈等或稍高密度,钙化的松果体被肿瘤包裹或位于肿瘤周边;MRI呈T1WI等低信号,T2WI等/稍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松果体细胞瘤表现为松果体区圆形或类圆形、浅分叶、边界清楚的肿块,CT呈稍高密度,MRI呈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一般均匀强化,部分不均匀强化。松果体母细胞瘤肿瘤呈深分叶状,形态不规则,肿瘤内部可见出血、囊变、坏死,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中间分化的松果体实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介于松果体细胞瘤及松果体母细胞瘤之间。脑膜瘤呈圆形或类圆形,形态规则,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CT呈稍高密度,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稍低信号,信号/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并可见“脑膜尾征”。结论:松果体区域组织成分较复杂,肿瘤种类较多,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需结合影像学表现(肿瘤形态、边界、其与周围组织关系、强化特点)及临床资料(患者年龄、性别、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考虑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儿童期脑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PXA)的MRI表现。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7例儿童期脑PXA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肿瘤的部位、形态和信号特征。结果 :7例肿瘤均呈囊实性 ,位于脑表浅部位 ,3例边界清楚 ,4例边界欠清楚。肿瘤实质与脑灰质比较在T1WI呈低信号 ,在T2 WI呈混合性高信号 ,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和壁结节明显强化 ,3例囊性伴壁结节的肿瘤中 2例囊壁有强化 ,1例无强化。结论 :儿童期脑PXA多起源于脑表浅部位 ,颞叶为最常见部位 ,肿瘤常呈囊实性 ,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和壁结节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恶性肝脏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肝脏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检查.结果:5例患者中肿瘤多发1例,表现为2个结节样病灶,其余4例均为单发.MRI检查5例患者,T1WI病灶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不均匀低信号块状影.T2WI病灶呈混杂高信号,中心可见更高信号区,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不均匀轻度强化,病灶中心可见不规则无强化低信号区,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仍继续强化,病灶中心低信号区始终无强化.结论:平扫及动态增强MRI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恶性肝脏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了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FBGT)的MRI表现以及MRI在FBG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FBGT患者的MRI,对病变的分布、信号特征以及数目等进行总结.结果 8例患者均有颜面部瘢痕,4例脑内未见异常,4例出现脑内病变.脑内肉芽肿见于灰白质交界处以及灰质,肉芽肿结节在T,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部分病灶有中央出血,在T1WI表现为高信号,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肉芽肿周围脑白质均有中度水肿,水肿沿皮层下分布,在T2WI以及FLAIR为高信号.肉芽结节呈中等强度的均匀增强,可表现为环形、斑片状及结节状强化.2例可见脑膜线样增强.结论 FBGT有一定的影像特点.MRI可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肿瘤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病理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肿瘤的患者资料,MRI采用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T1WI增强扫描,观察其MRI特点包括病灶位置、形状、信号特点、占位效应及增强表现。结果 24例中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15例,节细胞胶质瘤7例,中枢神经细胞瘤2例,15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中,位于颞叶12例、额叶2例,顶枕叶1例。MRI上病灶主要位于皮质区,肿瘤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囊性改变,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FLAIR和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12例病灶不强化,3例可见斑片、结节、环形强化,病灶周围均未见水肿。7例节细胞胶质瘤中,颞叶5例,额叶1例,顶叶1例,MRI表现为囊实混合性肿块,T1WI上为低信号,T2WI/FLAIR为高信号,其中2例伴有钙化,无瘤周水肿,增强后实性结节明显强化。中枢神经细胞瘤2例,位于侧脑室内,MRI呈囊实性不规则异常信号,T1WI等低信号,T2WI/FLAIR等高混杂信号,增强后实性部分及分隔明显强化。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肿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有助于与其他肿瘤的鉴别,掌握这些特点,并结合临床,可以对其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软组织侵袭性纤维瘤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黏液纤维肉瘤的CT与MRI表现及其组织病理性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侵袭性纤维瘤病(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9例)、黏液纤维肉瘤(3例)的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表现对照.结果 共检出肿瘤23个.侵袭性纤维瘤病7个,2个呈膨胀性生长,5个呈浸润性生长,CT像上呈等低密度,T1WI上呈低信号,T2WI/FS上信号明显增高.肿块内夹杂线样、条索状低信号影,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匀;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2个,均呈分叶状,边界模糊,密度/信号不均匀,常伴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呈明显欠均匀强化.黏液纤维肉瘤4个,2个呈膨胀性生长,2个呈浸润性生长,密度/信号混杂,MRI可清晰显示黏液样基质的特征性信号,T2WI上呈高亮信号.结论 软组织侵袭性纤维瘤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黏液纤维肉瘤均为纤维组织来源肿瘤,影像学见瘤体内数量不同的线样低密度或低信号影,但又有各自影像特点,与其不同的病理学基础密切相关.MRI在反映病灶内成分方面优于C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室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的MRI特征,旨在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8例脑室内PA患者的MRI特征。8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4例PA位于第四脑室,2例位于侧脑室,2例位于第三脑室。实质型1例,囊实型5例,大囊伴小结节型2例。肿瘤实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均值(1.5±0.15)×10-3mm2/s,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囊实型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DWI呈低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高信号,大囊伴小结节型囊液呈脑脊液样信号。结论脑室内PA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实性部分T2WI呈高信号、DWI呈低信号且显著强化的脑室内肿瘤术前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该病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较少发生于颅内,分析颅内HPC的MRI表现特征,有利于提高对此种肿瘤的认识。方法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HPC的临床和影像资料,6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2~58岁,平均41岁。结果本组6例中2例肿瘤发生于桥小脑角区,3例发生于脑实质,1例发生于脑室内,肿瘤体积均大于3cm,边界清,均呈多分叶状,脑外病灶T1WI、T2WI信号均匀,增强明显均匀强化,脑内病灶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稍高混杂信号,脑室内病灶接近或稍低于脑白质。注射对比剂后,6例均表现明显强化,内见点片及条状低强化灶,其中2例脑实质肿瘤内见弯曲条状低强化灶。结论颅内HPC少见,MRI形态及增强表现较有特征性,总结MRI表现,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