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之研习仲景学说医家众多,明清大家沈金鳌独具慧眼,著《伤寒论纲目》十六卷,析六经所发之款症,各经各款,循六经之次,析各款之繁,揭伤寒之症,以仲景论为纲,集诸家方论,庶揽群书,可循流溯源,晓仲景之旨,阐幽发微,堪称历代注疏、研究《伤寒论》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清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应用清法,极具特色,现详述如下:清宣郁热治内热烦躁:风寒外束,内有郁热,“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用大青龙汤(38)。方中石膏清泄里热,与麻黄汤配伍,透解郁热。若表郁内热轻证,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微发其汗兼清里热(27)。  相似文献   

3.
从服药时间、服药量次、辅服白饮及啜粥、药后护理等四个方面对《伤寒论》的服药护理知识作了归纳和论述。  相似文献   

4.
黄竹斋(1886--1960)名谦,字吉人,竹斋亦其字,晚号中南山人。为长安名医,近代着名的伤寒学家。《伤寒论集注》为其所着,成书于1924年。其学验俱丰,对《伤寒论》颇多阐发。正如任应秋教授所说“当代我国治伤寒学大体言之……由于各个地区各有所尚,具有代表性的伤寒学家有郑钦安、曹颖甫、恽铁樵、陆渊雷、黄竹斋等”。该书为黄氏代表作,稿经四易,时历八载,始告克成。是书“刊诸注之缪异,集群哲之雅言”。该书荟萃百家注解伤寒之医论,细注疏明,辨疑正误,探源正流,“惟期经旨之昌明”,是研究《伤寒论》一书较好之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太阳之上,寒气主之”(《素问·天元正纪大论》),所以,与太阳主气寒气相一致的寒邪或寒风之邪,以及寒水(因为水之气亦为寒)所致太阳证,即为太阳主证。除此以外,当视为太阳变证。  相似文献   

6.
张志聪,字隐庵,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约卒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张氏先祖九代世医,不但对理论有所造诣,著作颇多,而且善于临证,曾用化气行水法治疗水肿,益气法治疗癃闭(见《侣山堂类辨》),列为佳传,为浙江钱塘学派主要人物之一.《伤寒论集注》(以下简称《集注》)是张氏晚年炉火纯青之作,该书虽服膺于业师张卿子,但因论理精深,故比《张卿子伤寒论》影响为大,成为伤寒学派的佼佼作.兹评述《集注》,以期抛砖引玉.发展尊经学说《伤寒论》因经多次散失,历代学者对其真伪存在争议.明末张卿子虽然提出尊经之说,认为“悉依旧本,不敢去取”,但是《张卿子伤寒论》却全部采录成无己本之原文、注文,方药上略加注释,理论上较为粗陋.而《集注》则从“知一章各有其源,六经各有其本,片言必有其归,只字必体其蕴”(见《伤寒论集注·序》,以下引文均见《伤寒论集注》)出发,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展了尊经学说.  相似文献   

7.
本证属《伤寒论》中的“太阳中风”,为太阳病表证中的一种病证;同时,“中风”为《伤寒论》中以病因命名的一个病名。中,去声,读为“众”,中伤的意思。风性善行数变,从外侵犯人身时,如矢石中人,所以论名为中风,其实即后世所谓“伤风”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本篇以及本年度将在每期连载的"姚荷生研究室专栏"的文章,均出自我们与其他十三位同道整理的姚荷生先生遗著——《伤寒论疾病分类纲目》——所形成的书稿(《〈伤寒论〉证候分类纲目》)中的部分章节。本书虽然即将出版,但由于其理论价值及应用价值甚高,故将其中各论中的部分病证先行发表,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历代注释者达四百余家之多,林亿等人用十六年的时间,完成了《伤寒论》的编辑,在宋本《伤寒论》完成后,历经九百五十余年,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评释,显示了对《伤寒论》的重视程度.下面谈一谈对《伤寒论》有代表性的评述.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志娟  张建荣 《光明中医》2009,24(7):1225-1227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故六经病欲解时与天地阴阳四时直接相关,阴阳营卫盛衰变化在疾病转归中起主导作用.辨明六经欲解时,对启发临床辨证用药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汇要分析》(以下简称《汇要》)系俞长荣教授编著,于1964年初版,颇切实用,为畅销之书,1985年修订本在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更趋完美.笔者近日重温《汇要》,殊觉值得向读者推荐,现评述如下. 著书目的俞氏认为:《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病辨证论治的专书,该书“创造性地把外感疾病的所有症状,归纳为八个辨证纲领(八纲)和六个证候群(六经),来辨别错综复杂的病变”.辨证论治是《伤寒  相似文献   

12.
对《伤寒论》的性质、价值、精华等问题,历来众讼不已,是非难定。人民卫生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陈亦人教授炉火纯青之作《伤寒论求是》(下简称《求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就上述问题提出了比较公允实在的观点,值得一读。 一、《伤寒论》的性质是辨证论治基础学 学科性质,决定学科的范围和方向。《伤寒论》性质究竟属何,众说不一。载方药,数不及《外台》;叙证候,量不逮《源候论》;论外感,详寒而略温;言杂病,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如《金匮》。因此《求是》认为其实质是一门从百病个性中总结出的共性“辨证论治基础学”,它的真正价值在于“揭示了辨证论治的规律”,即病证因脉症而辨,方药因病证而选,法随证变,方依法立,药从方议,证、  相似文献   

13.
里证 热结膀胱 【相关条文】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方。  相似文献   

14.
【相关原文】 1.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相似文献   

15.
所谓“中喝”,即伤暑,属夏令暑气外感所致之病,故属时病。  相似文献   

16.
<正>风温犯表《伤寒论》虽然是讨论外感风寒所致伤寒病的专书,但其不可避免地须在书中谈到其他疾病,谈到伤寒病与温病等其他疾病的鉴别。《伤寒论》第6  相似文献   

17.
素体阴虚 风寒郁热 在世界各种医学之中,中医对人类体质的研究是颇具特色的。在这方面,中医研究不但更为全面,而且理论研究渊远丰富,尤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中医体质学说一直贯穿于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8.
太阳经为寒水之经,寒为水之气,故寒邪很容易引动体内水饮形成,导致表有寒邪,里有水饮的表里相兼证。  相似文献   

19.
<正>本证系医生强用冷水喷淋患者身体,以致变成邪水郁热于肤表的证侯,故将其列入太阳变证表证。【相关原文】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之,若灌之,其热被却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  相似文献   

20.
<正>风湿(湿痹之一)本证所讨论的是风湿犯太阳的病变,非太阳伤寒,故属太阳病的变证。若属风湿犯太阴的病证,则又当别论,因为"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