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本为稚阳之体,肺脾相依。临床上发现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等在发病过程中大多伴有脾运不健的症状。本文结合中医理论及临床经验,列举两则肺脾同调治疗小儿肺病的病案,阐述肺脾同调的具体治法,提出在小儿肺病治疗过程中应重视调理脾胃功能。  相似文献   

2.
小儿素有"脾常不足"之生理特性, 故脾胃疾病尤为高发, 脏腑图点穴法以调理中焦脾胃为施治核心, 同时顾护他脏, 对小儿脾胃疾病疗效尤为突出。文章从小儿脾胃观入手, 于督任调气、首开中焦、辨证取穴三方面探讨脏腑图点穴法之脾胃观思想, 并总结杜春雁主任医师多年临床经验, 以突显此疗法的对小儿脾胃病的治疗特色与优势, 并附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 温中理气是中医调理脾胃的一种治疗方法。实际上是温补中焦和疏理气机两种治法的综合。祖国医学对“脾胃”是极为重视的。《内经》说:“脾为后天之本”,“脾旺不受邪”。李东垣有《脾胃论》的专著。因此,在中医临证中,常用调理脾胃的方法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更是以“调理脾胃”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欲达“调理脾胃”之目的,必须对脾胃之病辨其寒热,察其虚实。温中理气只是治疗脾胃病的多种治法之一。此法只适用于脾胃虚寒、气不宣通之证。表现为:自利不渴,寒多  相似文献   

4.
儿童过敏性紫癜属中医之"肌衄",历代医家治疗多从湿、热、瘀、虚等论治,导师根据小儿"肺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从肺脾胃论治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显著。从肺论治以疏风清热、滋养肺阴兼清肺中伏火为基本治疗原则,佐加凉血解毒活血之品,用于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急性期;从脾胃论治以升清降浊、运脾理气为基本治法,注重辛开苦降调理中焦气机,尤宜于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  相似文献   

5.
李文杰  刘小渭 《光明中医》2022,(17):3214-3216
泻黄散又名泻脾散,是钱乙五脏补泻方中的泻脾方,有泻脾胃蕴热之功。当代小儿多食肥甘味厚或煎炸等煿炽之品,脾胃蕴热者甚多,加之阳明胃经多气多血,故脾胃蕴热易致气热、血热;且肺朝百脉,故脾胃蕴热易致使生成肺脾胃蕴热之局,笔者临床用于小儿外感咳嗽、针眼、鼻窒等疾病进行加减运用,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文:徐云生主任医师,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从医三十余年。徐主任熟读中医经典,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脾胃病的证治研究和临床运用有着独到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其认为,中焦脾胃为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亦是多种疾病的病因及病机所在,中焦脾胃气机郁滞是临床内伤脾胃病的根本原因,病变基础则从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开始,因此调理脾胃气机升降最为重要,辛开苦降法是临床治疗内伤脾胃病的主要方法[1]。在临床治疗中擅用辛开苦降法调理脾胃气机升降,并兼顾岭南湿热广泛致病特点,重视通降祛湿运脾,遣方用药立枳实消痞丸辛开苦降之意,效枳实导滞丸通降祛湿之法,每获良效,现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本文着重论述张氏在肝郁论治中,疏肝注重调理中焦脾胃,时刻注意顾护元气,慎施平肝伐肝,善用柔肝和肝之法及在遣方用药方面的特色。疏肝注重调中调中有助疏肝张氏治疗肝郁之证,非常注意调理中焦脾胃。他根据《内经》:“厥阴不治,求之阳明”;《金匮要略》:“见肝之病,当先实脾”;黄坤载:“肝气宜升,胆火宜降,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升,非胃气之下行,则胆火不降”之见,认为治疗肝郁之证,当以调理中焦脾胃为主,脾升胃降则肝气自和平。他  相似文献   

8.
朱世楷教授认为,脾胃病之伤在气机,中焦气机不利,临床百病丛生,然其病机核心是“脾不升,胃不降”.朱老指出胃病多热,脾病多寒,临床虽多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之证,但总以“虚”证贯穿于疾病始终.治疗时,补虚固本是基本治则,以调理气机升降为核心,同时应分清疾病寒热、虚实,随证化裁,补虚以静,调气以动,除其寒热,复其升降,补其脾胃.另外,治疗脾胃病仍应通过西医现代检查手段明确病情,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汤建桥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609-1610
彭兆麟主任医师是湖北省著名中医儿科专家,从事儿科临床40余年,对小儿内科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对小儿脾胃疾病的调治尤为擅长。由于小儿具“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在治疗小儿脾胃病中他非常注重调理气机和养胃悦脾,顾护脾胃阳气,很少使用苦寒伤胃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相似文献   

10.
王诚喜教授十分认同李东垣“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观点,依据肺脾肾三脏生理病理关系,强调放射性肺炎重从脾胃论治,尤其注意顾护脾胃之气,注重治病求本,针对临床上放射性肺炎患者,一旦辨证有中焦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进而出现咳嗽者,则以培土生金法为此病之治则理法,遣方用药上也喜用柴芍六君汤、参苓白术散、加味理中汤等补中焦、益脾胃为主要功效的经方加减治疗,用药上多选用归脾肺两经的药物,起到肺脾同治、培土生金之功效。文中临床应用培土生金法治疗放射性肺炎效果颇佳,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总生存期得以延长,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心脏疾病 ,如胸痹 (心痹 )、心悸、心衰等与中焦脾胃肝胆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现代医家通过心胃同治、心肝同治、心脾同治、心胆同治、调理中焦脏腑功能 ,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焦脾胃肝胆与心病生理上相关 ,病理上相随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焦 (脾胃肝胆 )与心脏疾病的关系。从五行生克关系来看 脾土为心火之子 ,心火为脾土之母 ,肝木为心火之母 ,与胆为表里 ,肝胆内藏相火 ,心内藏君火 ,“相火炽则君火亦炎 ,君火衰则相火亦败” ,五行中木克土 ,临床常母病及子 ,子病及母 ,四者在生理病理方面关系密切。心居于胸腔 ,膈膜之上为神…  相似文献   

12.
脾胃学说对于儿科临床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中医儿科的奠基人、儿科医圣钱乙,在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集中反映了临床重视调理脾胃的学术观点,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及临床处方用药等都进行全面阐述。钱氏认为,小儿“脏腑柔弱”,“肌骨嫩怯”,“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因而在病理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这些病机在脾胃的表现尤为突出。指出:“脾胃虚衰,四肢不举,诸邪遂生”。明清儿科医家万全也特别重视调理脾胃,“人以脾胃为本,所当调理。小儿脾常不足,尤不可不调理也”。因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小儿体属“纯阳”,  相似文献   

13.
李东垣 ,是补土学派的创始人。他在《脾胃论》中阐发了 :“百病皆由脾胃生”。元气之充足 ,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 ,而后能滋养元气 ;若脾胃之本弱 ,饮食自倍 ,则脾胃之气既伤 ,而元气亦不能充 ,诸病之由所生也。小儿时期素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 ,故易损伤脾胃之气 ,因此消化系统疾病尤为多见。且脾胃与其他脏腑关系十分密切 ,脾胃虚弱直接关系到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 ,而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所以调理脾胃在儿科临床治疗上应用比较广泛。兹举验案 4则 ,报道如下。1 小儿厌食症张某 ,男 ,4岁。 1999年 4月 5日就诊。厌食 ,拒食 ,含食不咽 ,咽…  相似文献   

14.
由于小儿正处生长发育时期,其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脏腑娇嫩,消化力弱,故若饮食不节,则伤脾胃,六淫外袭,亦极易顺传脾胃,所以小儿病脾胃者尤多。因此脾胃病辨治是儿科临床的首要课题。现就笔者治疗临床儿科常见几种病证的体会作一简述: 一、土不制水、湿聚痰凝水湿痰饮均为人体重要的致病因素。朱丹溪云:“百病皆有兼痰者”。然痰湿之生与脾胃关系密切。所谓“脾为生痰之源”是也.故痰  相似文献   

15.
丁宝光 《新中医》1991,23(2):16-17
小儿脏腑娇嫩,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肺为华盖,总司一身之气。脾肺二脏互为母子,关系密切。李东垣曰:“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临证中治疗肺系疾病运用调理脾胃法,往往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罗世杰主任医师认为小儿咳嗽是肺脾互损酿湿生痰,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调整中焦脾胃气机,使脾健胃强,以绝生痰之源,再加宣肺止咳之剂,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调理脾胃是中医临床上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源流久远。如李东垣云:“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李中梓云“后天之本在脾,……胃气一败,百药难施。”《杂病源流犀浊·脾病源流》中也说:“脾为后天之本,信然也,盖脾统四脏,脾有病必波及之,四脏有病,亦必待养于脾,故脾气充,四肢皆赖煦育;脾气绝,四脏不能自主;凡治四脏者,安可不养脾哉。”临床经验证明,以调治脾胃的方法诊治疾病,在临床上应用颇广凡老人、小儿、产后、久病、大病后以及素体虚弱之人,如从脾胃论治,病虚恢复,往往获效。尤其治疗慢性和疑难病症多有良效。今述4例,…  相似文献   

18.
司国民教授认为小儿抽动障碍多为肝脾同病,提倡疏泄少阳之气,调理脾胃升降。小儿少阳升发之气娇弱,如一味侧重平肝、重镇之法,一则伤肝体、伐肝用,二则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同时小儿体质单纯,实证居多,食积、痰湿为主要病因。治疗应重视调理脾胃、祛痰消食,同时调肝当以疏泄为要,勿要伐肝,既可中病,又不伤正,可达远期治疗目的。临床善用和肝理脾汤加减,畅达肝气、健脾祛痰,并针对抽动部位添加不同药物组合进行治疗。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9.
总结徐建明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提出调理肝脾恢复中焦的正常气机运动是治疗脾胃病的关键;通补并用是脾胃病治疗的基本思路;重视脾胃,兼顾五脏;注重情志因素对于脾胃病的影响。简析老师治疗脾胃病的组方特点及医案。  相似文献   

20.
脾胃为中焦之枢,其配合如常之时,气血得生,水湿得运,体内处于稳态平衡,正合从古至今以“衡”为求,辨治疾病多以“衡”为要的思想。脾胃失常之时,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脾困而胃腑热邪结聚,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脾胃间之“衡”不复存在。且脾胃与肝、肺密切相关,若肝失疏泻,则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若肝气太过,则横逆犯胃;若肺失宣降,则脾胃失和,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以上皆为中焦失衡之态,故笔者以“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为功能性胃肠病主要治则。本文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主要从脾胃与脏腑间之平衡及脾胃自身寒热、虚实、升降、燥湿之平衡入手,论述舒达肝木、宣降肺气、调达寒热、消补并施、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等一系列消长平衡之法论治功能性胃肠病的经验,稳己固彼,以达到机体周身平衡之态,病由此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