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采用的静脉真空负压采血方法简便易行,此方法既避免血标本的污染,又防止了交叉感染;但也会造成患者皮下大面积淤血,针对皮下大面积淤血,我们采取了如下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苑焕肖  钱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6):1991-1992
<正>静脉采血是门诊抽血室的主要工作,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皮下淤血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往往会给部分患者留下一定的心理阴影,造成精神紧张和痛苦,甚至引起护患矛盾与纠纷。具体分析造成皮下淤血的原因,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原因分析1.1护士操作技术原因(1)穿刺前查对不仔细:由于采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采用静脉真空负压采血方法简便易行,避免了血标本污染和标本溶血,使采血量准确,防止了医源性污染,减少了医务工作者职业暴露的危险,但也容易发生皮下大面积淤血.针对这种情况,作者结合临床经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止皮下淤血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佑碧 《海南医学》2009,20(10):165-166
目的探索精细化管理在现场批量体检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现场批量体检静脉采血者2000人按受检日期分为观察组(n=1100)和对照组(n=900)。观察组实施精细化管理:1)使用新的体检指引单,体检指引单明显位置上加印大红体字:采血后请用中指和示指并拢稍用力按压针眼5 min,注意不要揉。2)采血现场明显位置放置提示牌注明:采血后请用中指和示指并拢稍用力按压针眼5 min。3)采血中、采血后护士分别反复提醒:请用中指和示指并拢稍用力按压针眼5 min。4)导检人员随时提醒按压方法、时间、力度;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管理:即使用旧的体检指引单,护士在采血中、采血后分别说一遍:请按压针眼5 min,注意:不要揉。结果观察组皮下淤血发生率为4.13%,对照组为1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实施精细化管理能降低上门现场批量体检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发生率,减轻受检者的痛苦,提高受检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采血后皮下淤血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光强 《中原医刊》2004,31(23):62-63
临床上作交叉配血试验,或多种生化检验,均须静脉采血采血后皮下淤血是一种常见的副反应,常给病人带来一定痛苦。如何减少淤血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笔者对此做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毛燕飞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1):136-136
真空静脉采血目前在临床护理中已广泛应用,分析引起较大面积皮下淤血的原因,以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种新拔针按压止血的方法.方法 将300例需要采集血标本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均采用前臂伸展按压止血法,观察组与对照组拔针时按压方法不同,按压时间均为5 min.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穿刺点局部出血、肿胀及皮下瘀血及疼痛明显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此方法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血管,减少了患者因穿刺引起的局部出血、肿胀、淤斑、疼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拔针后两种不同的按压方法对穿刺部位产生血肿和淤斑的影响。方法:400例将门诊采血患者按随机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实验组拔针后采用伸肘按压法进行按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屈肘按压法进行按压。结果:血肿及淤斑发生率:实验组为5.50%,其中血肿、淤斑面积直径<1cm者为8例,>1cm为3例;对照组为20.50%,其中血肿、淤斑面积直径<1cm为31例,>1cm为10例。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血后采用伸肘按压法能更有效地减少血肿、淤斑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Ⅴ穿刺拔针后皮肤淤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2001年~2002年呼吸内科住院病人2023人中42例发生Ⅴ穿刺后皮下淤血,发生率为2%,对42例皮下淤血者原因的分析。结果Ⅴ穿刺拔针后引起皮下淤血的原因主要与Ⅴ穿刺是否一次成功,拔针后的按压方法和按压的时间长短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后不同按压方式及不良反应发生的现状。方法:选取门诊静脉采血患者243例,按采血后不同按压方式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胳膊伸直棉签平行按压、胳膊屈肘棉签平行和垂直按压止血方式,每组各81例,比较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比较分析,胳膊伸直棉签平行按压方式的疼痛、出血及淤血发生率最低,与其它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胳膊伸直棉签平行按压方式可有效避免屈肘时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移动,减轻的按压后疼痛、出血及淤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静脉采血拔针后的按压方法。方法:380例需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随机分2组,研究组190例;大面积按压法、食指、中指和无名指3指并排横向,将针眼上下1cm-3cm全部压住,按压的力量以指尖按压变苍白又没变苍白的力量正好,按压时间为3~5min。对照组190例,小面积按压,只按压针眼用拇指指腹横向按压,力量为指尖按压变苍白,时间同研究组。结果:研究组出血,皮下淤血,血管闭塞(完全、不完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此方法确实有效,使患者的血管得到保护,减少痛疼,给每次静脉穿刺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2.
张秀英 《实用医技杂志》2013,(12):1374-1375
<正>静脉采血是临床、门诊护理操作技术中,最常见、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拔针后如何按压采血部位,使患者既能减轻疼痛,又能最大限度减少瘀血青紫的不良后果,是值得探讨的[1]。由于静脉采血拔针后不适当的按压会引起肘部皮肤皮下淤血、青斑、血肿,并伴有轻微的触痛感,不仅使患者的肘部静脉受损,还会为患者带来心理上的担忧和烦恼,且影响到身心健康,增加心理、社会压力。因此,本研究将2  相似文献   

13.
钟小奎  刘小娟 《当代医学》2006,12(11):25-26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部位及按压方法对皮下淤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静脉输液的20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多指按压法,部位为同时按压皮肤针眼和血管壁针眼;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法。结论多指按压法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的采血技巧及按压方法对皮下淤血和针头滴血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在采集血标本的最后一个管时即松开止血带,拔针后瞩患者立即用大拇指适力持续按压5-10分钟,使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同时按压,胳膊伸直不揉不打弯。对照组在采集血标本的最后一个真空管时,采足所需血量后(即无血液流入真空管)即松开止血带。按照常规的按压方法按压。结果实验组穿刺部位皮下淤血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针头滴血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拇指按压法及提前松止血带能有效减少皮下瘀血和针头滴血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陈素清 《中外医疗》2010,29(29):166-167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及按压时间对皮肤出血发生及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接受静脉输液的4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大鱼际按压法,按压时间≥5min;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法,按压时间为1~3min。结果按压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85%,差异有显著性(P〈0.005);皮肤淤血发生率观察组为1.97%,对照为1min10.84%、2min1.97%,3min1.97%。2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大鱼际按压法对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有明显效果,且能有效减轻患者穿刺部位的疼痛,患者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棉签拇指重叠按压法在静脉采血拔针后按压止血的效果。方法:将360例体检者按采血日期先后分为观察组1(双棉签拇指重叠按压法)、观察组2(双棉签交换按压法)、常规组(单棉签交换按压法)3组,每组各120例。观察各组局部发生疼痛、皮肤出血及皮下出血等情况。结果:3组局部发生疼痛、皮肤出血及皮下出血等情况经χ^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双棉签拇指重叠按压法、双棉签交换按压法按压止血效果优于单棉签交换按压法,并可显著降低采血后局部疼痛的发生率,其中双棉签拇指重叠按压法护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蔡春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2):1658-1659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拔针后皮下淤血率与按压针眼时间长短的关系,旨在寻求最佳按压时间且有效降低皮下淤血率,减轻采血者的痛苦。方法:将2 500例门诊健康体检采血者随机分为5组,按压时间分别为3min、4min、5min、6min、10min,观察每组皮下淤血的例数并做记录。结果:5组不同按压时间的效果比较,皮下淤血率3min组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4min组、5min组、6min组、10min组4组之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采血拔针后按压针眼4~5min较为合适,不但能够有效防止皮下淤血,而且时间不太长,采血者很容易坚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毕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对皮下淤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静脉输液的13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规范组(无菌干棉签单独按压皮肤针孔)和改进组(双棉签并排同时按压皮肤针孔和静脉针孔)。观察按压局部有无淤血,测量淤血面积,进行统计。结果改进组淤血率明显低于规范组(P〈0.05)。结论双棉签并排同时按压皮肤针孔和静脉针孔可有效减少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毕拔针后皮下淤血的形成,效果优于无菌干棉签单独按压皮肤针孔。  相似文献   

19.
门诊护士在为患者执行各项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是最常用的给药方式,在给患者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引起皮下淤血或青紫。一般多发生于患者双上肢手背及前臂等处,多表现为局部青紫或肿痛,不但不利于再次静脉穿刺,而且会给患者带来肉体上的痛苦,使患者对输液产生恐惧心理,甚至会影响到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护理人员采取有效护理方法和措施可以预防或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现总结  相似文献   

20.
梁萍 《微创医学》2012,7(5):565-566
肘部静脉是最常用的采血部位,但采血后引起穿刺点出血、皮下淤血、皮下血肿的情况却时有发生,给健康体检人员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不愉快。为了减少或避免采血拔针后穿刺点出血、皮下淤斑及血肿的发生,减轻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