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干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诊治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较大剂量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组)和对照组(较小剂量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组)各32例,观察分析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差异,指导临床诊治实践。结果治疗4周后,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干预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着很好的疗效,观察组UAER平均值为96.3μg/min,对照组均值为72.6μg/min,而较大剂量辛伐他汀uaer降低幅度明显优于较小剂量辛伐他汀组,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干预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着积极临床价值,而较大剂量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能显著下降UAER值,有效的减少早期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排出量,在实践中有着良好的肾保护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刘俊伏  王志爽 《河北医药》2009,31(7):783-78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干预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确诊为早期DN患者168例按随机的原则入选常规剂量辛伐他汀(20mg/d)组(A组)与大剂量辛伐他汀(40mg/d)组(B组),分别为83例和85例,2组均联合给缬沙坦80mg/d,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CRP、BUN、UAER、Scr水平均下降(P〈0.05),B组UAER、CRP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早期大剂量辛伐他汀40mg/d联合缬沙坦更有效的减少早期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排出量,明显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浓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肾脏,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至灵胶囊联合缬沙坦分散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20例),对照组(n=20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分散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至灵胶囊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及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有所下降(P<0.05),尿素氮(BUN)则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C反应蛋白(CRP)及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至灵胶囊与缬沙坦分散片联合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CRP和UAER等指标,有效减轻蛋白尿,保护患者肾脏。  相似文献   

4.
辛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80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江宣 《海峡药学》2009,21(11):153-155
目的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积极控制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的进一步增加,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本文通过观察我院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UAER)、TC、TG、LDL-C来探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方法。方法将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为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厄贝沙坦组为在此基础上加口服厄贝沙坦150mg.d^-1;厄贝沙坦+辛伐他汀组在厄贝沙坦组基础上加辛伐他汀20mg.d^-1。结果两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尿白蛋白排泄率均明显减少(P〈0.05),厄贝沙坦+辛伐他汀组减少程度较厄贝沙坦组更明显(P〈0.05);厄贝沙坦+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表明早期DN患者应用辛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能有效延缓肾损害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替米沙坦联合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及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76例,随机分成替米沙坦联用硫辛酸组36例和替米沙坦组40例.替米沙坦组应用80 mg/d治疗,联合组应用缬沙坦80 mg/d,同时联用α-硫辛酸,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疗程2周.结果 两组治疗后尿β2微球蛋白及UAER均有下降,联合治疗组较替米沙坦组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应用替米沙坦联合α-硫辛酸明显优于单用替米沙坦药物,二者有相互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螺内酯联合缬沙坦与单用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DM)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 选择早期DM肾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组(A组)24例和缬沙坦组(B组)24例,检测2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钾水平.结果 2组用药后UAER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0.05),且A组比B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用药后A组血钾虽较B组高(P<0.05),但并无实际l临床意义.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使用螺内酯联合缬沙坦比单用缬沙坦对控制早期DM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02月至2011年02月间8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每晚加服辛伐他汀20 mg.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CHO、TG、LDL-C和HDL-C和Scr、BUN、CRP和UAER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Scr、CRP和UAER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3个月时相比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HO、LDL-C和HDL-C的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在调节早期 DN患者血脂的同时,能降低 Scr、CRP和UAER水平,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 早期DN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压(SBP和DB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Scr、BUN、UAER、CRP、HbA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早期DN,可提高临床疗效,延缓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魏酸哌嗪和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血液流变学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2组均采用饮食控制和糖尿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阿魏酸哌嗪和黄芪注射液,疗程4周.结果: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尿蛋白排泄率(UAER)、尿素氮(BUN)和血脂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魏酸哌嗪和黄芪注射液能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血液流变学、血脂和微循环,减少尿蛋白的排除,减轻肾损害,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过辛伐他汀强化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讨论强化他汀对ACS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辛伐他汀10 mg/d;B组予辛伐他汀40 mg/d.治疗4周,监测治疗前后CRP、TC、LDL-C,同时观察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CRP、血脂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与A组比较,B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强化辛伐他汀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ACS患者CRP及血脂水平,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共3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血、尿β2-微球蛋白。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尿蛋白排泄率为(45±21)μg/min,对照组为(96±28)μg/min;治疗组血β2-微球蛋白为(2.6±1.3)mg/L,对照组为(3.7±1.2)mg/L;尿β2-微球蛋白治疗组为(40.5±13.2)mg/L,对照组为(40.1±10.8)mg/L,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尿自蛋白排泄率、血β2-微球蛋白均下降,而以治疗组更明显,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血糖值(12.01±2.14)mmol/L,治疗后(7.91±2.36)mmol/L;治疗组治疗前血糖值(11.91±2.36)mmol/L,治疗后(7.81±2.89)mmol/L。2组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未见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较好,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2.
氯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89例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及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单用氯沙坦组(对照组)和氯沙坦联用辛伐他汀组(观察组),观察治疗前后2个月两组患者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尿白蛋白排泄率均明显下降,观察组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TC、血TG、血清LDL和血清C反应蛋白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沙坦与辛伐他汀联用治疗早期DN可明显降低UAER,还具有一定的调脂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75例,两组患者在常规降糖药物和(或)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缬沙坦80mg/d,口服,同时给氟伐他汀40mg/d,口服;对照组给缬沙坦80mg/d,口服。两组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和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SBP、DBP、UAER含量[(123.22±11.54)mmHg、(70.11±9.89)mmHg、(130.58±20.86)μg/min]低于治疗前[(130.22±9.21)mmHg、(76.56±8.22)mmHg、(145.78±25.44)μg/min](t=2.145,t=2.214,t=2.211,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UAER、CRP含量[(102.71±21.11)μg/min、(3.83±1.41)mg/L]明显低于治疗前[(144.44±24.12)μg/min、(7.13±1.64)mg/L](t=2.845,t=2.914,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UAER、CRP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t=2.014,t=2.25,P均<0.05)。结论氟伐他汀具有降低CRP的抗炎效应,与缬沙坦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进行干预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尿清蛋白排泄率,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洛汀新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1999年WHO诊断2型糖尿病的标准及Mogensen诊断分期标准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2例,分为两组洛汀新治疗组及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洛汀新治疗组。用药3个月后检测血压(BP)、血脂、微量白蛋白尿(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GHbAl)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了解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肾脏的保护作用。结果两组治疗后均对BP、血脂、UAER、CRP、糖化血红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有明显改善,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洛汀新治疗组在微量白蛋白尿、CRP、GHbAl及β2-MG方面作用更显著,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SCr、BUN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洛汀新能通过减少UAER、CRO、GHbAl、β2-MG水平,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倍剂量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联素的影响。方法 90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A组加用缬沙坦80mg,口服1次/d;B组加用缬沙坦160mg,口服1次/d;C组加用缬沙坦160mg口服1次/d,辛伐他汀20mg,口服1次/每晚。比较24h尿蛋白定量,血清hs-CRP和脂联素。结果三组的尿蛋白均有明显减少(P<0.05,P<0.01);B、C两组与A组治疗后有明显差异(P<0.05,P<0.01);C、B两组之间治疗后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的hs-CRP,脂联素均有明显减少(P<0.05,P<0.01);B、C两组与A组治疗后有明显差异(P<0.05);C、B两组之间治疗后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倍剂量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可以减少DN患者hs-CRP和脂联素的表达,从而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胰激肽原酶治疗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患者,观察尿微量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变化。方法:T2DM早期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200μg.min-1)70例随机分为胰激肽原酶治疗组40例及非治疗组30例,测定血糖及血脂、UAER、CRP、FIB等。另选30例正常健康者作对照组。结果:血糖、TG、CRP、FIB、UAER在2组均有下降,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逐渐升高,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可在降低TG、CRP、FIB水平的同时,降低UAER水平,使用胰激肽原酶进行干预可有效减轻DN患者微量白蛋白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蛋白尿的疗效。方法将93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缬沙坦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1例。3组均给于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缬沙坦组加用缬沙坦,联合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缬沙坦,4周后测定各组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尿白蛋白/肌酐值(ACR)。结果缬沙坦组和联合组治疗后较治疗前,UAER和ACR均明显好转;缬沙坦组和联合组治疗后加对照组,两项指标均显著下降;且联合组与缬沙坦组治疗后比较两项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疗效确切,两者联合应用对肾功能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联合替米沙坦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中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胱抑素(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71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前列地尔组24例,单纯替米沙坦组23例,联合用药组24例,进行12周临床观察治疗,分别比较三组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hsCRP及CysC水平的变化。结果三组在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治疗12周后,UAER、hsCRP及CysC指标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P〈0.01);而联合组的UAER、hsCRP及CysC较另两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DN,能有效改善hsCRP、CysC及减少UAER,并长期维持尿蛋白于低水平,有利于延缓甚至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缬沙坦对降血压和保护肾脏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降压效果和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美托洛尔加氢氯噻嗪组各50例.根据血压调整剂量和疗程,6个月后对两组血压及24h尿白蛋白排泄率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的降压及副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组和美托洛尔加氢氯噻嗪组在治疗后24h尿白蛋白排泄率(24hUAER)水平和24hUAER的降低幅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率和美托洛尔加氢氯噻嗪近似且耐受性好,可以减慢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而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a-硫辛酸、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方法186名志愿者被纳入研究,包括健康对照组40例、单纯糖尿病组38例(DM组)、DNa-硫辛酸治疗组35例(DNA组)、DN缬沙坦治疗组40例(DNX组)、DN联合治疗组(DNAX组)33例,对纳入对象进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物(AOPP)含量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测定,分析比较DN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及a-硫辛酸、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与作用机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DM、DN组血清MDA(4.64±0.47、4.97±0.43)mol/ml、AOPP(45.28±5.99、70.80±12.40)μmol/L均显著升高,SOD(92.62±7.48、80.92±5.98)U/ml、T—AOC(8.17±0.94、7.19±0.73)U/ml均显著降低(p〈0.05),以DN组最为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UAER与MDA、AOPP呈正相关,与SOD、T—AOC呈负相关;治疗后DN各组血清MDA、AOPP及UAER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SOD、T—AOC显著升高(P〈0.05),以DNAX组MDA(3.95±0.52)mol/ml、AOPP(61.79±11.08)umol/L、SOD(89.35±9.57)U/ml、T—AOC(7.95±0.77)U/ml变化最为显著。结论氧化应激参与人体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仅一硫辛酸联合缬沙坦能够有效改善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改善DN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