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受体的表达情况和外源性TGFβ1对MSCsTGFβ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法检测不同浓度TGFβ1对MSCs增殖的影响,对硝基苯磷酸盐(PNP)法检测不同浓度TGFβ1以及同一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对MSCs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MSCs中TGFβ1受体表达情况,Westernblot检测TGFβ1作用早期TβRⅠ、TβR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外源性TGFβ1对MSCs增殖的抑制、ALP活性的促进具有剂量依赖性,在5μg/L时达到平台期;在5μg/LTGFβ1刺激下,随着刺激时间延长,ALP表达量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s同时表达TβRⅠ、TβRⅡ,在TGFβ1刺激早期TβRⅡ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TβRⅠ随TGFβ1刺激时间延长,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P<0.05),TβRⅠ/TβRⅡ比例增加,与ALP的表达变化呈正相关。结论在TGFβ1刺激早期,MSCs通过TβRⅠ、TβRⅡ表达量和TβRⅠ/TβRⅡ相对比例的阶段性、适应性的改变来调节自身对TGFβ1的反应性,启动成骨分化。在此过程中,TβRⅠ作为一限制性因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饰胶蛋白聚糖(DCN)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大鼠肾系膜细胞(MsC)生长及相关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经脂质体介导将DCN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大鼠肾MsC,经筛选和鉴定后,收集阳性细胞克隆的培养上清(DCN上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经TGF-β1(2μg/L)和(或)DCN上清作用后MsC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两者单独或联合作用后,MsC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MAPK)、磷酸化Smad2 (p-Smad2)和p2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阳性细胞克隆上清中DCN与TGF-β1的结合情况。结果TGF-β1或DCN上清单独作用时均可抑制MsC的增殖,G_2-M期细胞数分别为对照组的81%及86.5%,而两者共同作用时G_2-M期细胞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TGF-β1和DCN上清单独作用12 h后,p-ERK1/2表达为对照组的4.4、3.7倍和3.2、3.7倍;p-SAPK/JNK表达为对照组的2.0、1.5倍和1.9、1.5倍;而两者共同作用组p-ERK1/2和p-SAPK/JNK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F-β1单独作用12 h后,MsC p-Smad2的表达为对照组的2.6倍,而DCN单独作用组及2者联合作用组其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N单独作用12 h后p21蛋白的表达为对照组的2.6倍,而TGF-β1单独作用及2者联合作用组其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细胞克隆上清中DCN可以直接与TGF-β1结合。结论TGF-β1与DCN单独作用均可抑制MsC增殖及激活MAPK信号途径,但2者共同作用时其作用相互抵消。TGF-β1激活Smad信号途径作用可被DCN阻断;DCN上调p21蛋白作用可被TGF-β1阻断。2者通过不同信号分子抑制细胞生长,其作用可能与两者相互结合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鼠系膜细胞(MsC)中碱性调宁蛋白(calponin)h1与TGF-β1的表达 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制备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ATG)。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 法、Western印迹、RT-PCR等方法分别从蛋白和核酸水平检测calponin h1和TGF-β1在肾炎模型 第1、3、5、7、14、21、28天组织中的表达:采用细胞免疫化学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培养大鼠 MsC中calponin h1的表达;应用Western印迹和RT-PCR的方法观察精氨酸和乙醇分别孵育后 大鼠MsC中calponin h1和TGF-β1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少量表达calponin h1和不表达TGF-β1 的正常组比,肾炎3 d组至14 d组calponin h1表达明显增强,7 d组至28 d组TGF-β1表达显 著增强(P<0.05)。calponin h1表达定位于大鼠MsC胞浆内。精氨酸作用后大鼠MsC TGF-β1表 达增强,calponin h1表达减弱;乙醇作用后大鼠MsC表达calponin h1升高,表达TGF-β1降低。 结论 ATG大鼠MsC中calponin h1表达在肾小球病变早期增强.后期减弱;而TGF-β1表达则 在肾小球病变中晚期显著增强。calponin h1可能具有负反馈调节TGF-β1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periostin在过度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研究其与TGF-β1和受体的相关性,探讨periostin与瘢痕过度增生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正常皮肤组织中periostin、TGF-β1,及其受体Ⅰ、Ⅱ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eriostin的蛋白表达。结果在基因水平,periostin在瘢痕疙瘩的表达高于正常皮肤,TGF-β1在瘢痕疙瘩的表达高于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TGF-βRⅠ在瘢痕疙瘩的表达高于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RⅡ的表达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蛋白水平,periostin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皮肤(P〈0.05)。periostin和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periostin在瘢痕疙瘩组织中表达增高,是瘢痕相关基因;其在瘢痕疙瘩形成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该作用与TGF-β1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TGF—β1基因修饰诱导脂肪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通过选择对软骨细胞ECM合成具有促进作用的TGF-β1转染脂肪干细胞(ADSCs),观察转染后目的基因的稳定表达和对软骨细胞外基质(ECM)的两种重要组分:Ⅱ型胶原(type Ⅱ collage,ColⅡ)和aggrecan的合成,为构建新型的组织工程软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TGF-β1基因转染脂肪干细胞及阳性细胞克隆株的筛选;RT-PCR检测TGF-β1、纤连蛋白(fibronectin,FiN)、ColⅡ、Aggrecan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TGF-β1.[结果]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TGF-β1稳定转染组)的TGF-β1、FN、Col Ⅱ、Aggrecan的表达较空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多(P<0.01);Western blot检测实验组(TGF-β1稳定转染组)TGF-β1蛋白的表达较空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多(P<0.01).[结论]成功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以脂质体介导法将TGF-β1目的基因成功转染ADSCs,转染后成软骨分化的特异性细胞外基质增多,表明转染TGF-β1基因可以促使ADSCs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从而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反义转化生长因子(TGF)βⅠ型受体(TβRⅠ)表达质粒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方法双酶灌注和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HSC,将构建的反义TβRⅠ真核细胞表达质粒与pcDNA3空质粒经脂质体转染培养活化的HSC,通过RT-PCR、Western印迹检测外源导入质粒在HSC中的表达,采用MTT法、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TGF-β1含量变化,并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HSC中Ⅰ、Ⅲ型胶原表达.结果反义TβRⅠ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可抑制活化HSC中TβRⅠ mRNA及蛋白表达.与pcDNA3转染组相比,反义TβRⅠ质粒表达可抑制HSC增殖(P<0.01),降低TGF-β1含量(P<0.05),抑制Ⅰ、Ⅲ型胶原分泌(P<0.05).结论重组反义TβRⅠ表达质粒可在HSC中获得较好表达,并可显著抑制HSC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的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3,TGF-β3)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重组腺病毒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e stem cells,BMSCs),诱导其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将培养获得的BMSCs分成5组,A:空白对照组,B:免疫荧光对照组,C:TGF-β3单独转染组,D:BMP-7单独转染组,E:TGF-β3+BMP-7共转染组。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的TGF-β3和BMP-7重组腺病毒对BMSCs进行转染,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转染效率,培养14d后,再以Western-Blot方法检测A、C、D、E组细胞TGF-β3和BMP-7蛋白分泌情况,以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各组蛋白聚糖(ACAN)、Ⅰ型胶原(Collagen Ⅰ)、Ⅱ型胶原(Collagen Ⅱ)、Ⅹ型胶原(Collagen Ⅹ)、SOX9基因表达水平,明确腺病毒转染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以TGF-β3和BMP-7重组腺病毒转染兔BMSCs后常规DMEM培养基培养14d,细胞形态出现明显变化,圆形及椭圆形细胞明显增多。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共转染组TGF-β3和BMP-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培养14d时,Realtime PCR检测ACAN、Collagen Ⅰ、Collagen Ⅱ、SOX9基因的表达水平转染组(C、D、E组)较对照组(A、B组)明显升高(P<0.05),其中Collagen Ⅰ和SOX9表达单独转染组(C、D组)与共转染组(E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ollagen Ⅱ表达共转染组较单独转染组明显增高(P<0.05)。TGF-β3单独转染组和共转染组的Collagen Ⅹ基因表达较BMP-7单独转染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转基因技术重组TGF-β3和BMP-7腺病毒可成功转染兔BMSCs,获得TGF-β3和BMP-7蛋白的表达。TGF-β3和BMP-7腺病毒共转染兔BMSCs后,可有效诱导兔BMSCs向类髓核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8.
TGF-β1基因转染对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转染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向成软骨方向定向分化等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将具有促进MSCs增殖分化及抑制多种炎性介质活性等多重生物学效应的TGF-β1基因以不同剂量转入MSCs,通过免疫组化、R3T-PCR、水貂肺上皮细胞生长抑制法、^3H-TdR、Na2^35SO4掺入法、流式细胞仪Ⅱ型胶原原位杂交及透射电镜等系列方法检测TGF-β1基因转染的瞬时和稳定表达情况,分析TGF-β1基因转染对MSCs增殖和向成软骨方向定向分化的调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 TGF-β1基因转人MSCs能获得瞬时及稳定表述.表达产物具有生物活性;3μl脂质体介导1μg TGF-β1基因转染能获得最佳促MSCs增殖及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合成效应;TGF-β1基因转染能显著抑制IL-1对羟脯氨酸合成的降解作用,结论 MSCs能作为基因治疗的受体细胞并可稳定高效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TGF-β1;通过增强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来提高S期细胞DNA含量,促进软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合成,从而促进MSCs增殖并调控其向成软骨方向定向分化、抑制多种炎性介质生物学活性以保护关节软骨.使提高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质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人的TGF-β1基因的功能及生物学活性,制备具有生物学活性的TGF-β1蛋白。方法: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QE30-TGF-β1原核表达载体,并在M15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利用Ni-NTA琼脂柱纯化TGF-β1单体,通过复性得到双体蛋白,利用MTT方法对复性的蛋白进行活性测定.结果:经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证明pQE30载体上成功地插入了TGF-β1成熟肽基因片段。pQE30-TGF-β1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表达量约占全菌蛋白的20%,表达得TGF-β1单体蛋白经纯化后进行SDS-PAGE电泳显示均得到了一条蛋白带,分子量为15KD左右。MTT测活证明TGF-β1单体蛋白经复性后具有良好的活性。结论:pQE30-TGF-β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重组TGF-β1蛋白的制备,为深入了解TGF-β1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Smad信号转导通路在肾小球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信号转导分子Smad2、Smad3、细胞外基质(ECM)在肾小球硬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以20例正常肾组织为对照组,对38例各种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肾活检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TGF—β1、Smad2、Smad3、纤连蛋白(FN)在肾小球中的染色强度,并对检测结果作图像分析处理。以体外培养的人系膜细胞为对象,观察TGF-β1对系膜细胞表达Smad2、Smad3、FN的影响。Smad2、Smad3、FN的基因表达采用RT—PCR检测;Smad2、Smad3、FN的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所有增生、硬化病理类型肾小球肾炎中病变肾小球TGF—β1、Smad2、Smad3、FN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TGF—β1、Smad2、Smad3在肾小球中的表达与FN在肾小球中的蓄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外源性TGF—β1刺激人肾系膜细胞后,系膜细胞Smad3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Smad2mRNA和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FN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TGF—β1及其信号转导分子Smad蛋白可能参与了ECM在病变肾小球中的过量蓄积,从而在肾小球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合成纤连蛋白(FN)与整合素连锁激酶(ILK)表达的关系.方法 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TGF-β1诱导HKC合成FN和表达ILK的作用.通过基因转染的方法,将含人野生型ILK基因的表达质粒pCMV-wtILK和无激酶活力的人ILK基因表达质粒pCMV-kdILK转染HKC细胞,观察ILK过度表达和抑制ILK活力对TGF-β1诱导的HKC合成FN的影响.结果 TGF-β1能够刺激HKC合成FN,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TGF-β1刺激8 h即可上调HKC细胞ILK的表达,与TGF-β1所致的FN合成的增加相一致.转染pCMV-wtILK质粒的HKC细胞,其FN的表达呈增加趋势.转染pCMV-kdILK抑制ILK的活力能够显著拮抗TGF-β1刺激HKC表达FN的作用.结论 TGF-β1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FN合成与其所致的ILK表达密切相关.抑制ILK的活力能够拮抗TGF-β1导致的FN合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beta1(TGF-β1)反义RNA对系膜细胞基质合成的影响。方法:构建含TGF-β1反义RNA的重组腺病毒,将重组腺病毒转染系膜细胞,用Northern blot检测转染系膜细胞TGF-β1及ColIV mRNA的含量,用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转染的系膜细胞中TGF-β1,纤连蛋白(FN)及胶原(Col)IV蛋白水平,并与无转染的系膜细胞对照组比较其表达的变化。结果:构建了含TGF-β1反义RNA的重组腺病,重组反义TGF-β1腺病毒转染系膜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在第24hTGF-β1及Col IV的mRNA无明显抑制,在48hTGF-β1及Col IV mRNA抑制率分别为22.5%,18.2%,72h TGF-β1及Col IV mRNA抑制率分别为29.5%,27.3%,免疫组织化学半定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48h始转系膜细胞TGF-β1,FN及ColIV蛋白含量开始下降,48h TGF-β1,FN及Col IV蛋白抑制率分别为16.5%,18.2%及14.6%,72h TGF-β1,FN及ColⅣ蛋白抑制率分别为23.5%,27.3%,26.8%。结论:重组反义TGF-β1可抑制系膜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在肾小球肾炎及肾小球硬化的研究及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正常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转分化(EMT)过程中细胞极性蛋白Par-3的表达及上调Par-3蛋白表达对TGF-β1诱导NRK52E细胞转分化进程的影响。 方法 应用TGF-β1 (10 μg/L)刺激NRK52E细胞,采用RT-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Par-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Lipofectmine 2000将pKH3-HA-Par-3质粒瞬时转染NEK52E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观察上调表达Par-3对上述指标的影响。 结果 TGF-β1刺激后,NRK52E细胞α-SMA蛋白和mRNA水平上调,E-cadherin蛋白和mRNA的表达下调;Par-3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模式下调,72 h TGF-β1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Par-3 mRNA水平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脂质体转染外源性质粒pKH3-HA-Par-3上调表达Par-3可显著抑制TGF-β1诱导NRK52E细胞α-SMA蛋白的上调表达;逆转E-cadherin蛋白的下调表达。 结论 在TGF-β1诱导NRK52E细胞转分化进程中细胞极性Par-3蛋白表达下调,基因转染上调表达Par-3可部分减轻EMT的程度,提示Par-3蛋白在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肾脏纤维化中可发挥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通路中各因子在良性狭窄胆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信号转导通路在良性胆管狭窄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TGF-β1,TGF-β受体I(TβR Ⅰ),TGF-β受体Ⅱ(TβRⅡ),Smad4,Smad7,CTGF蛋白以及CTGF mRNA在23例良性胆管狭窄组织及6例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分别计算阳性表达率,并分析TGF-β1,Smad4及CTG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TGF-β1、TβR Ⅰ、TβRⅡ、Smad4、CTGF蛋白和CTGFmRNA在23例胆管良性狭窄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3%、82.6%、87.O%、78.3%、82.6%、65.2%,高于其在6例正常胆管中的表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7在胆管良性狭窄患者中的阳性表达为70.0%,与正常胆管比较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Smad4及CTGF在良性狭窄胆管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TGF-β1/Smad/CTGF信号转导通路高表达是导致良性胆管狭窄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背景:多基因联合转染具有增强功能基因协同效应、消除短板差异等作用,因而目前被受到广泛重视。目的:观察以逆转录病毒(RV)为载体,介导白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IL-1Ra)基因单独转染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共同转染兔膝软骨细胞后的表达,及对其增殖代谢的影响。方法: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IL-1Ra-GFP 与 PLNCX2-TGF-β1-RFP,将其转染至包装细胞 PT67,待形成阳性克隆后扩增培养,收集病毒上清,并计算病毒上清滴度。将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分为空白转染组、PLNCX2空载体转染组、IL-1Ra单基因转染组及IL-1Ra +TGF-β1双基因转染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进行瞬时基因表达(细胞转染后48 h)及稳定基因表达(筛选后4周)的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IL-1Ra、TGF-β1及Ⅱ型胶原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生长周期比例。结果:PLNCX2-IL-1Ra-GFP 与 PLNCX2-TGF-β1-RFP 转染包装细胞后分别有绿色荧光与红色荧光表达;空白组与PLNCX2空载体转染组的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ELISA检测示基因转染组有明显基因表达;与空白组及PLNCX2空载体转染组相比,双基因转染组IL-1Ra、TGF-β1、Ⅱ型胶原含量明显提高,IL-1Ra基因转染组IL-1Ra含量提高明显,但TGF-β1、Ⅱ型胶原含量提高不明显;双基因转染组软骨细胞位于S期的比例明显增高,与其他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基因转染软骨细胞后可获得稳定表达,双基因转染的软骨细胞生物学活性优于单基因转染,为基因治疗骨关节炎(OA)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与醛糖还原酶(AR)在非高糖条件下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人系膜细胞(HMC)细胞外基质成分纤连蛋白(FN)表达的影响。 方法 应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ERK信号通路抑制剂U0126、转染pCDNA3-AR及AR-siRNA分别作用于HMC后,再用TGF-β1刺激,观察刺激前后HMC表达FN的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HMC内FN和AR的变化,实时定量PCR鉴定转染和干扰效果。 结果 HMC在TGF-β1作用后,AR、FN 和磷酸化ERK(p-ERK)蛋白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分别升高了1.8、1.9倍(均P < 0.05)和5.1倍(P < 0.01)。使用ARI孵育后,再用TGF-β1刺激,与单独使用TGF-β1刺激组比较,FN蛋白表达量约为对照组的30%(P < 0.01);用ERK信号通路抑制剂后,再用TGF-β1刺激,FN蛋白表达量约为对照组的10%(P < 0.01);转染pCDNA3-AR后,HMC中AR mRNA表达增多,为对照组10倍以上(P < 0.01),FN蛋白表达增加到对照组的2.5倍(P < 0.05),再用TGF-β1刺激,FN蛋白表达增加到对照组的3.6倍(P < 0.05);转染AR-siRNA后,HMC中AR mRNA表达减少,干扰效率大于80%(P < 0.01),AR、FN及p-ERK蛋白表达减少,分别约为对照组的20%、24%、7%(均P < 0.01),再用TGF-β1刺激,FN蛋白表达仍然减少,为对照组的25%(P < 0.01)。 结论 AR基因参与TGF-β1诱导的HMC细胞外基质表达过程的调控,在肾小球硬化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且这一过程与ERK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通过TGF-β/Smads信号通路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LNCa P增殖能力的影响及通路关键蛋白TGF-βRⅡ、Smad2、Smad7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源于人前列腺癌基质的CAFs。Western blot检测CAFs、PC3和LNCa P细胞TGF-β受体II型(TGF-βRⅡ)表达。用CAFs原代培养液制备条件培养液CAFs-CM,用TGF-βRⅡ抑制剂(LY2109761)处理CAFs后制备出另一条件培养液CAFs-LY-CM,分别观察PC3和LNCa P在常规培养基、CAFs-CM、CAFs-LY-CM条件培养液中的增殖能力及差异性,以及活性形式磷酸化的Smad2(P-Smad2)、Smad7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CAFs、PC3细胞阳性表达TGF-βRⅡ,LNCa P细胞呈弱阳性表达。和常规培养基相比,浓度为0.75g/L CAFs-CM的条件培养基可显著提升PC3[分别为(6.36±0.65)和(2.94±0.19),P0.05]和LNCa P细胞[分别为(5.06±0.38)和(2.86±0.39),P0.05]的增殖能力。CAFs-CM上调PC3细胞Smad7蛋白表达水平,对LNCa P细胞P-Smad2蛋白表达几无影响。采用10~(-6)mol/L LY2109761处理CAFs后,CAFs-LY-CM可显著抑制PC3细胞增殖[分别为(4.09±0.36)和(6.36±0.65),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但对LNCa P细胞增殖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CAFs通过TGF-βRⅡ/Smad7关键蛋白调控PC3增殖,是PCa潜在的治疗新靶点。CAFs通过TGF-β信号通路调控LNCaP细胞增殖的作用不显著,存在其他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8.
TGF-β作为一种有效地负性调控人体多种上皮细胞的因子,通过抑制TβRⅡ与TβRⅠ,TGF-β的结合,阻断了TGF-β1/Smads信号转导,使细胞生长失控,恶变机率增加; 同时,转化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低下,使肿瘤细胞逃避TGF-β1介导的生长抑制效应,从而导致了肿瘤的发生发展。笔者就TGF-βR与肿瘤研究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中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比值变化与TGF-β1、MMP-9、TIMP-1表达的关系.方法 构建质粒pcDNA 3.1(+)-TGF-β3和pcDNA 3.1(+)-TGF-β1.将pcDNA 3.1(+)-TGF-1β1转染HSC-T6细胞株,经筛选建立高表达TGF-β1的HSC-T6细胞阳性克隆.pcDNA 3.1(+)-TGF-β3转染该阳性克隆,48 h后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TGF-β3、TGF-β1、MMP-9和TIMP-1 mRNA和蛋白的变化.结果 空白组、对照组、阳性克隆组及TGF-β3干预组中,TGF-β3/TGF-β1mRNA比值分别为0.286±0.070、0.874±0.141、0.448±0.327和1.277±0.244;阳性克隆组与空白组和对照组相比,TGF-β1和TIMP-1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MMP-9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TGF-β3干预组与阳性克隆组相比,TGF-β1蛋白和TIMP-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MMP-9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TGF-β3能下调TGF-β1蛋白表达;当TGF-β3/TGF-β1mRNA比值>1时,TGF-β1和TIMP-1表达减少,MMP-9表达增加;当TGF-β3/TGF-β1mRNA比值<1时,TGF-β1表达减少,TIMP-1和MMP-9表达无变化.  相似文献   

20.
TGF-β2转染关节软骨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观察人关节软骨细胞在体外单层培养过程中的去分化,以及转染TGF-β2在关节软骨细胞内的表达和对去分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从手术中切除的软骨组织中分离培养成人关节软骨细胞,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已构建的pcDNA3.1( )/TGF-β2转染到体外单层培养的软骨细胞中,采用RT-PCR,ELISA、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对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的第1、6、9代细胞进行检测,比较目的基因表达、软骨细胞形态以及胶原和多糖生物合成的差异.结果 经多次传代后,未转染软骨细胞在体外单层培养过程中逐渐走向去分化.TGF-β2、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聚糖体的表达逐渐减低.而Ⅰ型胶原的表达增高,目的基因在转染组各代软骨细胞内均得到表达,转染后细胞保持软骨细胞的形态,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聚糖体表达虽有降低.但均高于未转染的同代细胞,而Ⅰ型胶原表达增高的程度低于未转染细胞。结论 人关节软骨细胞在体外单层培养中有去分化趋势;pcDNA3.1( )/TGF-β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关节软骨细胞获得成功.在转染后关节软骨细胞内稳定表达.并对软骨细胞的去分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