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PCNA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晓彬  曹友清  成静 《天津医药》2003,31(4):195-197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一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端粒酶活性,PCNA在30例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93.3%(28/3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距肿瘤3cm处),正常黏膜组织(距肿瘤8cm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1);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2)PCNA阳性表达率为93.3%(28/30),其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3)端粒酶活性表达与PCNA密切相关(P<0.05)。结论:端粒酶的激活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检测端粒酶活性和PCNA的表达强度对食管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二者联合检测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aspin和VEGF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6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aspin和VEGF表达。结果maspin在正常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率为84.88%,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6.9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VEGF在正常食管鳞癌中表达率为0,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率为48、8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VEGF蛋白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aspin蛋白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maspin和VEGF基因在食管鳞癌中选择性的表达,其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urvivin的表达在食管鳞癌(ES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p53、Bcl-2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p53和Bcl-2蛋白在50例ESC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0例ESC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80.0%,其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20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survivin低表达,阳性率为5.0%(P〈0.01)。癌组织中p53和Bcl-2蛋白表达与survivin显著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在食管癌组织中异常表达,有望成为食管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抑癌基因p53的失活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上调与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可能在食管癌癌变中起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EGF-C)和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VEGF-C和HGF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C蛋白在不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TNM分期的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HGF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与HGF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VEGF-C及HGF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两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海文  宋涛 《中国医药》2010,5(8):693-69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标本及30例取非瘤正常食管组织标本中VEGF与MMP-7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中MMP-7和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42/60)、75%(45/60),在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4/30)、26.6%(8/30),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7和VE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即有淋巴结转移和中晚期的食管癌组织中,MMP-7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早期的食管癌组织(P〈0.05)。结论VEGF和MMP-7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了解端粒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端粒酶PCR,ELISA法对55例口腔鳞癌与20例正常口腔粘膜,18例口腔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端粒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组,而自身对照组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也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结论 端粒酶的活性检测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口腔恶性肿瘤标记物用于口腔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Stat3和Jnk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食管正常鳞状上皮(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70例)中Stat3和Jnk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tat3在食管正常鳞状上皮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鞍.3%和72.9%,而Jn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和55.7%。 Stat3和Jnk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 P <0.05)。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tat3、Jnk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是两者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病理分级均无相关性( P >0.05)。结论随着食管癌的出现,Stat3和Jnk的表达增加,提示两者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且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8.
食管鳞癌组织中的端粒延长替代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颖  左连富  邝刚  吴艳萍  刘嘉琳 《江苏医药》2007,33(3):239-240,F0002
目的 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蛋白和端粒延长替代(ALT)机制的表达,探讨其与食管癌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11例正常食管黏膜、12例癌旁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和64例食管鳞癌组织中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ML)蛋白和hTER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癌旁组织和癌组织PML蛋白阳性例数分别为1(8.33%)和10(15.62%),hTERT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1.67%(5/12) 和84.38%(54/64),两者hTERT蛋白阳性表达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hTERT蛋白表达和ALT途径都可能存在于食管鳞癌组织中维持端粒长度.  相似文献   

9.
黄文峰  白峰  张小雷 《中国药业》2008,17(21):18-19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95例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及胃镜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LUT-1表达水平。结果GLUT-1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不同浸润程度时的表达率、临床病理分型的表达率、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UT-1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临床食管鳞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抑癌基因 DMBT1以及粘附分子 CD44v6的表达及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23例切缘正常组织中 DMBT1、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DMBT1、CD44v6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减弱或呈阴性。 DMBT1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的转移有关( P <0.05),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无关( P >0.05)。 CD44v6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的淋巴结的转移有关( P <0.05),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 P >0.05)。结论 DMBT1的表达减弱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低分化和高度恶性的生物学标志,并与淋巴结的转移密切相关,CD44v6主要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淋巴结的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