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组织中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IP2A)与c-Myc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68例鼻咽癌组织(鼻咽癌组)和2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对照组)CIP2A、c-Myc蛋白的表达,分析CIP2A、c-Myc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鼻咽癌组的CIP2A和c-My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4%(37/68)、66.2% (45/68),均高于对照组的15.0% (3/20)、25.0% (5/20)(P<0.05).CIP2A和c-Myc蛋白阳性表达与鼻咽癌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鼻咽癌组织中CIP2A与c-My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CIP2A和c-Myc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均升高,可能共同参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直肠癌组织中PTTG和c-Myc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直肠癌、30例直肠不典型增生、20例直肠腺瘤和10例癌旁肠组织中PTTG和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TTG和c-Myc蛋白在癌旁肠组织中均无表达,而在直肠腺瘤、不典型增生和直肠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率呈逐渐上升趋势,PTTG蛋白在癌旁肠组织组分别与不典型增生组和直肠癌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直肠腺瘤组分别与不典型增生组和直肠癌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c-Myc在癌旁肠组织组分别与不典型增生组和直肠癌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直肠癌组分别与直肠腺瘤组和不典型增生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TTG和c-Myc的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TTG和c-Myc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265,P<0.05).结论 PTTG和c-Myc蛋白过表达可能参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PTTG和c-Myc蛋白过表达可能在直肠癌的演进中起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聃  魏力   《四川医学》2018,39(2):149-152
目的观察宫颈癌患者CIP2A、c-Myc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观察两组CIP2A、c-Myc蛋白表达率,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宫颈癌患者CIP2A、c-Myc蛋白阳性表达的差异,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CIP2A、c-Myc蛋白阳性表达的因素。结果宫颈癌组患者的CIP2A、c-Myc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58.0%和62.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Ⅲ期、组织学分级为中、低分化、有浸润、有淋巴结转移者CIP2A、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而不同年龄患者的CIP2A、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宫颈癌患者CIP2A、c-Myc蛋白阳性表达作为因变量,以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分析可得,分化程度、浸润情况是影响宫颈癌患者CIP2A、c-Myc蛋白阳性表达的因素,其OR值分别为5.693、6.034、5.563、5.925。结论宫颈癌患者的CIP2A、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且与患者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探讨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产物APC蛋白和c-Myc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和EnVision法检测270例NSCLC原发灶、55例淋巴结转移灶以及46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APC和c-Myc的表达.结果 APC和c-Myc在NSCLC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SCLC原发灶中,APC和c-Myc在不同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的表达不同(P均<0.05);在NSCLC组织中APC与c-Myc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76,P=0.000).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APC与c-Myc阳性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均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Cox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c-Myc的表达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PC和c-Myc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乙醛脱氢酶2型(ALDH2)是乙醇氧化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主要功能是将乙醛(ACE)代谢成无毒的乙酸.近年的研究表明,ALDH2基因多态性增加肿瘤的易感性,该酶的相关突变所致活性降低或失活导致ACE蓄积,进而影响遗传物质的复制及促进氧化应激,从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及侵袭、转移.此外ALDH2的表达水平也与肿瘤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7.
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表现为对谷氨酰胺等营养物质摄取增加,而谷氨酰胺代谢可为在肿瘤细胞中过度激活的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反应提供所需的原料,还可通过影响糖、脂质、蛋白质代谢的稳态平衡直接诱发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抵抗。针对谷氨酰胺代谢途径不同环节的抑制剂联合常规化疗药物在多种耐药肿瘤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谷氨酰胺代谢途径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在肿瘤细胞耐药中发挥作用:谷氨酰胺转运体活性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细胞内谷氨酰胺含量而影响细胞耐药性;肿瘤微环境中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微环境代谢物通过免疫应答等方式介导耐药发生;谷氨酰胺代谢途径关键酶的表达及活性改变对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也至关重要。本文从转运体、肿瘤微环境及代谢酶等层面总结了谷氨酰胺代谢途径在肿瘤细胞产生化疗药物抵抗过程中的调控功能及其作用方式,以期为今后提高耐药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c-Myc蛋白在宫颈癌HeLa细胞中的表达,探讨胡桃醌通过影响c-Myc蛋白泛素化降解进而影响HeLa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方法 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10、20、50 μmol/L胡桃醌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对应浓度的胡桃醌。以Western blot方法分析胡桃醌处理后c-Myc蛋白的表达。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和20 μmol/L胡桃醌组,在培养0、2、4、8 h分别用Western blot检测c-Myc蛋白表达的变化;放线菌酮(CHX)法检测c-Myc蛋白半衰期的变化;CoIP方法检测c-Myc蛋白降解影响。HeL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胡桃醌组:20 μmol/L胡桃醌培养液培养;0.5、1.0、2.0 μmol/L MG132组:分别与0、1.0、2.0 μmol/L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加20 μmol/L胡桃醌培养,检测c-Myc蛋白表达的水平。将si c-Myc转染入HeLa细胞后,将细胞分siNC组:空载体组;si-NC;胡桃醌组:空载体加20 μmol/L胡桃醌处理;si-cMyc组:转染Myc RNA;si-cMyc20 μmol/L胡桃醌组:转染Myc RNA加20 μmol/L胡桃醌处理。MT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20 μmol/L胡桃醌处理后对敲除及未敲除c-Myc基因的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胡桃醌可下调c-Myc蛋白表达且曾时间及剂量依赖性(P<0.05;P<0.01);胡桃醌可缩短c-Myc蛋白的半衰期,加入不同浓度的MG132后,即可明显上调c-Myc蛋白水平(P<0.05; P<0.01)。未用胡桃醌组相比,胡桃醌可明显增加c-Myc蛋白的泛素降解水平。未敲除c-Myc组相比,敲除组在胡桃醌处理后吸光度值明显增加(P<0.05)和早期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胡桃醌通过影响c-Myc蛋白的泛素化降解过程,进而抑制HeLa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人c-Myc原癌基因启动子结合蛋白1(c-Myc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 1,MBP-1)是新近发现的一个定位于细胞核内的调节分子,能靶向调控多种细胞增殖、凋亡和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本文归纳和总结了其基因结构、细胞定位、调控的下游靶分子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头颈鳞癌代谢重编程机制。方法:通过对头颈鳞癌和癌旁组织进行真核有参转录组学、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找到差异表达基因、蛋白质和代谢物,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等生物信息学分析,两两组学联合分析预测参与头颈鳞癌代谢重编程的重要代谢通路。然后进行平行反应监测(PRM)验证通路重要蛋白,找到差异表达蛋白及代谢通路。结果:联合分析结果提示,肿瘤中心碳代谢和蛋白质消化吸收途径可能与肿瘤有关。PRM结果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乳酸脱氢酶A(LDHA)、磷酸甘油酸酯转位酶1(PGAM1)、己糖激酶3(HK3)和磷酸果糖激酶(PFKP)在肿瘤中表达升高并参与肿瘤中心碳代谢途径。结论:肿瘤中心碳代谢通路及相关蛋白EGFR、 PGAM1、 LDHA、 HK3、 PFKP在头颈鳞癌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蛋白质O-GlcNAc糖基化是指单个N-乙酰葡萄糖胺(N-acetylglucosamine,GlcNAc)分子连接在蛋白质丝氨酸或苏氨酸的羟基氧原子上的一种翻译后修饰。O-GlcNAc糖基化广泛存在于转录因子、代谢通路上的激酶以及细胞质的部分酶中,影响细胞的转录、信号的传导和细胞的代谢等生命进程。肿瘤的异常糖代谢是近年来肿瘤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研究领域的热点。O-GlcNAc糖基化通过影响代谢通路上激酶的活性进而调控肿瘤细胞的糖代谢,与肿瘤的糖代谢密切相关,被认为是肿瘤产生发展的潜在原因之一。本文就O-GlcNAc修饰在肿瘤葡萄糖摄取、糖酵解、戊糖磷酸途径及三羧酸循环等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为研发靶向O-GlcNAc修饰的抗肿瘤靶点及药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肿瘤细胞存在能量代谢异常,表现为糖酵解过度活跃,而线粒体有氧代谢削弱,被称为“Warburg效应”。最近的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的代谢异常远比我们之前认识的要复杂。尽管存在旺盛的糖酵解,实际上肿瘤组织仍然保留线粒体有氧代谢。另一方面,线粒体是肿瘤细胞合成代谢的主要场所之一。肿瘤组织还发现存在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异常。肿瘤发生过程中,整个代谢网络在瘤基因、抑瘤基因主导下发生重编程,营养组织在代谢网络中的流向和流量被重新定义。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的法则在于平衡细胞能量需求和合成代谢,以利于生物大分子合成,达到细胞倍增。靶向细胞代谢酶的抗肿瘤治疗,目的并不是干扰肿瘤细胞的能量供应,而是影响其合成代谢速率,从而抑制肿瘤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诸多报道表明致癌信号通路与代谢活动间存在密切联系,因此,研究者们开始认识到代谢重编程在肿瘤中的重要性.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乳腺肿瘤细胞经历代谢重编程,包括增强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谷氨酰胺分解和脂肪酸生物合成过程,然而不同亚型之间的代谢重编程会有所差异.此外,乳腺肿瘤细胞的代谢改变重塑了肿瘤的微环境,例如促...  相似文献   

14.
 充足的能量及营养供应是癌细胞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基础,能量代谢异常是癌细胞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癌细胞存在广泛的能量代谢异常包括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而有氧糖酵解是癌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方式。近年来,以糖酵解、氨基酸及脂肪代谢关键酶或载体作为靶标对一些肿瘤进行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进程中的关键病理过程,若未得到抑制或逆转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肝星状细胞活化是肝纤维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而脂质代谢与其密切相关。肝脏内多种脂质代谢的变化可通过影响细胞能量代谢、细胞外基质合成等途径改变代谢微环境,从而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导致肝纤维化。本文综述肝脏内脂质代谢变化激活肝星状细胞的途径(脂质代谢、固醇代谢和磷脂代谢)及其与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以期从肝脏脂质代谢通路的角度为预防和逆转肝纤维化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各有局限和弊端。近年来新兴的饥饿疗法通过阻断肿瘤的营养供应,达到“饿死”肿瘤细胞的目的。饥饿疗法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通过靶向抑制促血管生成因子及其受体和整合素,干预肿瘤血管生成机制,以抗肿瘤血管生成;通过栓塞和挤压血管,以阻断肿瘤血管的输血供氧功能;通过抑制线粒体的丝氨酸/甘氨酸/一碳代谢、抑制糖酵解、抑制氨基酸代谢等方式抑制肿瘤细胞代谢过程;饥饿疗法与氧化疗法、化学治疗、声动力疗法、抑制肿瘤细胞自噬等方法联合可以达到协同效果。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总结近年来肿瘤饥饿疗法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恶性肿瘤治疗策略的选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发展改变了癌症治疗模式,然而,单药免疫治疗有效率低,通过联合化疗、靶向治疗等改变肿瘤微环境能够大大提高其疗效。其中,氨基酸代谢,尤其是牛磺酸代谢可能通过肿瘤微环境的代谢重编程协同增强免疫治疗疗效。该文具体讨论了牛磺酸调控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细胞代谢的潜在机制,可能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激活蛋白-1(AP-1)是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关键转录因子。AP-1可通过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参与骨骼生长的生理及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AP-1作为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信号通路的重要转录因子,主要通过核因子-κB和Jun氨基末端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p38信号通路调节破骨细胞形成,参与骨代谢过程,其与骨质疏松、骨肿瘤等代谢性骨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这为代谢性骨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就AP-1在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脂肪酸去饱和酶2(FADS2)基因编码δ6去饱和酶(D6D),是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家族中的一员。D6D催化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转化为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是LC-PUFA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LC-PUFAs在调节生物体的糖脂代谢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D6D活性及FADS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也成为研究糖脂代谢的热点。本文就FADS2基因在糖脂代谢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