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MRI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临床确诊早期RA患者的手腕关节X线和MRI图像.使用Philips Achieva 3.0 T磁共振扫描仪.结果 在35例初诊RA患者中,MRI表现包括滑膜增生和滑膜炎、腱鞘炎、关节积液、骨质侵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腕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RA组患者32例,共704个关节,25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共550个关节,超声检测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的滑膜厚度、关节积液及增生滑膜血流信号。结果 RA组腕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的滑膜厚度较对照组增厚(P0.05)。RA组中,不同程度滑膜增厚占79.7%,关节积液占71.9%,肌腱腱鞘炎占39.5%,滑膜血流信号增多占34.5%,均较对照组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能够早期评估RA患者滑膜增厚状况、有无关节积液、肌腱和腱鞘炎症状况、增生滑膜血流状况,有望成为RA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高频超声及MRI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腕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 RA患者60例,其中早期患者(病程2a)27例,晚期患者(病程≥2a)33例,均行腕关节高频超声、MRI检查,比较对早、晚期患者关节积液、滑膜炎、肌腱腱鞘炎及骨侵蚀的检出率。结果高频超声、MRI对晚期患者骨侵蚀检出率(69.70%、86.36%)高于早期患者(35.19%、61.11%)(P0.05),对关节积液(80.30%、83.33%)、滑膜炎(95.45%、97.00%)、肌腱腱鞘炎检出率(74.24%、48.48%)与早期患者(高频超声:85.19%、90.74%、64.81%;MRI:87.04%、92.59%、48.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对腕关节病变肌腱腱鞘炎检出率(70.00%)较MRI(52.50%)高,骨侵蚀检出率(54.17%)较MRI(70.83%)低(P0.05),对关节积液、滑膜炎检出率(82.50%、93.33%)与MRI(77.50%、9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MRI均可有效诊断RA患者腕关节病变,其中高频超声对肌腱腱鞘炎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MRI对骨侵蚀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二者对关节积液、滑膜炎的诊断价值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高频彩超和磁共振成像(MRI)在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与我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180例作为观察者,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双侧腕关节进行高频彩超及MRI检查,比较其检出率。结果:观察组的滑膜平均厚度(3.14±1.74)mm明显高于对照组(1.47±0.16)mm(P=0.000)。观察组的高频彩超滑膜炎、关节积液及腱鞘炎检出率分别为100.00%、66.67%、61.94%与MRI检出率100.00%、69.17%、65.28%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其在骨侵蚀方面上的检出率(38.89%)明显低于MRI的检出率(56.67%)(P0.05)。结论:高频彩超与MRI在RA患者腕关节疾病的早期检出率大致相同,故可作为RA患者腕关节疾病的早期筛查的影像学检查,表现不典型者可予MRI进行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HFUS)及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腕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74例RA患者作为RA组,同期纳入9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HFUS、MRI检查。对比两组的腕关节滑膜厚度、峰值强度(PI)、早期强化率、相对强化率(RE),分析RA腕关节病变HFUS、MRI影像学征象,并统计HFUS、MRI联合诊断RA腕关节病变的结果。结果 RA组腕关节滑膜厚度(6.51±2.15) mm、PI(32.79±5.30)%、早期强化率(1.21±0.23)%、RE(139.28±7.65)%均高于对照组(2.00±1.28) mm、(15.85±5.21)%、(0.26±0.10)%、(18.96±3.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HFUS、MRI联合诊断对RA腕关节病变病理特点检出率高于HFUS、MRI单一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FUS联合MRI应用于RA腕关节病变患者,能有效提高不同病理特点检出率,为针对性治疗方案制定及随访提供影像学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腕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征象,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总结临床确诊RA患者70例,行单腕关节MR扫描。结果:RA组腕关节MRI阳性表现:所有病例均有滑膜不同程度的增生,分为均匀性增生及不均匀性增生。不均匀增厚的滑膜组织即血管翳,根据其影像表现分为炎性血管翳(42.8%),纤维性血管翳(17%),混合型血管翳(11.4%)有其各自的信号特点。结论:H-MRI的影像表现能够充分反应RA关节炎的基本病理变化,充分细致的辨认MR征象,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与MRI在诊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对31例临床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腕关节超声和MRI检查,比较2种影像学方法对病变的检出能力.结果 31例RA患者62个腕关节中超声显示滑膜炎62个,关节积液42个,肌腱腱鞘炎38个,骨侵蚀24个;MRI显示滑膜炎62个,关节积液43个,肌腱腱鞘炎41个,骨侵蚀35个,同时还显示骨髓水肿16个.对早期RA腕关节滑膜炎、关节积液、肌腱腱鞘炎的检出,2种检查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骨侵蚀的检出,2种检查方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临床疑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首选超声检查,若超声表现不典型者再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高频超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腕、指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60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RA组,另选取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的体检资料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高频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各关节滑膜厚度及关节积液、肌腱腱鞘炎、滑膜增厚、骨侵蚀及血管翳检出情况,统计RA患者各关节滑膜增厚、血管翳分布情况。  结果  RA组腕关节、掌指关节、近节指间关节滑膜厚度均厚于健康对照组(P < 0.05)。RA组各关节关节积液、肌腱腱鞘炎、滑膜增厚、骨侵蚀及血管翳检出率(20.53%、1.89%、36.59%、3.56%、5.83%)均高于健康对照组(7.95%、0.15%、2.58%、0.38%、0.53%,P < 0.05)。RA患者腕关节滑膜增厚、血管翳(64.17%、18.33%)高于掌指关节、近节指间关节(52.00%、7.17%,31.50%、5.83%,P < 0.05),掌指关节高于近节指间关节(P < 0.05)。  结论  高频超声可较好显示RA患者腕关节和指关节病变情况,已经成为诊断RA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手指关节病变中的价值。方法:RA患者41例,健康志愿者41例,分别应用高频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观察双手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测量滑膜厚度,检测有无肌腱、关节腔和骨质病变并观察血流分布情况。结果:RA患者87%(36∕41)存在滑膜增生,9例存在肌腱病变,有7例可见少量关节腔积液,6例出现关节骨质侵蚀,同时彩色超声表现25例关节滑膜血管过度形成(血管翳)。结论:超声检查可发现RA早期的滑膜增生等病变,双手指关节的彩色超声检查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别采用肌骨超声和磁共振成像检查评估患者腕关节骨质侵蚀、骨质疏松、关节腔积液、腱鞘炎等病变情况,检测患者腕关节滑膜血流分级。以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肌骨超声对检查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结果 病例组腕关节滑膜平均厚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对照组和病例组腕关节滑膜血流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为标准,肌骨超声检查对腕关节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准确度和Kappa值分别为87.18%、75.00%、91.43%、86.05%和0.435。磁共振成像和肌骨超声对病例组滑膜增厚、骨质侵蚀、骨质疏松、关节腔积液以及腱鞘炎的检出率基本一致(P>0.05)。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对腕关节滑膜血流分级的检出率基本一致(P>0.05)。结论 肌骨超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检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的筛选。  相似文献   

11.
肩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低场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肩区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低场(0.2T)四肢MRI表现。方法回顾性总结31例临床确诊,影像证实的肩部RA。34例普通关节病做对照。分析病变早期E—MRI特征。结果肩RAMRI阳性表现,滑膜增生血管翳形成(93.5%),骨侵蚀(77.9%),软骨侵蚀(90.3%)等,以滑膜和骨髓改变诊断肩RA,其敏感性、特异性、正确率分别为:69.0%、76.7%、72.3%。结论E—MRI对肩RA定位、定性和分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腕手部关节病变的超声和磁共振病变分布特征并比较二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腕手部超声和磁共振检查,计算两种影像方法对腕手部关节滑膜炎、骨质侵蚀和肌腱病变的检出率,以磁共振为金标准评价超声对腕手部关节各种病变的诊断效力。结果共评价腕手部103个关节和112个肌腱区域。超声和磁共振对腕手部关节滑膜炎、骨质侵蚀、肌腱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59.2%、11.7%、18.8%和62.1%、14.6%、32.1%。腕关节三种病变检出率均高于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腕部伸肌腱病变检出率高于屈肌腱,掌指关节屈肌腱病变检出率高于伸肌腱。与磁共振相比,超声对腕手部关节滑膜炎、骨质侵蚀、肌腱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为92.2%、73.3%、59.5%,特异性为94.9%、97.7%、98.6%,阳性预测值为96.7%、84.6%、96.2%,阴性预测值为88.1%、95.6%、80.2%。结论类风湿关节炎腕部受累较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问关节常见,腕部伸肌腱病变较屈肌腱病变常见,掌指关节处屈肌腱病变较伸肌腱病变常见。以磁共振为对照,超声检查对腕关节各种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对掌指关节处伸肌腱病变诊断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腕手部关节病变的超声和磁共振病变分布特征并比较二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1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腕手部超声和磁共振检查, 计算两种影像方法对腕手部关节滑膜炎、骨质侵蚀和肌腱病变的检出率, 以磁共振为金标准评价超声对腕手部关节各种病变的诊断效力。  结果  共评价腕手部103个关节和112个肌腱区域。超声和磁共振对腕手部关节滑膜炎、骨质侵蚀、肌腱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59.2%、11.7%、18.8%和62.1%、14.6%、32.1%。腕关节三种病变检出率均高于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腕部伸肌腱病变检出率高于屈肌腱, 掌指关节屈肌腱病变检出率高于伸肌腱。与磁共振相比, 超声对腕手部关节滑膜炎、骨质侵蚀、肌腱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为92.2%、73.3%、59.5%, 特异性为94.9%、97.7%、98.6%, 阳性预测值为96.7%、84.6%、96.2%, 阴性预测值为88.1%、95.6%、80.2%。  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腕部受累较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常见, 腕部伸肌腱病变较屈肌腱病变常见, 掌指关节处屈肌腱病变较伸肌腱病变常见。以磁共振为对照, 超声检查对腕关节各种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 对掌指关节处伸肌腱病变诊断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MRI对手腕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手腕部X线平片和MRI检查,比较2种技术对病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X线平片显示所有患者均未见骨侵蚀, 17例可见关节肿胀,28例可见骨质疏松,10例关节间隙轻度狭窄.MRI显示20例关节面骨侵蚀,所有30例均可见关节滑膜增厚、关节积液以及关节周围炎性渗出,23例可见血管翳形成,7例合并关节周围肌腱韧带损伤.平片和MRI对病变关节数目的检出率分别为20%及81%.结论 MRI是诊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腕关节的X 线与磁共振影像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腕关节的X线与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8例类风温性关节炎患者和1例正常人的腕关节X线片和MRI,SE序列T1WI和T2WI及Gd-DTPA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X线平片示8例患者均有腕关节软组织肿胀,6例骨质稀疏,骨囊状破坏,并节间隙窄,2例无异常改变;MRI示8例均可见不同程度范围的血管翳,滑膜炎及韧带,肌腱损伤,而骨皮质破坏无法观察。结论 MRI在提供病变炎怀过程,如滑膜炎,关节积液,肌腱滑膜炎等的变化优于X线片;对早期和活动期关节敏感性高,是很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抗CCP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及其血清水平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HA)的疾病活动度,骨侵蚀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入选87例早期RA患者,分别测定抗CCP抗体、IgG-RF、IgM-RF、IgA-RF,并记录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疾病活动度(OAS-28)等临床指标。分析抗CCP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临床指标的变化,探讨血清抗CCP抗体水平与临床指标及骨侵蚀的关系。结果87例早期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54例(62.1%),RF阳性56例(64.4%)。抗CCP抗体阳性组患者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明显多于阴性组(P=0.000和0.000);DAS-28评分明显高于阴性组(P=0.000);X线更易出现骨侵蚀(P=0.000)。血清抗CCP抗体水平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DAS-28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01,P=0.000;r=0.574,P=0.000;r=0.698,P=0.000),而与ESR呈弱正相关(r=0.322,P=0.018),与血清IgG-RF、IgA-RV、IgM-RF不具有相关性。62例早期RA患者存在骨侵蚀,占71.3%,25例患者无骨侵蚀,占28.7%,两组间抗CCP抗体水平、IgA-RF、E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2和0.004)。不同X线分期,血清抗CCP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抗CCP抗体及其血清水平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DAS-28及骨侵蚀程度相关,可作为评价疾病活动度以及预测骨侵蚀破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显微线圈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早期RA患者48例使用显微线圈Micro-23行近端指间关节MRI检查,观察早期RA近端指间关节的软骨损伤在MRI上的表现,对比X线检查及MRI检查对早期RA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与MRI提示的关节软骨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48例患者中,X线平片阳性8例,阳性率为16.7%,而MRI均有不同程度阳性表现,其阳性率为100%.在所有病例近端指间关节的软骨损伤程度MRI分级中,不同MRI软骨损伤分级,血清抗CCP抗体水平、RF水平均有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损伤程度越高,抗CCP抗体水平和RF水平值越大.结论 MRI显微线圈较常规X线对早期RA诊断率高,可以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软骨损伤程度,更好地反映疾病的进展及预后,抗CCP抗体和RF均与MRI提示的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具有相关性,提示抗CCP抗体及RF可以用来评价疾病活动度和预测软骨侵蚀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RANKL-RANK信号传导系统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炎性关节骨破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OPG、RANKL、抗CCP抗体、RF-IgA、RF-IgG、RF-IgM在RA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应用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A活动期、缓解期及健康对照关节滑膜组织中RANKL, OPG的表达及分布状况。结果:显示OPG、RANKL、抗CCP、RF-IgA、RF-IgG、RF-IgM抗体在RA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早期RA组和非早期RA组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OPG、RANKL的表达在早期RA组高于非早期RA组(P〈0.05);各组滑膜组织中OPG、RANKL的表达,骨侵蚀组与非骨侵蚀组检测数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骨侵蚀组与非骨侵蚀组检测数值比较,OPG、RANKL均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RANKL-RANK/OPG系统在RA关节骨侵蚀发病早期既已表达,且随着病情的活动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