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俊梅 《中原医刊》2002,29(5):56-56
据报道,培他啶治疗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以低分子右放心糖酐和加丹参常规治疗30例,同类病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46.7%(P<0.01),认为培下游注射液能迅速有效控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盐酸培他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 4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静滴“丹参”,观察组每日静滴盐酸培他啶 2 0 mg,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 2 0 mg,每日 3次 ,疗程为 2周。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及经颅多谱勒超声 (TCD)、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 :观察组在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及 TCD、血液流变学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0 .0 5~ 0 .0 1 )。结论 :盐酸培他啶治疗 VBI性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椎 -基底动脉短暂性眩晕 (VBTIV)在临床上较常见 ,我院于 1998年 12月— 2 0 0 1年 3月采用盐酸培他啶治疗VB TIV 4 0例 ,并监测经颅多普勒 (TCD)变化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80例VBTIV患者 ,其中男 36例 ,女 4 4例 ,年龄 4 4~ 6 8岁 ,病程 1~ 18个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 0例。观察组 :男 19例 ,女 2 1例 ,年龄 4 4~ 6 8岁 ,平均5 1.6岁。病程 1~ 18个月 ,平均 5 .5个月。对照组 :男 17例 ,女 2 3例 ,年龄 4 3~ 6 6岁 ,平均 5 2 .2岁 ,病程 1~ 17个月 ,平均 6 .1个月。1.2 诊断标准 参考…  相似文献   

4.
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酒精中毒、安眠药中毒、昏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等急危重病人,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纳洛酮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c arterial is chemia.VBI)的治疗还在探讨中。本院收集40例VBI患者,采用纳洛酮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病例1,女,54岁,即往动脉硬化,近来发生眩晕、头痛,复视及视物障碍,来院就诊.检查:血压21.3/12.0KPa,诱发缺血试验阳性,眼底Ⅱ期动脉硬化,颈椎三位片示:颈椎骨质增生,脑血流图示:右侧上升时间延长,彼幅降低,重搏波近于消失.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6.
吕萌 《浙江实用医学》2003,8(5):287-287,300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VBI)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椎 -基底动脉狭窄、闭塞、痉挛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短暂性缺血。作者应用纳洛酮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取得明显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符合 1989年WHO对短暂性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制定的诊断标准[1] ,并除外椎 -基底动脉系统及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以及颅内占位性病变。入选病例 6 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 30例。治疗组男 12例 ,女18例 ,年龄 4 4~ 6 7岁 ,平均 5 2 4岁 ;对照组男 …  相似文献   

7.
陈娟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654-1655
目的:观察盐酸培他啶注射液联合5%葡萄糖加刺五加针60ml静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6例的疗效。方法:设对照组56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联5%葡萄糖液加复方丹参针20ml静滴2周;治疗前后查TCD及血流变,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血流变学及TCD判断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症状及TCD、血流变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盐酸培他啶联合刺五加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VBI患者确诊后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综合治疗方法相同,均给予西比灵、肠溶阿司匹林,VitE口服和VitC4g,VitB6 200mg、脉安定40ml,胞二磷胆碱500mg加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组除上述用药外,于每日的输液中加用纳洛酮2mg,疗程为2周,观察项目包括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TCD变化。结果:观察组在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TCD变化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VBI的综合治疗中,加用纳洛酮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杞菊地黄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黄荣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2564-2565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起效时间亦明显早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肯定、起效快。  相似文献   

13.
椎-基底动脉系统是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总称.左右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后,经第六颈椎进入横突孔上行,再经枕骨大孔入颅,在延髓-桥脑交界处汇合成单一的基底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液主要供应脑干、小脑、内耳、间脑、枕叶及颞叶底面,任何原因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都可导致眩晕.  相似文献   

1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与椎基动脉痉挛有关,治疗主要以扩血管和改善脑循环为主。本文应用西比灵与654-2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定眩汤联合丁咯地尔治疗38例中医证型为痰浊中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扩容,稳定血压、血糖及血脂,并给予丁咯地尔静点。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口服定眩汤,随症加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两组经颅多普勒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平均流速均比治疗前增快(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增快更明显(P〈0.05)。结论:针对中医辨证为痰浊中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我们于 1 998年 4月至 2 0 0 0年 6月应用陕西东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药一厂生产的维奥欣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35例 ,并与用敏使朗片治疗 30例比较 ,疗效颇佳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治疗组 35例 ,男 1 5例 ,女 2 0例 ,年龄 4 7~ 76岁 ,平均 5 5岁 ;对照组 30例 ,男 1 8例 ,女 1 2例 ,年龄 4 6~ 78岁 ,平均 5 4岁。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维奥欣片 1 6 0 mg口服 ,每日 3次 ,对照组给予敏使朗片 6 m g,每日 3次。 2组病人均给予服维生素 B1 、B6 、C片 ,有水电解…  相似文献   

1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在临床上很常见,由于发病突然,转运不便,往往就近医院治疗。笔者自2002年始,共收集40例患者采用刺五加注射液进行分组治疗观察,其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病症,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发作性眩晕、恶心欲呕、共济平衡失调等为主要症状。其病症特点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因此,早期诊治是预防和降低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近5年来,医学界对VBI性眩晕的研究日趋深入,特别是在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将有关中医对此的临床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