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77Lu的半衰期(T1/2)为6.7d,其发射3种能量β-粒子[Eβ(max)=497keV(78.6%)、384keV(9.1%)、176keV(12.2%)],同时还发射γ射线[113keV(6.4%)、208keV(11%)],适合体内定位显像。其粒子能量相对较低,在对病灶发生辐射作用时对骨髓抑制较轻,反应截面较大[176Lu(n,γ)177Lu,2.1×10^-25m2],堆照后可得到高比活度的核素。  相似文献   

2.
电离辐射对骨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IR)是指能引起被作用物质电离的辐射。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发现骨髓对IR高度敏感。IR能引起造血组织损伤,损伤程度与放射病病情轻重及转归直接相关,因此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IR对骨髓结构、造血功能的损伤效应已基本明了,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其损伤机制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采用体外细胞转化系统,比较观察了高LET(238Puα粒子,5.25MeV)和低LET(X射线,180kV)辐射体外诱发成年大鼠肺成纤维细胞系(WAL-F1)恶性转化的特点。方法①应用体外细胞转化模型;②观察指标包括转化细胞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改变;③转化细胞在体内的致瘤作用等。结果α粒子和X射线诱发同一细胞系转化的形态学与生物学特性基本相似,但在生物学效应上二者存在以下的差异:①细胞存活曲线模型,α粒子为单击单靶模型,D0值为0.172Gy;X射线为单击多靶模型,D0值为1.66Gy;②对细胞增殖能力、染色体畸变及集落形成率的影响,产生相近的生物效应所需的剂量,α粒子比X射线约低10倍;③以在动物体内致瘤性为终点,引发肿瘤的剂量,α粒子对X射线的RBE值为6(3.0/0.5)。结论实验表明,高LET对体外细胞亦具有较高的致瘤效应。  相似文献   

4.
60Coγ射线对小鼠卵巢辐射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60)Coγ射线对小鼠卵巢辐射损伤的实验研究张端莲,陕声国,戎诚兴,张世明电离辐射对生殖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对性腺的影响,性腺属于辐射敏感性较高的器官。有资料报道[1]当机体受到一定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卵巢组织出现损伤或破坏,并认为在损伤过程中首先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神经上皮细胞转化基因1(NET1)在电离辐射损伤反应中的生物学功能。 方法 运用RNA干扰技术,在细胞中特异性沉默Net1基因,然后通过集落存活实验和免疫印迹法研究抑制Net1表达对细胞的电离辐射损伤反应的影响。 结果 Net1敲低表达的细胞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增强,表现为更多细胞发生了凋亡,并且在γ射线照射后,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蛋白(ATM)和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2(Chk2)的磷酸化水平也比对照细胞增强。 结论 Net1对于受到电离辐射的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很可能在电离辐射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转铁蛋白受体(TfR)是T淋巴细胞受抗原或丝裂原刺激后表达在细胞表面的重要受体之一,与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尚未见国内外有关TfR辐射效应研究的报道。研究大剂量电离辐射后TfR表达的变化及作用,对阐明辐射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有着重要意义。方法本文采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观察了不同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脾细胞TfR表达的影响以及4GyX射线全身照射后不同时间TfR表达的变化。结果05~6GyX射线全身照射后24小时,脾脏TfR阳性细胞数从1Gy开始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4GyX射线全身照射后12~72小时,脾脏TfR阳性细胞数于照后12小时开始下降,24、48小时降至最低值(P<0.05,P<0.01),72小时开始回升。结论大剂量电离辐射抑制小鼠脾细胞TfR的表达,并有明显剂量依赖性;TfR表达的下降可能与辐射抑制IL2的分泌和IL2受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对小鼠脾细胞DN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对小鼠脾细胞DNA含量的影响李子蓉,韩苇,任冬青一般认为,电离辐射对机体细胞的DNA代谢可产生重要的影响,如哈成代谢抑制,分解代谢增强等.脾脏既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亦是辐射敏感器官,故由电离辐射引起的脾细胞DNA的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阐明辐射致癌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作用及蛋白质酪氨酸磷磷化调节机理。方法:以0.5Gα粒子辐射的斜利亚地鼠胚胎(SHE)细胞为靶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曲线,转化频率(TF),软琼脂克隆形成率(CPE)和裸鼠致瘤性。并测定细胞中蛋白质酪氨酸激酶和酪氨酸膦酸酶活性。结果 单纯0.5Gyα粒子照射或TNF-α不能使SHE细胞发生恶性转化,600U/mlTNF-α处理GYα粒子照射的SH  相似文献   

9.
经典辐射生物学认为,电离辐射直接引起的DNA损伤是辐射遗传效应的基础,即DNA是电离辐射遗传效应的靶分子。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发现,射线与DNA相互作用并非产生辐射效应的必要条件,还存在辐射的非靶效应,包括辐射诱导的基因组不稳定性( radiation induced genomic instability, RIGI)、旁效应( bystander effect, BE)、适应性反应( adaptive response, AR)等,这些效应的存在对利用传统线性无阈理论评估低剂量辐射致癌风险性产生了挑战。近年来,在辐射非靶效应方面已获得大量研究成果,但其分子机制、不同非靶效应之间的联系、个体和细胞系间非靶效应的差异等方面还存在许多未知,特别是对低剂量和中等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类健康的长期影响的研究还不深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电离辐射诱发人骨肉瘤肿瘤细胞DNA双链断裂与辐射损伤修复效应,观察辐射损伤、损伤修复效应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强制均匀电场电泳,分别测定经不同的剂量X射线照射和相同剂量照射后培养不同时间,人骨肉瘤Rho0和143.B肿瘤细胞株DNA双链断裂。结果 (1)X射线诱发人骨肉瘤瘤细胞的DNA双链辐射剂量呈线性正比关系;(2)培养后的人骨肉瘤肿瘤细胞对射诱发的DNA双链断裂具有一定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α粒子、γ射线以及联合照射下淋巴母细胞微核率的剂量效应.方法 以HMy2.CIR淋巴母细胞为对象,分别以不同剂量的α粒子和γ射线进行照射,以及先以0.025 ~0.500 Gy的α粒子照射后即刻以不同剂量的γ射线进行照射,用胞质分裂阻断法检测淋巴细胞微核,建立不同照射条件下淋巴母细胞微核率的剂量-效应曲线.结果 对于γ射线照射,微核率剂量-效应符合线性平方模型Y=c+αD+ βD2.对于α粒子照射,当照射剂量<0.250 Gy时,细胞微核率随剂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当其剂量进一步增加时,微核率剂量-效应曲线呈现下弓型,可以采用反映辐射旁效应的BaD模型Y=c +αD +σ[1 -exp(-δD)]exp(-βD)进行很好地拟合.对于联合照射,当α粒子剂量较低时,微核率的剂量效应与γ射线照射时的相似;但当α粒子剂量较大时,微核率的剂量-效应更接近于α粒子照射.同时,0.2、0.5 Gyα粒子联合γ射线照射引起的微核率显著高于它们单独照射时的微核率之和(=5.22 ~ 11.86,P<0.05).结论 α粒子照射具有与γ射线不同的辐射损伤规律,辐射旁效应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联合照射则可以引起细胞损伤的协同增强.  相似文献   

12.
氧离子辐射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离子与传统的X、γ射线、中子比较,以其空间经过的正常组织电离密度(LET)小,靶肿瘤电离密度高(Bragg峰)的优势,决定了它是一种高治疗增益系数(TGF)辐射,这是重离子在肿瘤放射治疗中优于其他辐射(X、γ射线、中子)的重要标志。重离子治疗病人于...  相似文献   

13.
舰船特殊环境下有许多复杂的物理、化学因素可以对人体组织产生各种影响 ,包括噪声、振动、冲击、非电离辐射、有害气体及其他复合的理化因素 [1 ] 。非电离辐射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 ,在舰船航海方面常对人体产生影响的非电离辐射主要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低频电磁波等。非电离辐射是指不足以引起物质电离的电磁波辐射与能量场 ,一般波长在 10 0 nm以上。虽然非电离辐射的能量不能造成物质电离 ,但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一样有可能与生物系统相互作用 ,产生各种生物效应 ,影响人体健康 ,也是航海环境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不同频段的…  相似文献   

14.
当今已开发出三维适形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等相应设施,广泛应用光子线放疗,提高肿瘤病灶区射线剂量分布而改善放射治疗肿瘤疗效。试用药物或热疗加强射线作用提高射线杀伤力。换用物理和4生物效能高的粒子射线更能改善放射治疗肿瘤的疗效。本文简明阐述了粒子线放射治疗的历史、设备;粒子射线束产生方式及粒子射线治疗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辐射对人体的损害,不仅使机体产生近期的病变过程,同时也可导致受照者的远期病变,即电离辐射的远期效应。一般电离辐射的远期效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射线对机体的远期损伤及对受照肌体的遗传和后裔的影响。年龄越小,对辐射越敏感,本文就放射防护角度对儿童摄片与透视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公众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基本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报告了辽宁省公众所受电离辐射照射剂量的综合结果,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认为:各种主要电离辐射对公众所致的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宇宙辐射电离成分251μSv;地表γ辐射537μSv;食品和水中放射性核素310μSv;空气中氡及其子体1160μSv;医用X射线91.1μSv;核医学16μSv;职业照射0.39μSv;放射性落下灰46μSv;燃煤放射性排出物及灰份100μSv,总计2511μSv.各类辐射所占份额是天然辐射89.9%(2258μSv),医疗照射4.3%(107.1μSv),职业照射0.016%(0.39μSv),放射性落下灰1.8%(46μSv),燃煤4.0%(100μSv).  相似文献   

17.
宇宙万物的最小组成单位是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在目前所知的二千多种核素中,约有一千七百多种核素的原子核可自发地发生原子核的结构、能量状态的改变,并释放某种粒子、能量而生成另一种核素,这种性质称为原子核的放射性。具有放射性性质的核素称放射性核素。放射性发生的过程叫做放射性衰变。以上放射性衰变所产生的射线可对物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电离作用,称为电离辐射。而这些产生电离辐射的射线则是放射防护的主要对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核能的开发,电离辐射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CLDR)内照射和60Co γ射线高剂量率(HDR)外照射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H1299的细胞生物学效应。方法 H1299细胞处于指数生长期时分别行125I粒子CLDR照射和60Coγ射线HDR照射;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分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照射剂量增大,125I粒子CLDR照射比60Coγ射线HDR照射抑制H1299细胞增殖效应更明显。照射剂量为4 Gy时125I粒子组H1299细胞G2/M期百分比、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1.77±0.31%、13.79±0.50%;同样照射剂量下,60Co照射组H1299细胞G2/M期百分比仅为18.85±0.99%,细胞凋亡率仅为8.79±0.22%(P<0.05)。125I粒子CLDR照射明显上调Bax蛋白表达,同时下调Bcl-2蛋白表达。结论125I粒子CLDR内照射比60Coγ射线HDR外照射抑制H1299细胞增殖效应更明显。 Bcl-2/Bax蛋白比失衡在125I粒子CLDR照射抗肿瘤效应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兔动脉平滑肌细胞(SMCs)对7射线照射的剂量效应关系,探讨电离辐射抑制SMCs增殖的细胞生物学机理。方法 静止期SMCs分别给予γ射线2.5,5,10,20及30Gy一次性照射后继续培养4,24或72h。以^3H—TdR掺入法、流式细胞术分析、微核实验和电镜观察γ射线对SMCs的DNA合成、增殖周期和损伤的影响。结果 在2.5Gy以上剂量γ射线一次性照射时,SMCs增殖明显抑制,细胞G0/G1期阻滞,均呈剂量依赖性。2.5Gy以下剂量γ射线照射后24h左右可见细胞凋亡增加,2.5Gy以上剂量7射线照射可使SMCs发生坏死。结论 电离辐射能抑制SMCs增殖,使细胞产生G0/G1期阻滞,并呈剂量依赖关系。SMCs死亡方式与受照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恶性肿瘤的危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辐射致癌危险评价,特别是小剂量电离辐射致癌危险的评价是当前人们最为关心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它不仅关系着辐射防护标准的制定,也关系着核能、放射性核素和放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了观察和评价小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类的致癌危害,自1981年以来“我国医用诊断X射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