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目的 研究红花-桃仁配伍对寒凝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以及心肺组织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寒凝血瘀模型组、红花组、桃仁组、红花-桃仁(3∶2)组、红花-桃仁(1∶1)组、红花-桃仁(3∶4)组,每组10只。将除空白组外的大鼠置于0~4℃冰水浴中游泳4 min,每天1次,连续7天。第8天皮下注射0.1%DL-肾上腺素盐酸盐(0.6 mL/kg),2 h后将大鼠置于0~4℃冰水浴中游泳4 min, 2 h后再次皮下注射等量的DL-肾上腺素盐酸盐,建立寒凝血瘀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寒凝血瘀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红花-桃仁(3∶2)组、红花-桃仁(1∶1)组、红花-桃仁(3∶4)组灌胃给予2.0 g/kg(以生药计)的相应提取液,每天2次,连续8天。测定大鼠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HE染色法观察心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空白对照组、寒凝血瘀模型组、红花组、桃仁组、红花-桃仁(3∶2)组、红花-桃仁(1∶1)组、红花-桃仁(3∶4)组大鼠的全血黏度(10/s)分别为(16.67±0.11),(26.63±0.96),(23.12±0.65),(21.09±1.78)...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条件下桃仁脂肪、脂肪油及酸败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敞开贮藏、纸袋封装、塑料袋封装、真空封装等4种贮藏方式。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桃仁中脂肪及脂肪油成分的皂化值、碘值、羟基值、酸值及过氧化值都呈上升趋势。结论真空封装条件下,桃仁品质比纸袋和塑料袋封装要好。  相似文献   

3.
桃仁炮制品的初步药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吕文海  卜永春 《中药材》1994,17(3):29-32
实验比较了桃仁五种不同炮制品(生、(火单)、炒、蒸、皮)对小鼠抗凝血、抗血栓、抗炎、润肠作用的影响。证明桃仁生用作用最强,桃仁皮也有很好的活血抗炎之效。经(火单)、炒、蒸等炮制后其作用趋向缓和。为桃仁炮制品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顾蕾蕾  武露凌  李祥  陈建伟  李敏 《中成药》2008,30(5):719-722
目的:探讨桃仁、红花及其药对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GC—MS方法分析,GC面积归一化法测定挥发油中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红花挥发油成分主要是十二烷酸、棕榈酸54种成分等。桃仁挥发油成分主要是苯甲醛6种成分等。药对桃仁红花挥发油主要成分是十二烷酸、苯甲醛、棕榈酸40种成分等。结论:药对(桃仁加红花)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基本是桃仁、红花各自单味药成分的叠加,但21种成分不存在于单提挥发油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桃仁从两汉至今的临床用量特点。方法 建立历代桃仁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的医学著作,将含桃仁方剂的方名、总药量、桃仁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逐一录入。统计桃仁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上限、常用量下限、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并结合文献分析历代桃仁用量特点。结果 桃仁用量以汉唐时期最大,尤其在唐代日服量最高可达69 g;至宋代略有降低,但仍维持较高水平,达到40 g;金元时期用量最小,最大用量仅为4 g;明清直至当代,其用量略低于宋代,最大用量为30 g。结论 桃仁历代用量呈现广剂量、宽范围的特点,桃仁大剂量(≥20 g)适用于急危重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成分反映活性,活性指向功效"的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思路,建立用于桃仁饮片等级评价的Logistic模型。方法采用二元Logistic算法将桃仁饮片苦杏仁苷含量、体外凝血酶时间(TT)、ABTS清除率、DPPH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等指标进行关联分析,建立用于桃仁饮片的等级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Logistic预测模型概率公式将18个批次桃仁饮片最终分为以内蒙桃仁为代表的优级、以甘肃桃仁为代表的良级、以步长桃仁为代表的中级和以陕西桃仁为代表的差级4个等级,各批次所对应的预测归属等级明确,拟合概率P值均大于98%。结论基于Logistic算法并结合"质控成分-体外效价"所建立的分级标准可用于桃仁饮片的等级分类,且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四种中药预防肝硬变发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以CCl_4为主的复合因素制造大白鼠肝硬变动物模型,同时分别用丹参、红花、当归、桃仁四种中药进行治疗,观察肝硬变形成情况。结果显示:丹参组动物肝脏纤维增生明显减轻、胶原蛋白含量减少,全部鼠均未发生肝硬变;红花抑制纤维增生的作用次于丹参;当归和桃仁抑制肝纤维增生的作用在本实验剂量下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桃仁中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桃仁多糖提取工艺参数。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研究固液比、温度、时间及提取次数对桃仁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用苯酚一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结果桃仁多糖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4h,固液比1:30,提取2次。结论该方法简单、环保,提取效果好,桃仁中多糖含量为1.8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桃仁总蛋白对小鼠细胞因子IL-4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4的水平.结果应用桃仁总蛋白的注射组能提高环磷酰胺注射组小鼠降低的IL-4的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P>0.05),与环磷酰胺注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桃仁总蛋白可以纠正降低的IL-4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古方中桃仁药对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华医典》《中医方剂大辞典》和《普济方》为数据采集源,收集整理2264首含有桃仁的方剂,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及网络图谱分析挖掘桃仁古方药物数量、主治疾病、方剂剂型、常用药对及其配伍规律。结果:桃仁古方药物累计668种,主治疾病819种,涉及汤剂、丸剂、散剂、丹剂、膏剂等剂型,核心配伍组合为当归、红花、川芎、赤芍药等活血行气中药。结论: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揭示桃仁在方剂中用药规律,为桃仁组方临床运用提供文献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桃仁及苦杏仁提取液的高效液相表现并比较其毒性.[方法]将桃仁提取液、苦杏仁提取液及苦杏仁苷标准液作高效液相分析,并把豚鼠作为实验对象,以过敏反应为指标,观察它们的毒性作用.[结果]桃仁提取液及苦杏仁提取液均有苦杏仁苷标准液同样的高效液相表现,并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同时还测定到它们的安全使用剂量.[结论]桃仁提取液与苦杏仁提取液均具一定毒性作用,桃仁提取液较轻.安全剂量下不表现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地黄饮子+桃仁+红花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1年2月在神经外科进行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的病患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西药疗法,受试组57例术后除进行常规西药疗法,联用加减地黄饮子+桃仁+红花中西医结合疗法,考察并对比两组对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流变和抗氧化酶等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个组的血流变和抗氧化酶等指标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受试组的血流变指标显著改善较为明显,血肿量较低,总有效病例数较高,并发症较少。结论:地黄饮子加减配合桃仁和红花可改善血流变和脑抗氧化能力,弥补了西医西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之不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桃核承气汤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成果,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方法:总结近20年来研究桃核承气汤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成果,从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2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不足,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结论:桃核承气汤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绩,初步明确了其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组分。存在的不足主要集中在研究层次不清、复方药理学研究不足、并发症的研究不够全面等,应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杀酶保苷”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炒桃仁的炮制原理。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探究桃仁炒制过程中苦杏仁苷的变化规律,测色计测定桃仁炒制中明度指数(L*)、红绿指数(a*)、黄蓝指数(b*)的变化;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索桃仁炮制过程中色差与其苦杏仁苷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桃仁燀后再炒,至见焦斑,D-苦杏仁苷含量显著增加,L-苦杏仁苷含量下降,总苦杏仁苷含量基本一致;再炒,焦斑明显时D-苦杏仁苷含量下降。不同炒制程度桃仁中D-苦杏仁苷含量与a*值呈显著正相关,与b*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燀桃仁微炒促进L-苦杏仁苷向D-苦杏仁苷转化,使D-苦杏仁苷含量增加,D-苦杏仁苷的含量会逐渐降低,故应避免炮制过度;桃仁炮制过程中颜色改变与其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具有相关性;《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关于炒桃仁性状描述及含量测定限度规定合理,符合炮制目的,有助于保证炒桃仁饮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秦克力  杨金丹  孙淑艳 《光明中医》2011,26(9):1925-1926
本文从桃仁的毒性记载和报道、毒性成分和机理、减毒方法三个方面对桃仁的毒性做综述,并结合临床经验,得出应用有毒中药的相关注意事项,以期为此类中药的临床应用做出提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经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针对病因病机,用辛热辛温药物,如肉桂、细辛、地龙、当归、川芎、牛膝、桃仁、红花等,以补助阳气,驱除寒邪,温通经络,养血活血,化瘀止痛,用药规律,疗效独特。  相似文献   

17.
连建伟临证多从脾胃、调补气血着手治疗黄褐斑。妇人罹患黄褐斑多由饮食劳倦失常、产后将息不当、流产过多致使脾胃损伤,气血匮乏,又常兼夹肝郁、血瘀。虚与邪相间为患,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部,故面生黑斑。善用八珍汤,兼瘀则加丹参、桃仁、红花等化瘀通络、调和气血;气血虚弱较甚且阳气亦有不足见畏寒者,改用十全大补汤加减;心脾气血俱虚,则用归脾汤或人参养荣汤加减;中气下陷,则用李东垣补中益气汤加味;肝郁较重,则用逍遥散加减;补益气血、调补脾胃的基础上,并常加入薏仁等化湿健脾之品。循守岳美中所云"治疗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五苓散加味配合中医护理治疗聚合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五苓散加味(桂枝、茯苓、白术、泽泻、猪苓、赤芍、丹皮、桃仁、浙贝母、玄参、牡蛎、炮山甲);外涂重楼、三七;配合中医护理方法。连续治疗8周。结果:总有效率90%。结论:五苓散加味方内服,配合中医护理方法治疗聚合性痤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痛风饮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方法]对3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痛风饮(成分:土茯苓、红花、桃仁、柴胡等),水煎服,1剂/d,150mL,早晚各1次,疗程2~4周。[结果]治愈12例,好转16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3.00%。[结论]痛风饮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对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风湿病科临床数据中药背后隐含的方剂模式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配伍模式或规律。方法:本研究以2012年5月-2016年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住院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office2010、复杂网络技术、IBM SPSS Clementine 14.2软件Apriori模块进行中药频数统计、核心处方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有4 000份住院病历及3 643份中药处方被纳入研究,主要分析结果如下:①临床用药大致分为健脾化湿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清热药四大类,频次在60%以上的有茯苓、甘草、陈皮、丹参、薏苡仁、红花、山药、威灵仙、桃仁等,核心处方为:茯苓、甘草、陈皮、丹参、薏苡仁、红花、山药、威灵仙、桃仁、蒲公英;②药物关联分析得出:茯苓与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豨莶草、桃仁、威灵仙等健脾化湿药配伍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清热药等20对药物组合;③两组治疗前后指标差值比较,实验组Hs-CRP、RF、ESR、IgA、IgG、C3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④药物与指标二项关联分析:姜半夏、豨莶草与Hs-CRP、ESR降低关联度较高,白术、丹参与RF降低关联度较高,山药、蒲公英与C3降低关联度较高,杜仲和威灵仙、红花与IGA、IGG降低关联度较高。三项关联分析:姜半夏、豨莶草分别与蒲公英、桃仁和Hs-CRP、ESR降低关联度较高,黄芪、丹参、甘草与RF降低关联度较高,山药、蒲公英、豨莶草与C3降低关联度较高,麦芽、蒲公英、威灵仙与IGA降低关联度较高,杜仲、红花、甘草与IGG降低关联度较高。结论:本研究解析了类风湿关节炎从脾论治的真实世界关系,以健脾化湿药为核心,与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祛风湿药之间的配伍是组方的关键,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炎症等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