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药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全世界处方量最大的药物之一,但目前临床使用的药物有较多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中药药效好、无成瘾性、不良反应少等优势,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解热镇痛抗炎类中药的药效学及相关作用机制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作者通过查阅、分析和归纳文献,综述近年来中药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及其机制,为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赛葵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罗谋伦  钟文  黄世英  谢崇源 《中草药》1999,30(6):436-438
采用伤赛-融伤赛菌苗致热家兔法研究赛葵的解热作用,热板法和扭体法研究赛葵的镇痛作用,二甲苯致炎鼠耳肿胀法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法研究赛葵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赛葵全草10、20mg/kg ig给药能降低发热家兔的体温,延长小鼠的痛反应时间,减少扭体鼠数和扭体次数,20mg/kg抑制鼠耳的肿胀及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赛葵根10mg/kg ig给药能降低发热家兔的体温,抑制鼠耳的肿胀,降低小鼠腹腔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5):121-125
目的:考察小儿解表颗粒的解热、镇痛及抗炎效果及其抗炎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内毒素致家兔发热的模型观察解热作用;小鼠热板法观察镇痛作用;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肿胀观察抗炎作用;ELISA法检测小儿解表颗粒对大鼠血清的细胞因子含量IL-1β、IL-6、IL-10的影响。结果:1解热试验:与模型组相比,小儿解表3.36g/kg、1.68g/kg组分别在2 h、5.5h时对发热家兔体温表现出抑制作用,且3.36g/kg、1.68g/kg组在5.5h降温效果优于布洛芬组。2镇痛实验:与模型组相比,小儿解表9.6g/kg、2.4g/kg组分别在1.5h、3h痛阈提高百分率有显著增加。3抗炎实验:与模型组相比,15.36g/kg、7.68g/kg组分别在34h对大鼠足肿胀作用呈明显抑制作用;而与布洛芬组相比,15.36g/kg、7.68g/kg组均无显著差异。4ELISA实验:与模型组相比,小儿解表15.36g/kg、7.68g/kg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1β表达量明显降低,15.36g/kg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6表达量明显降低;15.36g/kg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10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小儿解表颗粒具有一定的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6的水平和上调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等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夏川丸为临床经验方,由夏枯草、半夏、丹参、川芎、贝母等组成。临床试用于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每次服用1.2g提取物,1日2次。对颈部淋巴结炎有较满意的疗效,对慢性咽炎总有效率达90.8%。本方还有显著的活血化瘀和增强免疫功能作用。本文仅对其解热抗炎和...  相似文献   

5.
落葵的解热抗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育浩  吴清和 《中药材》1992,15(6):32-35
落葵鲜汁20ml/kg经口灌胃给药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有解热作用;对蛋清及甲醛所致大鼠足肿胀有抑制作用;对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降低作用;能抑制C.M.C.所致大鼠白细胞的游走;能抑制大鼠棉球性肉芽肿的生长。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小鼠对落葵的最大耐受量可达180g/kg以上。  相似文献   

6.
解热抗炎中药挥发性成分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力军  邬科芳  史万忠  张立国 《中成药》2007,29(8):1217-1221
解表清热抗感冒中药如柴胡、薄荷、连翘、金银花等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解热、镇痛、抗炎、免疫增强、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感冒[1]。这一类中药中多含有芳香刺激性的挥发性成分,2005版中国药典未明确这类成分入药与否。现代研究对于这一类成分是否具有解热、抗炎、镇痛等作用,针对感冒是否有效也未有统一的认识。本实验选择常用的解表清热中药(柴胡、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在常用剂量基础上,观察不同提取物对实验性动物的解热、抗炎及镇痛作用,探讨这4种中药的挥发油是否具有解热抗炎活性,为临床上科学合理地利用中药…  相似文献   

7.
双黄连含片的解热抗炎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黄连由金银花、黄芩和连翘所组成 ,传统中医认为具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 ,临床主要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肺炎等。河南大学药物研究所将其制成含片 ,具有作用迅速、应用方便等特点。本文报告双黄连含片的解热、抗炎作用。1 实验材料1.1 药物双黄连含片 :由金银花、黄芩和连翘按 1∶1∶2组成 ,分别经水煎煮 ,加酸调至酸性 ,沉淀水洗、醇洗、干燥、制粒加甜蜜素、枸橼酸等辅料压片而得。每片含黄芩苷≥ 35 .0mg ,绿原酸≥ 3.5mg ,连翘苷≥0 .8mg (河南大学药物研究所制剂室 ,批号970 80 7)。试验时将药片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羌银解热合剂的抗炎镇痛、解热作用。方法:以羌银解热合剂高剂量组(25.2g/ks)、中剂量组(12.6g/ks)、低剂量组(6.3g/ks)灌胃,分别观察对酵母混悬液致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对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抗炎作用,对小鼠热板法和冰醋酸致小鼠扭体的镇痛作用。结果:羌银解热合剂高剂量组能显著抑制酵母混悬液致大鼠发热、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显著提高小鼠热板法的痛阈值,显著减少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结论:羌银解热合剂具有较好的解热、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青鹏胶囊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解热、镇痛、抗炎等方面进行青鹏胶囊的药效学研究。方法:通过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小鼠醋酸扭体、干酵母致大鼠发热等模型观察其抗炎、镇痛、解热作用。结果:青鹏胶囊小剂量和大剂量组以及板蓝根颗粒剂组连续灌胃给药6 d,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无明显影响(P>0.05);青鹏胶囊小剂量和大剂量组以及板蓝根颗粒剂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4 d,对醋酸引起的小鼠15 min内扭体反应次数具有明显的减少作用;双黄连口服液组以及青鹏胶囊小剂量和大剂量组对干酵母致大鼠体温的降低可能有延长作用时间和加快降温的作用,而对8~12 h时干酵母所致的大鼠体温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青鹏胶囊抗急性炎症作用不明显,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白花前胡总香豆素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白花前胡总香豆素组分(TCP)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酵母致热法、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小鼠耳廓肿胀法和大鼠蛋清足跖肿胀法.结果TCP对酵母引起的大鼠发热有显著解热作用;对热板所致的小鼠疼痛和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对抗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和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肿胀.结论TCP具有较好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萸巴布剂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干酵母、牛奶和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致热法观察黄萸巴布剂对3种致热原所致动物发热的影响;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黄萸巴布剂的镇痛作用;采用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法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法观察黄萸巴布剂的抗炎作用。结果:黄萸巴布剂可显著抑制干酵母、牛奶、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所致发热反应;对醋酸和热板诱发的小鼠疼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减轻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度;降低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结论:黄萸巴布剂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儿清瘟解热颗粒的解热、抗炎及镇痛作用。方法:选取Wistar大鼠,日本大耳白兔,分别采用ih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采用内毒素致家兔发热模型,观察小儿清瘟解热颗粒的解热作用;选取KM小鼠,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及热板刺激观察小儿清瘟镇痛反应;ICR小鼠,SD大鼠通过小儿清瘟解热颗粒对二甲苯所致耳肿胀,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大鼠后肢足跖炎症性肿胀的影响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小儿清瘟解热颗粒3.92 g·kg-1及15.68 g·kg-1于给药3 h能显著降低家兔肛温差值(P0.05,P0.01),3.78~30.24 g·kg-1于给药4 h能显著降低大鼠肛温(P0.05,P0.01)。小儿清瘟颗粒43.68 g·kg-1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P0.05),10.92,21.84 g·kg-1于给药2 h能显著提高小鼠痛阈值(P0.05)。小儿清瘟解热颗粒5.46~43.68 g·kg-1连续给药3 d显著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右耳肿胀度(P0.01),7.56 g·kg-1组于给药1 h显著降低足肿胀度(P0.05),15.12 g·kg-1组于给药0.5,2,4 h显著降低足肿胀度(P0.05,P0.01),30.24 g·kg-1组于给药0.5~4 h显著降低足肿胀度(P0.05,P0.01),小儿清瘟解热颗粒43.68 g·kg-1组腹腔冲洗液吸光度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小儿清瘟解热颗粒具有解热、抗炎及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光叶娃儿藤的解热和抗炎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阿司匹林组(0.1 g·kg-1),光叶娃儿藤低、中、高剂量组(6,12,24 g·kg-1).分别采用酵母混悬液复制大鼠发热模型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法,观察光叶娃儿藤的解热和抗炎作用,同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角叉菜胶致炎足渗出物中的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光叶娃儿藤中、高剂量组(12,24 g·kg-1)能显著降低酵母菌致大鼠发热模型的体温(P<0.05),并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的足肿胀度(P<0.05)和足组织中的前列腺素E2(PGE2)的合成(P<0.05).结论:光叶娃儿藤具有明显的解热和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GE2等炎症介质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清利通淋汤解热抗炎作用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清利通淋汤折解热、抗炎作用。 方法: 采用干酵母致热法观察清利通淋汤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清利通淋汤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抗炎作用。 结果: 清利通淋汤对干酵母所致发热大鼠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 结论: 清利通淋汤有明显的解热和抗炎作用,且以大剂量组为著。  相似文献   

15.
黄花蒿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婧  陈新  宣朴 《中草药》2007,38(1):125-128
目的用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这一新的分子标记技术建立稳定可重复的黄花蒿Artemisia annua的SRAP最佳反应体系。方法以黄花蒿DNA为模板,分析了SRAP反应体系中的一些重要参数对PCR扩增的影响。结果建立了稳定可重复的SRAP反应体系;25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为30~105ng,MgCl2为2.0mmol/L,dNTP为0.25mmol/L,Taq酶为1.0U,引物为2.0μmol/L;扩增程序:94℃预变性3min,94℃变性1min,35℃复性1min,72℃延伸1min,5个循环;94℃变性1min,50℃复性1min,72℃延伸1min,35个循环,72℃延伸7min。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黄花蒿SRAP体系重复性好,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16.
李海波  秦大鹏  葛雯  王振中  曹亮  肖伟  于洋  姚新生 《中草药》2019,50(14):3461-3470
青蒿为常用中药,主要含有倍半萜、二萜、黄酮、苯丙酸、香豆素、黄酮和挥发油等多种类型化学成分,具有抗疟疾、抗肿瘤、抑菌杀虫、解热抗炎、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显著的抗疟活性使青蒿较早就用于疟疾的治疗。对近年来有关青蒿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的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甘肃、万荣)的藏柴胡与北柴胡(万荣)栽培品的急性毒性、解热、抗炎作用的差异。方法 采用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法进行藏柴胡与北柴胡不同提取物的急性毒性比较研究;采用2,4—二硝基苯酚致热大鼠模型比较藏柴胡与北柴胡水煎液的解热作用;采用二甲苯制备耳廓肿胀模型,比较藏柴胡与北柴胡水煎液的抗炎作用。结果 甘肃产地藏柴胡与北柴胡比较毒性、解热、抗炎作用较强;万荣产地藏柴胡与北柴胡比较毒性、解热、抗炎作用差异不大。结论 万荣产地藏柴胡作为柴胡使用的可能性较大,甘肃产地藏柴胡能否作为柴胡使用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8.
红毛五加镇痛解热作用及毒性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结果证明,红毛五加醇提物有明显镇痛作用,并能降低家兔正常及蛋白陈致发热体温,但对霍乱菌苗引起的发热体温无影响。红毛五加醇提物的小鼠ipLD50为73.34±7.29g/kg,长期大量po红毛五加醇提物对大鼠血象、肝肾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祖荣  廖志华  彭梅芳 《中草药》2012,43(1):148-154
目的克隆获得黄花蒿MEP途径中必需关键酶——羟甲基丁烯基-4-磷酸合成酶基因(HDS),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功能互补分析研究。方法对已知的其他种子植物HDS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多重序列比对,选取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利用同源扩增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从黄花蒿中获得目的基因;利用BLAST进行序列比对,ORF Finder寻找开放阅读框,并用MEGA3.0中的临位相联法构建进化树。结果得到1条长2 324 bp的HDS cDNA序列,其ORF框长1 854 bp,编码617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黄花蒿HDS基因AaHDS与其他种子植物来源的HDS高度同源;功能互补分析表明,AaHDS能互补突变菌株Escherichia coli MG1655 ara<>HDS中缺失的HDS功能,使突变菌株恢复生长,证明AaHDS具有典型的HDS基因功能。结论首次克隆获得黄花蒿HDS基因,为青蒿素的代谢工程研究提供相应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考察青蒿富倍半萜提取物在高温、高湿和强光照射条件下的稳定性,并初步探究在光照条件下倍半萜组分间的转化规律。方法 根据《原料药物与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对提取物进行高湿(相对湿度90%)、高温(60 ℃)、强光照射(4 500 lx)试验,考察其重量及含量变化,并对提取物、原药材及青蒿乙素(arteannuin B)、青蒿素(artemisinin)、青蒿酸(artemisinic acid)及二氢青蒿酸(dihydroartemisinic acid)的对照品进行30 d光照试验(4 500 lx),检测各倍半萜组分的含量变化,并应用液质联用(LC-MS)方法对光照后各对照样品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提取物在高湿条件下于10 d内各检测成分无明显变化,高温及强光照条件下青蒿酸及二氢青蒿酸含量降低,强光照条件下青蒿素及青蒿丙素含量有所升高。经30 d照射后提取物及原药材中青蒿酸及二氢青蒿酸均显著降低,青蒿素明显升高,光照5 d后即可在二氢青蒿酸的对照品中检测到青蒿素,并随时间的增加,其含量持续上升。提取物、原药材及二氢青蒿酸对照品组的青蒿素平均转化率分别为75.33%、59.10%和1.29%。LC-MS定性结果显示二氢青蒿酸和青蒿酸经过30 d强光照射,分别产生了青蒿素与青蒿乙素。结论 作者首次发现了青蒿富倍半萜提取物的光反应转化现象,这提示该提取物在高温及光照条件下将导致物质组成的变化,应避光保存于阴凉处。此外,在以提取青蒿素单一化合物为目标时,原药材在采收后适当增加光照有助于提高其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