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芥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生芥子、烤芥子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数据系统联用方法对生芥子、烤芥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分别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生、烤芥子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主成分为烯丙基异硫氰酸酯、4-异硫氰基-1-丁烯,生芥子挥发油含有更多的成分。结论:加工方法对芥子挥发油的成分有明显的影响,生芥子挥发油中检测到较多含量较低的含异硫氰基的物质。  相似文献   

2.
蛇床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琴  崔兆杰  刘廷礼  董岩 《中药材》2002,25(8):561-563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蛇床子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蛇床子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了5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6%以上。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3.
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邱琴  崔兆杰  刘廷礼  周中坚 《中药材》2002,25(5):327-329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山东济南及河南衡水产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山东济南产花椒共鉴定了36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7%以上;河南衡水产花椒共鉴定了2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4%以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石菖蒲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石菖蒲中提取挥发油,通过优化程序升温条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鉴定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鉴定出其中的25个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的93.27%,其中6种成分在石菖蒲的相关GC-MS分析中未见报道。结论:石菖蒲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2.60%)、异丁香酚甲醚(2.35%)、α-细辛醚(32.18%)、β-细辛醚(54.73%)。  相似文献   

5.
日本榧叶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天大  陈振德 《中药材》1997,20(11):563-568
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研究了中国引种的日本榧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共分离出71个组分,鉴定了68个成分。所鉴定成分占挥发油总重量的96.364%。  相似文献   

6.
都姣娇  杜安妮 《中成药》2014,(12):2645-2648
目的研究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石菖蒲中的挥发油,并鉴定其挥发油的组成成分。方法优化固相微萃取条件,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石菖蒲的挥发油进行成分鉴定并确定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共提取出33个可鉴定成分,其中含有量较高的主要成分分别为α-细辛脑(66.07%)、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3.63%)、榄香素(2.65%)、毕橙茄烯(2.90%)等。结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能快速、全面检测石菖蒲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植物新疆大戟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该植物挥发油中分到52个成分,鉴定出49个成分,所鉴定的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97.54%.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阴干操作对枫香脂中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新鲜枫香阴干前后枫香脂挥发油,计算产率,并对所得挥发油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和气相-质谱(GC-MS)分析。结果枫香脂饮中片挥发油含有量仅为2.46%,而未进行阴干处理的新鲜枫香脂其挥发油含有量可以达到23.12%。气相分析结果显示,阴干前后枫香脂挥发油具体成分无明显差别,但阴干后挥发油中保留时间短的组分相对含有量显著降低。GC-MS分析结果显示,新鲜枫香脂共含有34种成分,而阴干后成分减少至32种。结论《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的枫香脂饮片炮制方法显著降低了其中挥发性成分的量,改变了枫香脂挥发油的组成。  相似文献   

9.
丹参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丹参挥发油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共鉴定出3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6.34%。结论丹参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正十六酸、正二十烷、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  相似文献   

10.
豆蔻壳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少军  段启  曹君  张继华  龚千锋 《中成药》2005,27(7):815-817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豆蔻壳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豆蔻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71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9%以上.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研究中医五脏相关学说。方法:从发生学角度,结合《内经》、道家学说探讨中医五脏神识系统建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结果:五脏神识系统是在胚胎时期的脑髓中,元神与脑髓共同作用、发生分化而形成的。元神分化出心神,再由心神分化出五神等各种神识元素;脑髓分化出心肾等五脏,五神、五脏分化完成后,五神入藏于五脏,从而形成了五脏神识系统。结论:脑为元神化生神识元素、脏腑之处所,心神为五脏神识系统的主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宋代太平惠民局的成立对宋代医药学发展的影响做了相关论述。认为太平惠民局的成立促进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成书。制定了药物炮制规范,对当时医生诊疗疾病处方用药带来很大便利。但生产的成药也存在弊端,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的医学流派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失眠症为临床常见病症,且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在治疗上也常采取健脾、和胃、疏肝等法。本文就脾胃失调引起失眠的病因病机,调和脾胃的治法方药运用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保健按摩的繁荣给推拿学发展所带来的利与弊,认为保健按摩的繁荣普及提高了全社会对推拿的认知度,扩大了推拿的社会影响力,"倒逼"医院设置推拿科室或推拿治疗项目,增加了就业平台,壮大了推拿队伍,但部分民众、医务工作者和政府管理部门人员对推拿不全面、不正确的认知观,导致愿意学习推拿和从事推拿专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减少,对部分推拿医务工作者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成功感和荣誉感等带来负面影响,并大大降低了推拿学科的严肃性,提出如何正确对待、界定保健按摩在推拿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推拿学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必须认真加以正视和思考,否则将不利于推拿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梳理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探讨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及其职能。一般博物馆的功能包括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四大功能。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同样是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四大功能,包括中医药文物、标本的收藏、研究、鉴定,传承中医药历史、反映当代中医药科技、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普及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旅游;素质教育;服务社会变革等。因此认为,中医药博物馆的职能重在面向全社会,承担其相应职能。  相似文献   

18.
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综述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相关研究文献,回顾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与一些基因、多肽和神经系统等相关性,总结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研究对阐明针刺内在机制的贡献,最后在临床应用上展望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宋洁  刘慧灵  薛健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482-2482
目的建立提取物中大孔树脂残留物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二乙基苯和萘的含量,色谱条件为:SE-54,(30 mm×0.25 mm,0.25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柱温采用程序升温,FID检测器检测。结果几种残留溶剂加样回收率>95%,RSD<3.0%。结论该方法的精密度、线性关系和回收率良好,且方法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