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索3岁前婴幼儿球径、柱径屈光度变化规律,及早发现婴幼儿视力异常。根据资料特点探索统计分析方法的合理选用及结果的合理解释。方法采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进行婴幼儿视力筛查,获得球径、柱径屈光度值,并采用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元方差分析( MANOVA)显示左眼和右眼的视力屈光度情况不同(主要是由左眼球径大于右眼球径屈光度值所造成的),3个年龄组的视力屈光度情况不全相同且小年龄6个月~组视力屈光度值(球径值、柱径值绝对数)最高。各年龄组球径屈光度异常率介于3.40%~13.11%之间,柱径屈光度异常率介于28.64%~70.87%之间,且球径、柱径视力屈光度异常率均为6个月~组最高。左眼球径异常率高于右眼球径异常率( CMH χ2=5.664,P=0.017)。结论应用多元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婴幼儿视力屈光度情况是可行的。婴幼儿视力屈光度异常情况有随年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散光率明显高于远视或近视率,球、柱径屈光度异常者应定期随访,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3岁前婴幼儿球径、柱径屈光度变化规律,及早发现婴幼儿视力异常。方法采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进行婴幼儿视力筛查,对球、柱径屈光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个年龄段婴幼儿的球径屈光度、柱径屈光度均值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且6月龄~组球径屈光度均值最高;同样6月龄~组柱径屈光度均值的绝对值最高,分别与1岁~组、2~3岁组柱径均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婴幼儿左眼与右眼球径、柱径屈光度异常检出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球径屈光度异常率为5.83%~20.39%,柱径屈光度异常率为37.86%~81.55%。球径屈光度单眼异常比例较大,柱径屈光度双眼异常比率较大。结论婴幼儿球、柱径屈光度有随年龄增加而减小趋势,左右眼屈光度异常情况无区别,且散光率明显高于远视或近视率,应对球、柱径屈光度异常者定期随访,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3.
肖晓芸  赵铀  陈芳  何成川  孙佳  杨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044-2045
[目的]了解某市婴幼儿视力发育过程,掌握婴幼儿视力异常发病现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开展婴幼儿眼保健工作提供有力证据。[方法]采用美国进口Suresight手持自动验光仪对某院门诊2146例0~2岁婴幼儿进行视力筛查和分析。[结果]视力异常包括散光、远视、远视+散光、近视等。结果显示:0~2岁婴幼儿视力异常检出率46.04%,其中1岁以下婴儿56.26%,1~2岁23.03%;柱径异常明显高于球径(P﹤0.01);双眼异常明显高于单眼;球、柱径异常随年龄明显减少。[结论]婴幼儿视力异常发病率高,应引起社会、家长、医院的高度重视。及时开展视力筛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预防是降低婴幼儿视力异常的有效措施,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检测出婴幼儿球径、柱径屈光度,寻找出弱视高危人群和可疑人群。方法:对本院做健康检测的3岁以下婴幼儿1632名,分为3组进行屈光检查。结果:在本院做视力检测的1632名婴幼儿中视力异常率为16.24%,其中6~12个月龄异常率为12.47%,12~24个月龄异常率为16.67%,24~36个月龄异常率为22.15%;各年龄组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力低下异常率与年龄有关,应加强3岁以下婴幼儿眼保健。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1 108例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儿童视力异常状况,对视力异常儿童提供干预措施。【方法】用美国伟伦视力筛查仪对儿保门诊体检的儿童进行视力筛查。【结果】各年龄组散光发生率较高,其次是远视,近视发生率均较低。散光发生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各年龄组散光、远视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散光无性别差异;筛查异常到眼科就诊的75例中有70例被确诊,符合率达93%。【结论】在儿童眼保健工作中应大力推广使用视力筛选仪,对早期发现异常儿童要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6.
大丰市城区5 345例3~6岁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大丰市城区3~6岁在园儿童视力发育状况,为制定本地区儿童眼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大丰市城区全部10所幼儿园的5 345例3~6岁在园儿童为对象,使用美国伟伦公司的Suresight自动筛查验光仪快速检查双眼屈光状态,参照美国伟伦公司提供的各年龄组眼屈光筛查转诊常模标准[1]进行结果判定。 【结果】 男女儿童的视力筛查结果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66,P>0.05),3~6岁各年龄组儿童的视力筛查结果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631,P<0.05),远视、近视、散光三种异常视力在各年龄组的分布也无统计学意义(χ2=4.884,P>0.05)。 【结论】 对学龄前儿童应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实施眼保健并对早期发生异常的儿童进行及早干预;预防和保护青少年视力,应从学龄前儿童抓起。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前期应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检测儿童屈光度确定的不同界值[1]进行弱视筛查意义的评价。【方法】对190例患儿,380只眼进行Suresight筛查屈光度和散瞳检影验光检查,选择前期研究[1]中Suresight视力筛查仪检测所得的屈光度不同界值,计算不同弱视筛查阳性界值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评价其对弱视筛查的意义。【结果】前期研究提出的以球镜值偏离P25~P75,柱镜绝对值偏离P75作为弱视高危人群的阳性界值筛查弱视的灵敏度较高,分别为78%和86.1%;而特异度较低,分别为69%和4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4%和70.9%。以球镜值偏离P5~P95,柱镜绝对值偏离P95为作为可疑人群的阳性界值筛查弱视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较高,特异度分别为91.3%和90.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7.4%和89.2%。【结论】依据Suresight筛查结果不同界值制定的弱视高危和可疑儿童管理标准简单易行,值得向基层推广。对弱视高危儿童进行随访,对可疑儿童及时转诊,提高弱视防治率。  相似文献   

8.
晋江市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晋江市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为防治屈光不正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13所幼儿园3908名学龄前儿童,采用美国伟伦公司生产的SureSight视力筛查仪进行屈光检查,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柱径屈光异常检出率为35.2%,男34.8%,女3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2,P〉0.05);球径屈光异常检出率31.5%,男29.6%,女3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60,P〈0.01)。柱径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低,经趋势卡方检验显示,这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15.069,P〈0.01);球径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经趋势卡方检验显示,这种趋势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龄前儿童柱径屈光异常的发生与父亲视力有关,球径屈光异常的发生与父亲视力、母亲视力、平时看电视离电视距离、电视尺寸有关。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是儿童眼保健的重要指标,了解儿童的屈光状态,发现潜在的问题,可以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海淀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状况,为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6岁儿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2~3岁采用儿童图形视力表。【结果】视力异常率2007、2008、2009年分别为13.51%、10.54%、13.42%,各年龄组间视力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视力异常率增高,5岁最高,6岁又稍有下降。【结论】视力筛查标准需重视年龄因素,眼保健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检测学龄前儿童屈光度的分析,寻找出弱视高危人群和可疑人群,为早期发现儿童弱视提供一种手段. [方法]对本院作健康检查的3~5岁学龄前儿童1 052名,2 070只眼分成3、4、5岁三组进行屈光检查. [结果]获得各年龄组球镜和柱镜值的频数分布、均值、标准差、P25~P75和P5~P95参考值范围;其中各年龄组球镜和柱镜值的频数分布呈正态分布,组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以球镜值偏离P5~P95,柱镜绝对值偏离P95作为弱视可疑人群的筛查标准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2.3%和76.9%. [结论] 各组球镜度数偏离出P25~P75(D)和柱镜绝对值度数偏离出P75(D)者应列为弱视高危人群,球镜度数偏离出P5~P95(D)和柱镜绝对值度数偏离出P95(D)者应列为弱视可疑人群,相应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以达到早期发现弱视的目的,这对儿童眼保健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南京市区4~6岁儿童视力发育现状与发育趋势,为评估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提供理论依据,并做好弱视的防治工作。 【方法】 选取2011年南京市区部分学龄前儿童(4~6岁)进行远视力检查和屈光筛查,对屈光筛查正常的儿童进行视力发育状况的统计分析。 【结果】 4~6岁屈光筛查正常儿童视力发育曲线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4岁、5岁和6岁组视力水平的P5、P25、P50分别是4.7、4.8、4.9;4.8、4.9、4.9; 4.8、4.9、5.0。屈光筛查偏离儿童视力≤P5水平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屈光正常儿童(P<0.01)。 【结论】 4~6岁儿童视力发育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完善;应结合屈光筛查,动态监测儿童视力发育,以早期发现弱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分析兰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视力异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依据该地地理分布及社会功能区特征,参考幼儿园公私立等性质,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0所幼儿园的2 75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应用儿童图形视力表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采用美国伟伦公司Suresight手持验光仪对调查儿童进行屈光检查。同时对儿童家长进行视力异常相关因素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调查对象男、女童视力异常检出率均为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视力异常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P<0.05)。在9项视力异常相关因素中出生体重、胎龄、父母视力情况和每天睡眠时间这4项影响学龄前儿童的视力。 【结论】 托幼机构与家庭应重视学龄前儿童眼保健工作,着力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强化社会性健康教育,从社会、家庭、托幼机构等多方面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视力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两种视力表在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儿童图形视力表同E字视力表检查儿童视力的一致性,探讨准确、方便的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法。【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双盲法,由专业视光医师,分别对儿童进行两种视力表的裸眼远视力检查。5分记录法记录视力。【结果】共564名3~6岁儿童完成2种视力表检查。两种视力表所得视力相关系数为0.565(P0.001),图形视力表所得视力低于E字表,差值均数为0.1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得视力差值均数不随年龄的改变而变化(P=0.61);而随视力水平的提高逐渐增大(P0.01)。【结论】4岁及以上儿童视力筛查推荐首选标准E字对数视力表;儿童图形视力表检查所得视力偏低,可作为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时的备选用表,进行视力异常判断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岁以下儿童球镜、柱镜分布规律,早期发现屈光异常儿童,避免和减少视力损伤的发生。方法采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对1359例3岁以下儿童分6个年龄组进行屈光筛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获得各年龄组球镜、柱镜频数分布情况,均值、标准差和参考范围以及屈光状态分布规律,发现各月龄组之间球镜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 948,P=0. 00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屈光度呈减低趋势,在1岁前下降趋势明显,之后趋于缓慢;各月龄组之间柱镜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 393,P=0. 000),随着年龄的增长屈光度也呈减低趋势,在1岁以内下降明显,1岁后处于相对静止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屈光异常人数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远视和散光人数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但1岁以内近视人数相对较多。结论根据研究中获得的各年龄段球镜、柱镜均值和参考值范围,以球镜度数偏离出P25~P75(D)者、柱镜度数偏离出P75(D)者为可疑儿童,球镜度数偏离出P5~P95(D)者、柱镜度数偏离出P95(D)者为异常儿童,对其进行跟踪随访和检查干预,并建议将早期干预的时间提前,促进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降低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现状,为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抽取的儿保门诊和托幼机构的2 032名6月龄~6周岁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同时调查家长的儿童视力保护知识知晓情况及行为。【结果】 马鞍山市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率为31.1%,屈光异常类型以散光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屈光异常发生率逐渐降低;散居儿童异常率高于托幼儿童;外地户口儿童低于本地户口儿童;家长的儿童视力保护知识知晓率较低,保护儿童视力行为不足。【结论】 马鞍山市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率较高,卫生保健部门、教育部门及儿童家长应高度重视,加强合作,共同保护儿童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眼屈光状况,为预防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筛查学龄前儿童眼屈光度。结果学龄前儿童左、右眼球镜屈光度均值分别为(1.69±0.79)D和(1.59±0.7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眼柱镜屈光度均值分别为(-0.73±0.56)D和(-0.71±0.5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镜屈光异常均为远视。柱镜屈光异常主要表现为轻度散光。远视发生率为4.83%,散光发生率为18.78%。各年龄组散光发生率均高于远视(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散光率较高,需注意合理用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对绍兴市上虞区城区托幼机构儿童进行屈光筛查,并对屈光异常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儿童视力异常相关因素。结果 4 534名儿童屈光异常发生率为10.43%,其中男童为10.13%,女童为10.7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异常发生率,包括单眼和双眼屈光异常发生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1)。远视占59.41%,是屈光异常的主要类型;发生率随年龄增大呈下降趋势(P0.01)。有眼疾家族史和视物异常是视力异常的危险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3.90(2.35~6.49)和3.91(2.85~5.38);母亲了解眼保健知识是保护因素,其OR值(95%CI)为0.66(0.36~0.91)。视力异常儿童治疗依从性随着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家长眼保健意识和屈光异常儿童的个案管理,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成都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为儿童视力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3-7月成都市市区18所公立幼儿园登记在册的3~6岁儿童4 484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抽取的18所幼儿园共4 484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结果 4 484名3~6学龄前儿童中,视力异常检出652名,检出率为14. 54%(95%CI:13. 51%~15. 57%);其中屈光异常415名,检出率为9. 26%(95%CI:8. 41%~10. 10%);视力异常和屈光异常的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 05)。6岁儿童视力异常检出率高于3岁儿童(P0. 05),4岁、5岁、6岁儿童的屈光异常检出率均高于3岁儿童(均P0. 05),且6岁儿童屈光异常检出率高于4岁儿童(P0. 05);视力异常和屈光异常的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不同年龄儿童视力异常和屈光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男、女儿童视力异常、屈光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的发生率较高,且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定期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早期发现并干预,同时将儿童保健系统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浦东新区北片出生的婴儿进行屈光筛查,并分析可能影响屈光的因素。 【方法】 使用Suresight手持式视力筛查仪对3 920名9月龄婴儿进行筛查,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可能影响屈光度的因素。 【结果】 通过计算获得该年龄组球镜值和柱镜值的频数分布、均数、标准差和参考值范围。母亲怀孕年龄大为球镜发病的危险因素,父亲吸烟频率高为柱镜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生物学因素可能对视力异常产生影响。使用Suresight手持式视力筛查仪可大致了解儿童的屈光状态,建议在儿童保健门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张于灿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373-3374
目的:分析太仓市城乡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分布情况,为更好地制定儿童眼保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太仓市城乡幼儿园3~7岁儿童进行屈光筛查,记录球径、柱径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市区幼儿园3 782名儿童中,屈光异常329名,发生率为8.70%;乡镇幼儿园5 827名儿童中,屈光异常335名,发生率为5.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区幼儿园和乡镇幼儿园中,高年龄组儿童屈光异常发生率均高于低年龄组;屈光异常类型包括散光、远视合并散光、远视、近视合并散光、近视。结论:各妇幼保健机构应加强儿童眼保健的宣教工作,提高家长对儿童视力异常的保健意识,尤其是市区和高年龄组儿童应多参加户外活动,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对屈光异常儿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