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索青少年认知情绪调节与行为抑制、行为激活系统的关系.方法 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和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中文版(BIS/BAS Scale)对四川省初中到大学74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 (1)非适应策略中自我责难、沉思、灾难化、责难他人均与行为抑制系统呈显著正相关(r=0.13~0.38,P<0.01),适应策略与行为抑制系统无显著相关(r=-0.05,P>0.05).非适应情绪调节策略与BAS呈显著正相关(r=0.24,P<0.01),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与BAS则呈显著负相关(r=-0.028,P<0.01).(2)行为抑制、行为激活系统对除接受外的八种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结论 行为抑制、行为激活系统与认知情绪调节关系密切,且对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医学研究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医学硕士研究生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与焦虑情绪的影响。 方法  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CERQ)、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SCL-90)之抑郁、焦虑分量表,对388名苏州大学和厦门大学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 本研究发现医学硕士研究生整体较常用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是理性分析,其次是责难自己、积极重新关注以及沉思策略,较少运用灾难化的策略。② 男生理性分析的量表得分低于女生(12.61±2.19/13.19±2.16,P=0.01)。 接受(10.50±2.79/9.88±2.41, P=0.02)、灾难化(9.10±2.81/8.53±2.34,P=0.04)、责难他人(10.92±2.54/10.31±2.28,P=0.01)的量表分显著高于女性。③ 沉思、责难自己和灾难化策略与医学研究生抑郁、焦虑量表分具有显著相关性(β>0.03,P<0.05)。结论  研究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焦虑有显著影响,其中沉思、责难自己和灾难化这类消极的认知调节方式是医学生抑郁和焦虑情绪较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产妇焦虑和抑郁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济宁市产妇心理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围产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一般状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济宁市中区三所医院中住院的所有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05名产妇中,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26.5%,焦虑者占18.8%。文化程度(r=-0.148,P〈0.01)、别人的照顾(r=-0.0178,P〈0.01)、职业是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的保护性因素而担心手术影响胎儿智力(r=0.167,P〈0.01)、分娩方式是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结论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对围产期妇女进行卫生保健和心理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兰溪市某医院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认知情绪调节与焦虑、抑郁水平的相关性,为宫颈癌患者心理疏导和术后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CERQ)、Beck抑郁自评量表和Beck焦虑量表对86例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认知情绪调节与焦虑、抑郁水平进行调查,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测量其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结果:71.89%的宫颈癌患者有抑郁症状,54.38%的宫颈癌患者有焦虑症状;沉思默想、积极调整、关注计划、积极重评、灾难化和责备他人的调节策略在不同抑郁状态组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P〈0.01),积极调整、关注计划、自我安慰、灾难化和责备他人的调节策略在不同焦虑状态组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有明显差异(P〈0.01);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抑郁与自责、沉思默想、灾难化、责备他人等策略呈正相关,与关注计划、积极重评呈负相关。结论:宫颈癌患者的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焦虑有密切联系,其中灾难化和沉思默想分别为宫颈癌患者抑郁和焦虑的主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家庭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抑郁程度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中文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比较患者及其家属家庭功能之间,以及抑郁症严重程度与家庭功能的关系。按照HAMD-17总分将患者及其家属分组后,探讨抑郁症严重程度对家庭功能的影响。结果患者及其家属的行为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9,P〈0.05)。HAMD-17总分与患者的问题解决(r=0.391,P〈0.01)、沟通(r=0.376,P〈0.01)、家庭角色(r=0.437,P〈0.01)、行为控制(r=0.427,P〈0.01)、情感卷入(r=0.299,P〈0.05)、总体功能(r=0.294,P〈0.05)显著相关;与家属的问题解决(r=0.362,P〈0.01)、沟通(r=0.303,P〈0.05)显著相关。急性发作组患者及家属的家庭角色(t=2.984,P〈0.01)、总体功能(t=2.967,P〈0.01)、问题解决(t=2.2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完全缓解组患者及家属的行为控制(t=-4.98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行为控制(H=11.353,P〈0.01)、问题解决(H=7.527,P〈0.05)、家庭角色(H=7.480,P〈0.05)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的家庭功能差异不明显,但抑郁症状会扩大两者的差异性;症状的严重程度对患者家庭功能的影响更加明显;抑郁症状对家庭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问题解决和沟通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生活事件与情绪调节三者的关系。方法应用贝克抑郁量表、情绪调节问卷、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对38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贝克抑郁量表分数与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总分及6个维度呈正相关(r=0.22~0.42,P <0.01);贝克抑郁量表分数与情绪调节问卷的认知重评维度呈负相关(r=-0.27,P <0.01),与情绪调节问卷的表达抑制维度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无抑郁组、轻度抑郁组、中重度抑郁组在认知重评、生活事件及生活事件6个因子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表达抑制维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AMOS 模型表明情绪调节的认知重评对抑郁既有直接作用,也是调节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因素。结论认知重评策略对生活事件与抑郁具有调节作用,应重视其在减轻抑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分和〈17分为标准,将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伴发抑郁组和不伴发抑郁组,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法测定患者认知功能,并测定患者血氧饱和度及肺功能。120例患者中54例合并抑郁,HAMD评分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以及肺功能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血氧饱和度及精神状态总分与患者的抑郁情绪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抑郁组精神状态分数较非抑郁组明显降低(P〈0.05),与血氧饱和度呈正相关(P〈0.01);精神状态分数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549,P〈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情绪调节认知策略在大学生神经质人格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调节效应.方法 对824名在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采取多层次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在大学生所使用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中,理性分析得分最高[(14.1±2.57)分],灾难化得分最低[(7.74±2.76)分].在控制了第一次抑郁得分后,神经质在抑郁上的标准回归系数(β=0.137,P<0.001)、情绪调节策略中的积极重新关注在抑郁上的标准回归系数(β=-0.073,P<0.05)以及沉思、灾难化在抑郁上的标准回归系数(β=0.137,P<0.001;β=0.143,P<0.01)均达到显著水平;抑郁与灾难化和责怪他人存在交互作用(β=0.0535,-0.620,P<0.05,0.01).结论 灾难化正向调节神经质人格对抑郁的影响,而责怪他人则负向调节神经质人格对抑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复发性抑郁症与首发抑郁症患者过度概括化自传体记忆(OGM)的差异,以及过度概括化自传体记忆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对34例首发性抑郁症患者以及31例复发性抑郁症患者,采用自传体记忆测评(autobiographicalmemorytest,AMT)评定过度概括化自传体记忆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评(HAMD-17)及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定抑郁严重程度。结果①复发性抑郁症组OGM总分显著高于首发抑郁症组[分别为(3.90±1.65)分,(3.10±1.57)分,t=2.035,P〈O.05];②复发性抑郁症组积极线索词诱导的OGM总分显著高于首发抑郁症组[分别为(2.40±1.36)分,(1.70±1.08)分,t=2.308,P〈0.05];③OGM与BDI总分、HAMD总分以及认知障碍因子、迟缓因子呈高度的正相关性(r=0.497,P〈0.05;r=0.552,P〈0.05;r=0.631,P〈0.05;r=0.553,P〈O.05)。结论与首发性抑郁症患者相比,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OGM更为严重,抑郁症患者的OGM亦能够增加抑郁症的复发频率,加重认知障碍、迟缓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认知情绪调节现状及与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临床护士352人,采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中文版(CERQ—C)、应对方法问卷(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临床护士进行评价,对比临床护士和常模及护龄〈5年(A组)和护龄≥5年(B组)CERQ—C评分,分析CERQ—C与CSQ、SCL-90的关系。结果临床护士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评分高于常模(P〈0.05)。A、B组和常模认知情绪调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评分均低于B组,而不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评分均高于B组(P〈0.05)。CERQ—C因子与解决问题、合理化、退避、自责、求助存在相关性(P〈0.05)。CERQ—C因子与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敌对、恐怖、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护士整体认知情绪调节以正向调节为主,低年资护士在面对负性事件时常表现为责难自己,高年资护士认知情绪调节能力较好.而心理健康状态较差,临床护士认知情绪调节对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关系.方法 对养老院采用整群取样,对家庭养老采用方便随机取样的方法,得到185名老年人被试;再通过一对一口头问卷访谈形式,对185名老年人进行行为抑制激活和主观幸福感问卷调查.结果 (1)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27.39±10.96)分;老年人行为抑制系统、行为激活系统平均得分(11.29±4.30)分、(32.96±9.13)分.老年入主观幸福感在养老院[(29.81±9.91)分]和家庭养老[(25.09±11.47)分]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P<0.01);主观幸福感的一般负性体验在养老院[(4.25±3.37)分]和家庭养老[(6.39±3.93)分]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P<0.01),在性别上女性[(5.91±3.83)分]大于男性[(4.70±3.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P<=0.05);而行为激活系统愉悦追求维度得分男性[(12.60±3.48)分]大于女性[(11.40±3.67)分](t=2.05,P<0.05).(2)行为激活系统与老年入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r=0.40,P<0.01),行为抑制系统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显著负相关(r=-0.40,P<0.01).(3)行为激活系统驱力维度能预测主观幸福感19%的变异量.结论 行为抑制激活系统水平与老年入主观幸福感相关,行为激活系统的驱力水平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从认知角度探讨惊恐障碍(PD)患者的情绪调节策略.方法 对51例PD患者和54名健康对照者,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评估其情绪调节策略特征,应用被动重评任务探讨PD患者的认知重评能力.结果 (1)PD组在积极关注(4.4±1.3 vs 5.4±1.3)、积极重评(4.9±2.0 vs 6.5±2.0)和视角转换(4.8±1.8 vs 6.2±1.9)3个策略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反思自我(7.1±2.0 vs 4.5±1.8)和灾难化(6.8±2.2 vs 3.9±1.9)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在认知重评任务中,愉悦度和唤醒度9点量表评分均发现了显著的图片类型×组别交互效应(P<0.05).(3)相关分析发现CERQ中接受评分和PASS评分负相关,积极关注评分和HAMD评分负相关,积极重评评分和HAMA评分负相关(P<0.05).结论 PD患者存在明显的情绪调节障碍,其中认知重评能力缺陷是其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症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开放式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方法将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年龄在12—18岁)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1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认知行为治疗(CBT)+氟西汀治疗];单纯CBT治疗组43例和单纯氟西汀治疗组37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全面功能评估量表(GAF)、全面关系功能评估量表(GARF)、临床全面印象量表(CGI—S)进行评估;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第4、第6、第8、第12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抑郁情绪温度计(T—s)和暴躁情绪温度计(T-I)进行评估,以判断疗效。结果三组的HRSD、T—I、T-S评分随着治疗的时间增加逐步减分,治疗前后有明显的差异(P〈0.01),而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的CGI、GARF、GAF评分均有明显的差异(P〈0.01);而其中以CBT组的CGI、GARF、GAF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最为明显(P〈0.01),与其他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国际上通用的CBT治疗指南适用于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CBT+氟西汀治疗、单纯CBT治疗、单纯氟西汀治疗三种方法都可以有效治疗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症,但以CBT单纯治疗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汉族与少数民族抑郁症患者中,应激性生活事件和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念及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生活事件量表、认知情绪凋查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对126名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评,其中少数民族55人,汉族71人,利用SPSS17.0对各量表的结果进行双变量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全部样本中抑郁与负性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和生活事件、自杀意念呈正相关(自责r=0.599,接受r=0.527,沉思r=0.484,灾难化r=0.618,LES总分r=0.649,自杀r=0.482,P均<0.01),与正性认知情绪调节呈负相关(积极重新关注r=-0.476,重新关注计划r=-0.254,积极重新评价r=-0.221,理性分析r=-0.492,P均<0.01).自杀意念与工作学习问题、生活事件总分、负性认知情绪调节和抑郁、呈正相关(工作学习问题r=0.182,LES总分r=0.482,自责r=0.438,接受r=0.338,沉思r=0.378,灾难化r=0.457,抑郁r=0.724,P均<0.01),与积极重新关注和理性分析呈负相关(r=-0.319,r=-0.326,均P<0.01).汉族和少数民族患者中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相似.少数民族抑郁症患者中应激性生活事件和灾难化、责难他人对抑郁的贡献显著,汉族抑郁症患者中生活事件和灾难化对抑郁的贡献显著,两组中抑郁程度对自杀的贡献最大.结论 应激性生活事件和负性认知情绪调节对抑郁症状有着重要影响,而抑郁的严重程度是影响自杀的重要因素,各民族间没有质的差别.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of risk factors to depression between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the relationship of stressing life events,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and depression and suicide ideation were studied by correlate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s 126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diagnosed by CCMD-III,55 minority nationality and 71 Han nationality patients,completed life events questionnaires,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aire(CERQ) and HAMD. All the parameters be analyzed by SPSS 17.0,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b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ameters. Results Negative cognitive emotion, stressing life events and suicide ideation related positively to depression, while positive cognitive emotion related to depression negatively(r self-blame=0.599,r acceptance=0.527,r rumination=0.484,r catastrophizing=0.618,r LES=0.649,r suicide ideation=0.482,P<0.01;r positive refocusing=-0.476,r planning=-0.0254,r positive reapprasial=-0.363,r putting into perspective=-0.492,p<0.01);stressing life events and negative cognitive emotion and depression related positively to suicide i-deation(r LES=0.482.r self-blame=0.438,r acceptance=0.338,r rumination=0.378,r catastrophizing=0.457,r depression=0.724,p<0.01) , and positive cognitive emotion related negatively to it(r positive refocusing=-0.319,r putting into perspective=-0.326,p<0.01). The outcome of correlate analysis was similar in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Stressing life events and catastrophizing and other-blame contributed more to depression than other factors in minority nationality group, and only the former two factors contributed to depression in Han nationality group. In both two groups, depression contributed more to suicide ideation than others. Conclusions Stressing rife events and negative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depression, and the severity of depression is a critical factor to suicide ideati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bout above outcome between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相似文献   

15.
背景 抑郁和焦虑是社区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认知管理情绪的方式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目前,关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负性情绪研究在老年人群中少见。目的 调查社区老年人抑郁、焦虑情绪状况,探讨社区老年人抑郁、焦虑情绪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为老年人抑郁、焦虑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8年3—4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河南省新乡市年龄≥60周岁社区老年人5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及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抑郁、焦虑与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1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5%。社区老年人抑郁、焦虑检出率分别为26.5%(136/514)、9.9%(51/514)。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抑郁得分与自责、沉思、灾难化、责备他人呈正相关(P<0.05),与接收、自我安慰、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关注、积极重新评价呈负相关(P<0.05);焦虑得分与自责、沉思、灾难化、责备他人呈正相关(P<0.05),与接受、自我安慰、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关注、积极重新评价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患慢性病种数、好朋友数量、与家人关系、身体健康状况及沉思、灾难化、责备他人、自我安慰、积极重新评价的调节策略是社区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患慢性病种数、与家人关系、月均收入及沉思、灾难化、责备他人、积极重新评价的调节策略是社区老年人焦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社区老年人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焦虑情绪密切相关,越多使用沉思、灾难化、责备他人非适应性策略,越少使用积极重新评价适应性策略的老年人越有可能产生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父母的心理状况与应付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WCSQ ),对60例脑瘫患儿父母和60名与脑瘫患儿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父母(对照组)心理状况和应付方式进行评估。结果:脑瘫患儿父母组SCL-90总分152±13.5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122±13.1,P均<0.01;脑瘫患儿父母组WCSQ中的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因子分为0.7±0.1、0.6±0.1、0.8±0.2均高于对照组0.5±0.2、0.4±0.1、0.7±0.1,P均<0.01;而WCSQ 的退避、幻想、自责因子分为0.2±0.1、0.1±0.1、0.3±0.2均低于对照组0.3±0.1、0.3±0.2、0.4±0.1,P均<0.01;脑瘫患儿父母组WCSQ的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因子与SCL-90各项因子呈正相关(r=0.55~0.91,P均<0.01);WCSQ的解决问题与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呈负相关( r=-0.27、-0.26、-0.26、-0.24、-0.25,P均<0.05)。结论:脑瘫患儿父母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其多能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这可能有助于减轻心理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杨和平  张团炜  杨利平 《吉林医学》2010,(25):4247-4249
目的:对伴有抑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抑郁治疗后,观察抑郁障碍与胸痛症状的改善的相关性,抗抑郁治疗的安全性及相应ST段回落情况。方法:对346例住院后经心电图、心肌酶确诊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同时符合轻中度抑郁焦虑障碍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抗抑郁治疗组=常规治疗+氟西汀+奥氮平组173例,常规治疗组173例,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治疗后1、2、4周分别用Hamiton抑郁量表(HAMD)、Hamiton焦虑量表(HAMA)、胸痛自评表观察2组疗效的差异及抗抑郁焦虑障碍与胸痛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ST段回落的相关性。结果:抗抑郁治疗组胸痛症状改善及ST段回落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其中抗抑郁治疗组1周内见效,HAMD、HAMA减分率均为(58.6±14.0)%,胸痛自评量表减分率为(74.6±18.4)%;治疗4周后抗抑郁治疗组HAMD、HAMA减分率分别为(81.4±14.7)%、(82.3±13.5)%,与常规治疗组(HAMD)(21.9±9.2)%,HAMA(23.8±1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抑郁治疗组四周后胸痛自评减分率与HAMD、HAMA减分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86,0.883,均P<0.01),心电图ST-T改善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治疗过程中2组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伴有抑郁、焦虑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抑郁、焦虑治疗后在改善抑郁焦虑症状的同时也明显改善胸痛症状及心电图ST-T,并且安全性好。这些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和胸痛症状及心电图ST-T改善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