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黄石市社区居民糖代谢异常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按比例概率抽样方法(PPs),对5712名18岁以上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黄石市社区居民IFG、IGT和DM标化后患病率分别为2.21%、4.09%、6.87%。甘油三酯异常(OR=1.53)、年龄增大(OR=1.39)、收缩压高(OR=I.27)、腰围增加(OR=1.48)是黄石市社区居民糖代谢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女性(OR=0.78)为其保护因素。结论黄石市社区居民糖代谢异常患病率较高,其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降低体重,控制血压和血脂,可有效预防糖代谢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疾病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疾病的惠病情况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式,通过自填卷问法对1718人进行生活方式疾病患病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结果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疾病总患病率为57,3%(916/I598),排在前3位的是:高血压(41.8%)、超重和(或)肥胖(16.1%)、颈腰关节痛(2.4%);不良生活方式情况:排在前三位的是高盐饮食(60.9%)、高脂饮食(68.9%)、少锻炼运动(5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坐着工作(OR=1.604)、高盐饮食(OR=1.278)、高脂饮食(OR=2.497)、吸烟(OR=1.278)、饮酒情况(OR=1.354)、经常熬夜(OR=1.213)是生活方式疾病的危险因素,而锻炼运动(OR=0.417)、常吃蔬菜水果(OR=0.700)是生活方式疾病的保护因素。结论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疾病的患病率较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疾病进行综合干预是有效防治该类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青少年自我伤害和自杀倾向现状,分析其与运动、饮食行为的关联性,为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上海市闵行区的小学、初中、高中和职高共计11 661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相关因素的分布特征,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自杀倾向的危险因素。结果 自杀倾向报告率为14.2%,其中青春期前期的报告率为11.3%,中期的报告率为17.1%,后期的报告率为18.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不健康饮食行为、体重超重、受欺侮(OR=1.93)、感到孤独(OR=2.84)、因学习压力而不愉快(OR=1.85)、失眠(OR=1.88)、离家出走(OR=8.67)、青春期阶段(中期OR=1.40,后期OR=1.23)及成绩描述等。自杀倾向的危险因素有:青春期阶段(中期OR=1.40,后期OR=1.23)、不健康饮食行为(OR=1.22)、体重超重(OR=1.20)、受欺侮(OR=1.93)、感到孤独(OR=2.84)、因学习压力而不愉快(OR=1.85)、失眠(OR=1.88)、离家出走(OR=8.67);自杀倾向的保护因素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OR=0.82)、男性(OR=0.70)和成绩描述为好和中等(OR=0.80和0.82)。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青少年的自杀倾向低;影响青少年自杀倾向的因素主要集中在离家出走和感到孤独上,相关部门应对青少年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青少年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抑郁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抑郁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从两所高校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558名,获得其年龄、性别、相关社会心理学因素以及是否存在抑郁状态等信息。结果218人患有抑郁症状(39.1%),且男性中发生比例(44.9%)显著高于女性(34.4%)(x^2=6.41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身体状况(OR男=1.852,OR女=1.924)和倾诉与否(OR男=2.000,OR女=1.694)均为男女大学生抑郁状态产生的危险因素;此外,少年时期的生长环境(OR=1.781)、专业兴趣的有无(OR=2.971)、恋爱与否(OR=2.326)和年龄差异(OR低年龄组=3.088)是男大学生抑郁状态产生的危险因素,而就业前景(OR=1.803)、人际关系(OR=2.112)和在校学习年限(OR一年=5.739)则为女大学生抑郁状态产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男大学生中抑郁状态产生比例明显高于女大学生,不同性别抑郁状态产生的危险因素存在着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吴晓弟 《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1):1114-1116
目的: 探讨脓毒症预后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改善脓毒症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115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40)和存活组(n=75),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来分析影响脓毒症预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脓毒症预后死亡率为34.8%(40/11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7.071)、并发急性肾损伤(OR=4.175)、器官衰竭数目(OR=2.440)、尿素氮(OR=3.080)、C反应蛋白(OR=1.859)、APACHEⅡ评分(OR=5.256)等因素均为脓毒症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脓毒症预后死亡率较高,其高危因素包括高龄、并发急性肾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尿素氮和C反应蛋白升高、APACHEⅡ评分高等,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广西边境农村社区居民高血压人群分布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边境农村社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制订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提供资料。方法整群抽取广西边境龙州县两个乡镇4个自然村,对15岁以上居民进行健康状况调查,收集高血压及危险因素方面的资料。结果高血压患病率15.7%,标化患病率为13.9%,临界高血压患病率5.1%;男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6.9%和14.5%(P〈0.01);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影响血压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肥胖及超重、吸烟与饮酒、喜成食。结论该农村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加强人群防治。  相似文献   

7.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高危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二江  段文燕 《海南医学》2011,22(23):144-146
目的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T2DM)的高危因素,为糖尿病的预防控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四个社区220例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科教文卫(OR=2.008)、嗜甜食(OR=1.701)、嗜油脂(OR=2.290)、吸烟史(OR=1.556)、糖尿病家族史(OR=1.974)、高血压史(OR=1.637)、冠心病史(OR=4.428)、腰臀比(OR=2.053)等8个因素是T2DM的主要高危因素。结论不良饮食习惯、科教文卫职业、吸烟、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等是T2DM的主要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农村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社区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山市某镇随机抽取4村各5个生产队共800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从中分析18周岁以上农村社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46.9%,吸烟、饮酒率为25.3%和13.3%,主要的卫生保健知识获取途径为电视(35.1%)。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089)、文化程度(OR=0.772)、饮酒(OR=0.801)和卫生保健(OR=0.492)是居民高血压患病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有待改善,应加强农村居民高血压的规范化管理以及居民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改善居民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安徽省社区居民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月至4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大学生1 000人,再通过滚雪球抽样的方式选取安徽居民2 072人,合计3 072例调查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睡眠质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民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SQI量表各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3 072位居民睡眠质量平均分为(3.19±2.69)分,有221 (7.19%)人存在睡眠障碍问题。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参照:已婚,离异OR=3.053,95%CI:1.411~6.604)、性格(参照:外向,内向OR=1.683,95%CI:1.098~2.581)、体育锻炼频率(参照:从不,每周1~4次OR=0.499,95%CI:0.346~0.721;每周5次及以上OR=0.324,95%CI:0.163~0.642)是居民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主观支持与睡眠效率呈正相关;客观支持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干扰因素、日间功能障碍和PSQ...  相似文献   

10.
20~59岁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邵继红 《中国全科医学》2004,7(22):1646-1647
目的探讨20—59岁中、青年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3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根据年龄和性别分层,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多因素分层分析,在P=0.05水平,男性青年人(20—39岁)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为:饮酒(OR=5.293)、高胆固醇(OR=4.482)、肥胖(OR=4.013);中年人(40—59岁)的危险因素为:高甘油三酯(OR=2.919)。女性中年人(40—59岁)的危险因素为:高甘油三酯(OR=11.494)和肥胖(OR=3.051),未发现女性青年人(20—39岁)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饮酒、肥胖和高胆固醇血症的青年男性和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的中年女性是高尿酸血症的高危人群,是社区预防的主要对象;男性青年人减少饮酒和改善饮食结构;女性中年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及适当的运动,预防高脂血症和肥胖等相关疾病可减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或延缓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妊娠期抑郁是常见的妊娠应激性反应之一,发生率较高,影响本人和新生儿健康以及家庭的生活质量,严重时会出现自伤、自杀意念和行为。开展妊娠期女性抑郁、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对于预防围生期不良事件、促进围生期保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的 了解妊娠期女性抑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18年1-4月采用患者健康问卷(PHQ-9)、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基本资料调查表对广东省两家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共448例妊娠期女性进行调查,妊娠期抑郁和自杀意念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妊娠期抑郁、自杀意念与心理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妊娠期女性抑郁率、自杀意念发生率分别为47.8%和6.9%,妊娠期抑郁和自杀意念呈正相关(rs=0.250,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失业或家庭主妇、家庭月收入3 000元以下、精神质维度得分高是妊娠期女性抑郁的危险因素(OR=1.568、1.860、1.539,P<0.05),居住地为农村、社会支持一般、应对方式消极、内外向维度得分高是妊娠期女性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OR=2.703、12.148、5.374、15.550,P<0.05)。结论 妊娠期抑郁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应该重视妊娠期严重心理问题的筛查,要重点关注失业或家庭主妇(无稳定职业者)、居住地为农村、家庭月收入低、社会支持水平一般、应对方式消极、内外向维度得分高及精神质维度得分高的孕妇。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睡眠紊乱是精神障碍患者最突出和普遍的问题,部分研究指出睡眠紊乱可能会增加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然而这些研究结果尚存在争议,因此确定精神障碍患者睡眠紊乱与自杀的关系十分必要。目的 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精神障碍患者睡眠紊乱与自杀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Ovid、EBSC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04-01。收集相关文献,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后,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1项研究,其中17项横断面研究、4项队列研究,共8 11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未矫正与矫正混杂因素后,精神障碍患者睡眠紊乱与总体自杀的相对风险增加均相关〔OR=2.22,95%CI(1.98,2.49),P<0.001;OR=2.17,95%CI(1.92,2.44),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未矫正与矫正混杂因素后,总体睡眠紊乱、噩梦、其他睡眠问题与总体自杀、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其他自杀类型的相对风险增加均相关(P<0.05);失眠与总体自杀、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相对风险增加均相关(P<0.05)。矫正抑郁症状后,Meta分析结果显示,精神障碍患者睡眠紊乱与自杀的相对风险增加相关〔OR=1.69,95%CI(1.33,2.15),P<0.001〕。结论 精神障碍患者睡眠紊乱可以增加其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13.
背景 抑郁症作为最常见的心境障碍之一,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等特点,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甚至出现自杀行为。但是,目前快速筛查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手段相对有限。目的 调查影响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建立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简易预测模型,为抑郁症患者自杀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Landeiman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Risk score法构建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简易预测模型,并检测其预测效果。结果 共发放问卷2 233份,回收有效问卷2 09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60%。2 090例抑郁症患者中,142例(6.79%)出现自杀行为。经常吸烟、重度饮酒、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既往因抑郁症住院次数≥1次、伴焦虑症状、伴精神病性症状、伴自杀意念、有精神障碍家族史、正在用抗抑郁药物、有其他内外科疾病的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比例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OR=4.308,95%CI(3.547,5.232)〕、伴焦虑症状〔OR=2.329,95%CI(1.201,4.518)〕、伴精神病性症状〔OR=2.492,95%CI(1.448,4.287)〕、伴自杀意念〔OR=4.044,95%CI(2.305,7.096)〕、SAS标准分高〔OR=1.036,95%CI(1.003,1.071)〕均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正在用抗抑郁药物〔OR=0.110,95%CI(0.057,0.212)〕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保护因素(P<0.05)。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的Risk score预测模型为:Risk score=40.56×既往抑郁发作次数+23.50×伴焦虑症状+25.36×伴精神病性症+38.81×伴自杀意念-61.25×正在用抗抑郁药物+1.00×SAS标准分。按照Risk score预测模型绘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为0.920〔95%CI(0.907,0.931)〕,Youden指数最大时为0.7,截断值为193.23分,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94.2%。结论 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较高,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伴焦虑症状、伴精神病性症状、伴自杀意念、SAS标准分高均为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的Risk score预测模型预测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94.2%。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沈阳市综合医院急诊室自杀未遂者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以及自杀意念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自伤情况问卷、贝克自杀意念量表和美国精神障碍与统计手册第4版病人版(DSM-Ⅳ)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为调查和诊断工具,对在沈阳市4所三级综合医院急诊室同一时段内诊治的自杀未遂者进行调查,并通过对239例完整的调查资料进行Logistic分析筛查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自杀意念终生发生率是69.46%(95%CI:60.25%~79.25%),多因素分析显示自杀意念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为近1周有绝望感(OR=2.88)、有现患精神障碍(OR=2.78)、为解脱痛苦(OR=2.29)。结论综合医院急诊室自杀未遂者有较高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应及时对其识别并评估他们仍存在的自杀意念风险因素,同时需要对他们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防止其再次发生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农村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方面的信息,为北京市农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社会人口学基本信息资料表、精神卫生求助方式及态度问卷(MSK)对北京市朝阳区随机选取的1996例农村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8.8%的居民表示愿意寻求心理专业人员帮助;60.2%的居民选择医疗机构作为心理求助场所;超过93%的居民对目前社区内可能开展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表示不知道或确定没有;不同社会人口学信息情况下,均有部分心理健康服务形式选择情况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农村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强烈,多种服务形式被社区居民认可;北京市农村社区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亟待开展,在社区现有医疗体系中引入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精神疾病自杀未遂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依据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及自知力问卷,对222例精神疾病自杀未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多元回归分析研究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被试服药完全依从率为30.63%;和部分依从组相比,完全依从组自知力完整者构成比更高(χ^2=2.655,P=0.008),居住在市区内者更多(χ^2=2.240,P=0.025);以依从性为因变量,仅自知力进入回归方程,β=0.312,P〈0.01。结论精神疾病自杀未遂患者服药依从性差,自知力是影响其依从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了解北京市密云地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情况及发病危险因素,在密云部分乡镇招募志愿者,由调查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获得有效资料8663份。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为34.43%(2983例)。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和混合性尿失禁分别为20.66%(1790例)、4.78%(414例)和8.99%(779例)。调查发现高龄(OR=1.555)、BMI≥24kg/m^2(OR=0.556)、饮酒(OR=1.308)、便秘(OR=1.360)、分娩次数93次(OR=1.998)、生育巨大儿史(OR=0.572)是密云地区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背景 抑郁障碍与脑血管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影响患者的康复,目前的研究多以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社区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研究鲜见。目的 调查河北省社区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为疾病预防与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4-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河北省18岁及以上社区居民的精神障碍患病率及相关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以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居住地、精神疾病家族史、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婚姻状况、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茶、规律体育锻炼)、心理社会问题(是否存在群体支持问题、住房问题、经济问题、卫生保健服务问题)。以满足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的被调查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符合抑郁障碍诊断将其分为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和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对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符合脑血管病诊断的患者485例(2.32%),其中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56例(11.55%)、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429例(88.45%)。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与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精神疾病家族史构成、家庭年收入分布、饮酒比例、饮茶比例、体育锻炼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患者存在经济问题、卫生保健服务问题比例高于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精神疾病家族史〔OR(95%CI)=0.177(0.061,0.520)〕、经济问题〔OR(95%CI)=0.184(0.093,0.365)〕、卫生保健服务问题〔OR(95%CI)=0.194(0.087,0.432)〕是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存在精神疾病家族史、经济问题、卫生保健服务问题可能是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