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药并用治疗痛经5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8):1208-1208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尤其青中年女性较多见,主要表现为妇女经期前后和行经过程中,下腹部疼痛,对妇女的健康、生活、生育均有影响。笔者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痛经,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痛经为临床常见疾病,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配以针灸、中药外敷及足浴等治疗痛经3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89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发性痛经是青春期女性常见的妇科疾患,主要表现为经期或前后出现的小腹痉挛性剧痛、腰骶疼痛、乳房胀痛及烦躁、易怒等症.本人自1999年起,采用针药结合治疗我院大学生患者89例,收到很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针药并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立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2):106-107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笔者自2004年5月~2006年5月,应用针刺并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秀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8):1983-1983
面瘫是常见多发病 ,自 1999年以来 ,笔者用自拟中药配合针刺治疗面瘫患者 2 0例 ,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患者中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最大 67岁 ,最小 17岁 ;左侧面瘫 11例 ,右侧面瘫 9例 ;病程 3~ 11d 7例 ,12~ 2 1d 9例 ,2 2~ 3 0d 4例。1 2 治疗方法 采用中药配合针剂治疗。自拟方药物组成 :天麻、僵蚕、全蝎、赤芍、白芷、甲珠、半夏、陈皮、防风、蜈蚣、甘草 ,若邪留日久 ,郁而化热 ,可加用菊花、蔓荆子。水煎 2次后混合 ,分 2次口服 ,每日 1剂。针刺穴位 :地仓、颊车、合谷、阳白、… 相似文献
11.
眩晕是自觉平衡障碍或身体在空间定向障碍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自觉自身旋转或周围景物旋转 ,站立不稳 ,头晕 ,眼前发黑等。病情重者 ,伴恶心呕吐 ,卧床不能转身摆头。常见有现代医学的耳源性眩晕 ,眼源性眩晕及脑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等。笔者以针药并用的方法治疗眩晕 ,临床收到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78例患者中 ,男性 2 8例 ,女性 5 0例 ;年龄 1 8~ 5 0岁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3年 ;发病诱因多与精神因素、疲劳、受寒、睡眠不足等有关。大多是反复发作 ,每次发作都持续数天 ,有频繁发作 ,也有数月才发作一次的。2 治… 相似文献
12.
针药结合治疗痛经42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经是青年女性的临床常见病 ,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近年来我院应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痛经 42例 ,取得良好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2例 ,均为妇科门诊病人 ,妇女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痛为主证 ,并有其他不适。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依据临床症状的不同以及病因病机分为气滞血淤症 2 7例 ,肝肾虚损证 1 5例 ,病程最长 4年 ,最短 3个月。2 中医辨证及治疗方法2 .1 气滞血淤证2 7例 ,经前或经期胀痛 ,经色紫暗 ,有血块或行经不畅 ,血块排出后痛减 ,伴胸胁胀痛 ,舌质暗有淤点 ,脉沉涩或脉弦。治疗原则为活血行… 相似文献
13.
针灸药结合治疗痛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 :①穴取中极、关元、归来、三阴交、次。令患者取仰卧位 ,中极、关元、归来向下斜刺 0 8~ 1 2寸 ,行泻法 ,使针感局部酸胀且向前阴部放散 ;三阴交直刺 0 8~ 1 2寸 ,行平补平泻法 ,使针感局部胀麻 ;然后在中极、关元、归来穴上置灸箱 ,艾灸 15~ 2 0分钟 ,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宜。起针后 ,令患者俯卧位 ,取 1 5寸毫针 ,直刺次穴 0 8~ 1 2寸 ,使针感局部酸胀或向前后二阴放散 ,留针 2 0分钟 ,每日 1次 ,3次为一疗程。②方药 :当归、川芎各 10g ,赤芍、白术、炒五灵脂各 12g ,川楝子、延胡索、制香附各 10g ,葫芦巴、小茴香、…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药组22例,采用针药结合疗法;西药组20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针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痛经症状积分比治疗前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针药组优于单纯西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药结合组,痊愈8例,占36.36%,显效9例,占40.91%,有效4例,占18.18%,无效1例,占4.55%,总有效率达95.45%;西药组,痊愈6例,占30.00%,显效7例,占35.00%,有效4例,占20.00%,无效3例,占15.00%,总有效率达80.00%。与西药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针药并用治疗痛经8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经多发生在经前1~2d或行经第1~2天,剧烈疼痛历时约1~3h,可伴恶心呕吐、冷汗、四肢厥冷,甚则因疼痛而昏厥。不少妇女,特别是未婚少女常在疼痛较剧时才就医,从就医、煎药到服药至少历时1h,这样,单纯煎服汤药就显得缓不济急而不得不使用止痛剂。针灸对痛经有较好疗效,既能止痛又能改善全身症状。近年来笔者采用针灸和中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痛经8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功能性尿失禁原因颇多,但主要由于中风等神经性疾病引起,多发于中老年及小儿.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针灸、中药等方法治疗该病,效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尿失禁原因颇多,但主要由于中风等神经性疾病引起,多发于中老年及小儿.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针灸、中药等方法治疗该病,效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