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先阻断子宫动脉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将141例要求保留子宫的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1例采用双侧子宫动脉阻断合并肌瘤剔除术;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肌瘤标本的组织学表现、术后月经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肌瘤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失血量分别为(67.5±22.5)ml及(254.0±110.8)ml(P〈0.05);术后3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81例患者月经症状均得到完全缓解,对照组60例中有46例(76.7%)缓解;观察组无一例复发,对照组中8例复发,复发率为13.3%;观察组术后肌瘤标本组织学均表现为供应肌瘤的血管壁增厚、血管周围肌瘤呈玻璃样改变,而对照组无此改变。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前行子宫动脉阻断术减少了术中出血量,使月经症状得到完全缓解,子宫动脉阻断后肌瘤的血供即刻受到影响,肌瘤坏死,具有潜在的降低肌瘤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子宫肌瘤剔除术合并子宫动脉阻断术在治疗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阻断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肌瘤复发率、复发肌瘤数及术后卵巢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内分泌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及复发肌瘤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合并子宫动脉阻断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肌瘤复发率,减少复发肌瘤数,并且对术后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一项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广泛性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723例子宫颈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预后。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盆腔引流和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广泛性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癌安全可行,远期疗效肯定,具有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种子宫广泛切除术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入组7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腹腔镜辅助下(36例)和开腹(34例)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2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排气时间少于开腹组( 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术后复发率、1 a生存率、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广泛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但2种方式对患者的远期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式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 LAVH)在非脱垂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接受LAVH的120例非脱垂子宫良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阴道穹窿打开路径的不同分为两组,改良组58例采用腹腔镜下打开阴道前后穹窿,对照组62例采用经阴道打开的传统术式。比较两组手术过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改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具有优势,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未出现膀胱、输尿管及直肠损伤。结论新式改良LAVH易化了非脱垂子宫切除的阴式操作过程,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及手术操作。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51例(腹腔镜组)及同期开腹子宫肌壁问肌瘤剔除术54例(开腹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所需时间短,下床活动早,术后住院时间短,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和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病例选择适当,并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术,改进手术方法,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腹腔镜下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比开腹手术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与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子宫上皮内瘤变的疗效。方法选择子宫上皮内瘤变( CIN)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观察组采用根治性宫颈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CINⅡ患者观察组治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100%和0,对照组治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4.0%和4.0%;CINⅢ患者观察组治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6.4%和0,对照组治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0.0%和3.3%,观察组略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切除多个淋巴结,对照组未切除淋巴结,组间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对照组术后镇痛药使用例数明显多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CIN均有一定疗效,但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除淋巴结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开腹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淋巴结清除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除数、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切口愈合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非脱垂子宫肌瘤择期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50例患者,与对照组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的50例患者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发热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发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P〈0.75);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与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非脱垂子宫肌瘤安全、可行,更符合微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用于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腹腔镜手术和20例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和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淋巴结切除数及术后恢复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均未有复发,无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腹组(1.8±0.3对2.8±1.9;7.4±2.8对10.1±3.4)。结论从短期疗效看,腹腔镜手术可以完成广泛全子宫切除和淋巴结清扫,且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作为早期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子宫肌瘤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生育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8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所有患者采用子宫肌瘤改良根治术与传统康复护理,同时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临床路径的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中的社交功能、躯体角色限制和心理健康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随访3个月、6个月和1年的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临床路径的康复护理在子宫肌瘤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有利于加快患者的恢复,减少医疗成本,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有利于生育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2.2)h,手术出血量为(90.34±34.34)ml,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为(2.1±1.1)h,住院天数为(7.5±4.2)d。对照组患者手术之间为(1.9±2.8)h,手术出血量为(120.23±43.32)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3.4±2.1)h,住院天数为(10.2±7.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手术时间短、出血量低、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3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剔除术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月经初潮年龄、术前分娩次数、身体质量指数(BMI)、肌瘤个数、肌瘤直径、肌瘤位置及术后妊娠史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初潮年龄、BMI、肌瘤个数、肌瘤直径均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妊娠是其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对于具备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应密切随访,如有异常尽早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的安全性.方法:对5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病例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方法进行分析,正常剖官产术做对照比较预后.结果:单纯子宫肌瘤剔除组(剔除I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出血量增加,手术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先结扎子宫动脉后剔除子宫肌瘤组(剔除Ⅱ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延长(t=3.71,P〈0.01、),术中出血量无差异(t=1.49,P〉0.05),三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科子宫切除、术后病率、住院时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术中出血量增加,应加强对出血预测,必要时行子宫动脉结扎,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后热灌注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的6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按收治时间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术前采取新辅助化疗,术后联合腹腔内热灌注辅助化疗1次(顺铂80mg),术后给予TC/TP方案化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TC/TP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腹水量、术后化疗疗程、疗效、复发与死亡、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15.34±32.76)min,腹水量为(678.35±32.32)ml,失血量为(502.89±118.53)ml,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75.35±42.98)min,腹水量为(1242.24±204.3)ml,失血量为(759.64±153.4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化疗疗程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卵巢癌患者采取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热灌注辅助化疗,对患者预后和疗效较常规的方法有较大提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癌术中局部使用5-氟尿嘧啶缓释剂化疗的安全性。方法经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腹腔内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对照组术中不进行腹腔内干预性治疗。观察5-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后对血常规、肝肾及凝血功能、腹腔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日等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常规、肝。肾及凝血功能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组术后局部疼痛、胸腔积液发生率及腹腔引流液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日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术中使用5-氟尿嘧啶缓释剂局部区域化疗,对机体器官功能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较轻,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置入氟尿嘧啶缓释剂行局部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间,入选的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直肠癌根治术后行奥利沙铂联合亚叶酸钙化疗,治疗组患者根治术中局部置入氟尿嘧啶缓释剂1000mg,术后化疗方案同对照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及24个月内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时间。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相近(23.1%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局部复发率(2.6%)和远处转移率(2.6%)均低于对照组(17.1%和8.6%),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24个月内分别死亡5例(12.8%)和8例(22.9%),两组患者24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90.2±5.7)%和(83.7±6.8)%,死亡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9.3±2.9)个月和(16.7±3.4)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置入氟尿嘧啶缓释剂行区域性缓释化疗能有效控制肿瘤局部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早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液体量、手术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效果与传统开胸手术相当,应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75例子宫肌瘤患者,均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根据给药剂量分为10.0 mg/d剂量组、12.5 mg/d剂量组和25.0 mg/d剂量组,每组25例,疗程为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大小、血红蛋白水平和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以及孕酮等激素指标,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各观察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较,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血红蛋白水平增高,各组患者FSH、LH、E2和孕酮等激素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剂量组间FSH、LH、E2和孕酮等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