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妇科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7月住院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851例,对其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发生医院感染72例,感染率为8.46%;共检出83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57株)占68.68%,革兰阳性菌(21株)占25.30%,真菌(5株)占6.02%;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及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妇科肿瘤患者医院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次之,细菌耐药现象严重,临床上要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标本537例,病原菌的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及其相应的配套试剂进行病原菌的鉴定以及药敏试验,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肿瘤患者手术感染病原菌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81株占15.08%、铜绿假单胞菌77株占14.34%、金黄色葡萄球菌69株占12.85%。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耐药率最高为72.84%、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0;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最高为79.22%、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5.1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耐药率最高为76.81%、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临床要重视肿瘤患者这一特殊人群手术切口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的变化,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26例住院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细菌分离株及耐药监测情况。结果共分离细菌3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3.2%,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多见;革兰阳性菌占18.7%,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28.1%;培养出2种致病菌的患者占48.6%,其中革兰阴性菌合并真菌感染占混合感染的65.4%。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耐药性,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率最低,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肿瘤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细菌耐药性严重,并且具有多重耐药性。治疗时应重视病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肿瘤患者送检的合格标本分离菌株进行培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405株病原菌中G-杆菌228株,占56.3%;G+球菌67株,占16.5%;真菌110株,占27.2%;药敏试验结果提示G-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很高。结论:肿瘤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且易产生耐药株,在选择抗生素时应依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用药物,控制病原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肿瘤患者送检的合格标本分离菌株进行培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405株病原菌中G-杆菌228株,占56.3%;G+球菌67株,占16.5%;真菌110株,占27.2%;药敏试验结果提示G-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很高。结论:肿瘤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且易产生耐药株,在选择抗生素时应依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用药物,控制病原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肺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及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肺癌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手术后患者的预后与很多因素相关,其中之一就是手术后医院感染。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肺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为预防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1227例肺癌手术患者中113例医院感染病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检出率:革兰氏阴性杆菌为64.03%(299/467),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为31.05%(145/46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为4.92%(23/467)。药敏试验结果提示:产超广谱82内酰胺酶菌(ESBLs)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都很高,导致医院感染致病菌对多种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老年,肥胖,有长期吸烟史,伴发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以及使用人工辅助呼吸24h以上为肺癌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正相关因素。结论对肺癌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应有足够的认识。临床用药应根据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同时强调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控制致病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的感染情况及抗感染的合理用药.方法针对不同的晚期肿瘤患者,根据病情及感染部位分别进行血培养、痰培养、分泌物培养、胸水或腹水培养、尿培养、痰涂片、以及大便涂片,检测并鉴别致病菌.结果 92例患者中检出大肠杆菌11例,真菌9例,假单胞菌6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绿脓杆菌等各1例.结论晚期肿瘤患者较常见的感染菌种为大肠杆菌、真菌及假单胞菌.对于晚期肿瘤患者,应根据病情及感染部位,适时、正确留取标本,结合检测结果和既往用药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我院近5年肿瘤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10月至2013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750例,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伤口拭子法采集标本,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分别对葡萄球菌属甲氧西林耐药株和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的超广谱3-内酰胺酶(ESBLs)菌株进行检测,计算不同致病菌的耐药率和产耐药酶菌株的比例.结果:750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845株,其中G-杆菌占64.85%(548/845),G+球菌占31.72%(268/845),G-杆菌和G+球菌分别以大肠埃希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比例分别为48.65%(72/148)和22.89%(19/83),阴沟肠杆菌产生高产头孢菌素酶(AmpC)的菌株占22.58%(14/62),铜绿假单胞菌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的菌株占21.84%(19/87),甲氧西林耐药株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26.67%(20/75)和20.45%(18/88),未发现MRSA和MRCNS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株;万古霉素和碳青霉烯类药物仍然分别是G+球菌和肠杆菌科细菌最敏感的药物.结论:本院肿瘤患者术后感染以G-杆菌为主;细菌耐药性以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比较严重,其他细菌也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情况,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继续加强耐药性监测调查,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薛静  阳甜  陈明伟 《现代肿瘤医学》2017,(13):2058-2061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确诊的肺癌患者;采用ATB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利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461例肺癌化疗患者中,196例(42.5%)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共检出病原菌212株,革兰阴性菌占65.1%,革兰阳性菌占24.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10年、患者年龄≥60岁、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20 d、高分期以及联合使用抗菌药是肺癌化疗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癌化疗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较高,革兰阴性菌是主要致病菌,临床上应根据病原菌分布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监测,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50例晚期肿瘤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治疗的50例晚期肿瘤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随访24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远处转移、中心静脉置管、糖尿病、感染、输血、血小板计数>350×109/L和D二聚体>500μg/d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远处转移(OR=7.382)、输血治疗(OR=1.458)及感染(OR=3.256)为晚期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观察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0.8±2.4)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6.7±3.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2个月生存率为3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所有患者均于3 d内起效,治愈35例,有效6例,死亡9例,总有效率为82.0%。结论影响晚期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因素有远处转移、输血治疗及感染,深静脉血栓对晚期肿瘤患者预后有一定影响,临床需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晚期肺癌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并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我科274例晚期肺癌患者中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晚期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率为21.2%(58/274).其中,男性36例,女性22例;年龄27~81岁,平均62.7岁;非小细胞肺癌47例,小细胞肺癌11例.真菌类型主要为白色念珠菌(70.7%),其它包括热带念珠菌(5.2%)、光滑念珠菌(3.4%)、隐球菌(15.5%)、毛霉菌(3.4%)和曲霉菌(1.7%).主要易感因素是年龄≥50岁、有吸烟史、ECOG评分≥2、多周期化疗、化疗联合胸部放疗和Ⅲ度以上白细胞减少.结论:减少易感因素、早期诊断、早期使用抗真菌药物以及加强免疫及支持治疗是降低晚期肺癌真菌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双铂为主方案的耐受性,毒性和初步疗效。方法:自1998年10月起,以双铂为主方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41例。化疗方案以CBP+PDD分别与Vp-16,Vm-26,CF,5-FU,CTX及ADM配伍。其中CBP 200-300mg iv第1天,PDD 40-50mg iv第3,4,5天。15例同时合并放疗。结果:全组共完成101个周期,中位周期数2。可评价疗效31例,可评价毒性41例。总有效率67.74%(21/31)。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发生率85.37%(35/41)。其中I度19.51%(8/41),Ⅱ度41.46%(17/41),Ⅲ度21.95%(9/41)。结论:双铂为主方案的疗效较好,耐受,毒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晚期肺癌行全肺切除术后的高并发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提出手术指征的掌握和围手术期的处理要点.方法:对44例Ⅲ、Ⅳ期肺癌行全肺切除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2例痊愈出院,住院死亡2例(4.54%),并发症发生率15.91%,随访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1%、40.91%和20.45%.结论:晚期肺癌全肺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主要是全肺切除后严重影响呼吸循环引起急性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导致死亡.只要围术期处理适当,晚期肺癌行全肺切除是可行的,再加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4.
紫杉醇联合草酸铂治疗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Xie CY  Wu SX  Zhang P 《癌症》2004,23(8):947-950
背景与目的:目前临床上对绝大多数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本研究应用紫杉醇和草酸铂两药联合化疗,旨在探讨该方案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2例患者均为复治晚期NSCLC。化疗方案为:紫杉醇135mg/m^2,静滴≥3h;草酸铂130mg/m^2,静滴≥2h,均在第一天完成,28天为一周期,连用2周期为一个疗程。结果:在22例患者中,PR5例,有效率为22.7%。所有病例中,除5例出现疾病进展外,其余均可见病灶好转或稳定。中位缓解期4个月,中位生存期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按WHO标准,Ⅲ度发生率分别为恶心呕吐9.1%、肌肉关节疼痛15.6%、脱发65.6%和骨髓抑制4.5%,仅2例发生Ⅳ度恶心呕吐,经对症处理或治疗结束后自行缓解。结论:紫杉醇联合草酸铂治疗晚期NSCLC有一定疗效,其毒性患者可以耐受,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含贝伐珠单抗不同联合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截至2017年7月31日有关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资料提取和评价质量,采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 分析。 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2 64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Meta分析显示,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组(包括单药和联合化疗)前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优于无治疗组(HR=0.65,95% CI:0.53~0.78,P<0.001;HR=0.83,95% CI:0.71~0.98,P=0.020),但前者3~4级感觉神经障碍及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后者(P=0.001,0.008)。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组与持续治疗组对比,两者的PFS和OS相当(HR=1.05,95% CI:0.56~1.71,P=0.830;HR=1.11,95% CI:0.92~1.35,P=0.270),而后者3~4级感觉神经障碍、疲乏和手足综合征明显高于前者(P<0.001,0.020,0.040)。与单药贝伐珠单抗组比较,贝伐珠单抗抗抗联合厄洛替尼组能改善PFS和OS(HR=0.81,95% CI:0.67~0.96,P=0.020;HR=0.81,95% CI:0.67~0.99,P=0.040),但贝伐珠单联合厄洛替尼组3~4级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药贝伐珠单抗组(P<0.001)。结论 贝伐珠单抗单药、联合低毒化疗药物或厄洛替尼,均可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PFS和OS,患者可耐受,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可作为晚期结直肠癌维持阶段的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经护理后,其生活质量良好率和较好率均明显高于护理前,食欲、精神、睡眠、疼痛、对癌症的认识和态度、对治疗的态度和配合、心理感受、活动无兴趣、日常生活情况等评分较护理前明显升高,自卑感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与护理能够将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最大限度地减轻或消除,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厄洛替尼在晚期胰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厄洛替尼初治(2例)和复治(15例)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口服厄洛替尼(100mg/日或150mg/日)至少1个周期。结果 无1例患者达CR,获PR1例,SD8例,PD8例,疾病控制率为52.9%(9/1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4个月(0.7~8.0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0个月(6.0~21.0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1~2级皮疹和4级以下血液学毒性,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厄洛替尼在晚期胰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单药维持或与放疗、化疗等联合应用,是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有效选择之一;积极的综合治疗能显著延长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Individuals diagnosed with advanced cancer frequently experienc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Hope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n essential resource in the lives of people with cancer, helping them to cope during times of suffering and uncertainty. Therefore, in order to help bolster hope, health care providers require an understanding of its mea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 and an awareness of those interventions demonstrated empirically to foster hope in this patient population. This paper summarises salient evidence pertaining to hope in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or informal caregivers. We examine the challenging issue of how to define hope, discuss the issue of measuring hope and review the state of evidence addressing interventions that may enhance or bolster hope in the face of advanced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