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21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7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日及镇痛剂的使用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组在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剂使用腹腔镜组2例(9 %),开腹组32例(8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21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7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日及镇痛剂的使用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组在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剂使用腹腔镜组2例(9%),开腹组32例(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21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7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日及镇痛剂的使用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组在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剂使用腹腔镜组2例(9%),开腹组32例(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骆继英 《肿瘤学杂志》2006,12(3):239-240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肌瘤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9月至2005年12月,行腹腔镜子宫切除536例,与同期传统开腹子宫切除750例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天数、切口脂肪液化,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显著(P<0.05),而术后3天体温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在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情况下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89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转开腹的89例中,29例因盆腔致密粘连、24例因术中止血困难、3例术中发现子宫恶性病变、5例术中发生脏器损伤、5例为子宫腺肌瘤、2例为腹茧症、2例为复发性子宫肌瘤。16例多发性子宫肌瘤中6例为5个以上的子宫肌瘤、10例为5个以下的肌瘤,共有5例巨大子宫肌瘤,其中2例直径>10 cm,3例直径<10 cm。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为盆腔粘连和术中止血困难;术前应当加强对患者的评估,选择合适患者;对于多发性子宫肌瘤(≥5个)特殊部位或巨大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并非首选;适时主动中转开腹是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OM)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M)术后复发率的区别.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且有完整临床病理数据的子宫肌瘤患者,共纳入接受LM治疗的276例和接受OM治疗的193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8年不等,比较LM组和OM组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区别,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累积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子宫肌瘤剔除术合并子宫动脉阻断术在治疗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阻断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肌瘤复发率、复发肌瘤数及术后卵巢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内分泌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及复发肌瘤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合并子宫动脉阻断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肌瘤复发率,减少复发肌瘤数,并且对术后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一项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ⅠA~ⅡA期子宫颈癌患者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156(120~270)min;术中出血178(100~800)ml;切除盆腔淋巴结数为19.6(13~28)枚;所有切除组织切缘巨检均为阴性,显微镜下未发现切缘有残余病灶。术中1例直肠损伤,术后有2例发生输尿管瘘。术后第2天均可下床活动,平均排气时间第2天,平均10.8 d后恢复自主排尿。所有病例随访1~24个月,无远期并发症;1例术后4个月盆腔复发,1例术后14个月残端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治疗子宫颈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LAVH)、开腹全子宫切除(TAH)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TVH)的临床效果,探讨子宫切除的理想途径,观察行LAVH(22例)、TAH(78例)和TVH(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子宫大小,肛门排气时间、疼痛程度和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TAH 组手术时间(78.3±22.3)min明显短于与TVH组的(90.2±27.6)min和LAVH组的(120.2±31.2)min,P<0.05;TAH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60.2±40.6)mL,明显少于TVH组的(80.2±52.6)mL和LAVH组的(92.3±49.8)mL,P<0.05;术后排气时间TVH组和LAVH组差别不明显,皆明显早于TAH组.初步研究结果提示,LAVH及TVH是子宫切除手术患者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LAVH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应视据患者具体情况作出最佳选择,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非脱垂子宫肌瘤择期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50例患者,与对照组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的50例患者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发热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发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P〈0.75);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与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非脱垂子宫肌瘤安全、可行,更符合微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腔镜下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与腔镜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相似的方法,对2例外阴癌腹股沟拟切除淋巴结手术野内的皮下脂肪进行溶脂和吸脂,再插入腔镜并充入CO2气体,以超声刀切除淋巴结。术野放置负压引流并以盐水软袋压迫。结果 经溶脂和吸脂后,腹股沟皮下显露出众多的淋巴管、小血管以及其间的淋巴结,淋巴结得以容易切除。2例患者术后患处恢复好,经4个月随访,腹股沟局部和下肢均无淋巴水肿。结论 腔镜下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能够方便地实施淋巴结切除,从而保存了大部分淋巴管,对术后腹股沟局部和下肢淋巴回流的影响较小,并且避免了腹股沟区常规手术的大切口,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阴浸润癌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对10例外阴癌患者行根治性局部外阴切除术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必要时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结果 1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后行根治性局部外阴切除。平均每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手术时间为91min(80~130min),术中每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平均出血为6.3ml(5~10ml),切除淋巴结数平均为7.4个(单侧),淋巴结转移2例,平均拔管时间为6.8d(5~10d),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腹股沟区皮肤坏死。结论 外阴广泛切除联合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外阴浸润癌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术后切口愈合佳,不易发生腹股沟区皮肤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同期开腹手术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同期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4年8月至2009年4月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手术184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37例,横结肠癌根治术11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31例,直肠癌Dixon手术53例、Miles手术49例、Hartmann手术3例;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18例(开腹组),其中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07例,横结肠癌根治术54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131例,直肠癌Dixon手术288例、Miles手术117例、Hartmann手术21例,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有4例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10.5±26.5)min和(95.5±12.5)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85.5±12.5)ml比(200.5±22.5)ml,P〈0.05〕。清除的淋巴结数量,直肠前切除肿瘤远端切缘长度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腹腔镜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进食时间:(4.5±0.5)d比(5.5±0.5)d,P〈0.05)。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9.5±0.5)d比(12.5±0.5)d,P〈0.05〕。两组的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89.8%比89.7%,P〉0.05;75.5%比74.5%,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棒球式缝合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核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优势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5年,因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核除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棒球式缝合组)45例,对照组(单纯连续缝合组)50例,对比分析两种方式缝合方法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情况,在手术时间方面,实验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方面,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情况,在术后引流量方面,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引流管时间,实验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排气时间方面,实验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核除术患者,充分评估子宫肌瘤大小及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对于子宫肌瘤核除后,符合棒球式缝合条件的患者,应用棒球式缝合可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大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71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治疗方式进行分组,介入组患者48例,手术组患者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腹腔积血、止血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血及接受输血量显著低于手术组患者(P〈0.05)。介入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4/48),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5.2%(15/23),介入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手术组。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2年、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可达到有效的控制出血、预防再出血作用,同时,该方法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生存率,安全性良好,在今后急诊治疗时应将介入治疗作为首选方案,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孕症妇女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后的妊娠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68例合并肌壁间或浆膜下子宫肌瘤的不孕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分析患者的年龄、术前不孕年限、宫腔形态以及肿瘤位置、数量和大小等因素与术后妊娠的相关性。结果 128(76.2%)例患者在术后3.5年内妊娠。2229岁患者的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3029岁患者的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3038岁患者(P<0.05)。肌瘤≤5 cm且数量<3个的患者术后妊娠率高于肌瘤>5 cm且数量>5个的患者(P<0.05)。术前子宫腔未变形患者的术后妊娠率高于术前子宫腔变形的患者(P<0.05)。子宫肌瘤位置紧邻子宫内膜的患者的妊娠率高于子宫肌瘤位置远离子宫内膜的患者(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妊娠率与患者的年龄、宫腔形态以及子宫肌瘤位置、数量和大小相关,术中矫正宫腔形态和子宫肌瘤的生长位置,可提高术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机器人在妇科手术中应用愈加广泛。该研究比较了机器人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吉林省肿瘤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完成的Ⅰ期卵巢癌手术患者22例,其中机器人手术8例(机器人组),腹腔镜手术14例(腹腔镜组)。结果:两组患者均按手术计划顺利完成手术,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组[(194.50±10.90) min vs(178.71±10.58) min],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60.10±8.88) mL vs (73.71±12.99) mL],术后24 h腹腔引流量少于腹腔镜组[(96.88±10.21) mL vs (108.00±11.43)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数、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发热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卵巢癌无明显临床差异,安全、有效;机器人手术在早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比较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的差异,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09年10月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81例,其中根治性远端胃癌根治术48例,根治性近端胃癌根治术19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4例,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相同分期)80例的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81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D1淋巴结清扫6例,D2淋巴结清扫75例。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性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58min和193min(<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92ml和389ml(<0.05),清扫淋巴结平均数分别为16.5枚和17.8枚(>0.05);术后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9天和3.9天(<0.05);腹腔镜手术组术中无脏器损伤,术后无出血、吻合口漏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具有相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间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剥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诊疗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月经转归情况、雌激素水平、子宫形态、免疫功能指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住院时间等手术诊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白介素10(IL-10)水平则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CD3+、CD4+及CD8+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月经转归比例、子宫形态正常比例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剥除术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对于预防术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