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杨小华  韩晓骏  严冲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2):2009-2010
目的:观察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与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生存率,比较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预后.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75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随访和分析,其中36例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39例接受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结果:在各组指标均衡可比的基础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通量血液透析组明显高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均P<0.05),两组间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85.16% vs 91.31%,P>0.05),而3年生存率低通量血液透析组明显低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33.62% vs 65.25%,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减少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心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血透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1例.治疗组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 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时间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钙、血磷、血红蛋白含量,用心脏超声检测并计算左心室心肌质量(LVM)、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和射血分数(EF).结果 治疗组左室心肌质量由(252.03±32.29)g降至(204.47±37.33)g(P<0.05),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由(155.83±23.42)g/m2降至(129.21±17.46)g/m2(P<0.05),而对照组超声心动图两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左卡尼汀可以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3.
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 ,为临床改善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死亡率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肾内科 1995年 8月~ 2 0 0 0年 4月间 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与年龄、透析时间、动脉血压 (BP)、血浆白蛋白 (AIb)、血红蛋白 (Hb)、透析指数 (KT/V)、左心室重量 (LVM )的关系 ,并与同期 10 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存活患者相比较。结果 :(1)心血管并发症 (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 )、脑血管意外 (脑溢血、脑梗死 )和感染 (肺炎、败血症 )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分别占 5 8.8%、17.6 %和 14.7% ,(2 )与存活组相比 ,死亡组的动脉血压 (收缩压和舒张压 )较高、AIb更低、Hb更低、KT/V低下 ,而LVM显著增高 (P值均 <0 .0 5 )。结论 :心脑血管并发症、各种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此与透析不充分、高血压控制不良、左心室肥厚、营养不良和贫血严重有关。充分透析、积极纠正上述临床并发症 ,将有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王丽丽  王莉华  庞晓璐  王绵  刘品力 《临床荟萃》2012,27(24):2138-214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vaspin的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透析中心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8例,测定血脂、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等指标,并抽血测定血清vaspin、血清胰岛素(FIns)、血糖(FBG),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根据是否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18例和非糖尿病组30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vaspin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0.91±0.36)μg/L vs (1.15±0.31) μg/L(P<0.01).②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两组患者的血清vaspi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7±0.38) μg/L vs (0.97±0.34) μg/L(P>0.05).③相关分析显示:vaspin除与BUN、Cr、UA、WHR相关外,尚与性别有关(r=-0.294、-0.284、一0.278、-0.375、0.244,P<0.05),其中,女性vaspin水平高于男性(1.11±0.38) μg/L vs (0.93±0.33) μg/L(P<0.05).vaspin与HOMA-IR、FIns、FBG、年龄、BMI则没有相关性(r=-0.098,-0.146,0.049,-0.095、-0.182,P>0.05).结论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存在有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血清vaspin水平下降,与肾功能相关,但与胰岛素抵抗不相关.  相似文献   

5.
朱宏  祁真  陈继红 《临床荟萃》2012,27(20):1765-1767
目的 探讨联机血液透析滤过(HDF)、综合血液透析(HD)对患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清除效果.方法 取本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机HDF组(n=20)和HD组(n=20).维持透析6个月后检测透析前、透析后钙、磷、PTH.结果 联机HDF组透析前后血钙水平为(1.90±0.35) mmol/L vs(2.20±0.67)mmol/L,HD组分别为(2.02±0.22)mmol/L vs (2.30±0.18) mmol/L,两组透析后血钙均有轻度升高,但两组透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机HDF组透析前后血磷水平为(2.45±0.41) mmol/L vs (1.70±0.15)mmol/L;而HD组分别为(2.52±0.60) mmol/L vs(1.82±0.20)mmol/L,两组患者接受透析后较透析前其血磷浓度均有明显的降低,并且两组透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机HDF组透析前后血PTH为(702.0±14.3)ng/L vs(345.0±16.8)ng/L; HD组分别为(697.2±13.2)ng/L vs(391.7±19.4)ng/L,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有明显的降低,而联机组患者其治疗后含量明显低于HD组(P<0.05).结论 联机HDF可以有效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中钙、磷PTH,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应变成像技术,测量无明显冠心病的37例单纯糖尿病患者、22例糖尿病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收缩期左心室长轴基底段、中段、心尖段纵向二维应变值,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的径向二维应变值及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心室的旋转角度.结果 两组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室长轴基底段、中段、心尖段最大收缩期纵向平均应变值及左心室整体应变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糖尿病合并左心室肥厚组较单纯糖尿病组降低(P<0.05或P<0.001);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各组间最大收缩期平均径向应变及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基底部、心尖部旋转角度及左心室扭转角度较对照组增大(P<0.01或P<0.001),糖尿病合并左心室肥厚组较单纯糖尿病组左心室心尖部旋转角度和左心室扭转角度增大(分别为P<0.01,P<0.05).结论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对早期诊断无明显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陈闽东  张芸  周蓉  冯雪芳  沈杰 《临床荟萃》2012,27(22):1946-1949,1952
目的 通过收集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低反应性的相关危险因素,探索其EPO低反应的机制,对老年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进行早期预测.方法 共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根据患者使用EPO的剂量,采用四分位法分组(高反应组20例,正常反应组40例,低反应组20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EPO抵抗患者占3.8%(3/80).与高反应组及正常反应组比较,低反应组体质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1±10.0) kg、(61.0±8.2) kg vs (55.2±9.9) kg(P <0.05).与高反应组比较,低反应组合并血液滤过治疗较少65.0% (13/20) vs25.0%(5/20)( P<0.05).低反应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降低,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升高,低反应组EPO剂量升高,EPO品牌、EPO给药途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加强低分子毒素的清除无法改善EPO低反应性,血液透析合并血液滤过治疗可以提高EPO反应性,丙型肝炎抗体水平、EPO品牌、EPO给药途径与EPO反应性有差异,这可能与患者免疫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甲状旁腺素(PTH)血症及钙磷代谢异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RFresidual renal function)的影响.方法检测1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钙、磷、PTH、碱性磷酸酶(ALP)、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血红蛋白(Hb)、左心室心肌重量(LVMI)及服用钙三醇情况,并分析其与RRF的相关性.结果63.6%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PHT);高PTH组较PTH正常组血清磷、钙磷乘积(P<0.01)、碱性磷酸酶(ALP)、平均动脉压、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P<0.05)水平高,血红蛋白(Hb)(P<0.05)、Ccr(P<0.01)水平低;所有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磷、钙磷乘积、PTH水平与Ccr呈线性负相关(P<0.05);PTH与ALP、平均动脉压、LVMI、TG、空腹血糖呈正相关(P<0.05),与Hb呈负相关(P<0.05).服用钙三醇组较未服用钙三醇组骨痛、皮肤瘙痒症状轻(P<0.01),PTH、ALP、平均动脉压、LVMI、TG、空腹血糖水平低(P<0.05),钙、Ccr、Hb水平高(P<0.05).结论提示SPHT及钙磷代谢异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RRF及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骨骼等影响显著,钙三醇治疗可有效纠正SPHT及钙磷代谢异常,延缓RRF的减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曾因MHD合并CHF住过院、又因CHF再入院或死亡患者46例,另选32例老年MHD未合并CHF或仅合并1次CHF患者为对照,通过门诊收集临床资料,以CHF再入院或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生存时间终止),随访截止时间为2015年12月31日。通过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显示年龄、左心室扩大或肥厚、感染、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对老年MHD合并CHF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左心室扩大或肥厚、LVEF、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为影响老年MHD患者CHF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分层、左心室扩大或肥厚、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LVEF降低是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并CHF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管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液体平衡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在本院正规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稳定的MH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强化护理管理,随访并指导3个月,分析强化护理管理前后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百分率、每次透析脱水占体重的比例、血压达标率、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的差异,并进行前后自身对照分析.结果:经过强化护理管理后,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百分率低于强化护理管理以前(3.36%vs 4.67%),每次透析脱水占体重的比例低于强化护理管理以前(3.88%vs 4.83%),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强化护理管理以前(2.18% vs 6.29%),而血压达标率高于强化护理管理以前(67.3%vs 5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的管理MHD患者的液体平衡,从而有效地控制MHD患者透析间期体重的增加,减少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实现更高的高血压达标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86例透析病程大于或等于6个月的M 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心血管疾病(CVD)事件分为非心血管病变(M HD-nCVD)组50例和心血管病变(M HD-CVD)组36例,以40例年龄相当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 PAPP-A 水平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分析血清PAPP-A水平和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M HD-nCVD组和M HD-CVD组患者血清PAPP-A水平分别为(4.26±1.72)、(7.83±2.16)mIU/L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77±0.51)mIU/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CVD组患者血清PAPP-A水平明显高于MHD-nC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HD患者PAPP-A与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呈正相关(r=0.484,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EF)呈负相关(r=-0.379,P<0.05)。结论 M HD患者存在血清妊娠相关血浆A水平增高,血清PAPP-A水平可反映LVMI及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对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功能的评估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变的状况,进行心脏病变危险因素筛查,并进一步探讨其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横断面及前瞻性随访研究。选取2008年1月至8月北京医院肾内科1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分析心脏病变的相关因素;随访2年,记录期间发生的心脑血管事件,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横断面研究显示,115例MHD患者中瓣膜钙化92例(80%);左室肥厚80例(69.6%);左房扩大75例(65.2%);左室舒张功能障碍98例(85.6%),左室收缩功能障碍9例(7.83%);肺动脉高压13例(11.3%)。多因素logestic分析示年龄增加、三酰甘油下降与心脏瓣膜钙化相关;收缩压升高是左室肥厚的危险因素;舒张压和尿素清除率(URR)下降与左房扩大独立相关。随访期间有23例(20%)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总死亡18例(15.7%),其中12例(66.7%)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组患者CRP阳性率(43.5%比17.4%,P=0.007)、低白蛋白血症(〈35g/L)比例(17.4%比3.3%,P=0.041)、左房内径[(46.7±5.4)比(41.0±6.2)mm,P=0.000]、左室重量指数[(179.5±65.0)比(149.7±50.2)g/m2,P=0.018]高于非事件组。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ALB〈35g/L(P=0.004)、CRP阳性(P=0.004)、左房扩大(P=0.014)是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心脏结构及功能异常,这也是患者不良心血管预后的危险因素。定期对患者进行UCG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退出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退出透析原因及影响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1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立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23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125例患者退出治疗,退出率53.19%,其中以死亡、肾移植和因经济原因退出为主,分别占38.40%、21.60%、20.80%。死亡原因以脑血管病为主(31.25%),其原发病高血压肾病占80.0%;其次为心血管病占25.00%,原发病以糖尿病肾病为主占75.0%。组间比较死亡组平均年龄较大,因全身衰竭和恶性肿瘤死亡者更明显(P〈0.01)。因心血管病、严重感染和全身衰竭死亡者平均透析龄较短(P〈0.05和0.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退出治疗的主要原因是死亡和经济条件制约,脑血管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并发症的发生与原发疾病有关,高血压、糖尿病、高龄是影响死亡率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发生全身衰竭和恶性肿瘤的危险性增加,合理选择透析方式和处方能有效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死亡原因。方法:2002年1月—2006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PCI的3 806例冠心病患者中36例ACS患者发生围术期死亡。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24~85岁(平均年龄69±23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29例、不稳定心绞痛7例,其中既往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史者7例、PCI治疗史者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史者1例、脑卒中史者4例,合并有高血压病者20例、脂代谢紊乱者11例、糖尿病者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者4例。结果:36例ACS患者中,因AMI行急诊PCI者24例,ACS行择期PCI者12例(包括AMI5例、不稳定心绞痛7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26例有2支及以上多支血管病变,10例为单支血管病变。36例ACS患者PCI围术期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或(和)心源性休克16例(44.4%),室颤和(或)心脏骤停8例(22.2%),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11.1%),心脏破裂4例(11.1%),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3例(8.3%),消化道大出血1例(2.8%)。急诊PCI因泵衰竭死亡的12例患者中,广泛前壁AMI7例、下壁+后壁AMI3例,下壁+右室AMI2例。结论:ACS患者PCI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泵衰竭、室颤和(或)心脏骤停、多脏器功能衰竭、心脏破裂及支架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末端脑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老年CHF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心血管事件组65例,非心血管事件组50例,将心血管事件组进一步分为死亡组(21例)与非死亡组(44例),比较不同组间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随着心功能下降,Nt—proBNP水平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血管事件组的Nt—proBNP基线水平高于非心血管事件组(P〈0.05);Nt—proBNP水平在死亡组高于非死亡组(P〈0.01),Nt—proBNP与是否发生事件明显相关。结论老年CHF患者Nt—proBNP水平增高,且随着心功能下降递增;血浆Nt—proBNP是预测老年CHF患者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82例行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治疗。30例同期MHD患者作为对照组。均于透析前测定血生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等指标,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指标,算出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然后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PTX组与普通MHD患者相比,LVH、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依次为96.3%和63.33%、79.27%和43.33%、75.6%和26.6%)(P<0.05或P<0.01),瓣膜钙化显著(P<0.01)。进一步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VMI与透析龄、血磷、血iPTH呈正相关(r依次为0.47、0.76、0.68,P均<0.05)。结论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左心室肥厚(LHV)、左室功能异常较普通MHD患者更常见,程度更重,此类患者可考虑尽早行PTX,以降低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下降对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意义及对心源性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年龄(58±15)岁,男性25例,透析时间(42±54)月]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描述并分析时域和频域HRV指标。结果参试患者与30例健康人群对照,HRV显著性减低。在2年随访期间中,共有13例患者死亡(20.3%);6例为心源性死亡、7例为非心源性死亡。Cox生存分析提示,在HRV检测指标中,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超低频功率、RR间期心率变异比值(LF/HF)对于心源死亡有显著性指示意义。而对非心源死亡病例,HRV检测各指标均无显著性指示意义。结论 HRV指标水平降低,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源性死亡有显著性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分析河南省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07年12月河南省17个地市MHD患者共3278例,调查分析以下参数:①一般资料和血液透析参数;②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患病情况;③相关因素调查:主要统计肾性贫血、高血压、透析不充分发生率。结果①心血管并发症:左心室肥厚占61.19%,心电图缺血性ST段改变39.80%,充血性心力衰竭为29.59%,心律失常22.58%,冠状动脉疾病的患病率为18.41%,心包积液17.52%;②相关因素分析:肾性贫血、高血压、透析不充分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无贫血、血压正常及透析充分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河南省MH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患病率较高,肾性贫血、高血压、透析不充分是影响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防治心血管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是提高MHD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与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70例为研究组,匹配21例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组又分为心血管病变组(n=24)与非心血管病变组(n=46)。所有研究对象检测采血检测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钙(Ca)、磷(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FGF-23水平。研究组对象检测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CysC)和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 BNP)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计算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并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Hb、ALB、Ca水平低于对照组,Cr、BUN、UA、P、iPTH、FGF-2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TG、TC、HDL-C、LDL-C、FP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心血管病变组FGF-23、CysC、NT-pro BNP、LVMI显著高于非心血管病变组,LVEF显著低于非心血管病变组。对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各种检测指标的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FGF-23、NT-pro BNP和CysC进入回归方程,OR分别为3.024、2.783、2.454。结论 FGF-23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病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在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生中的价值略优于NT-pro BNP和CysC,对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丙型肝炎与炎症因子及动脉粥样硬化、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4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患者20名,抗体阴性患者20名。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心超及常规生化数据,并记录临床数据。结果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组IMT[(1.25±0.36)比(0.96±0.27)mm,P〈0.05]、C反应蛋白(CRP)明显高于抗体阴性组[(5.56±2.34)比(2.25±1.34)mg/1,P〈0.001]。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组患者胆固醇(CHO)、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血红蛋白(Hb)、体重指数(BMI)均低于抗体阴性组患者。两组患者心超结果左室内径(LVD)、左房内径(LAD)、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质量指数(LVMI)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M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可能由于尿毒症其他因素的影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心肌病变的影响没有在这组患者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