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巴林右旗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收集标本的基础上,研究该区域内野生药用植物的分布、生境、种类;常用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现状。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方面提出可行报告。方法:采用文献法、资料查阅、实地考察、标本采集整理及鉴定、药用植物学分析研究等方法。结果:经初步鉴定巴林右旗野生药用维管植物有91科536种,占野生维管植物总数的62.91%。在91科药用植物中菊科药用植物种类较多。结论:调查结果为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巴林右旗的药用植物提供了基本材料。  相似文献   

2.
随着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叶绿体DNA序列分析被广泛应用于药用植物鉴定和品质研究等方面。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叶绿体DNA序列分析在植物系统学和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认为其在药用植物品种鉴定和伪品鉴别、保护种质资源以及扩大新药源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蒂。  相似文献   

3.
韦松基  李泽 《中药材》2003,26(2):91-92
本文对尖尾学和南天竹两种有毒药用植物的药材性状、组织结构、粉末显微特征等方面进行鉴定,为两者开发利用提供鉴别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收集整理海南五指山区黎族医药知识经验,归纳总结该地区黎族药用植物的特色。方法:应用民族植物学的原理和方法(文献研究、关键人物访谈、植物鉴定和编目),对海南五指山区黎族药用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该地区黎族使用的药用植物约有515种,隶属于125科,360属;木本210种,草本有232种,藤本73种;以全草或全株人药的有178种。结论:五指山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黎族医药有着明显的民族和区域性特点,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分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质鉴定是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的基础,对于确定原植物、确保药效、合理保存利用现有种质、寻找开发新的药用植物等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DNA分子标记技术作为新一代的遗传标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的研究中,极大地推动了种质资源鉴定的发展。本文简述了目前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中常用的RFLP、RAPD、AFLP等三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土家药黔产铁线蕨、阴地蕨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土家药黔产铁线蕨、阴地蕨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进行研究。方法: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鉴定以及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研究等。结果:基本弄清了土家药黔产铁线蕨、阴地蕨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结论:贵州有铁线蕨、阴地蕨科植物共25种,可作药用植物20种,除少数种外,贵州各地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安徽省广义蓼属药用植物资源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野外调查,采集鉴定标本与查阅标本资料相结合。结果与结论:基本掌握广义蓼属28种4变种药用植物在安徽省的分布及药用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安徽省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石松类药用植物的种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野外实地考察、资料查阅、标本的采集和鉴定、以及石松类药用植物蕴藏量的调查等研究方法。结果基本掌握了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石松类药用植物的种类情况。结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石松类药用植物有2科,4属,21种。  相似文献   

9.
张洋  洑香香  尚旭岚 《中药材》2018,(1):239-243
长久以来,我国依赖药用植物防治疾病。但随着人口激增、生境破坏,致使药用植物野生资源锐减、质量下降,缓解药用植物供需压力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民生问题。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方面应用广泛,该文介绍了药用植物离体再生研究现状、次生代谢产物生产技术、组培材料稳定性鉴定方法;分析了木本药用植物离体再生体系建立的困难所在;比较了现有代谢产物生产技术的优缺点;强调了组培材料稳定性鉴定的重要性;揭示了转基因技术在药用植物体系构建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中叶以来,自然科学中诞生的许多新概念、新方法,如波谱技术、立体化学、量子论、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新近被广泛应用的指纹图谱、分子标记和同工酶检测等技术和方法等都不断向中药研究领域渗透,加上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为中药基础研究特别是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自身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概念、技术和方法。这些新兴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促使中药基础研究学科不断分化,并衍生出了药用植物分类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毒理学、中药制剂学等多个新兴学科。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贵州菊科药用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种和药用新资源的种类、地理分布及功效,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分类鉴定及资料考证相结合。结果:发现贵州菊科药用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种5种,药用新资源42种。结论:贵州菊科药用新资源种类较多,但部分种的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较少,这些药用新资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科研价值。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贵州中药资源种类与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介绍贵州地道药材、珍稀名贵药用植物、特有药用植物、新纪录药用植物、药用新资源、苗族药材、栽培药材、大宗药材及其它经济价值药材。方法: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资料考订。结果:贵州中药资源超过4500种,其中道地、珍稀、特有药用植物超过200种。结论:贵州中药资源丰富,道地、珍稀、特有药用植物较多,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3.
药用植物多倍体诱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药用植物多倍体在应用方面的优势及鉴定方法,总结了染色体人工诱导加倍的常用方法,并提出了药用植物多倍体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DNA条形码是利用基因组中标准的、相对较短的DNA片段来进行物种鉴定的分子诊断新技术,已成为生物分类和鉴定的研究热点。近年来,DNA条形码技术鉴定药用植物的研究发展迅速并日趋成熟。文章简述了DNA条形码技术鉴定药用植物的原理并重点介绍了DNA条形码鉴定药用植物的应用,展望其在今后广泛应用于药用植物的鉴定。  相似文献   

15.
DNA分子标记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目前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主要应用的RFLP、RAPD、AFLP、ISSR等DNA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与特点。综述了DNA分子标记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亲缘关系和分类研究、遗传多样性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DNA分子标记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荣  陈君 《世界科学技术》2006,8(5):58-62,66
本文介绍了目前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主要应用的RFLP、RAPD、AFLP、ISSR等DNA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与特点。综述了DNA分子标记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亲缘关系和分类研究、遗传多样性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日本汉方药研究的前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药用植物及生药的研究;基因组后基因组研究的第二代基因重组药用植物;和汉药活性成分体内动态与药物遗传学;汉方的应用指征“证”的研究等方面介绍了日本汉方药研究的动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核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三方面,综述了目前常用DNA序列在石斛属药用植物的分子鉴定和物种分类研究中的进展。文献显示,目前用于石斛属物种分子鉴定研究的DNA序列主要有核ITS/ITS2、LEAFY,叶绿体rbcL、matK、trnH-psbA、rpoB、rpoC1、trnL-F、rbl16、trnl intron和线粒体基因组nad1 intron2,这些DNA序列均对石斛属药用植物鉴定具有借鉴意义。笔者对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作为“超级条形码”在石斛属植物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石斛属药用植物的鉴定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四川重楼属药用植物种类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四川省重楼属药用植物资源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查阅标本资料、野外实地考察、采集并鉴定标本。结果基本掌握四川省13种9变种1变型重楼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药用价值及所面临的问题,为开发四川的重楼属植物资源提供参考依据。结论四川重楼属植物资源丰富但被破坏程度严重,应加大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中民药大学"药用植物资源与分子生药学"团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鉴定学重点学科的核心团队之一。秉承"传承创新、包容发展"的理念,形成了"药用植物为基础,分子鉴定为特色,品质形成为方向"的创新型团队。团队带头人刘春生教授在药用植物分类、中药饮片分子鉴定及中药材品质调控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积淀;骨干成员王学勇副教授在丹参道地性形成的基因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他团队成员分别在药用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