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锐  刘肆仁  田颖  董蕾 《中国医药》2007,2(7):389-390
目的探讨使用较小直径(5F)共用型造影导管经桡动脉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对入选485例患者按其造影时选用可供左、右冠状动脉插管的5F共用型造影导管类型分为共用型导管组267例,5F非共用型导管组218例。比较2组间手术成功率、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平均手术操作时间。结果①共用型导管组和非共用型导管组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分别为98.5%和95.4%,共用型导管组高于非共用型导管组(P〈0.05)。②共用型导管组的冠状动脉造影平均手术操作时间为(17.9±5.8)min,而非共用型导管组为(21.1±7.2)min,明显长于前组(P〈0.05)。结论使用较小直径的共用型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损伤小,活动早,术程短,X线照射时间短,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合理选择适于桡动脉径路的造影导管对提高手术操作的便捷性、安全性以及保证造影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应用一条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相继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42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伴高血压需行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患者,Seldinger法穿刺右桡动脉,应用5F Terumo左右共用型冠状动脉造影导管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后,继之行左右肾动脉造影。结果:40例经右桡动脉途径顺利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其中28例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12例因造影导管不够长而行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平均X线曝光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7.3±3.1和23.4±9.6分钟;2例分别因桡动脉痉挛和右锁骨下动脉严重迂曲导致导管无法到位,后改行右股动脉途径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肾动脉造影;全部病例均无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右桡动脉途径应用左右共用型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相继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肾动脉造影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国人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对 15例心肌梗死、39例心绞痛或可疑心绞痛、6例风湿性心脏病共 6 0例 ,其中男 41例、女 19例 ,平均年龄 ( 5 6± 13)岁 ,采用经皮穿刺桡动脉途径行 Judkins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16 0例全部造影成功。采用 6 F导管者 31例 ,5 F者 2 9例。左侧桡动脉入路 46例 ,右侧 12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由股动脉入路 1例。 1例左侧入路完成右冠状动脉造影后桡动脉严重痉挛改由股动脉入路完成。 2 0例同时完成了左胸廓内动脉造影。 2并发症 9例。 1例手术过程出现肘部血肿 ,2例术后桡动脉搏动消失 ( 3.4% ) ,6例术后桡动脉搏动明显减弱 ( 10 .2 % )。桡动脉并发症女性 5例 ,高于男性 3例 ( P<0 .0 5 )。 6 F导管组 6例 ,高于 5 F导管组 2例 ,但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血管超声显示为桡动脉内血栓形成、管腔狭窄、血流速度减弱等。结论 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痛苦小 ,易止血 ,同时易于行胸廓内动脉造影等优点 ,特别适应于股动脉狭窄及不能持续平卧的患者 ,是股动脉的很好替代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功能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经验。方法58例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患者中,32例选用多功能导管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检查术,26例选用常规左、右造影导管行冠脉造影检查术。结果58例患者均经桡动脉进行介入诊疗手术。其中32例选用多功能导管成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检查术,其中2例因右桡动脉穿刺困难改由左桡动脉穿刺成功行介入诊疗手术。26例选用常规左、右造影导管行冠脉造影检查术,其中7例发生桡动脉血管痉挛,经处理后3例改为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诊疗手术。结论采用多功能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中具备头软、支撑好、柔韧性好特点,术中减少交换导管等步骤从而减少血管并发症,减少手术时间,有利于介入治疗的进行。  相似文献   

5.
胡龙  黄政  章敬水  程久佩 《安徽医药》2013,17(3):424-425
目的观察多功能5F tigerⅠ导管与6F Judkins导管两种不同类型导管在经桡动脉途经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入选3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63例,采用6F Judkins导管行经桡动脉途经冠脉造影;B组163例,采用多功能5F ti-gerⅠ造影导管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对比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1)6F Judkins造影导管和多功能5F tigerⅠ导管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分别为98%和97.5%,6F Judkins导管略高于多功能5F tigerⅠ导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F Judkins导管组的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操作时间为(31.8±9.8)min,而多功能5F tigerⅠ导管组为(22.5±7.7)min,明显短于6F Judkins导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5F tigerⅠ比6F Judkins导管行冠脉造影不仅安全可靠,手术成功率高,且减少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并且有效降低冠状动脉造影操作中桡动脉痉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89例患者经桡动脉应用5F共用导管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术前、术中、术后恰当的护理对成功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的作用。结果与结论恰当的护理可协助冠脉造影术顺利完成,明显减少和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应用4Fr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96例行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4Fr导管组(4F组,n=44)和5Fr导管组(5F组,n=52),分别记录、比较两组间造影图像质量评分、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间图像质量评分、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及透视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4F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5F组(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使用4Fr Radial TIG共用型导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并发症少,患者舒适性较高,图像质量良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功能5F tigerⅠ导管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5例患者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8例获得成功,7例穿刺失败,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创伤小、操作成功率高、止血容易、术后不需严格卧床及并发症少的优点,临床应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128例经桡动脉和124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作对比分析.结果 经桡动脉手术操作时间较长,手术成功率较股动脉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桡动脉较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止血时间短,肢体制动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前臂疼痛,血管动脉痉挛)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尿潴留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闭塞等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创伤小,术后无需严格卧床休息,止血容易,并发症少等优点,操作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穿刺部位的出血状况。方法:随机选取近年来择期进行造影术的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病例共240例,分成经桡动脉造影术组和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组,每组各120例,比较两组造影术后的穿刺部位的出血率,穿刺的成功率,以及X线曝光时间和手术进行的时间等情况。结果:经桡动脉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01±1.36d,远低于经股动脉组4.02±2.1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中,经桡动脉组除了动脉痉挛的发生率较高,穿刺部位血肿、局部瘀斑、假性动脉瘤、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经股动脉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创伤小,易于压迫止血,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术的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多功能5Ftiger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本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经桡动脉应用多功能5Ftiger导管的3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操作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手术持续时间、造影剂用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338例一次性穿刺成功,操作成功率为96.6%;X线透视时间及手术持续时间分别为(5.6±2.8)min和(23.8±8.2)min,造影剂用量为(36.6±5.2)ml;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共9例,占2.6%,其中桡动脉痉挛2例,术后出现前臂肿胀1例。结论经桡动脉应用多功能5Ftiger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操作成功率高,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例病人术前均接受Allen试验检查,选择右侧桡动脉作为穿刺插管的部位,依个人习惯我们使用5F TERUMO OPTIPORQE RADIL桡动脉造影导管。结果造影成功190例,成功率为95%,10例失败,为血管严重痉挛而无法进入导管,局部血肿7例(3.5%),3例(1.5%)术后发生桡动脉闭塞,无出血、夹层、等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与经股动脉同样安全、可行,经桡动脉的穿刺局部并发症少见,病人更乐意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左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463例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完全随机分入左桡动脉入路组(231例)和右桡动脉入路组(232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对比剂用量、单导管技术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左桡动脉入路组手术成功率98.3%(227/231),右桡动脉入路组手术成功率97.4%(226/23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对比剂用量、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单导管技术成功率等均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左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有着与右桡动脉入路相似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左桡动脉入路单导管技术完全可行,并且在头臂干迂曲患者中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45例患者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及介入治疗(PCI)的经验。分析存在的技术难点、相应解决办法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45例患者经桡动脉行CAG(男性3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65±10)岁,常规使用5F泰尔茂公司多功能导管,7例更换6F指引导管成功进行PCI,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6±7)岁。结果桡动脉穿刺不成功2例,桡动脉痉挛导致无法完成操作1例(5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途径成功率为93.3%(42/45),其中1例改为经肱动脉途径成功施行PCI,2例改为经股动脉途径完成CAG和PCI操作。结论老年患者采用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的,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患者的一些潜在并发症的发生,但较经股动脉径路操作稍复杂,需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及器械选用策略。  相似文献   

15.
高苓 《河北医药》2012,34(10):1551
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CSI)是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可靠方法.经皮桡动脉途径行CAG和CSI,其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经肱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者,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1].本文笔者对2009年9月至2011年1月我院298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对其中131例患者行支架置入术,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患有冠心病并需要行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疗效、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疗效高,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手术介入治疗时,经桡动脉进行穿刺,手术时间短,疗效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报道逐渐增多.现将我们近期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13例的初步总结经验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02-10~2004-03共行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术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42~67岁,平均58.2±4.1岁.本文患者均为Allen's试验正常且桡动脉穿刺成功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股动脉入路和经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优缺点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97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根据手术路径的不同分为经股动脉组(53例)和经桡动脉组(44例)。经股动脉组采用经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经桡动脉组采用经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栓塞事件、穿刺处大血肿、假性动脉瘤、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经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100.00%高于经桡动脉组的9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100.00%高于经股动脉组的9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4.55%低于经股动脉组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路径均能很好地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术,经股动脉入路穿刺难度较低,易于掌握,但并发症较多。经桡动脉入路并发症较少,但穿刺成功率较低,对术者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和介入治疗是目前诊断、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常规入路为股动脉途径.自1989年Campeau首先成功报道经桡动脉径路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以来,此方法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和材料的改进,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的手术成功率已达96.0%以上.与股动脉径路比较,桡动脉径路有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避免患者术后卧床、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因此,经桡动脉径路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的重要径路.现将我院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初步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经绕、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方面的优缺点。方法自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共194例,按冠状动脉造影途径分为2组,桡动脉组96例,股动脉组98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发现的并发症和患者舒适感以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组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术后舒适度有统计学差异以及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方面与经股动脉途径组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由此表明经桡动脉穿刺途径是冠状动脉造影的较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