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髌下脂肪垫的膝关节镜高位前侧入路在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膝关节镜手术60例。其中32例采取膝关节镜高位前侧入路保留髌下脂肪垫;28例采取常规入路,术中刨削部分髌下脂肪垫。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关节腔引流量,并于术后6个月进行膝前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结果:膝关节镜常规入路切除髌下脂肪垫组与膝关节镜高位前侧入路保留髌下脂肪垫组临床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2.9%和93.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手术时间、关节腔引流量、术后6个月VAS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手术中,保留髌下脂肪垫对比切除髌下脂肪垫术后疗效优势明显。膝关节镜高位前侧入路在保留髌下脂肪垫的同时保证手术视野的充分暴露,利于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膝前疼痛,有利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2.
髌下脂肪垫损害是因髌下脂肪垫的无菌性炎症病变而引起膝前痛及膝关节功能受限的临床症候群,其疼痛多表现为冷痛,非常符合中医学痛痹的疼点。自2003年起,我们采用麻桂乌附姜辛汤结合腿浴治疗该病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2):136-139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髌下脂肪垫对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终末期骨关节炎患者82例,将患者分为切除组和保留组,每组41例。2组患者全身麻醉后均予以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切除组患者在术野暴露过程中彻底切除髌下脂肪垫;保留组患者在术中保留或部分保留髌下脂肪垫。对2组患者进行1 a随访,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 a的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前疼痛评分,并对2组患者术后1 a的髌腱短缩程度及膝前疼痛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 2组患者术前膝评分、功能评分、膝前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a膝评分、功能评分及屈膝度均显著高于术前,膝前疼痛评分及屈曲挛缩度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2组患者术后1 a膝评分、功能评分、屈膝度及屈曲挛缩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保留组患者膝前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切除组(P<0.05)。2组患者术后1周髌腱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保留组患者髌腱长度大于切除组(P<0.05),髌腱短缩长度小于切除组(P<0.05)。切除组和保留组患者术后1 a膝前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2.0%(9/41)和2.4%(1/41),保留组患者膝前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切除组(χ~2=7.29,P<0.01)。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髌下脂肪垫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前疼痛,降低术后髌腱短缩程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学创新》2017,(23):138-141
目的:分析保留髌下脂肪垫的膝关节镜高位前侧入路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11月78例膝关节镜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入路进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保留髌下脂肪垫的膝关节镜高位前侧入路进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膝关节镜手术治疗优良率,手术平均操作时间、关节腔平均引流量、术中平均出血量,干预前后患者膝前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感染、出血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膝关节镜手术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平均操作时间、关节腔平均引流量、术中平均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膝前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试验组膝前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感染、出血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髌下脂肪垫的膝关节镜高位前侧入路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效果肯定,可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创伤出血。该手术能有效减轻患者膝前疼痛,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膝关节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保留髌下脂肪垫的膝关节镜高位前侧入路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11月78例膝关节镜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入路进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保留髌下脂肪垫的膝关节镜高位前侧入路进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膝关节镜手术治疗优良率,手术平均操作时间、关节腔平均引流量、术中平均出血量,干预前后患者膝前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感染、出血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膝关节镜手术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平均操作时间、关节腔平均引流量、术中平均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膝前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试验组膝前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感染、出血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髌下脂肪垫的膝关节镜高位前侧入路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效果肯定,可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创伤出血。该手术能有效减轻患者膝前疼痛,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膝关节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髌下脂肪垫软骨瘤骨化是关节囊或关节旁的纤维组织或结缔组织的化生性病变。膝关节的好发部位是髌下脂肪垫。本病少见,现将偶遇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髌下脂肪垫损伤又称为髌下脂肪垫肥厚及脂肪垫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容易出现误诊误治的病症之一。笔者采用手法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观察其在缓解疼痛和改善活动受限等方面的作用,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1~10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髌下脂肪垫损伤患者36例,男15例,女21例;年龄38~65岁,平均51.2岁;病程1~10个月,平均4个月;其中单膝30例,双膝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关节镜诊治运动员髌下脂肪垫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31例膝关节髌下脂肪垫撞击综合征(Hoffa病)运动员患者进行关节镜下髌下脂肪垫部分切除术,对部分患者同时施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术后按In-sail膝关节评定量表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7~34(18&#177;4.8)个月随访,疗效评价:优17例(54.8%),良8例(25.8%),可4例(12.9%),差2例(6.5%),关节镜技术治疗髌下脂肪卡压综合征优良率达80.6%。获得优良效果的运动员患者在7.1~14.5(9.2&#177;3.7)周后恢复正常训练和比赛。结论Hoffa病是引起运动员膝前痛的常见病因,关节镜下行髌下脂肪垫部分切除术治疗Hoffa病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疗效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髌下脂肪垫损伤超声诊断价值的研究对其声像图特点及其相关性病变进行探讨。方法应用ATL-3000型、ALOKA-4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5~10 MHz线阵高频探头和选用骨骼肌肉软件系统对髌下脂肪垫损伤患者进行超声诊断。结果 108例患者中,96例表现为单膝髌下脂肪垫损伤,12例为双膝髌下脂肪垫损伤,合并膝关节滑膜炎63例(占58.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1例(占19.4%)。髌下脂肪垫损伤声像图表现为患侧髌韧带深面脂肪垫肿胀、增厚,内部回声减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点是患膝髌下脂肪垫内部及周边无明显血流信号。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髌下脂肪垫损伤及其相关性病变有很大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银质针在治疗髌下脂肪垫损害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2008年收治的单纯由髌下脂肪垫损害引起的严重膝关节疼痛且经其他非手术疗法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的22例患者均采用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疗法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年3个月,按宣氏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率59.4%,总有效率达93.7%。结论:银质针针刺疗法是治疗单纯髌下脂肪垫损害性疼痛的有效方法,能达到治愈疼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髌下脂肪垫损伤又称脂肪垫炎、脂肪垫肥厚及脂肪垫劳损.髌下脂肪垫是一个呈钝性三角形的脂肪组织块,它位于髌骨、股骨髁前下部、胫骨髁前上缘及髌韧带后方的锥状间隙之中.有增加关节稳定性和减少摩擦的作用.临床上常与中医痹证中的"痛痹"相兼存在.明?秦景明<症因脉治?痹证>曾论述痛痹多为:"营气不足,卫外之阳不固,皮毛宣疏、腠理不充:或冒雨冲寒,露卧当风,则寒邪袭之而成."髌下脂肪垫炎多由于慢性劳损所致,急性损伤少见,好发于30岁以上,长期从事膝关节过度曲伸活动者,如登山运动员、冰球、滑冰及滑雪运动员、田径运动员、舞蹈演员等.女性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医用臭氧结合温针治疗慢性髌下脂肪垫损害性膝关节痛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诊断为慢性髌下脂肪垫损害患者,进行医用臭氧结合温热银质针治疗,通过VAS和Insall问卷经随访评价.结果 治疗后膝痛明显缓解,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1%,6个月后总有效率为89.5%.结论 医用臭氧温热银质针治疗慢性髌下脂肪垫损害性膝关节痛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体膝关节髌下脂肪垫损伤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80例经临床综合诊断及临床随访、关节镜检查明确为髌下脂肪垫损伤患者的MRI影像表现,归纳其特征性的MRI表现.结果 MRI特征性表现为髌下脂肪垫的信号混杂,损伤区T1WI、T2WI序列呈条片状、斑片状低信号,以后1/2多见;T2WSPAIR序列呈条片状、斑片状高信号,边缘模糊.损伤程度重者可合并脂肪垫边缘撕裂,以后缘多见;损伤后期,部分病例合并大小不一的囊性变.结论 MRI能清楚显示髌下脂肪垫的形态、大小;能准确评估其损伤的部位及严重程度,可以给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并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MRI测量成人髌下脂肪垫厚度的可行性及成人髌下脂肪垫厚度与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的相关性,为全膝关节置换时考虑保留髌下脂肪垫厚度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1 019例18~80岁成人膝关节磁共振扫描的影像作为研究对象,取膝关节正中矢状面影像作为测量层面,以髌下脂肪垫前缘画一基线,取其与脂肪垫后缘最远点的距离作为测量厚度,测量结果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性髌下脂肪垫平均厚度大于女性,分别为(28.08±4.64)mm和(24.58±4.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与女性年龄分别为(49.09±17.78)岁和(50.42±17.88)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身高、体质量均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考虑为生理性差异;男性髌下脂肪垫厚度与年龄、身高、体重均无相关性(P> 0.05);女性髌下脂肪垫厚度与体重具有相关性(P <0.05),与年龄、身高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男性髌下脂肪垫平均厚度大于女性且与年龄、身高、体重没有相关性,而女性脂...  相似文献   

15.
银质针治疗膑下脂肪垫损害性膝关节痛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关节疼痛有效治疗途径。[方法]采用银质针治疗髌下脂肪垫损害引起的膝关节疼痛64例。[结果]治愈13例,显效29例,好转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9.1%;治疗2年后总有效率86.5%。[结论]银质针疗法治疗由髌下脂肪垫损害引起的膝关节痛,近、远期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6.
观察髌下脂肪垫对游离髌韧带血供重建的影响。选用成年健康杂种家犬16只,将两侧髌韧带内侧1/3游离,左侧直接包埋于髌下脂肪垫,右侧髌下脂肪垫切除后将韧带游离置于关节腔。术后不同时期观察结果,用碳素墨水灌注法,观察髌韧带血供重建模式,并用光镜、电镜观察其相应的组织学变化。结果:被髌下脂肪垫包裹的游离髌韧带血供重建速度较未被包裹的一侧大大加快,其韧带内的细胞坏死、胶原崩解亦不如对照组明显,从而为临床上重建交叉韧带技术的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髌股疼痛综合征(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PFPS)是一种常见的劳损性疾病,累及髌股关节区,常表现为膝前部疼痛,是临床常见且诊断困难的疾病[1].本病好发于青少年,患病率20%~40%[2] ,由它引发的膝前痛患者占骨科门诊就诊患者总数的10%[3].PFPS是由内部解剖因素和外部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髌上滑囊炎与髌下脂肪垫炎的治疗及其相关性。方法对26例用传统方法治疗无效的原发性髌上滑囊炎患者,在髌下脂肪垫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并分析其疗效。结果终止治疗后3~4个月评定效果,治愈17例,好转6例,无效3例,复发3例。结论髌下脂肪垫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髌上滑囊炎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且疗效与病程密切相关,并推断原发性髌上滑囊炎可能继发于髌下脂肪垫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髌下脂肪垫损伤患者,在超声检测下注射镇痛消炎药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结果:引导成功率100%.随访1年,治疗效果:优24例(64.9%)良6例(16.2%)一般5例(13.5%)较差2例(5.4%).结论:超声引导下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医“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理论,应用拿、揉、按、摩、滚、弹等手法治疗髌下脂肪垫劳损45例,疗效满意.膝关节退行性变,可能是由于髌下脂肪垫劳损以及膝关节活动受限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