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枢椎骨折的外科治疗原则、治疗指征以及康复方法作一文献综述,为枢椎骨折并脊髓不全损伤的功能恢复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8-05/2004-03的相关文章,检索词“Hangman'sfractures,RecoveryofFunc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枢椎骨折、脊髓不全损伤、功能恢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枢椎骨折的损伤机制、分类、诊断、康复方法等方面的文章。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临床实验。②观察对比研究。排除标准:①综述文献。②Meta分析。③同一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2篇关于枢椎骨折的文献,1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4篇系同一研究、综述和Meta分析等文献。资料综合:18篇文献包括1163例患者,分别对枢椎骨折的外科治疗原则、治疗指征以及康复方法作了评估。结论:一些新的内固定器材的应用及康复方法在不断完善,对恢复枢椎骨折患者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保存寰枢椎关节运动功能,以及对合并脊髓不全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截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参加社会活动能力。美国每年大约新增SCI患者11000例。国内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地区2002年SCI发病率为60例/100万人口,10余年间发病率增长了近10倍,比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高出2~3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Hangman骨折的损伤机制、局部解剖的病理变化及其分类作一综述。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8-01/2005-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Hangman”,并限定文章语育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1-01/2005-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同为“Hangman骨折”,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Hangman骨折的损伤机制、局部解剖的病理变化或分类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共收集到122篇相关文献,4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80篇文献是由于内容陈旧或重复。Hangman骨折的损伤机制包括颈椎过度伸展牵张外力、颈椎过度伸展加轴向压缩外力、颈椎过度伸展加旋转外力、过仲后屈曲反弹外力。枢椎是上下颈椎的移行椎体,本质上它是椎体向后外侧的延伸并与上关节突相连。Hangman骨折分类方法包括Pepin和Hawkins的分类法、Francis分类法、Effendi分类法、Edwards和Levine分类法等。结论 Hangman骨折为双侧枢椎椎弓骨折,G2-3椎体间可发生半脱位。枢椎向前移位与韧带和椎间盘破裂程度有关,椎体前移位扩大了椎管和椎间孔容积,这可能就是神经损伤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损伤性枢椎滑脱是指枢椎椎弓骨折 ,椎体与后部椎弓分离 ,椎体继发性脱位 [1]。由于滑脱的椎体压迫颈髓 ,轻者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 ,重者则高位瘫痪或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我院自 1 992年来收治 6例枢椎滑脱患者 ,经采用系统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措施 ,患者骨折愈合 ,愈后满意。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损伤性枢椎滑脱患者 6例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31 - 45岁 ;工人 3例 ,农民 2例 ,其他 1例 ;车祸多发性损伤 1例 ,额顶部碰击伤 2例 ,前额碰撞伤 2例 ,高处摔伤 1例 ;X线和 MRI检查均显示枢椎 3度滑脱 ;患者均有颈部疼痛 ,活动受限 ,其中… 相似文献
5.
背景:颈段脊髓损伤的治疗有多种方式,但效果均不十分理想。目的:探讨手术等综合治疗对颈椎中央型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设计:前后对照设计。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骨科病房。对象:1999-01/2003-01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共收治中央型脊髓损伤患者11例,均为男性,年龄36~65岁,交通事故9例,跌伤1例,头部砸伤1例,病程2h~14d,伴颈椎间盘突出9例,颈椎管狭窄1例,C6椎体骨折1例。MRI片单处损伤9例,两处损伤2例。方法:伤后4~20d手术治疗,9例行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加钢板内固定,2例行颈椎后路减压植骨加侧块钢板内固定。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手术前后Frankel分级。②手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结果。结果:11例患者术前Frankel分级为0级3例、Ⅰ级3例、Ⅱ级5例。术后为0级1例、Ⅲ级4例、Ⅳ级6例。平均肌力恢复2~5级,复查内固定牢靠、在位,植骨愈合良好。结论:颈椎中央型脊髓损伤一旦确诊提倡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措施,手术尽可能去除致病因素,其他辅助措施则以促进脊髓功能恢复为目的。 相似文献
6.
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平面恢复,排尿功能及ADL等的影响,为脊髓康复程序化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脊髓损伤患者32例,损伤水平颈段11例,胸段9例,腰段12例.发病后距康复治疗时间为1~10个月,平均(4.8±3.6)个月,康复治疗持续时间为58~90d.采取运动功能训练,ADL训练,理疗,心理疏导等方法,进行运动平面总积分,感觉平面总积分,排尿功能分级,Barthel指数的评定.结果32例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后运动平面总积分(55.88±16.48),感觉平面总积分(68.09±17.63),排尿功能分级(2.03±1.57)及Barthel指数(67.81±20.54),与康复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9例完全性脊髓损伤中,经康复治疗后,运动平面总积分,感觉平面总积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提高(P<0.05),而排尿功能分级改变不大(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有一定恢复的潜力,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恢复潜力较大.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排尿功能分级康复治疗前后变化不大,但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ADL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研究不同水平、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经过综合康复治疗后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采用神经生理学方法配合传统疗法及矫形器的应用 ,对 50例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康复治疗 ,用ASIA标准评分、ADLBarthel指数、Lindmark法中的平衡、转移能力和Ashworth痉挛分级评定SCI患者的功能状况。结果 治疗后 ,脊髓部分损伤者ASIA运动评分有显著提高 (P <0 .0 1) ,感觉评分亦明显提高 (P <0 .0 5) ,颈髓完全损伤者ASIA运动评分有明显提高 (P <0 .0 5) ,颈髓完全损伤者ASIA感觉评分和胸腰髓完全损伤者ASIA运动、感觉评分虽有改善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颈髓完全损伤者ADL平衡和转移能力均无明显改善 (P >0 .0 5) ,其他患者ADL、平衡和转移能力均有显著提高 (P <0 .0 1)。痉挛随病程的延长而加重 ,以颈部为明显 (P <0 .0 5)。使用步行矫形器后 ,5例完全性T10 以下截瘫患者达到了功能性步行。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和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综合功能 ,其中以平衡和转移能力改善最为显著 (P <0 .0 1)。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Hangman骨折的损伤机制、局部解剖的病理变化及其分类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8-01/2005-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Hangma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1-01/2005-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Hangman骨折”,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Hangman骨折的损伤机制、局部解剖的病理变化或分类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共收集到122篇相关文献,4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80篇文献是由于内容陈旧或重复。Hangman骨折的损伤机制包括颈椎过度伸展牵张外力、颈椎过度伸展加轴向压缩外力、颈椎过度伸展加旋转外力、过伸后屈曲反弹外力。枢椎是上下颈椎的移行椎体,本质上它是椎体向后外侧的延伸并与上关节突相连。Hangman骨折分类方法包括Pepin和Hawkins的分类法、Francis分类法、Effendi分类法、Edwards和Levine分类法等。结论Hangman骨折为双侧枢椎椎弓骨折,C2-3椎体间可发生半脱位。枢椎向前移位与韧带和椎间盘破裂程度有关,椎体前移位扩大了椎管和椎间孔容积,这可能就是神经损伤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两类,临床治疗主要是针对继发性损伤的.一系列作用于不同发病环节的药物已经相继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其中部分已被证明有减轻或阻止继发损伤、保留和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全球脊髓损伤(SCI)发病率,每百万人口从荷兰的12.1到葡萄牙的57.8,美国估计其SCI患者约25.3万,我国SCI患者约30万[1].澳大利亚随着针对车祸伤和跌落伤的社会健康措施的实施,使与这两者有关的脊髓损伤发病率有所下降[2].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联合功能锻炼对脊髓损伤病人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0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脊髓损伤致截瘫病人4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A组术后常规给予营养神经治疗;B组术后在常规营养神经治疗的同时行高压氧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评定,检测血中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B组病人脊髓损伤功能改善、SOD、EGF升高及LPO降低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联合功能锻炼可促进脊髓损伤病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经过中医手法配合物理治疗后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000—03/2003-03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中心就诊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25例。颈髓损伤10例,其中完全四肢瘫3例,不完全四肢瘫7例;胸腰脊髓损伤15例,其中完全截瘫7例,不完全截瘫8例。采用中医手法配合物理疗法对25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标准评分、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评定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状况。结果:2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标准评分:经治疗后颈髓、胸腰髓部分损害者损伤分级运动和感觉评分有明显提高(颈髓不完全损伤:运动76.63&;#177;15.36,47.13&;#177;18.45,痛觉79.35&;#177;26.12.51.68&;#177;20.64;胸腰髓不完全损伤:运动75.64&;#177;11.20,60.35&;#177;12.63,痛觉99.64&;#177;11.39,82.68&;#177;15.32,触觉106.95&;#177;14.27,90.35&;#177;16.36&;#177;〈0.05,P〈0,01),胸腰髓完全损伤者运动评分较治疗前提高(69.31&;#177;20.51,45.63&;#177;10.42)。②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评分:经治疗后颈髓不完全损伤、胸腰髓完全损伤、胸腰髓不完全损伤生活质量评分有显著提高(68.35&;#177;25.63,23.12&;#177;16、36:59.96&;#177;14.25,16.69&;#177;10.59;70.85&;#177;18.34,40.52&;#177;18.36,P〈0.01)。结论:中医手法配合物理治疗能显著改善和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脊髓部分损伤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好于完全损伤者,胸腰髓损伤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好于颈髓损伤者。 相似文献
15.
脊髓电刺激促进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脊髓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研究是脊髓损伤研究领域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为人类深入了解脊髓损伤的发病机理,并最终战胜脊髓损伤带来了新的曙光。以下对这一技术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心理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主要取决于脊髓损伤的程度以及及时合理的康复治疗。而合理的康复治疗不仅有赖于正确科学的康复治疗方案、治疗方法,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参与康复治疗的主动、积极程度亦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导有着积极的意义。1对象及方法1.1对象2001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中,排除有严重并发症者,共39例。对照组18例,男17例,女1例;年龄(41.09±14.9)岁;颈段脊髓损伤4例,胸段损伤6例,腰段损伤8例。实验组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43.5±11.2)岁,颈段脊髓损伤5例,胸段脊髓损伤6例,腰段损伤10例。1… 相似文献
17.
我院 2 0 0 2 - 0 9收治 1例发生在寰枢椎 (颈1~ 2 )间的锐性刀砍伤致颈髓横断合并双侧椎动脉损伤 ,在临床上十分罕见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19岁。后颈部刀砍伤 10min入院。查体 :呼吸、心跳停止 ,双侧瞳孔散大 ,全身生理反射消失 ,肛门括约肌松驰 ,四肢肌张力减低。后颈部发际水平一横行刀口 ,达双侧乳突前方 ,长约 2 2cm。紧急行伤口填塞止血、补液、输血、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后心跳、呼吸恢复 ,瞳孔大小恢复。颈椎X -ray平片示寰椎后结节与枢椎棘突间距离增大 ;CT示椎管内有积气征。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 ,急诊行清创 +颈…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的疫苗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目前脊髓损伤疫苗治疗基础研究的进展,分析脊髓损伤疫苗治疗的可行性,提出研究中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8—01/2004-12关于脊髓损伤疫苗治疗研究的文章。检索词“spinal cord injury”and“vaccination”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脊髓损伤疫苗应用可行性分析。②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动性免疫和被动免疫及各种类型疫苗治疗分析研究。③关于脊髓损伤疫苗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关系的研究。
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45篇,排除22篇重复性研究。23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2篇关于脊髓损伤疫苗可行性分析研究,1篇关于脊髓损伤的综述,18篇关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动性免疫和被动免疫及各种类型疫苗治疗分析研究,2篇关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与脊髓损伤疫苗关系的研究。
资料综合:脊髓损伤后,血脑屏障的破坏使得脊髓损伤的疫苗治疗成为可能。脊髓损伤局部炎症在严格调控下可以起到修复和神经功能改善的作用。疫苗刺激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可促进损伤后神经组织的修复。各种途径的脊髓损伤疫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了轴突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但不能完全杜绝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发生。
结论:脊髓损伤的疫苗治疗是一种免疫治疗方法,帮助机体自身治疗脊髓损伤。其实验研究结果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仍缺乏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将在进一步研究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将胚胎脊髓干细胞移植及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于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观察二者联用对损伤脊髓结构和功能恢复的干预。
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2在大庆市第四医院骨科完成。选取健康8月龄SD雄鼠2只,雌鼠4只,同笼过夜,次晨观察雌鼠,发现鼠精子者确定为孕鼠并记为妊娠0d,取胚鼠6只作为供体。另选取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神经生长因子组、胚胎脊髓干细胞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10只/组。其中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胚胎脊髓干细胞组大鼠作为受体。①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T12脊髓右半切损伤动物模型。②孕鼠于妊娠14d麻醉后暴露子宫,手术显微镜下取出胚鼠,剪去头尾,移取长约3mm的胚胎脊髓,浸泡于2000Bu/mL神经生长因子液后,立即分别移植入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及胚胎脊髓干细胞组刚完成的急性脊髓右半切损伤部位。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神经生长因子组均在蛛网膜下腔插入内径0.6mm、外径1mm的导管,固定后于术后每天经导管给予神经生长因子500Bu。连续2周。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③术后观察各组动物的一般状态及运动功能变化。Bieschowsky还原银染色法对神经纤维进行病理观察,并对各组损伤区脊髓横断面神经纤维数进行统计。
结果:实验选取SD大鼠50只,术后1周内死亡11只,除空白对照组未死亡外,模型对照组死亡2只,其余3组各死亡3只。①术后不同时间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空白对照组在手术前后均未出现尿便异常情况。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神经生长因子组、胚胎脊髓干细胞组、模型对照组大鼠术后1周内均出现尿便失禁,模型对照组死亡2只,其余3组各死亡3只;术后2周有18只大鼠排尿排便功能逐渐恢复,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7只,神经生长因子组4只,胚胎脊髓干细胞组5只,模型对照组2只;术后8周有20只大鼠排尿排便功能已完全恢复,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7只,神经生长因子组5只,胚胎脊髓干细胞组6只,模型对照组2只。②术后不同时间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改变:空白对照组在手术前后感觉运动功能无异常改变。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神经生长因子组、胚胎脊髓干细胞组、模型对照组建立T12脊髓右半切损伤模型后,大鼠右后肢运动功能全部消失,左后肢出现感觉障碍;术后8周时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有6只大鼠出现刺激左后肢的逃避反应,但右后肢运动功能未见改善;胚胎脊髓干细胞组有4只大鼠对左后肢痛觉刺激出现逃避反应。神经生长因子组、模型对照组大鼠右后肢常处于拖行状态,感觉与运动功能均无改善。③术后8周各组组织病理染色观察结果: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与神经生长因子组、胚胎脊髓干细胞组、模型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7.6&;#177;4.3),(4.31&;#177;0.5),(14.2&;#177;1.6),0,P〈0.05)。
结论:胚胎脊髓干细胞为宿主脊髓损伤区提供了优良的微环境及支持引导作用,并通过自身的分化再生与宿主神经元形成广泛联系,同时产生更多的神经营养因子,与胚胎脊髓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可协同促进宿主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