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患者女,6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附图)示:窦性心律,77次/min,可见提前发生的P′-QRS-T波群,P′波形态与基本波形略异,QRS波群呈室上性型,偶联间期相等,代偿间歇不完全,为房性期前收缩。期前收缩后连续3—4次QRS波群呈室上性型,其前无相关P′波,频率71次/min,较窦性心律稍慢,为加速性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QRS′波群前可见无关的窦性P波,P-R′〈0.12s,且不固定,QRS′波群与窦性P波形成干扰性房室分离。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房性期前收缩致加速性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与窦性P波形成干扰性房室分离。  相似文献   

2.
《心电学杂志》2009,28(3):194-194
上、下两行MV1系相隔近2min记录。上行显示窦性基本P—P间期0.92s,长P—P间期1.82s为基本P—P间期的2倍,存在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窦性下传QRS波群呈rSR′型,时间0.12s,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P2′、P5′),其偶联间期相等,下传QRS形态与窦性QRS形态略异,为折返型房性期前收缩伴轻度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可见提前或延迟出现与窦性QRS形态一致或略异的QRS—T波群,如R3、R4、R7、R9,这些搏动的形成有两种可能:  相似文献   

3.
《心电学杂志》2007,26(2):78-78
本例上行I、aVR、V1、V4导联与下行长Ⅱ导联系同步记录,示P-P间期0.94~1.03s,P-R间期0.18s,长Ⅱ导联可见3次提早出现P′-QRS-T波群(P′5、P′7、P′10),其中P′5波落在T波顶峰上,下传的P′-R间期与窦性P-R间期相似,QRS波群呈rS型,时间0.12s,P′7波形态与窦性P波略异,旦P′-R间期略显缩短,考虑P′7波与R7无关,因R7形态与第1~4个窦性搏动的QRS波群一致,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19岁,临床诊断:法乐氏四联症。心电图(附图)为常规12导联,附图 A 各导联均未见窦性 P 波,部分导联每隔1次QRS 波群后可见1个逆行 P′波(图中只列出2个 QRS 波),如Ⅰ、Ⅱ、Ⅲ、aVR、aVL、aVF 导联第1个 QRS 波群后可见逆行 P′波,R-P′间期为0.16s,QRS 波群时间为0.12s,形态相同,R-R 间期匀齐,心室率65次/min,考虑为房室交界性心律,V_1呈 rSR′型,Rv_2高2.6mV,额面 QRS 电轴+133°。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停搏,②房室交界性心律伴2∶1逆行心房  相似文献   

5.
1病历报告患者,男性,75岁,临床诊断:高血压病2级,高血压性心脏病(代偿期)。住院期间记录到如下心电图:显示Ⅱ导联连续记录,P波按顺序出现,P-P间期相等,时限0.84s,频率71bmp,P-R间期0.22s,每一P波之后均有QRS-T波群,为室上形态,R-R节律均齐,频率与P波频率相等。除P波外,尚有P′波规律出现,正向波,形态与P明显不同且较小。P′-P′间期相等,时限0.34s,频率为176bpm,部分P′波与P波及QRS波群重叠,故造成P波、QRS波群形态略有变异,每一个P′波均与P波无关,未下传心室,也未对窦房结产生干扰而发生节律重整。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54岁,临床诊断;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电图Ⅱ导联(附图)可见倒置P′波,P′-P′间距规整,0.90s,心房率66次/min。P′波与QRS波群无关,QRS时限0、08s,R-R间距不规整,心室率50次/min,R-R间距逐渐缩短,且长R-R间距小于任何2个短R-R间距之和,  相似文献   

7.
闾文德  李晶 《心电学杂志》1998,17(4):225-226
患者男,12岁。健康体检发现心律不齐而查心电图。Ⅱ导联连续描记心电图(附图)示:窦性P-P间期轻度不规则(0.66—0.72s),P-R间期仅0.11s,其后继以形态、时间正常的QRS波群,呈qRs型,s波有时极小而难显现。另可见频发房性期前收缩,P′波呈负相或负正双相,P′-R间期约0.11—0.12s,QRS波群同窦性者,每个期前收缩后0.60s处又出现一提前之室上性QRS波群,其前后无相关P波,推测该QRS波群亦与其前房性期前收缩相关,可能为房性期前收缩经房室通道缓慢下传心室。夹有连发两次“期  相似文献   

8.
临床和心电图资料 患者男性,45岁,因头昏、心悸半年余,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来院检查。 附图为连续描记的Ⅱ导联。未见窦性P波。QRS波群呈R形,时间0.061″.频率54次/分。除上行第5及下行第4、8个QRS波群外,每个QRS波群之后均有逆行P′波。逆行P′波的RP′间期有周期性的进行性延长,如下行第1、5个QRS波群后逆行P′波的RP′间期为0.08″,第2、6个为0.16″,第3、7个为0.22″。第4、8个QRS波  相似文献   

9.
例1.女性,57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伴继发感染,肺心病.图1为入院时描记的V_1导联.示窦性心律,QRS时限≥0.12秒,呈rSR′型,可见提前出现的 P′-QRS-T波群,QRS波也呈右束支阻滞型.窦性频率较恒定,早搏后第一个窦性心搏QRS波群形态均恢复正常.诊断为三相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房性早搏.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70岁.因反复心悸、气促10余年,加重4天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Ⅱ导联连续记录(图1)可见P波呈两种形态:一种为直立的窦性P波,P-P间期0.75s,心率80次/min,另一种为提前出现的倒置P′波,P-P′间期不等,P′-P′间期分别为2.24、2.14、2.16及6.61s,它们之间存在最大公约数(1.09± 0.03s),因此考虑为房性并行心律.两种形态的P波及P′波后均未继以QRS波群,P或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心房由窦房结及心房起搏点所控制,心室由心室起搏点所控制,形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1次/min.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性并行心律,室性逸搏心律.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5岁。临床诊断:心律失常。心电图描记为窦性心律,P波规律出现,P-P间期0.70 s。P-R间期0.16 s,QRS波群时限形态正常,在Ⅱ、V_5导联可见延迟出现的同窦性下传形态相同的QRS波群,长间歇为0.80 s,比窦性下传的QRS波群间歇长0.10 s,酷似交界性逸搏。紧跟其后的QRS波群R-R间期0.54s,P-R间期0.24 s,酷似早搏。仔细观察长间歇前的T波形态变异高耸,T波里面隐藏有P′波,与其后的R  相似文献   

12.
1病例简介 患者,女,68岁,冠心病史5年。因心慌、胸闷加重来诊。行24h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查(附图)示:窦性心律,可见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P′均与前一心动的T波融会,P′-R〉0.12s,为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联律间期相等。P′-R呈长短交替,较短的P′-R后继QRS波群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较长的P′-R后继QRS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由于P′-R长短交替使得其后的代偿间歇亦短长交替。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伴左右束支阻滞型室内差异传导。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56岁,有反复发作心悸史,临床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附图上行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R-R间隔0.28秒(心率214次/分),QRS时限0.08秒。中行Ⅱ导联显示窦性心律,第2、5、8个P′-QRS波群提前出现,P′波直立,与窦性P稍异;第5个提前的P′联律间期0.50秒,其后的QRS波群时限0.08秒,P′-R间期0.16秒;第2、8个提前的P′联律间期为0.48秒,P′-R间期小于0.10秒,QRS波群时限0.12秒,呈典型的WPW波型;下行V_1、V_3、V_5提前出  相似文献   

14.
1 心电资料 女,8个月,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图示Ⅱ导,上图P波呈递行性、规律出现,P′-P′间期0.88s,心房率68次/min。R-R间期1.2s,心室率50次/min,QRS时间在正常范围。递P′与QRS波群毫无相关,表明是发生部位不同的两种交界性心律伴完全性阻滞性房室脱节。下图距上图记录仅3分钟,递行P′波消失,代之  相似文献   

15.
多重性平行收缩已有较多报道,预激合并各种并行收缩临床上并不少见,曾有旁道内平行收缩的报道。然而,预激合并三重性并行收缩则属罕见。现将作者遇到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系一例预激综合征,因听诊心律不齐而作心电图检查。基础心律为窦性,可见到频发各种期前收缩,各QRs波群形态不一。部分QRS波群前无P波。凡由P波下传的QRS波群其起始部均可见到粗钝的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27岁。中期妊娠作心电图。图1为I导联,窦性P-P间距0.61~0.75s,频率80~99次/分。P-R间期0.14s,下传的QRS波群形态、时限正常。R1T波降支可见一提前出现的P′波,下传的R波与窦性形同。结合12导联同步记录心电图各导联可见R后的T波与其余的T波略  相似文献   

17.
《心电学杂志》2007,26(3):143-143,189
本例心电图的主要特征为:R-R间期呈长短交替出现,长R-R间期(R2-R1)为0.44s,短R-R间期(R1-R2)0.36s,平均心室率为158次/min;长R-R间期前均可见一逆行P波,而短R-R间期均前未见P波,即每一个P′波后有两个QRS波群,P′-P′频率固定为75次/min。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55岁。因心悸、胸痛来我院就诊。体检:心率83次/min,心律不齐,可闻频繁早搏。X 线胸片未见异常改变。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增宽,弹性减退。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电图(附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心律,可见提早出现的室上性 QRS波群,形态与窦性 QRS 略异、其前 P′波倒置、P′-R 间期0.09s,考虑异位起搏点位于房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55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附图可见2种形态P波,一是窦性P波如R_(3、6、9)之前的P波,P-R间期0.12秒,为窦性心搏;另一种逆行或双相P′波,如R_(2、5、8、11之前的P′波,P′-R间期0.08秒,系房室交界性早搏,QRS波较窦性略异,为轻度室内差异传导之故,在每一窦性T终末可见逆行P′波或双相P′波,由于R-P′较短未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52岁。因饮酒后突然感胸闷、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就诊。临床诊断:急性胰腺炎。心电图示:Ⅱ导联为连续记录,可见2种形态的P波,1种为直立P波,P-P间距1.60s~1.74s略不整。另1种为倒置P波,P′-P′间距1.68s~1.74s基本规整,2种P波均与QRS波无关,发生于Q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