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非司酮与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与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口服米非司酮及甲基睾丸素:米非司酮12.5mg,甲基睾丸素5mg,每日1次,连服90天;B组:口服米非司酮及安慰剂,服药方法同A组。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均发生闭经。A组治疗后,经量减少49.32%,瘤体缩小52.20%;B组治疗后经量减少39.80%,瘤体缩小44.10%。结论抗雌孕激素的联合治疗是保守性治疗子宫肌瘤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收治的142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71例。A组患者给予亮丙瑞林治疗,B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最大子宫肌瘤体积和血红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体积、最大子宫肌瘤体积和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和最大子宫肌瘤体积均显著降低,血红蛋白均显著升高,且B组与同期A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B组治疗有效率为91. 6%,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临床安全性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术前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手术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且临床症状、体征和B超确诊为子宫肌瘤的 30例病人 ,采用米非司酮 12 5mg,每日 1次 ,连续 3月。于治疗前、后测子宫及肌瘤的体积、手术情况并与同期在年龄、子宫及肌瘤体积无差异的 3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用药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 ,痛经及下腹部不适感均消失 ,所有的贫血患者均纠正 ,子宫及肌瘤体积均缩小。子宫缩小 2 8 5 % (P <0 0 1)。肌瘤缩小 47 6 % (P <0 0 1)。术前输血、术中输血、出血量均明显下降 (P <0 0 1) ,横切口使用率明显上升 ,(P <0 0 1) ,但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无明显影响 (P >0 0 5 )。结论 对子宫及肌瘤较大合并重度贫血术前使用米非司酮可使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 ,减少输血 ,减少术中出血 ,增加横切口使用率。  相似文献   

4.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机体女性激素变化、肌瘤缩小及反跳生长情况。方法 :将 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研究组服米非司酮每日 12 .5mg,对照组肌注 Gn RHa每日150μg,3个月为 1疗程 ,共用 2疗程。测定两组女性激素、肌瘤缩小及反跳生长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激素水平均有下降 ,米非司酮以孕激素为主。雌激素变化不大。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 ,其中米非司酮组治疗 2疗程后 ,肌瘤体积缩小≥ 2 5%者占 87.5% (3 5/40 ) ,缩小 >50 %占 47.5% (19/40 )。Gn RHa组治疗 2疗程后 ,肌瘤体积缩小≥ 2 5%者占 88.9% (3 2 /3 6) ,缩小 >50 %者占 47.2 %(17/3 6)。随访 1年 ,米非司酮组肌瘤增大 <2 5%者占 52 .9% (18/3 4 ) ,Gn RHa组肌瘤增大 <2 5%的占 3 0 .3 % (10 /3 3 )。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激素水平变化不大 ,肌瘤缩小明显 ,反跳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与米非司酮单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7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能够缩小子宫肌瘤体积,且毒副反应轻,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术前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就诊且临床症状,体征和B超确诊为子宫肌瘤的30例病人,采用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连续3月,于治疗前,后测子宫及肌瘤的体积,手术情况并与同期在年龄,子宫及肌瘤体积无差异的3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用药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痛经及下腹部不知感均消失,所有的贫血患者均纠正,子宫及,肌瘤体积均缩小,子宫缩小28.5%(P<0.01),肌瘤缩小47.6%(P<0.01),术前输血,术中输血,出血量均明显下降(P<0.01),横切口使用率明显上升,(P<0.01),但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对子宫及肌瘤较大合并重度贫血术前使用米非司酮可使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减少输血,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横切口使用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清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间海南省东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清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为(9.12±1.75)cm~3,小于对照组患者的(14.10±1.79)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清胶囊治疗子宫肌瘤,可减轻不良反应,缩小患者肌瘤体积,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住院治疗的128例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4例。A组给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而B组患者则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治疗前给予米非司酮,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B组患者治疗满意率(96.9%)明显高于A组患者(84.4%),两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在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作用。方法:72例中、晚期NSCLC患者采用分组治疗。A组采用常规放疗加化疗,共30例;B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加化疗,共30例;C组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加化疗,共12例。三组均采用铂类联合盖诺方案化疗1个周期后放疗,放疗结束后再化疗3~5个周期。结果:A组有效率(CR PR)43·3%,B组有效率70%·0,C组有效率83·3%,A组与B组,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A组40·0%(8/20),B组为66·7%(12/18),C组为100·0%(4/4)。B、C组合并后的1年生存率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三组的骨髓抑制等基本相同;放射性食管炎,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急性放射性肺炎:A组56·7%,B组33·3%;C组16·7%。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在中、晚期NSCLC的治疗中,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联合化疗与与常规放疗联合化疗相比,具有疗效好、毒副反应轻、患者容易耐受等特点;适形调强放疗在不增加放疗不良反应的同时,能够提高1年生存率和靶区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甙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满意,能够明显缩小肿瘤体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前列腺癌联合治疗中新辅助内分泌疗法(NHT)的理想方案。方法 诊断明确的局部晚期(T3-4N0M0)前列腺癌患者60例,均采用NHT治疗方案。治疗前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各组行不同时间NHT,A组:2周NHT,B组:3个月NHT,C组:6个月NHT。结果 A、B、C组患者NHT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中位值分别为24.88(6.62~55.86)、0.20(0.05~12.07)和0.07(0.01~2.01)n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A、B、C组行NHT后前列腺体积分别为(49.50±14.19)、(47.35±17.99)和(36.15±7.17)ml,B、C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00),治疗后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A、B和C组治疗后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值分别为(8.75±2.15)、(11.70±2.81)和(14.45±2.61)ml/s,B组和C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治疗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结论 NHT治疗时间至少应达到3个月,能够达到降低PSA、缩小前列腺体积和提高Qmax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3月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收治的72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疗程结束后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及血清VEGF、ER和PR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与子宫体积较治疗前缩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ER和P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降低、头痛头晕、腹泻和呕吐恶心的发生情况分别为2例(5.6%)、1例(2.8%)、1例(2.8%)和2例(5.6%),与对照组患者的1例(2.8%)、3例(8.3%)、2例(5.6%)和1例(2.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VEGF、ER和PR水平,缩小子宫与子宫肌瘤体积,提高治疗效果,且具有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术前未化疗、术前化疗、术前化疗联合干扰素 CD3AK细胞治疗及术后结肠癌患者的近期机体免疫功能变化 ,找出满意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 5 6例确诊为结肠癌又未发现有远处转移的患者随机分 A、B、C组。A组不行术前化疗 ,B组行术前化疗 ,C组行术前化疗并加用干扰素、CD3AK细胞 ,比较化疗前、化疗后 1周 ,术后 1、2、3周的机体免疫状态。结果 :术前化疗可严重抑制机体免疫功能 ,手术亦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术前化疗加用干扰素、CD3AK细胞治疗可使机体免疫功能于化疗后明显提高 ,且于术后维持在高水平状态。结论 :新辅助化疗加用干扰素及 CD3AK细胞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肿瘤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单独应用及与宫瘤消胶囊联合应用治疗子宫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妇产科医院收治的20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宫瘤消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单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为(30.3±4.2)cm~3,肿瘤体积为(102.6±11.1)cm~3,对照组分别为(51.1±5.4)cm~3和(123.7±9.7)cm~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缩小肿瘤体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肿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江苏省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期间接受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手术前服用米非司酮10 mg/d,连续服用90 d,对照组同样方式给予安慰剂,比较服药前后子宫肌瘤的体积及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和泌乳素(PRL)的水平变化。治疗组手术后继续服用米非司酮10 mg/d,连续服用90 d,需对照组继续服用安慰剂90 d,比较两组患者子宫肌瘤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术后第6、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并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服用米非司酮90 d后,子宫和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P0.05);体内激素除PRL变化不明显(P0.05)外,FSH、LH、E2和P的水平均比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肌瘤组织中ER水平、PR水平和EGF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肿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既可以保留患者生育功能,也降低了肿瘤复发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郭锦芳 《肿瘤学杂志》2001,7(2):110-11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子宫肌瘤166例行口服来非司酮治疗。12.5mg每日一次睡前口服,连服3个月,结果: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症状缓解,子宫体积平均缩小52.68%(P<0.01),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9.86%(P<0.05),疗效评价CR25例(15.06%),PR134例(80.72%),有效率为(CR+PR)95.78%,血红蛋白恢复正常(100%),性激素各项均有下降,其中孕酮,催乳素下降明显(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一定疗效,副作用小,适用于肌瘤直径小于6cm或者子宫小于妊娠70天大小的病例,是一种可行的有效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8年2月间南京明基医院收治的227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79例患者纳入A组,使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75例患者纳入B组,使用手术切除治疗的73例患者纳入C组。观察A、B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直径,比较三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术前术后应激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较,A、B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肿瘤直径均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A、B两组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C组TSH指标均高于A、B两组,FT3和FT4指标均低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后1d和3d,A、B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C组患者TNF-α和IL-6指标均高于同期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C组患者发生率均高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效果较好,患者肿瘤体积缩小率高,术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稳定,应激反应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进一步了解子宫肌瘤的发病情况及机理 ,探讨米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的原理、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对我院不适合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 5 0例子宫肌瘤患者 ,采用米非司酮 10mg及2 5mg口服 ,每日一次 ,连服三个月 ,观察子宫肌瘤的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闭经 ,子宫肌瘤体积治疗后平均缩小 41 5 4% ,有效率达 92 % ,其中服 10mg剂量者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缩小 41 5 3% ,服 2 5mg剂量者缩小 41 5 5 % ,两种剂量间无显著差异 ,10mg剂量的副反应轻 ,较为理想。结论 米非司酮 10mg可作为保守治疗子宫肌瘤或子宫肌瘤术前准备较理想的药物及剂量。  相似文献   

19.
CAP方案联合干扰素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CAP方案与CAP IFN-α 2a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92例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卵巢上皮癌,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采用CAP方案;B组48例,采用CAP IFN-α 2a方案.结果 B组有效率、3,4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均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B组发热反应较A组明显,其余毒副反应相似.结论干扰素联合化疗远、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化疗.CAP IFN-α 2a是一种较好的联合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胸腔引流联合免疫疗法治疗老年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VEGF和AQP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04月至2019年04月间收治的100例老年肺癌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A组患者采用胸腔引流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免疫疗法治疗,C组患者采用胸腔引流联合免疫疗法治疗;治疗后参照WHO对患者的癌性渗液治疗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Karnofsky评分标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采集患者胸腔积液检测其中CEA、CYFRA21-1、NSE、VEGF和AQP1水平。结果:经治疗后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均明显好于A组及B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者胸腔积液中CEA、NSE及CYFRA21-1水平明显低于A组及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者胸腔积液中VEGF及AQP1水平明显低于A组及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胸腔积液中VEGF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但A组与B组患者胸腔积液中AQP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胸腔引流联合免疫疗法治疗老年肺癌患者胸腔积液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疗效及生活质量,并可有效降低胸腔积液中VEGF和AQP1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