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复苏治疗仪对心肺复苏后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院前急救和急诊科住院、留观的心跳骤停患者。共有30例符合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线(常规心肺脑复苏)和治疗组(加用中医心肺复苏治疗),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绝对心脏停搏时间、呼吸暂停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徒手心肺复苏抢救方法,按照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治疗组在对照组复苏方法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仪治疗,复苏30m in后开始每天2次,每次30m in,连续3天。自复苏开始即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入组即时及复苏后48h抽取外周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行细胞因子(IL-6,IL-1β)检测。结果:经x2检验两组复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复苏即时的细胞因子含量组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苏72h时治疗组两种细胞因子(IL-6和IL-1β)含量明显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心肺复苏仪干预后可降低心肺复苏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用于心复苏后延续生命支持阶段对维护心脏和循环功能、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将68例心搏骤停经心肺复苏心搏恢复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32例与对照组36例.两组均按"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持续性心脏按压复苏,常规使用抢救措施和急救药物,中西医组在心搏恢复后即刻或延续生命支持阶段早期联合应用生脉注射液5~7d.结果 两组≤5min开始心肺复苏者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最高.6~10min次之;中西医组各时间段复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11~15min对照组无复苏成功者.各种原因所致的心搏骤停中,中西医组心肺脑复苏成功率为62.50%(20/32),明显高于对照组之38.89%(14/36);心率、平均动脉压、最大氧耗指数、心肌酶谱、血液生化、肝肾功能、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等项指标达稳定或平衡时间中西医组较对照组明显提前.结论 持续性心脏按压复苏和在后续生命支持阶段及早应用生脉注射液对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反复间断推注纳洛酮,对心肺复苏(CPR)后昏迷患者脑复苏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从2009年9月~2012年4月我院对118例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治疗组60例给予必要脑部基础治疗外,静脉推注(3~5min内)纳洛酮注射液2mg,间隔30min反复,经24h观察其催醒疗效,若无效(即未复苏)继续静脉给纳洛酮2mg,间隔1h反复,48h后再观察疗效,并与仅用必要的脑部基础治疗的对照组(58例)比较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脑复苏明显(P〈O.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静脉反复推注纳洛酮对0肺复苏成功后无意识患者具有催醒加快脑复苏功效,提高脑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对心脏骤停患者脑复苏的影响。方法将43例心脏骤停经初步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针刺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针刺治疗,通过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各时期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状况。结果针刺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针刺可促进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发展,心搏骤停后心肺复苏水平已有明显提高, 能迅速恢复自主循环的占14%~30%.但由于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差,易引起不可逆损害.虽然部分患者心肺复苏成功,但终因不可逆性脑损伤而致死亡或残留严重后遗症,导致脑复苏失败而影响了心搏骤停后整个心肺复苏水平.近年来,中医药学的迅速发展,中医药参与脑复苏的研究越来越多,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心搏骤停(CA)经心肺复苏成功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基础脑复苏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络酮静注及参麦注射液静滴.两组患者均在复苏即刻及复苏后1、3、7d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记录两组患者呼吸心跳恢复至脑复苏成功的时间,并计算脑复苏成功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疗组GCS于治疗3d后开始明显升高(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GCS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呼吸心跳恢复至脑复苏成功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脑复苏成功率为50.00%,住院期间病死率50.00%;对照组分别为28.47%、病死率71.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纳络酮联合参麦注射液用于脑复苏能提高脑复苏成功率。减低住院期间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平衡针刺急救穴对急诊心跳骤停患者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标准的64例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按照20lO年心肺复苏指南组织抢救,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平衡针刺急救穴。观察并比较2组复苏时间及复苏后效果。结果:观察组28例、对照组31例患者资料纳入分析。2组即刻复苏效果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在常规心肺复苏基础上进行平衡针刺急救穴对心跳骤停患者的即刻复苏效果为优。但最终复苏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常规心肺复苏基础上进行平衡针刺急救穴对心跳骤停患者的最终复苏效果与常规心肺复苏效果相当。2组即刻复苏时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平衡针刺急救穴可缩短心跳骤停患者即刻复苏时间。结论:平衡针刺可明显缩短心跳骤停患者即刻复苏时间,提高即刻复苏成功率,在院前急救中应用有可能为后续抢救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7,(7):945-946
心肺脑复苏术是临床处理心跳骤停的有效方法。随着临床水平的提高,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逐渐提高,而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R-MODS)却是复苏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脑功能的恢复更不理想。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在临床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中西医结合心肺脑复苏技术,抢救成功率较单纯西医心肺脑复苏术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针刺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定,并观察早期针刺对其的影响。结果在心肺复苏后前6d,针刺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复苏后第7天,针刺组GCS评分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可改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促进神经系统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心搏骤停的复苏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搏骤停多由心律失常引起 ,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心搏骤停后能否迅速、有效的心肺脑复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现结合心肺脑复苏技术对 11例患者进行了急救。总结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患者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2 5~ 69岁 ,平均 4 6.3岁。 11例患者中有器质性心脏病2例 ,其它 9例心脏无器质性病变。因各种原因引起心跳骤停。 11例患者均在院内进行了急救。1.2 方法 :全部按我国现行的心肺脑复苏技术进行现场抢救。实施胸外心脏按压 ,人工呼吸 ,并建立静脉补液通路。使用心电示波器进行连续监测。常规应…  相似文献   

11.
王琳  刘新桥  于涛 《天津中医药》2011,28(2):122-124
[目的]探讨针刺人中、内关穴对心肺复苏后家兔脑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3组,每组10只。常规复苏组心跳骤停后予常规心肺复苏术;针刺复苏组心跳骤停后予常规心肺复苏术并针刺人中、内关穴。假手术组仅作为对照,不进行心脏骤停及心肺复苏的操作。所有动物于自主循环恢复后2 h取脑组织,测定线粒体呼吸Ⅲ态、Ⅳ态,呼吸控制率(RCR)。[结果]常规复苏组与针刺复苏组Ⅲ态呼吸均低于假手术组。与常规复苏组相比:针刺复苏组的Ⅲ态高;Ⅳ态呼吸常规复苏组与针刺复苏组组均高于假手术组。与常规复苏组相比:针刺复苏组的Ⅳ态低。RCR:常规复苏组和针刺复苏组低于假手术对照组,针刺复苏组高于常规复苏组。[结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家兔的线粒体呼吸链上Ⅲ态呼吸降低,而针刺能够在常规复苏的基础上提高Ⅲ态呼吸及RCR;针刺的干预也能降低Ⅳ态呼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塞软瘫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塞软瘫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肌张力达到Ashworth量表II级所需时间,以及NIHSS、B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肌张力达到Ashworth量表II级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NIHSS、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显著缩短脑梗塞软瘫期,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乐  牛红月 《河南中医》2014,(7):1260-1261
目的:观察芒针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名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芒针深刺中脘、关元、水道。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芒针结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尿失禁操作简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针刺水沟穴、内关穴对心肺复苏家兔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家兔窒息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A-CPR)模型,设立针刺复苏组、常规复苏组及假手术组。于自主循环恢复120 min快速开颅、取左侧脑组织分离ATP酶活性(ATP酶活性的检测采用定磷法)。结果与假手术复苏组比较,针刺复苏组和常规复苏组脑组织Na+-K+-ATPase活性均见下降,但是针刺复苏组(1.68±0.50 mol·Pi/mgpro·th-1)高于常规复苏组(1.44±0.32 mol·Pi/mgpro·th-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在常规复苏方法基础上提高脑组织的Na+-K+-ATPase活性,从而起到保护心肺复苏家兔脑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对心肺复苏后家兔心肌细胞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3组,假手术(sham)组不进行窒息和复苏;常规复苏组心搏骤停后予常规心肺复苏术;针刺复苏组心搏骤停后予常规心肺复苏术并针刺人中、内关穴.所有动物于自主循环恢复后2h取心肌组织.测定ATP酶活性、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与Sham组相比,针刺复苏组、常规复苏组心肌ATP酶活性降低(P<0.01);与常规复苏组相比,针刺复苏组ATP酶活性升高(P<0.05).复苏后两组SOD活性均低于Sham组(P<0.01),MDA含量均高于Sham组(P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研究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常规进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及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特殊针刺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星期.治疗前后运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画钟试验(Clock Drawing Test,CDT)、延迟故事回忆(Delayed Story Recall,DSR)、功能活动问卷(FAQ)进行测评,对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评分与自身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采用的特殊针法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优于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17.
针刺对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功能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Pseudobulbar Palsy),患者吞咽功能重塑的干预效应.方法:将72例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6d后休息ld,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共治疗42d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0.6%,对照组总有效率5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吞咽障碍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针能够明显改善假性球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应用醒脑开窀针刺(治疗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120例,同时设传统针同学组(对照组)60例以比较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提高智商、改善脑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脑地形图等方面均有明显效果。其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四逆汤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及氧合的影响.方法 将63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予亚低温脑保护,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护器官功能,抗生素防治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鼻饲四逆汤治疗,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前后的APACHEⅡ评分、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APACHEⅡ评分较前降低,PaO2/Fio2则明显提高,EVLWI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逆汤可改善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氧合,降低血管外肺水,改善病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