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们采用点穴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8例,女42例,年龄20~30岁40例,31~40岁20例,41岁以上10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面部麻痹不仁,口眼斜,不能做皱额蹙眉、鼓腮、噘嘴动作,咀嚼时食物停留在患侧齿颊之间,闭目露睛、流泪、流涎、嗽口喷水。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中医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52例,男21例,女31例,年龄36~52岁,均排除颅内及其它部位病变,符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采用中药祛风活络,活血化瘀、扶正止痉、养血安神、平肝息风,结合针灸及面部肌双重调理手法治疗。结果本组52例中痊愈:完全恢复正常,48例(92.3%);显效:口眼歪斜明显减轻,眼闭合稍差,进食时面颊少量存食物3例(5.7%);有效:口眼歪斜减轻,眼闭合露睛,进食面颊存较多食物1例(2%);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中医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92.3%的患者达到痊愈。 相似文献
4.
5.
影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康复疗效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有多种康复治疗方法 ,物理疗法在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常用的有红外线、微波、超短波、感应电、低频脉冲电疗法、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等 ,可以应用在面瘫的不同阶段。为了分析影响周围性面瘫物理康复疗效的因素 ,我们作了如下探讨。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见表 1。治疗方法 采用国产微波治疗机 ,频率2 4 50MHz ,圆形辐射器置于患侧乳突区 ,距离 10cm ,剂量 30w ,8分钟 ,每日一次。治疗 10次以后根据患部肌肉对电刺激的反应情况选用感应电治疗。采用国产感应电诊疗仪 ,将固定电极 (70cm2 )置…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由于茎乳孔内发生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所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我们采用物理疗法为主,配合穴位按压及按摩面部表情肌功能训练等治疗,对12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生于秋冬季节。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呆板、麻木、不能作皱眉、鼓腮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流泪,少数病人初起时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近年来,我科采用针药结合治疗本病340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9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5医院陈舒,林忠豪我科应用电针及超短波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9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患者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16~65岁,平均29.5岁。病程1天~8个月,<2周1... 相似文献
9.
杜泰桓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85,(6)
<正>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院自1965年6月至1983年10月收治的171例面瘫病人,现将治疗效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71例中,男156例,女15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68岁。20~40岁144例。病史最短1天,最长15年,平均67.2天。各季节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复发率:第二次发病者4人,第三次发病者1人,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1993年以来,应用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46例中,男12例,女34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65岁,以中青年居多,均为门诊病人。病程最短2天,最长3个月。临床主要症状:患侧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偏向健侧,吹哨能力减弱或不能。 相似文献
11.
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18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护理,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近2年收治的18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对其实施有效的生活、饮食、心理、康复等护理。结果:经综合治疗及护理后,痊愈98例,好转89例,无效2例。结论: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并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复发和减轻后遗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刮痧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刮痧法,对照组按西医常规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3个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87%;愈显率治疗组为86%,对照组为5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组痊愈患者疗程明显比对照组要短(P〈0.05)。结论针刺配合刮痧疗法对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联合综合康复理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挑选本院纳入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0例,由病程时间长短分组,常规组35例患者行中药外敷治疗,研究组35例患者基于此联合综合康复理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面肌功能。结果:研究组和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1.43%和68.57%,且研究组患者面肌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行中药外敷联合综合康复理疗治疗的疗效较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面肌功能,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中。 相似文献
14.
15.
16.
<正>笔者近十年来应用氢溴酸山莨菪碱作穴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53例,均收到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53例中,男61例,女92例,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64岁,其中20~40岁者134例,占87.58%;病程在半年以内者 相似文献
17.
孙培芝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7,36(1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临床上颇为多见.发病后瘫痪部位涉及到额、眼、鼻、口唇、面肌多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患侧额纹消失,皱眉无力,眼睑闭合不全,不能耸鼻、鼻唇沟变浅,人中沟口唇歪斜向健侧,患侧口角下降,口颊食物滞留.部分患者有面部麻木感,患眼溢泪,耳后乳突疼痛或压痛,舌前2/3味觉减退,口干、眩晕、耳鸣、听力减退或过敏.后期尚可见患侧面部不同程度的僵滞或抽搐.物理疗法是临床上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重要康复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采用口服泼尼松、烟酸、三磷酸腺苷及肌注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取穴阳白、颧髎、四白、丝竹空、地仓、颊车、迎香、风池、翳风穴、合谷(健侧)穴。针刺得气后接G-6805-IA型电针仪,用连续波,每次20 min,每日1次;两组均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3.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天数平均分别为(9.04±1.48)、(15.25±3.12)d(P〈0.05)。面神经功能TFC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FCS评分均有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TFCS评分提高,对促进面瘫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顽固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过长时间治疗,患侧表情肌的各种自主功能活动恢复慢或无恢复的病例,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我们采用闪罐、针刺、艾灸和穴位贴敷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效果较好。本文就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2岁,平均39岁。病程3~8个月不等。均为单侧发病,且均经多方长期治疗无效的病例。其中感冒发热后面瘫者13例(52.0%);茎乳突孔处疼痛者9例(36.0%);合并外耳道和耳廓疱疹者3例(占12.0%)。临床表现:本组25例,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患侧眼睑闭合不全,迎… 相似文献
20.
段德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4):138-139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门诊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9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行针灸治疗;对照组48例,行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分别治疗20d后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显著,方法简单,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