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比较醋炙前后芫花二氯甲烷提取物对于大鼠正常肝细胞BRL及大鼠正常肾细胞NRK的细胞毒性变化。方法:选择BRL及NRK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评价生、醋芫花二氯甲烷部位对BRL与NRK活性的影响;测定NRK细胞中尿素氮(BUN),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以及BRL细胞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LDH,GSH的含量,用于评价生、醋芫花二氯甲烷部位对BRL和NRK的氧化损伤作用。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生芫花二氯甲烷部位对NRK和BRL细胞具有显著毒性,显著提高NRK细胞中BUN和LDH的含量(P 0. 05,P 0. 01);显著提高BRL细胞中AST,ALT,ALP和LDH的含量(P 0. 05,P 0. 01);降低NRK和BRL细胞中的GSH含量。与生芫花二氯甲烷部位相应剂量组相比,醋芫花二氯甲烷部位相应剂量组能提高NRK和BRL的细胞活性,降低NRK细胞中BUN和LDH的含量,降低BRL细胞中ALT,AST,ALP和LDH的含量;提高NRK和BRL细胞中GSH的含量。结论:醋炙可降低芫花二氯甲烷部位对大鼠肝肾细胞的毒性,提高大鼠肝肾细胞功能与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北柴胡不同炮制品疏肝利胆药效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北柴胡疏肝利胆药效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模型、生用、醋炙、酒炙、蜜炙及阳性对照组,采用40% CC14制备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同时ig北柴胡不同炮制品(均为5 g·kg-1)进行干预,连续8周.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总蛋白(TP)水平,并计算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采用胆总管插管术,观察北柴胡不同炮制品对大鼠胆汁流量的影响.结果:北柴胡醋炙组ALT,AST,ALP,TBiL含量降低最为显著(P<0.01);蜜炙组次之(P<0.05);生用组和酒炙组对ALT,AST,ALP含量有降低作用(P<0.05);醋炙组TP,Alb,A/G含量升高最为显著(P<0.01或P<0.05);蜜炙组能使TP,Alb含量升高(P<0.01或P<0.05);生用组和酒炙组仅能使TP含量升高(P<0.05).北柴胡醋炙组胆汁流出量增加最为显著(P<0.05).结论:北柴胡醋炙品疏肝利胆作用最强,蜜炙品次之,酒炙品与生柴胡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醋甘遂对正常和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毒性的差异。方法:以正常和癌性腹水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分组连续7 d灌胃不同剂量醋甘遂,通过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肝、胃、肠组织损伤情况,并考察其对大鼠血清、肝、胃、肠组织生化指标及氧化损伤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正常给药组及模型组大鼠肝、胃、肠组织均出现显著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各模型给药组损伤显著减轻。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肝脏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力显著升高(P<0.01),血清及肝、胃、肠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P<0.01),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正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ST,ALT与肝脏中ALT及正常高剂量组大鼠肝脏中AST活力均显著增高(P<0.05,P<0.01);正常低、中、高剂量组血清、胃组织中GSH及正常中、高剂量组肝、肠组织中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正常低、中、高剂量组肝组织中MDA及正常中、高剂量组血清、胃、肠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ST,ALT与模型中、高剂量组大鼠肝脏中AST及模型高剂量组大鼠肝脏中ALT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P<0.01);模型低、中、高剂量组血清及胃组织与模型中、高剂量组肝组织及模型高剂量组肠组织中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模型低、中、高剂量组血清与模型中、高剂量组肝组织及模型高剂量组胃、肠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醋甘遂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肝、胃、肠毒性较正常大鼠显著降低,为醋甘遂"有故无殒"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肾功能指标和血清醛固酮、钠钾离子的含量,初步观察醋甘遂与炙甘草免煎颗粒配伍对肾脏的损伤。方法:将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炙甘草组(免煎颗粒剂)、醋甘遂组(研末)、醋甘遂-炙甘草组、甘遂半夏汤组。其中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液灌胃,连续给药14天。实验结束时,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和血浆检测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乳酸脱氢酶(LDH)、醛固酮(ALD)的含量以及血清中Na+、K+含量;取一侧肾组织用福尔马林固定观察肾组织细胞病理形态。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炙甘草组、醋甘遂组、醋甘遂-炙甘草组Cr含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N含量各组均有升高趋势,醋甘遂-炙甘草组升高显著,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醋甘遂组比较,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含量各组之间无明显变化,LDH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清Na+、K+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各给药组之间无显著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醛固酮(ALD)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甘遂半夏汤组较醋甘遂-炙甘草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遂确实对肾脏造成了损伤,但醋甘遂与炙甘草配伍未表现出明显的毒性增强作用,说明二者配伍不存在增毒作用,是否有增效作用需要配合病理状态的研究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醋炙降低甘遂乙酸乙酯部位对小鼠胃肠道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甘遂组(256,160,100 g·kg-1)、醋甘遂组(256,160,100 g·kg-1),灌胃给药7d后,取小鼠胃、肠匀浆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取胃、肠组织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其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空白对照组小鼠体重无明显减轻,大便性状正常,甘遂和醋甘遂各剂量组出现体重明显减轻和大小便失禁,但与甘遂组比较,醋甘遂各剂量组体重减轻较少,泻下作用有所缓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甘遂各剂量组胃肠SOD活力、GSH含量明显降低,MDA含量、LDH活力明显增高(P<0.05,P<0.01);与甘遂组比较,醋甘遂各剂量组胃肠SOD活力、GSH含量明显增高,MDA含量、LDH活力明显降低(P <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甘遂各剂量组胃肠黏膜损伤显著加重(P<0.05,P<0.01);与甘遂组比较,醋甘遂各剂量组胃肠黏膜损伤显著减轻(P <0.05,P<0.01).结论:醋炙能明显降低甘遂乙酸乙酯部位对小鼠胃肠道的氧化损伤,为后续进一步探讨甘遂醋炙减毒机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关黄柏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给药24 h后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留取肝脏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制备肝匀浆,测定肝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AST和ALP活性明显升高,肝脏组织出现明显的肝细胞变性坏死;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的关黄柏可以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和ALP的活性,降低肝组织中MDA的含量,升高GSH的含量,肝组织病理损伤也明显减轻。结论:关黄柏对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肝功能指标和肝组织CYP2E1、CYP3A4的基因、蛋白表达,初步观察醋甘遂与炙甘草配伍对肝脏的损伤以及对肝药酶2个亚型的诱导作用。方法:将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炙甘草组(免煎颗粒剂)、醋甘遂组(研末)、炙甘草-醋甘遂组、甘遂半夏汤组。其中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液灌胃,连续给药14天。实验结束时,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和血浆检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取肝组织一部分用福尔马林固定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一部分液氮冻存,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肝组织中CYP2E1、CYP3A4的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各给药组ALT含量各组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AST含量甘遂组以及醋甘遂-炙甘草配伍组、甘遂半夏汤组较正常组降低,其中甘遂半夏汤组降低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LDH含量各给药组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炙甘草组、醋甘遂组、醋甘遂-炙甘草组和甘遂半夏汤组CYP2E1基金和蛋白表达均有所升高,CYP3A4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则有所下降,二者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以醋甘遂-炙甘草组升高或降低最为明显;与醋甘遂-炙甘草组比较,甘遂半夏汤组下调CYP2E1基金和蛋白表达,上调CYP3A4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论:本实验从分子机制上证实了醋甘遂和炙甘草配伍有增毒效应,以复方的形式使用则能降低毒性,但在生化指标方面未表现出明显增毒作用,可能还存在其他配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且需要配合病理状态的研究以确定是否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醋制降低甘遂对人正常肝细胞LO2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甘遂醋制前后对人正常肝细胞LO2的毒性差异,初步探讨甘遂醋制减毒机制。方法:以人正常肝细胞LO2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甘遂醋制前后对LO2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裂解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酶,Ca2+-Mg2+-ATP酶等酶的活力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生甘遂可明显降低LO2细胞的活性(P<0.01)与形态,并显著提高LO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T,AST,LDH活力(P<0.01)、显著降低SOD活力和GSH含量(P<0.01),显著增加MDA含量(P<0.01),显著降低LO2细胞裂解上清液中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力(P<0.01);醋制后,与生甘遂各剂量组比较,醋甘遂可显著降低生甘遂对LO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0.01)和形态变差的趋势,可显著降低LO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T,AST,LDH活力(P<0.01)、显著增加SOD活力和GSH含量(P<0.01)、显著降低MDA含量(P<0.01)、显著提高LO2细胞裂解上清液中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力(P<0.01),且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结论:醋制可降低甘遂肝毒性,其可能机制为通过降低甘遂对肝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及减轻氧化损伤而实现。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6,(4)
目的:观察消炎利胆片对α-萘异硫氰酸酯(α-naphthylisothioc,ANIT)致胆汁淤积大鼠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70 mg/kg)组及消炎利胆片低(85 mg/kg)、中(175 mg/kg)、高(350 mg/kg)剂量组,连续给药7 d,给药第5天给予ANIT(80 mg/kg)复制胆汁淤积大鼠模型。末次给药后1 h开始收集胆汁,计算胆汁流量;采血制备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鳞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水平。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胆汁流量显著减少,血清AST、ALT、ALP、TBIL、LDH、MDA、TNF-α及I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胆汁流量显著增加,血清AST、ALT、ALP、TBIL、LDH、MDA、TNF-α和ICAM-1水平均显著降低,组织病理学均较模型组显著改善。结论:消炎利胆片能显著降低ANIT致大鼠胆汁淤积的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张桥  曹亮亮  楼坚伟  张丽  丁安伟 《中草药》2016,47(14):2492-2496
目的考察甘遂醋制前后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泻水逐饮功效的差异。方法以癌性腹水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呋塞米为阳性药,分组连续7 d ig生、醋甘遂粉末及醇提加水提物,考察其对大鼠尿量,腹水量,尿钠、钾、氯离子水平,尿液p H值,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系统(RAAS),抗利尿激素(ADH)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尿量显著增加(P0.05、0.01);腹水量,尿钠、钾、氯离子水平,尿液p H值显著减少(P0.01);血清肾素(PRA)、血管紧张素II(Ang II)、醛固酮(ALD)、ADH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其中生、醋甘遂粉末给药功效最为显著,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生、醋甘遂均具显著的泻水逐饮功效,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有良好的症状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方法炮制甘遂对LO2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炮制所得甘遂各样品对人正常肝细胞LO2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人正常肝细胞LO2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甘遂醋制前后各炮制品(生品、清炒品、酷润品、醋制品)对LO2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甘遂醋制前后各炮制品对LO2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甘遂生品可明显降低LO2细胞的活性(P<0.01)和形态,显著升高S期细胞百分率(P<0.05),显著降低G2/M期细胞百分率(P<0.01),显著增加人正常肝细胞LO2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坏死率、总凋亡率(P<0.01);与甘遂生品组比较,甘遂各炮制品均能降低对人正常肝细胞L02的增殖抑制作用(P<0.01)和形态变差的趋势,其降低增殖抑制作用的顺序为醋制品>醋润品>清炒品,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r醋制=0.999,r醋润=0.913,r清炒=0.914,r生品=0.984);且均能显著增加G2/M期细胞百分率(P<0.05,P<0.05,P<0.01),显著减少人正常肝细胞LO2的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坏死率、总凋亡率(P<0.01),其增加G2/M期细胞百分率的顺序和降低凋亡率的顺序均为醋制品>醋润品>清炒品.结论:甘遂炮制后可通过影响LO2细胞周期与凋亡降低其毒性,且甘遂醋制工艺中的炒与醋润2种操作在醋制降低甘遂的肝毒性中能够起到协同作用,从而为揭示上述2种操作在甘遂醋制减毒工艺中的合理性和醋制工艺优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曹亮亮  王文晓  张丽  丁安伟  窦志华  王宇华 《中草药》2015,46(17):2593-2598
目的 考察醋甘遂不同提取部位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泻水逐饮功效的影响。方法 以Walker-256细胞株制备癌性腹水大鼠模型,分组ig给予醋甘遂粉末、醋甘遂醇提物、醋甘遂水提物和醋甘遂醇提加水提物340 mg/kg(生药量),连续7 d;给药后测定大鼠尿量、腹水量,试剂盒法检测尿液中钠、钾、氯离子浓度,检测尿液pH值,测定血清中肾素(PRA)、血管紧张素II(Ang II)及醛固酮(ALD)水平。运用UPLC-QTOF MS联用技术,初步分析醋甘遂各提取部位的成分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量显著减少(P< 0.05);腹水,尿液中钠、钾、氯离子水平,尿液pH值,血清PRA、Ang II、ALD水平均显著增加(P< 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腹水均有减少的趋势;阳性药(呋塞米)组及醋甘遂粉末、醇提加水提组大鼠尿量显著增多(P< 0.05);醋甘遂水提组大鼠尿钠离子显著降低(P< 0.05);呋塞米组及醋甘遂粉末、醇提物、醇提加水提物组大鼠尿液中钠、钾、氯离子水平及尿液pH值,血清PRA、Ang II、ALD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0.01)。醋甘遂醇提物及醇提加水提物中均检测到二萜类成分,醋甘遂水提物中二萜类成分较少。结论 醋甘遂粉末与醋甘遂醇提加水提物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泻水逐饮作用较为显著,且二者无显著性差异,而醋甘遂水提物作用较弱,为醋甘遂临床用药多入丸散提供依据。醋甘遂二萜类成分可能是其泻水逐饮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王文晓  高兰  张丽  丁安伟 《中草药》2014,45(22):3289-3294
目的探讨醋炙减弱甘遂醋酸乙酯部位对小鼠胃肠道黏膜通透性影响的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甘遂组、醋甘遂组,ig给药7 d后,取小鼠胃、肠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并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胃肠组织中E-钙黏蛋白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甘遂组胃固有腺体上皮排列紊乱,细胞质电子密度不均匀,细胞核形态不规则,腺上皮表面有大量溶酶体出现;醋甘遂组胃固有形态上皮细胞形态规则,部分线粒体畸形;甘遂组肠黏膜表面微绒毛高度变矮,细胞间连接丰富,但近表面的紧密连接较短;醋甘遂组肠上皮细胞排列规则,细胞形态一致,表面微绒毛数量减少、高度变矮,但较规则,线粒体结构良好。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甘遂组E-钙黏蛋白表达降低,VCAM-1蛋白表达增强(P<0.05、0.01);与甘遂组相比,醋甘遂组E-钙黏蛋白表达增强(P<0.05、0.01),VCAM-1表达降低(P<0.05、0.01)。结论醋炙能明显降低甘遂对小鼠胃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刺激,减弱对胃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从而降低甘遂的刺激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商陆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利尿作用,初步探究其利尿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负荷大鼠模型,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商陆皂苷甲(Es A)组、生品组、不同炮制品(醋炙、醋煮、水煮、清蒸)组,每组10只。同时进行正常状态大鼠利尿实验,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Es A组,生品组及不同炮制品(醋炙、醋煮、水煮、清蒸)组,每组10只。各给药组的剂量分别为0.005,1.8,1.8,1.8,1.8,1.8 g·kg~(-1),通过给予水负荷模型大鼠及正常大鼠不同的药物,分别测定排尿量,并进行水负荷大鼠大鼠睾丸水通道蛋白9(AQP9)因子表达、肾组织AQP2和AQP4因子的表达试验及正常大鼠睾丸AQP9因子的表达试验。结果:综合6 h总尿量,Es A,商陆生品及不同炮制品均对水负荷大鼠表现出利尿作用;对于正常大鼠仅醋煮品表现出利尿作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中对于水负荷大鼠,AQP2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AQP4和AQP9 mRNA表达大部分无显著变化;对于正常大鼠,醋煮组AQP9 mRNA表达显著降低,其余各组无显著变化。结论:商陆对于水负荷大鼠表现出利尿作用,但对正常大鼠利尿作用不明显;商陆的利尿作用可能与AQP2和AQP9 mRNA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传统用药习惯,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来验证甘遂-甘草以1∶4比例配比时对大鼠肾脏的减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其减毒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采用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甘遂组,甘草组和甘遂-甘草1∶4组。应用核磁共振技术(NMR)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方法分析给予大鼠甘遂、甘草和甘遂-甘草1∶4配比液后的大鼠肾脏代谢物变化,并结合血浆生化分析和肾脏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检测,明确甘遂-甘草1∶4配伍的减毒作用机制。结果:甘草组极少引起血浆生化指标和病理学改变,同时对大鼠肾脏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不大;甘遂组能引起血浆葡萄糖的升高和肌酸、肌酐的下降,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和空泡变性,肾小球个别出现瘀血的现象,同时引起肾脏内源性代谢物如胆碱,磷酸胆碱,苯丙氨酸,谷氨酰胺的减少和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乙酸,肌酸/肌酐的增加;而甘遂-甘草1∶4组并未出现明显的血浆生化指标改变,仅出现肾小球轻微瘀血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扩张的现象,同时仅引起胆碱,磷酸胆碱和苯丙氨酸的减少。结论:甘遂-甘草以1∶4配伍存在明显的减毒作用,主要是通过甘遂毒性生物标志物含量的变化和肾脏毒性传统指标的下调来体现其减毒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取分离获得商陆的毒性成分,并比较其醋制前后毒性的变化.方法:采用黏膜刺激性反应、小鼠腹腔炎症模型及离体巨噬细胞释放NO模型,比较商陆毒性成分醋制前后的致炎毒性变化.结果:商陆毒性成分具有显著的致炎毒性,可导致家兔眼结膜水肿、小鼠腹腔渗出液中PGE2含量升高以及巨噬细胞释放NO含量升高;经醋制后,对家兔眼结膜刺激性减弱,使小鼠腹腔渗出液中PGE2含量降低、巨噬细胞释放NO含量降低.结论:醋制法能够降低商陆毒性成分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