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金华市本地人群与外来流动人口麻疹抗体水平,为制定和完善麻疹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7个年龄组的630名本地人口和210名流动人口、180名18~25岁育龄期妇女、180名孕妇和90名8月龄以下儿童母亲,共1290人开展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提出免疫策略。结果本地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92.54%、78.73%和1774.19 mIU/ml;外来流动人口的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66.67%、40.95%和269.90 mIU/ml,本地人群的阳性率、保护率和GMC均明显高于外来流动人口(P<0.01)。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C分别为93.33%、62.78%和1194.13 mIU/ml;孕妇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C分别为94.44%、65.56%和1298.82 mIU/ml;8月龄以下未患病儿童母亲的抗体GMC明显高于患病儿童母亲(P<0.05),4类特殊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和接种意识均低于50%。结论金华市本地人群麻疹免疫水平较高,4类特殊人群的麻疹疫苗接种率、接种意识和免疫水平均不高。应加强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应急接种、规范接种和健康教育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东莞市自然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现状,为制定更科学、可行、有效、经济的麻疹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东莞地区分布为特征分片区,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按片区随机抽取5个镇(街)15个居委会/行政村,每个居委会/行政村随机抽取0~12月龄每个月龄、1~14岁每个年龄、15岁~、20岁~、25岁~、30岁~、35岁~、40岁~、45岁~等每个年龄段各4人(为保证育龄妇女调查人数,要求≥15岁的各年龄组调查对象男女比例为11),共抽取2 043人作为本次监测对象;采集每名对象的静脉血分离血清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 结果 本省外市户籍人群麻疹抗体水平(GMC 1 092.38 mIU/ml,阳性率81.53%,保护率53.13%)和外省户籍人群麻疹抗体水平(GMC 985.80 mIU/ml,阳性率73.12%,保护率48.29%)均低于本市户籍麻疹抗体水平(GMC 1 106.79 mIU/ml,阳性率85.09%,保护率54.83%),其中阳性率和保护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阳性率=35.789,P<0.001;χ2保护率=6.606,P=0.037);各年龄组间麻疹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GMC=26.388,P<0.001;χ2阳性率=905.853,P<0.001;χ2保护率=436.861,P<0.001);2~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水平(GMC 257.74 ~613.53 mIU/ml,阳性率10.53%~62.40%,保护率4.39%~23.20%)最低,9~15岁儿童麻疹抗体水平(GMC 879.12~987.97 mIU/ml,阳性率89.57%~94.92%,保护率40.68%~54.78%)也较低,15~35岁育龄妇女麻疹抗体GMC在1 200 mIU/ml左右波动,35岁以上育龄妇女麻疹抗体GMC显著上升,抗体阳性率、抗体保护率变化特征与抗体GMC大致相同。 结论 2014年广东省东莞市内外市户籍人群和外省户籍人群、2~8月龄婴儿、9~15岁儿童、35岁以下育龄期妇女为麻疹抗体水平薄弱群体,加强常规免疫、健康宣教、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等免疫干预可有助于实现麻疹低发阶段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人的麻疹抗体水平.[方法]按照6个年龄组在全兵团分层随机抽取539名成人的有效血样;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麻疹IgG抗体.[结果]①15岁以上成人麻疹抗体平均阳性牢为87.9%,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811 mIU/ml.不同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C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20~40岁的育龄妇女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4.7%,GMC为694 mIU/ml,不同年龄组的育龄妇女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C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南疆15岁以上成人麻疹抗体平均阳性率和GMC显著高于北疆(P均<0.001).④有麻疹患病史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和GMC显著高于无麻疹患病史者(P均<0.001).[结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岁以上成人麻疹抗体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沈阳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状况,为控制和制订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10 名健康人群麻疹IgG 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4.76%,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C)为2 695.20mIU/mL.各年龄组间麻疹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意义(??2=17.27,P <0.01),其中,≥20 岁组阳性率最低,为83.33%.各年龄组GMC 有显著性差异(F =7.09,P <0.01),其中,以3~4 岁组最高,为3 641.93mIU/mL,≥20 岁组最低,为1 167.14mIU/mL.结论 沈阳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处于较高水平,近期不会发生大规模暴发流行,但1 岁以下和20 岁以上人群仍然是麻疹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麻疹流行后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评价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强化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munization Activities,SIA)的效果。方法 2008年麻疹流行后,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辖区内,按照12个年龄组分层随机抽样,共采集有效血标本1415人份;跟踪监测其中8月龄~6岁的452名儿童,SIA1个月后再次采集有效血标本414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①人群麻疹抗体阳性[≥200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率为85.5%,抗体平均浓度(Mean Consistency,MC)为819mIU/ml;其中2岁和15~34岁人群抗体水平相对较低。20~40岁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4.7%,MC为694mIU/ml。南、北疆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02,t=9.848;P均0.001)。②SIA后,目标儿童的麻疹抗体阳性率从88.9%提高到99.0%,MC从905mIU/ml提高至2410mIU/ml,各年龄组儿童抗体阳性率均97%。结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目标人群在MVSIA后麻疹抗体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制定针对性措施,有效控制麻疹。方法 2015年,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两个县区选取<8月、8~月、5~岁、15~岁、25~40岁5个年龄组健康人群作为监测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结果监测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68.55%,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值为288.78mIU/mL,各年龄组之间阳性率及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地区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三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及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镇江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不高,不足以形成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应加强疫情监测,并对重点人群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金华市健康人群麻疹Ig G抗体水平。方法采集健康人群血清标本1 175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量检测麻疹Ig G抗体。结果人群血清中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9.02%,几何平均浓度(GMC)为399.27 m IU/ml。不同性别和不同户籍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和G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个年龄组中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390,P=0.000);13个年龄组中GMC最低的为8月龄(77.21 m IU/ml),最高的为2岁~组(978.99 m IU/ml),不同年龄组之间GM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822,P=0.000)。结论预测金华市近期不会发生麻疹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洛阳市孟津区2021年健康人群麻疹和风疹抗体水平情况,评估人群免疫效果。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在洛阳市孟津区健康人群中随机选取8个年龄组共计630名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中麻疹和风疹IgG抗体。结果 630名调查对象中,麻疹抗体阳性574人,总阳性率为91.10%,其中1~2岁和3~4岁组阳性率均为100.00%(60/60),40~59岁组阳性率最低为80.91%(89/110),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775,P<0.001);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平均为995.86 mIU/mL,其中60~79岁组最高为1 851.62 mIU/mL,15~17岁组最低为548.20 mIU/mL,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40,P<0.001)。风疹抗体总阳性率为71.70%(452/630),其中1~2岁组最高为98.33%(59/60),5~6岁组和15~17岁组最低,均为48.33%(29/60),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29,P...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08年江苏省自然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评价人群麻疹免疫力状况,为调整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苏州市的昆山市、张家港市、泰州市的泰兴市和淮安市的楚州区<8月龄、8月龄~2岁、3~14岁、15~19岁、20~29岁、30~39岁和≥40岁4 621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其麻疹抗体进行检测。结果人群麻疹IgG抗体总阳性率为88.73%,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803.18 mIU/mL。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抗体阳性率最高的为3~14岁(97.81%);其次为≥15岁,抗体阳性率均>90%;较低的为8月龄~2岁(89.73%);<8月龄婴儿最低(19.95%)。GMC最高的是3~14岁(1 221.32 mIU/mL),<8月龄婴儿最低(57.16 mIU/mL)。苏南地区的昆山市、张家港市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C均高于苏北的淮安市楚州区和泰兴市。结论 2008年江苏省自然人群麻疹抗体总阳性率低于消除麻疹队列人群免疫力95%的指标,应提高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适时开展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常州市国家级麻疹监测点2009-2012年正常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情况,为确定麻疹易感者及其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集常州市武进区0~、1~、3~、5~、7~、10~、15~、≥20岁共八个年龄组血清1 612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 结果 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89.33%,几何平均浓度(GMC)为1 617.37mIU/ml.四年间GMC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人群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49.50%~9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82,P<0.001),不同年龄组GMC为697.07~1 432.76 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98,P<0.001). 结论 继续加强免疫规划管理力度,结合麻疹疫情对一定年龄的人群实行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1.
麻疹免疫水平及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运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群麻疹免疫水平,探索其影响因素,并为确定麻疹易感者及其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上海市闸北区常住及外来人口血标本共869份,用定量ELISA方法测定麻疹IgG,同时调查麻疹疫苗(MV)免疫史和麻疹患病史。结果人群麻疹IgG抗体浓度中位数为976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其中0~7月龄组最低,为112mIU/ml;其次是15~19岁组,为709mIU/ml;8~23月龄组最高,为1 740mIU/ml。各年龄组间抗体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F=23.457,P=0.000)。869人中抗体阳性767人,阳性率为88.3%。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0~7月龄组最低,为34.9%;≥35岁组最高,为99.0%。年龄和MV免疫剂次是人群麻疹免疫水平非常显著的影响因素(F=5.406,F=12.563,P均为0.000);母亲曾患麻疹是显著影响外来儿童免疫水平的因素(F=4.475,P=0.035);外来人口原发性免疫失败非常显著地高于常住人口(t=6.325,P=0.000)。结论为加速控制麻疹,继续探索提高0~7月龄儿童麻疹免疫水平和外来儿童两剂次MV(含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接种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确定麻疹易感者及其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宁波市江东区≥15岁本地及流动健康人口血标本216份,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麻疹IgG抗体,同时调查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ane,MV)免疫史和麻疹患病史.结果 人群麻疹IgG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575.40±2.56)mIU/ml,其中流动人口(733.09±2.35)mIU/ml,本地人口(435.18±2.61)mIU/ml,流动人口麻疹抗体GMC非常显著高于本地人口(F=17.47,P=0.0001).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7.2%,其中流动人口 92.0%,本地人口81.6 0A,流动人口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本地人口(χ2=5.09,P=0.024).流动人口有MV免疫史的占48.7%,非常显著低于本地人口(χ2=43.66,P=0.0001),且随年龄增长有MV免疫史的明显减少.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户籍、免疫史与麻疹抗体阳性有一定关系.结论 ≥15岁流动人口普遍具有免疫力,但低龄人群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对控制麻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舟山市健康人群麻疹、风疹、腮腺炎和水痘的抗体水平,为制定相关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舟山市健康人群,分为0~4、5~9、10~14、15~19、20~29、30~39、40~49、50~60岁8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收集血清200份以上,使用ELISA法检测麻疹、风疹、腮腺炎和水痘IgG抗体,并计算其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结果麻疹和风疹的全人群抗体阳性率为分别为88.56%和81.61%,40~49岁组抗体阳性率最低,分别为80.75%和72.75%,不同年龄组间麻疹抗体阳性率﹑GMC 值和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96﹑F=41.341和χ2=179.160,P 均<0.01);流行性腮腺炎全人群的抗体阳性率为88.77%,10~14岁组的抗体阳性率和 GMC 值最低71.18%和200.51 U/mL;水痘全人群的抗体阳性率为82.24%,0~4岁组抗体阳性率和GMC值最低,分别为52.51%和82.72 mIU/mL。结论麻疹和风疹的免疫水平总体较高,但中年人群的免疫水平偏低,10~14岁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水平不高。水痘免疫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三种疾病,建议加强对水痘疫苗的宣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开封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探寻免疫预防重点人群。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开封市健康人群进行麻疹Ig G抗体水平血清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878名调查对象麻疹抗体阳性率为75.99%(1 427/1 878);抗体达保护性水平的比率为42.39%(796/1878),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330.31IU/L。各年龄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8.59,P0.001;F=127.61,P0.01)。其中,1岁以下婴儿抗体阳性率和GMC分别为45.00%(333/740)、103.02IU/L;20~29岁青年为93.79%(166/177)、645.43IU/L;1~4岁儿童GMC最高,为982.01IU/L;而40岁以上人群抗体阳性率最高,为98.48%。城镇人群麻疹抗体GMC(364.51IU/L)高于农村人群(293.37IU/L)。患过麻疹的人群抗体阳性率和GMC分别为99.39%、998.96IU/L均高于未患人群(67.68%、222.73IU/L)。既往接种过含麻疹成分疫苗的人群抗体阳性率和GMC分别为89.23%、591.07IU/L均高于未种人群(66.58%、218.14IU/L)。结论开封市患过麻疹、接种含麻疫苗的人群抗体水平高,而1岁婴儿和20~29岁人群抗体水平较低,为麻疹防控重点人群,需通过综合性免疫策略来进一步提高其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宁波市鄞州区健康人群麻疹和风疹血清抗体水平,为调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该区8个年龄组的部分健康人群,采集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和风疹血清Ig G抗体水平,同时开展麻疹、风疹抗体水平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本次共监测290人,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1.72%,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50.00%,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575.24 m IU/ml;风疹抗体阳性率为73.45%,GMC为38.92 IU/ml。不同性别、户籍间麻疹和风疹抗体阳性率和GM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麻疹患病史间麻疹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和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免疫剂次、不同年龄组间麻疹和风疹抗体阳性率和GMC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波市鄞州区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抗体水平尚不足以形成有效免疫屏障,存在着局部地区、小范围暴发的可能性,要提高疫苗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对3岁~19岁组人群建议加强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同时加强麻疹和风疹疫情监测与处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陕两省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强化免疫的实施对控制麻疹发病的效果,为消除麻疹工作提供对策依据.方法 利用2005~2008年大疫情报告麻疹发病资料、人群麻疹抗体监测资料、强化免疫前后MV免疫史调查资料,探讨MV强化免疫的效果.结果 MV强化免疫后,8月龄~14岁人群的有MV免疫史率较强化免疫前显著卜升;8月龄~14岁人群强化免疫后的麻疹IgG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C)和阳性率分别为2 270.38±3.02 mIU/ml和98.68%,显著高于该人群强化免疫前的GMC(1 465.53±4.51mIU/ml)(t=6.86,P<0.01)和阳性率(89.78%)(X2=32.14,P<0.01);与强化免疫前的2005~2007年相比,2008年陕西省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结论 2007年陕西省MV强化免疫效果显著,已经建立了麻疹免疫屏障,但陕西省基础免疫工作中存在着MV免疫不及时的薄弱环节,急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莆田市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为完善消除麻疹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问卷收集调查对象基本信息,采集静脉血2~3mL,用ELISA检测麻疹抗体水平。结果调查抽样的4个镇/街道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696.5mIU/mL,抗体阳性率90.7%,其中保护性抗体阳性率54.6%;不同年龄组间GMC、抗体阳性率、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10~14岁、15~24岁组麻疹抗体浓度最低;平原地区麻疹抗体阳性率低于山区和沿海地区;农村抗体阳性率较城镇高。结论应将10~35岁人群作为麻疹防控中关注人群,建议在该人群中开展1剂次麻疹强化免疫;完善预防接种措施,缩小城乡间、不同地区间消除麻疹工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南宁市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的抗体水平,评估免疫规划接种效果。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健康人群麻疹IgG、风疹IgG和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水平。结果检测标本322份,麻疹、风疹、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71%、78.88%、65.84%,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657.64 mIU/ml、40.90 IU/ml、138.28 IU/ml。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和GMC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在不同监测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麻疹IgG抗体水平较高,已经达到消除麻疹的规划接种目标;风疹IgG和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水平相对较低,出现暴发的可能性较高。结合近期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流行情况,建议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第二剂流行性腮腺炎强化免疫,对12岁以上易感人群进行风疹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肇庆市全人群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为控制相应疾病、改善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分层随机原则抽取肇庆市三个县区2012年全人群血清标本共319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Ig G抗体水平。结果肇庆市2012年全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8.40%、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1167.95m IU/ml;风疹抗体阳性率为78.06%、GMC为146.10IU/ml;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为74.92%,GMC为447.96U/ml。人群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县区、年龄段、性别、城乡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在城乡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在不同县区、不同年龄段、性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X~2=9.760,P0.05;X~2=36.509,P0.05;X~2=5.575,P0.05);低龄儿童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和GMC偏低,20~29岁年龄段人群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和GMC不高。结论肇庆市全人群对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疾病已建立一定的免疫屏障,但应加强对低龄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及时为8~11月龄儿童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R)、1.5岁以上儿童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建议为20~29岁育龄期妇女接种MR或MMR,进一步提高全人群防病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成都市健康成年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探讨成人的麻疹疫苗免疫策略,为有效实施麻疹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对18岁以上健康成人共2914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麻疹Ig G抗体浓度检测。结果麻疹抗体阳性率97.12%,保护率44.85%,几何平均浓度(GMC)为710.35 m IU/ml。18~岁、20~岁、30~岁、40~岁年龄段人群的麻疹抗体浓度、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均相对较低,其中18~岁、20~岁年龄组抗体保护率水平仅为30.43%和34.87%,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浓度、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均相对较低;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GMC男性均高于女性、农村地区高于城区和郊区。结论在保证儿童常规免疫高覆盖率的基础上,可根据成人免疫水平适当调整麻疹免疫策略,开展成人麻疹疫苗免疫,重点针对18~40岁人群、育龄妇女为主要接种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