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功能性便秘与中医体质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福建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便秘问卷调查表与中医体质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大学生功能性便秘的中医体质分布频率较高的依次为: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瘀血质、痰湿质、特禀质、平和质;2便秘的中医体质多以兼夹为主,单纯体质所占比例较小;3便秘的发生与8种偏颇体质之间呈正相关(P0.01),与平和质呈负相关(P0.01)。结论 1大学生功能性便秘的中医体质以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所占比例较大,偏颇体质多呈兼夹存在;2便秘的发生与中医体质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迟发性痤疮患者进行面部皮损程度、皮损分布特点及中医体质、中医证型分布进行调查,总结迟发性痤疮皮损面部皮损分布特点及规律.方法 连续纳入迟发性痤疮患者235例,记录痤疮分级、中医证型、面部皮损分布,填写体质调查表等,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皮损严重程度分布不均(P<0.05),I、Ⅱ级皮损与其他皮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主要分布于分候法中的肾、肝、肺区(P<0.005).迟发性痤疮体质湿热质、阳虚质、痰湿质、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体质与其他体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9),证型方面以湿热证、冲任失调证为主(P<0.0083),所占比例分别是34.0%、29.4%.病程、肺区分布与湿热证呈负相关(P<0.05),皮损程度与湿热证呈正相关(P<0.05);皮损程度与冲任失调证呈负相关(P<0.05).结论 迟发性痤疮主要分布于分候法中的肾、肝、肺区.体质的研究中,迟发性痤疮以湿热质、阳虚质、痰湿质、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体质为主;迟发性痤疮以湿热证、冲任失调证为主,湿热证患者平均病程较短,以Ⅱ级皮损为主,主要分布于肾区、肝区为主;冲任失调证患者平均病程相对较长,以I、Ⅱ级皮损为主,主要分布于肾区、肝、肺区为主;湿热证与冲任失调证患者体质均以湿热质最多,湿热证与病程、肺区分布呈负相关,与皮损程度呈正相关,冲任失调证与皮损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及与相关体检指标的关系。方法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并选择同期体检正常的100例为对照组,分析其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并总结其与肾功能、心电图等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均以气虚质、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四种体质为主。高血压患者中气虚质、平和质者心电图异常比例较高,痰湿质、湿热质患者肾功能异常比例较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以气虚质、平和质及痰湿质、湿热质为主,且不同体质者心电图及肾功能指标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4.
中医体质与子宫肌瘤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与中医体质特征的关系。方法:按王琦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方法将子宫肌瘤分类并统计其临床表现在各体质类型中的分布。结果:子宫肌瘤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平和质占39.22%,瘀血质占35.57%,气虚质占20.17%。除平和质外,子宫肌瘤患者常见的偏颇体质为瘀血质和气虚质。结论:子宫肌瘤患者中,除平和质以外,瘀血质和气虚质是子宫肌瘤的易发体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大样本的中医体质辨识资料,探讨日照市体检人群体质分布规律并提出健康指导。方法采用沈阳瑞康健康管理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和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联合开发的瑞康中医体质辨识判定软件3.0和4.0对3146位体检人群进行体质辨识。结果根据标准化的九种中医体质量表,3130例中单一体质的分布按人数多少排列依次为:平和质1404例、阳虚质532例、湿热质261例、气虚质229例、痰湿质182例、阴虚质172例、血瘀质165例、气郁质133例、特禀质52例;单一体质1027例,占32.8%,单一体质中,除平和质外,阳虚质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湿热质和气虚质;两种或两种以上体质兼夹者2103例,占67.2%;阳虚兼气虚质121例(3.9%),阳虚兼血瘀质84例(2.7%),湿热兼痰湿质75例(2.4%)。结论单一体质中,除平和质外,阳虚质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湿热质和气虚质。兼夹体质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在体质的分布当中占有相当比例,兼夹体质中两种体质兼夹还有一定倾向性,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着体质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长沙市344例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的问卷调查,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体质分布的特点及其精液质量、睾丸大小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分析常见病因对中医体质的影响。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对344例不育男性进行体质辨识,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和思路。结果344例男性不育患者中平和体质占17.4%,单一偏颇体质(为一种偏颇体质者)占25.6%,混合偏颇体质占57.0%。总体体质类型前10位依次为平和质(17.4%)、湿热痰湿质(14.2%)、阳虚气虚质(9.59%)、湿热质(8.43%)、阳虚痰湿质(6.69%)、痰湿质(5.81%)、气虚湿热质(5.81%)、气虚质(4.94%)、阳虚质(4.36%)、气郁气虚质(3.49%)。结论从单一体质类型看除平和质外,湿热质和气虚质是不育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复合类型中,虽然各复合型相对分散,但仍然表现以湿热复合类为主要特征,而阳虚、气虚、痰湿复合类次之的分布特征;而总体阴虚质、特禀质、血瘀质及其复合类都很少见;不育症患者不同睾丸体积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108例男性不育症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108例男性不育症患者问卷调查,对其中医体质类型质进行初步的分析。方法:体质量表调查法对108例男性不育症人群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单一体质类型63例占58.33%,复合体质类型45例占41.67%,总体体质类型前10位依次为和平质31例占28.7%,湿热质15例占13.89%,湿热痰湿质7例占6.48%,气虚湿热质、气虚阳虚质各6例,分别占5.56%,气虚质5例占5%;湿热阳虚质、特禀质、阴虚质各4例,分别占3.7%,湿热血瘀质3例占2.78%。结论:男性不育患者和平质者占相当比例,而体质偏颇者则以湿热体质及湿热复合体质为主,气虚、阳虚、痰湿及其复合体质互见的体质特点。而阴虚、血瘀、特禀质及其复合体质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代谢综合征湿证患者中医体质特征及其与湿证的内在联系,为运用"祛湿法"和"三辨诊疗模式"防治代谢综合征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147例代谢综合征湿证患者的湿证证候积分及中医体质量表原始分数据,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标准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探讨代谢综合征湿证患者中医体质特征及其与湿证的相关性.[结果](1)147例代谢综合征湿证患者中,平和质患者21例(占14.3%),偏颇体质患者126例(占85.7%),平和质与偏颇体质患者的湿证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为痰湿质(47例)、气虚质(22例)、湿热质(21例)、平和质(21例).偏颇体质患者以兼夹体质多见,主要兼夹体质类型为痰湿质兼湿热质(10例)、气虚质兼痰湿质(6例).(2)痰湿质、气虚质、平和质体质量表原始分与湿证证候积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244、0.234、-0.1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湿热质体质量表原始分与湿证证候积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湿证患者主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平和质,其中痰湿质、气虚质为代谢综合征湿证的危险因素,平和质为代谢综合征湿证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研究中医体质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对福州地区明确诊断的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研究显示,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为:瘀血质39例,阳虚质32例,湿热质24例,痰湿质15例,阴虚质15例,气虚质10例,气郁质8例,平和质5例,特禀质2例,分别占总人数的26.0%、21.3%、16.0%、10.0%、10.0%、6.7%、5.3%、3.3%、1.3%。瘀血质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阳虚质中,男性11例,女性21例;湿热质中,男性16例,女性8例。结论9种体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客观存在,瘀血质、阳虚质、痰湿质为福州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其体质的构成具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甲亢和甲减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和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状况。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与评定表对117例甲亢患者和172例甲减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对甲亢、甲减2组兼夹偏颇体质进行比较。结果甲亢中医体质出现频次依次为气郁质63次、阴虚质41次、气虚质37次、平和质28次、痰湿质28次、阳虚质25次、湿热质15次、瘀血质9次、特禀质7次;甲减中医体质出现频次依次为气虚质91次、阳虚质82次、气郁质58次、阴虚质49次、痰湿质46次、平和质29次、湿热质25次、瘀血质15次、特禀质13次。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组患者均以兼夹复合体质类型为主。结论甲亢、甲减中医体质分布有一定规律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育龄男性不育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方法】采用标准化的体质量表调查法对1 678例广州地区育龄男性(其中566例为男性不育症患者)实施了中医体质辨识。【结果】1 678例育龄男性中,总体平和质仅占22.23%,偏颇体质则占77.77%;偏颇体质类型前5位依次为湿热质(11.44%)、气虚质(7.27%)、气虚湿热质(6.97%)、气郁质(6.25%)、气虚阳虚质(6.13%)。而其中566例不育症患者体质类型具有自己特点,男性不育症患者中平和质仅占15.01%,偏颇体质则占84.99%。偏颇体质类型前5位依次为:湿热气虚质(9.36%)、湿热质(9.01%)、气虚阳虚质(7.95%)、湿热痰湿质(7.77%)、阴虚湿热质(6.00%)。【结论】广州地区育龄男性体质偏颇的亚健康状态非常普遍,其中以湿热、痰湿、气虚、气郁质较为常见,而不育症患者的体质构成则以更加复杂的复合体质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及与相关体检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医体质调查表对442例体检中发现高血压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断,及其与心电图和肾功能关系的分析。结果湿热质(25.8%),痰湿质(22.6%),气虚质(16.7%),平和质(15.6%),阳虚质(5.2%),阴虚质(5.0%),阳盛质(2.5%),气郁质(2.5%),瘀血质(2.3%),血虚质(1.6%),肾虚质(0.0%)。其中偏质占84.4%。高血压组患者心电轴异常、心电传导阻滞、电压异常的人数比例高于低血压组和正常组患者(P0.05),而低血压组和正常组患者的心律失常所占比例高于高血压组患者(P0.05)。高血压平和质患者中心肌缺血和心电传导异常比例非常高。而痰湿质和湿热质肾功能异常所占人数比例偏高。结论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以偏质为主。高血压可能对心电图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岭南地区结肠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为中医临床对结肠癌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王琦教授编制的"中医体质量表",对11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结肠癌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并对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进行分析。【结果】(1)118例结肠癌患者中,平和质10例,占8.47%;偏颇体质108例,占91.53%。(2)根据体质出现的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阳虚质87次(26.61%)、气虚质56次(17.13%)、湿热质45次(13.76%)、痰湿质39次(11.93%)、阴虚质35次(10.70%)、气郁质34次(10.40%)、瘀血质17次(5.20%)、平和质10次(3.06%)、特禀质4次(1.22%)。(3)不同性别结肠癌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男性以阳虚质、湿热质、痰湿质为主,女性以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为主。【结论】岭南地区结肠癌的易感体质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这可能与患者年龄、环境气候、饮食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长沙地区男性不育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的问卷调查,得出男性不育患者体质分布的特点及精索静脉宽度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分析常见病因对中医体质的影响,探讨中医药防治男性不育的新思路。方法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对长沙地区344例不育男性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并分析精索静脉宽度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男性不育患者中平和体质占17.4%,单一偏颇体质占25.6%,混合偏颇体质占57.0%。总体体质类型前10位依次为平和质(17.4%),湿热痰湿质(14.2%),阳虚气虚质(9.59%),湿热质(8.43%),阳虚痰湿质(6.69%),痰湿质(5.81%)、气虚湿热质(5.81%),气虚质(4.94%),阳虚质(4.36%),气郁气虚质(3.49%)。男性不育患者双侧精索静脉宽度与中医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质、痰湿质在精索静脉曲张所致男性不育患者中分布比例较高。结论男性不育患者中,平和质、湿热质和气虚质是主要单一体质类型;复合类型中各型相对分散,但仍然表现以湿热复合类为主要特征,而阳虚、气虚、痰湿复合类次之的分布特征。湿热质、痰湿质与精索静脉曲张所致男性不育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统计杭州地区男性出租车司机中医体质的分布频率.方法 运用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中医体质学问卷设计.采用单位典型抽样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由经过培训的临床中医师或具有中医学知识背景的研究生实施横断面现场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有效问卷为481份,应答率96.2%.中医体质分型中,以平和质类型居多,占51.35%;其后依次为湿热质(40.33%),痰湿质(30.98%),气郁质(20.17%),气虚质(12.06%),瘀血质(8.52%),阳虚质(8.11%),阴虚质(6.24%),特禀质(0.62%).随着年龄和驾龄的增加,平和质比例明显下降,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瘀血质比例明显增加.结论 在男性出租车司机中,平和质较社区居民所占比例高,偏颇体质中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居多.年龄和驾龄影响着体质的分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甘肃中医学院2009级中医医疗系学生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分析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讨该人群的中医体质规律,并根据不同体质类型或状态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 总人群中平和质占36.41%,偏颇体质占63.59%;偏颇体质中,居于前4位的分别是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男、女生体质分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意义,男生以平和质为主,女生以气虚质为主.兼夹体质中,1人带有1种体质的占19.35%,1人带有2种或2种以上体质的占80.65%.结论 高校大学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偏颇体质比例较高,兼夹体质现象普遍存在,而且男、女体质分型构成存在差异,应及早针对不同体质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乳腺增生病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及其证候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运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中医体质调查。调查对象472例,其中乳腺增生病例组336例,非乳腺增生对照组136例。结果:病例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依次为气郁质(31.85%)、平和质(22.32%)、气虚质(12.2‰)、阴虚质(11.01%)、阳虚质(9.52%)、瘀血质(4.76%)、湿热质(3.27%)、特禀质(2.68%)、痰湿质(2.3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6例乳腺增生病中.肝郁气滞证、痰瘀互结证和冲任失调证分别为195(58.04%),87(25.89%),54(16.07%)例。不同证型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气滞证和痰瘀互结证患者均以气郁质为主.气郁质比例分别为37.95%和29.89%;冲任失调证患者则以平和质和气虚质为主,分别占22.22%和20.37%。结论:乳腺增生病发病及其发病后的证候类型与体质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酒精性脂肪肝(AFLD)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型特点,研究中医体质与AFLD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148例AFLD患者进行体质分型,并分析结果.结果 男性的患病率远远高于女性;脑力劳动者所占比例最大;体型异常者(超体质量及肥胖)所占比例高于体质量正常者;9种体质的平均转化分中,痰湿质得分最高,依次为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得分最低是特禀质.结论 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是AFLD患者主要的偏颇体质类型,其中痰湿质相对重要.中医体质分析对指导AFLD患者养生保健、临床治疗、康复和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广州地区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基础信息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了解广州地区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方法 采用王琦的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对1 186例人群进行调查.结果 平和质73例,偏颇体质为1 113例,其中偏颇体质占93.84%.其中气虚质302例,阳虚质57例,阴虚质64例,瘀血质22例,痰湿质463例,湿热质152例,气郁质38例,特禀质15例.结论 9种体质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偏颇体质以痰湿质和气虚质为主,为以后开展亚健康状态中医药干预的临床研究提供调查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的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率与中医体质特征的关系,为中医药防治子宫内膜息肉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9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按中医症状分布情况、中医证型进行调查研究,按王琦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方法将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类并统计其临床表现在各体质类型中的分布。结果在中医证型中,痰瘀互阻型占31.96%;气滞血瘀型占28.87%;气虚血瘀型占23.71%;湿热血瘀型占15.47%。在中医体质方面,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以痰湿质为多,占20.62%,其次为气郁质,占16.49%;平和质占15.47%。结论子宫内膜息肉中医证型可分为痰瘀互阻型、气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和湿热血瘀型四型,以痰瘀互阻型为多见。此外,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除平和质以外,痰湿质、气郁质是该病的易发体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