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单通道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对腹股沟斜疝患儿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10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9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患儿分为2组,每组48例。传统组实施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腔镜组行腹腔镜单通道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2组患儿的基线资料、围术期指标。统计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第1天检测患儿的应激指标水平。结果 2组患儿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儿的抗氧化能力(T-AOC)、生长激素(GH)水平均较术前降低,β-内啡肽(β-EP)水平较术前升高,其中腔镜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传统开放手术比较,腹腔镜单通道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以及患儿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且有助于减轻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疝气针无损伤腹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高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传统手术(A组)、疝气针+腹腔镜(B组)、腹腔镜(C组)各30例.A组给予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B组给予腹腔镜下行疝气针无损伤腹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治疗学龄前男性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优越性。方法:分析2013~2014年收治的84例男性儿童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41例行腹腔镜经皮腹膜外手术(观察组),43例采用传统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对照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17.35±2.11)min vs.(21.45±3.74)min]、术中出血量[(5.5±2.5)ml vs.(10.5±3.5)ml]、住院时间[(2.3±1.0)d vs.(3.3±1.8)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中1例对侧发生新发疝;对照组7例患儿出现对侧新发疝,两组均无复发疝。结论: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治疗学龄前男性儿童腹股沟斜疝是可行的,手术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腹膜外疝囊结扎术治疗女童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良,单孔腹腔镜下采用硬膜外穿刺针与Prolene线行腹膜外疝囊结扎术,利用Prolene线的硬度实现了留置线环、送入第二根线、拉出腔内缝线的操作。首先用脊柱穿刺针带一根Prolene线完成部分疝囊分离后预留一个线环在腹腔内,不完全回撤脊柱穿刺针,将脊柱穿刺针的针尖回撤至腹膜外,腹壁下方肌肉与腹膜的间隙,拐向另一侧带着线完成另外半圈的疝囊分离,穿过预留的线环。自针芯内送入第二根Prolene线作为结扎线,撤出脊柱穿刺针后,用第一根线将结扎线带出体外打结,打结后线结将回撤到肌肉与腹膜间隙。结果:3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手术,无一例中转手术,未发生皮下血肿。单侧疝手术时间8~10 min,平均(9.46±1.99)min,双侧疝13~18 min,平均(15.50±2.14)min。术后随访半年,无线结反应、切口感染及复发病例。结论:单孔腹腔镜下采用硬膜外穿刺针与Prolene线行腹膜外疝囊结扎术治疗女童腹股沟斜疝方便、实用,无需改造疝针及其他辅助设备,安全、有效,创伤小,线结排异反应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96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年龄、性别、疝类型、手术时间、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962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采用自制带丝线克氏穿刺针经皮内环口结扎法施术,无中转开放病例,其中7例患儿加用辅助钳辅助手术,3例为大网膜粘连于疝囊,4例为疝囊巨大,输精管处折叠借助辅助钳分离输精管。手术时间6~18min,平均(14.3±4.2)min。术后3例复发,行二次手术治愈;术中对侧探查无异常,但术后再次出现腹股沟斜疝4例,接受二次手术治愈。无副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临床效果显著,不解剖腹股沟管,损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术后康复快,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18例腹股沟嵌顿疝行腹腔镜下腹股沟嵌顿疝松解术及疝内环关闭术。建立CO2气腹后置入10 mm trocar,置入30°腹腔镜,腹腔内探查,寻找嵌顿的疝内容物,置入电凝钩或超声刀切开内环口狭窄环,回纳嵌顿肠管。6例嵌顿小肠已坏死,在相应部位腹壁做小切口(约4 cm),拖出相应小肠行坏死小肠切除,端端吻合术。疝内环结扎术可采用2种方法:6例于疝内环腹壁投影处做0.3 cm切口,穿刺导线针行疝内环结扎术;12例镜下腹腔内置入针线行疝内环缝合打结。结果麻醉后2例嵌顿疝自动复位。嵌顿肠管无坏死;16例在腹腔镜下松解、复位。嵌顿内容物:小肠16例,大网膜2例;10例嵌顿肠管和2例嵌顿大网膜无坏死,6例嵌顿肠管坏死,拖出相应小肠行坏死小肠切除,端端吻合术。2例发现无症状的隐匿疝,给予疝内环结扎。2例术后出现皮下气肿,均于1 d自行吸收;4例出现腹股沟区原疝囊部位积液、水肿,即血清肿,经局部穿刺(1~4次,平均1.8次)痊愈;术后均无出血、感染。术后住院4~7 d,平均5 d。术后7~30 d(平均15.2 d)行二期无张力疝修补术,二次手术期间无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腹腔探查、嵌顿疝松解术及疝囊高位结扎术更适合急诊腹股沟嵌顿疝的治疗,具有术式安全、暴露充分、操作简便、易掌握等优点,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隐匿性疝,符合微创治疗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比较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与传统腹股沟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股沟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及术后疼痛感、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1~3分患者比例更高,7~10分患者比例更低;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情况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较好,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9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在氯胺酮静脉麻醉下实施皮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找到疝囊时间3.0~5.0 min,手术时间10.0~15 min。术后未发生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均于术后2~3 d出院。对全部患儿行1~2 a随访,切口瘢痕小而隐蔽在腹横纹内。未出现医源性隐睾和复发病例。结论经皮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腹壁无明显切口瘢痕,效果满意。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日间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01—2016-04接受日间疝囊高位结扎术的5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均采用下腹横形小切口施术。术前于门诊完成常规检查并给予准入评估。术后当日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并进行出院评估。术后第1~5天电话随访,了解患儿恢复情况。结果本组5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日间手术,手术时间15~25 min。麻醉清醒后可开始进食。均于24 h内出院,未发生阴囊肿胀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1 a,无复发病例。结论日间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经济,效果满意,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但应对患儿进行准入评估和出院评估,并加强出院后的随访工作。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5例 ,男 4例 ,女 1例 ,6 ~11岁 ,单侧疝 3例 ,双侧疝 2例。手术方法是在气管插管全麻后 ,制造气腹 ,压力 <1 33kPa。患儿取头低脚高位 ,在患儿腹部切两个 5 ~10mm的小切口 ,引入腹腔镜 ,找到疝囊口 ,在电视腹腔镜的直接观察下 ,用特制缝针和线 ,缝合疝囊颈部。本组 5例全部治愈 ,3~4d出院 ,无手术并发症 ,随访至今无一例复发。讨 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成因与成人不同 ,成人斜疝主要是腹股沟区的肌肉薄 ,筋膜缺损 ,手术原则是修补缺损。小儿斜疝则是发育过程中遗留的疝囊 ,哭闹时腹压增高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微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2年10月~2004年4月我科使用微型腹腔镜及改进的疝带线针及针钩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8例。结果 3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0~50min,平均15min,术后6h进食,术后24~48h出院,无并发症,随访1个月~1年6个月,无复发。结论 微型腹腔镜下内环口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较传统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美观、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国内外公认行之有效的、可靠的手术方法。自2000年7月以来,我院采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2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潮安区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部小儿腹股沟斜疝200例,全部研究对象均根据患儿家属的治疗意愿分组,观察组采用患儿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切口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切口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显著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6月至2014年6月为81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04例,女112例;10个月~12岁,平均(4.26±2.76)岁;右侧452例,左侧316例,双侧48例,隐性疝132例;均行全麻气管插管。结果:本组8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0~45 min,单侧平均(20±4)min,双侧平均(25±6)min。术后平均住院(3.2±0.8)d。术后第2天开始正常进食。术后瘢痕极小,无精索及输精管损伤、皮下血肿、阴囊血肿、戳孔疝等并发症发生。810例获得随访,随访6~40个月,平均(12.5±4.5)个月,失访6例,复发2例。结论: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操作简单易学、复发率低、切口美观、可同时处理双侧疝等优点,术中可发现对侧隐性疝并同时处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儿童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清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224例腹股沟疝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腹腔镜组及传统组,每组患儿112例,分别行腹腔镜下、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二组患儿手术情况、并发症及随访复发、切口瘢痕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低于传统组,其治疗费用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低于传统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阴囊血肿、鞘膜积液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其戳孔处血肿发生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儿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4±2.8)个月,腹腔镜组患儿瘢痕率、复发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多种优势,且能够保持较高的安全性及美观度,较传统术式体现了巨大优势,可作为儿童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置操作通道腹腔镜经脐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方法 2011年1~10月对36例腹股沟斜疝经脐部单一纵切口置入Storz公司有5 mm 0°镜及5 mm内置操作通道的直径10 mm腹腔镜,高位缝扎内环口。结果 3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其中8例发现对侧内环口未闭,均结扎封闭内环口,无中转开放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5~30 min,平均23 min。36例术后随访1~9个月,平均5.1月,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内置操作通道的腹腔镜行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创伤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婴幼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121例患儿行改良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孔组术中出血量平均(3.2±1.4)mL,手术时间平均(13.0±3.7)min,术后平均住院(1.2±0.4)d;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平均(5.7±2.3)mL,手术时间平均(30.0±5.5)min,术后平均住院(5.7±0.8)d,单孔组优于开放组,且术后术区局部肿胀、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结论:改良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可靠,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切口疤痕小,较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儿童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方法2006年2月-2008年2月,对2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施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二孔法经腹腔内内环口缝扎,28例同时将脐正中襞(或脐内侧襞)与内环口周围的腹横筋膜缝扎,10例同时将腹横筋膜及腹内斜肌的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缝扎。结果260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单侧手术时间15~45min,平均22min。259例随访2~23个月,平均11.6月,无脐戳孔疝,无医源性隐睾及睾丸萎缩,无肠粘连梗阻等并发症;术后5个月复发1例(0.4%)。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创伤小,安全,有效,手术并发症少,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孔与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福建省石狮市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12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单孔组(38例)与二孔组(88例),比较2组患儿下床时间、切口大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发生阴囊水肿及复发率。 结果研究组的下床时间、切口大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阴囊水肿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二孔法比较,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应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为257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经脐单孔腹腔镜下,于体表应用普通针持持大圆针(1/2弧,11×34)刺入腹腔行疝囊高位结扎。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单侧疝手术时间815 min,平均(10.25±2.12)min,双侧疝手术时间1815 min,平均(10.25±2.12)min,双侧疝手术时间1832 min,平均(25.47±5.62)min;术后232 min,平均(25.47±5.62)min;术后23 d出院。术后随访33 d出院。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1.34±7.98)个月,248例(96.5%)患儿获得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单孔腹腔镜下应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患儿创伤小、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