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入院的82例寰枢椎脱位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选用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治疗,对照组选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术前与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部僵硬度。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植骨融合率依次为(124. 06±9. 31) min、(206. 93±31. 62) m L、100%,对照组依次为(131. 52±10. 17) min、(230. 71±32. 44) m L、97. 56%,两组术后植骨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 0. 05),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 0. 05)。研究组术前、术后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6. 87±1. 15)分、(1. 19±0. 48)分,对照组分别为(6. 96±1. 24)分、(1. 26±0. 52)分,两组术后较术前VAS评分明显下降(P 0. 05),两组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术前、术后6个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分别为(37. 08±6. 33)分、(9. 36±2. 57),对照组分别为(37. 26±6. 48)分、(9. 52±2. 79)分,两组术后较术前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更低(P 0. 05),两组术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术前、术后6个月颈部僵硬轻度分别为68. 29%、17. 07%,重度率分别为29. 27%、0. 00%,对照组术前、术后6个月颈部僵硬轻度分别为75. 61%、19. 51%,重度率分别为24. 39%、0. 00%。两组术后较术前颈部僵硬度更优(P 0. 05),两组术后颈部僵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植骨融合率依次为(124. 06±9. 31) min、(206. 93±31. 62) m L、100%,对照组依次为(131. 52±10. 17) min、(230. 71±32. 44) m L、97. 56%,两组术后植骨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 0. 05),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 0. 05)。结论 寰枢椎脱位治疗中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均具有显著疗效,但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疗法与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疗法治疗中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广安市人民医院入院的74例寰枢椎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7)与实验组(n=37);对照组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疗法;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寰枢椎脱位(齿状突骨折13例,先天性齿状突发育不良9例)患者采用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手术前行颅骨牵引进行复位,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术后随访3~42个月,平均20.86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寰枢椎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裂和寰枢椎再移位现象。术后随访,JOA评分10~17分,平均14.55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6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采用一种新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术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6例,年龄10—72岁,平均32岁。病因有齿状突骨折、横韧带断裂、寰枢椎复合骨折等。结果:26例患者经3个月-2年(平均6个月)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具有安全、术后即刻稳定、植骨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创伤性寰枢椎不稳后路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寰枢椎病变合理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最大限度地保护枕颈区域残存的运动功能。方法采用椎弓根螺钉技术对39例寰枢区病变患者,根据发病特点,病理解剖和CT三维重建分析:分别采用A:寰枢椎固定、B:寰枢椎固定+寰枢椎融合、C:枕枢固定、D:枕枢固定+枕枢融合、E:寰枢椎固定+枕枢融合、F:枕枢固定+寰枢融合、G:上颈椎前路手术+后路枕枢(寰枢)固定融合术等七种方法治疗。随访手术疗效。结果本组患者采用A法15例,B法5例,C法4例。D法11例,E法2例,F法0例,G法2例。39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术中保留枕环关节21例,椎动脉破裂2例,环椎后弓断裂2例。术后X线片示寰枢椎完全复位36例,不完全复位2例,过度复位1例。术后3个月-2.6年,平均1.1年复查,枕颈部后方疼痛3例,活动受限21例,植骨融合失败1例。结论合理有限的内固定技术可使部分寰枢椎病变患者残存的上颈椎运动功能得到保护,尤其是枕环关节。部分患者取出内固定后可恢复枕环和寰枢椎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崔丽  陈宗跃  马洁  李冉 《护理研究》2008,22(11):2948-2949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新型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参加术前讨论,熟悉解剖入路、特殊器械及手术中可能发生的危险。[结果]术后随访12例病人全部获得了骨性融合,未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结论]积极、到位和预见性的主动配合保证了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方运珍  陈汉章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1):1028-1029
寰枢椎脱位与不稳定在临床上经常可见,在我国多为外伤性寰枢椎脱位,以Ⅱ型齿状突骨折最多见[1]。此骨折属不稳定性骨折,因寰枢椎接近延髓生命中枢,如不及早手术解除神经压迫,建立颈椎稳定性,就可能伤及颈部脊髓,导致高位截瘫,甚至危及生命[2]。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是一种治疗寰枢椎脱位与节段不稳的牢固可靠而常用的手术方式。然而该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术中轻微的脊髓损伤或术后处理不当,都可导致呼吸抑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直接影响手术成功与否。2000年7月~2006年7月,我院采用美国枢法模(SOFAMOR)公司的ORION颈…  相似文献   

8.
崔丽  陈宗跃  马洁  李冉 《护理研究》2008,22(32):2948-2949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新型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参加术前讨论,熟悉解剖入路、特殊器械及手术中可能发生的危险。[结果]术后随访12例病人全部获得了骨性融合,未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结论]积极、到位和预见性的主动配合保证了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后路手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方法很多,如Gallie钢丝法、Brooks钢丝法、Apofix椎板钩等,后来随着经寰枢椎侧块关节螺钉(Magerl螺钉)技术的出现,使后路固定技术有了一次大的飞跃,但随着病例数量的增多,Magerl螺钉的一些不足之处逐渐暴露。2002年谭明生等[1]通过对寰椎后弓侧块的解剖研究,提出了在寰椎后弓侧块上行类似椎弓根螺钉固定,克服了Magerl螺钉的不足,迅速成为寰枢椎不稳的后路固定"金标准"手术技术[2]。笔者对15例寰枢椎不稳患者施行寰枢椎椎弓根钉棒/板固定融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寰枢椎脱位包括先天性寰枢椎脱位、齿状突发育不良、齿状突骨折伴脱位等,因其位于颈延髓的腹侧、部位深、周围结构复杂,并发症多且严重,处理不当则出现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2008年3月至2008年8月,本院实施经口咽寰枢椎脱位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5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用术前CT多平面重建(MPR)图像上钉道设计与术中确定枢椎峡部中心,指导后路寰枢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徒手置钉的价值。方法选取成人头颈尸体标本9具,及寰枢关节不稳患者5例,螺旋CT扫描,取后路寰枢经关节螺钉内固定的理想钉道(经枢椎峡部中心点)所在平面重建并设计个体化钉道,确定安全的置钉范围。参考术前钉道设计与术中确定枢椎峡部中心,徒手行后路寰枢经关节螺钉固定。术后对实际钉道CT多平面重建,分析徒手实际置钉情况。结果后路寰枢经关节螺钉固定共28侧,术中徒手操作顺利,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手术实际钉道均在术前设计钉道的安全范围内。5例患者寰枢椎间术后较术前存在相对位移变化。结论根据螺旋CTMPR图像设计的个体化后路寰枢经关节螺钉内固定钉道,结合术中枢椎峡部中心显露,可指导临床安全地徒手置钉。  相似文献   

12.
经口咽部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系统(TARP)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5例。通过术前对患进行心理护理、口腔护理、术前训练;术后加强切口护理、气管切开护理、胃管护理等,术后恢复满意,伤口Ⅰ期愈合,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经口咽部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寰枢椎脱位是一种严重疾病,是由于寰枢向前、向后脱位,引起上部颈髓受压,以致病人出现四肢瘫痪,甚至呼吸肌麻痹而死亡。因此,必须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经口咽部松解减压后直接行复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新方法,原来分二期完成的手术现在可一期完成。2003年2月以来  相似文献   

14.
背景: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在国外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一种新方法,国人相关解剖学数据文献报道极少。目的:测量前路经寰枢关节内固定术钉道的相关解剖学数据。设计、时间及地点:测量性实验,于2006—09/2008-04在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和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骨科完成。材料:中国成人配套寰枢椎干燥标本50套,不分性别、年龄,外观排除畸形和破损,采用国产电子游标卡尺(精度0.01mm)及普通国产量角器(精度为0.5°)进行测量。方法:以枢椎前弓下缘与枢椎椎体侧缘交界点上方4mm处即枢椎上关节面下骨凹陷处为进钉点,分别向寰椎侧块后外上角中部拧入1枚长度适当的螺钉,螺钉尖不得穿透寰椎上关节面。主要观察指标:①钉道最小外偏角、最大外偏角、最小后倾角、最大后倾角。②内侧钉道距离、外侧钉道距离。③进钉点至枢椎正中的距离、枢椎体正中与枢椎横突孔内侧缘的距离、进钉点与枢椎横突孔内侧缘的距离。结果:50套寰枢椎干燥标本均进入结果分析。在矢状面上螺钉置入的最小外偏角左侧为(10.80±2.10)°,右侧为(10.76±9.40)°;最大外偏角左侧为(25.13±3.12)°,右侧为(25.12±2.86)°;冠状面上最小后倾角左侧为(8.85±2.12)°,右侧为(9.28±2.65)°;最大后倾角左侧为(26.96±3.09)°,右侧为(27.49±2.51)°;内、外侧钉道左侧长度分别为(17.48±2.10)mm和(25.41±2.59)mm,右侧为(17.49±2.23)mm和(25.58±2.42)mm;枢椎正中至进钉点距离左侧为(9.84±0.69)mm,右侧为(9.81±0.66)mm;枢椎正中至枢椎横突孔内侧缘距离左侧为(14.12±1.28)mm,右侧为(14.60±1.36)mm;进钉点与枢椎横突孔内侧缘的距离左侧为(6.28+1.38)mm,右侧为(6.79±1.39)mm。结论: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黄入中,两侧置入螺钉的理想钉道角度为外偏10°-25°,后倾9°~27°,理想的螺钉长度为17~25mm,由枢椎前缘正中向外分离显露不宜超过14mm。  相似文献   

15.
王善琛  王建华  夏虹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0):1833-1837
腰椎融合术具有广泛的适应证。椎弓根螺钉固定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稳固融合节段的金标准,具有良好的融合率,但是随着其技术的普及开展,与此相关因软组织的广泛剥离、关节囊及关节面的破坏、内置物本身对肌肉骨骼系统的干扰所致的腰痛和相邻节段退变等并发症引起人们的关注。相对于椎弓根固定系  相似文献   

16.
背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三维CT重建参照下比传统方法能提高置钉的准确率,减少置入并发症。目的:探讨以寰枢椎三维CT重建为参照,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外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方法,明确其手术指导意义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因外伤导致寰枢椎不稳需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内固定置入前行三维CT重建。结果与结论:与螺钉置入前设计钉道内倾度、设计钉道测得进钉点与中线的距离比较,经C1、C2椎弓根螺钉实际钉道内倾角及进钉点与中线的距离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0例患者观察到的C1后弓及C2椎弓表面解剖特征与置入前CT容积再现的影像一致。说明根据三维CT重建图像为参照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徒手置入,节省时间,并减少术中接收X线辐射,个性化置钉,精确、安全性高、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7.
18.
寰枢椎脱位内固定新方法的手术配合530027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韦月贵寰枢椎脱位是一种严重而危险的疾病,常是不稳定的。采用非手术治疗如牵引、石膏外固定,但解除装置后,寰枢椎又移位,需作寰枢椎或枕颈融合内固定术,一般为植骨后用钢板螺钉,螺丝钉加钢丝...  相似文献   

19.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钉道解剖学测量及临床意义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在国外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一种新方法,国人相关解剖学数据文献报道极少.目的:测晕前路经寰枢关节内固定术钉道的相关解削学数据.设计、时间及地点:测量性实验,于2006.09/2008.04在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和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骨科完成.材料:中国成人配套寰枢椎十燥标奉50套,不分性别、年龄,外观排除畸形和破损,采用国产电子游标卡尺(精度0.01 mm)及普通国产量角器(精度为0.5°)进行测量.方法:以枢椎前弓下缘与枢椎椎体侧缘交界点上方4 mm处即枢椎上关节面下骨凹陷处为进钉点,分别向寰椎侧块后外上角中部拧入1枚长度适当的螺钉,螺钉尖不得穿透寰椎上关节面.主要观察指标:①钉道最,小外偏角、最大外偏角、最小后倾角、最大后倾角.②内侧钉道距离、外侧钉道距离.③进钉点至枢椎正中的距离、枢椎体正中与枢椎横突孔内侧缘的距离、进钉点与枢椎横突孔内侧缘的距离.结果:50套寰枢椎干燥标本均进入结果分析.在矢状面上螺钉置入的最小外偏角左侧为(10.80±2.10)°,右侧为(10.76±2.40)°;最大外偏角左侧为(25.13±3.12)°,右侧为(25.12±2.86)°;冠状面上最小后倾角左侧为(8.85±2.12)°右侧为(9.28±2.65)°;最大后倾角左侧为(26.96±3.09)°, 右侧为(27.49±2.51)°;内、外侧钉道左侧长度分别为(17.48±2.10)mm和(25.41±2.59)mm,右侧为(17.4g±2.23)mm和(25.58±2.42)mm;枢椎正中至进钉点距离左侧为(9.8±0.69)mm,右侧为(9.81±0.66)mm;枢椎正中至枢椎横突孔内侧缘距离左侧为(14.12±1.28)mm,右侧为(14.60±1.38)mm;进钉点与枢椎横突孔内侧缘的距离左侧为(6.28±1.38)mm,右侧为(6.79±1.39)mm..结论: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置入中,两侧置入螺钉的理想钉道角度为外偏10°~25°,后倾9°~27°,理想的螺钉长度为17~25mm,由枢椎前缘正中向外分离显露不宜超过14 m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寰枢椎体层摄影在儿童寰枢椎半脱位诊断中的作用及其替代寰枢椎普通摄影(张口位)的可行性。克服儿童寰枢椎普通摄影(张口位)中存在的患儿不合作及不体位不适宜的问题。探讨儿童寰枢椎断层摄影的最佳检查方法以减少患者辐射量,提高影像质量。总结儿童寰枢椎正常与脱位的影像学诊断标准。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比17例寰枢椎张口位与断层摄影的影像特点。结果:17例寰枢椎断层摄影照片中有7例可显示普通张口位无法显示的寰枢关节形态。结论:标准的摆位、精确地选定层面以及合适的摄影条件是显示寰枢关节形态的关键。掌握正确的投照方法能够提高影像质量、减少辐射量、减少漏诊的发生。寰枢椎体层摄影能够显示张口位不能显示的寰枢关节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