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解析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关于温病的治疗禁忌。即:温热病治疗三禁,湿温初起治疗三禁,温病斑疹治疗三禁,温病诸方治疗三禁,并指出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琴 《四川中医》2001,19(6):2-3
本文对《吴鞠通医案》中温病误用辛温发表、误用寒凉、误用养阴的变症病机及证治进行探讨,指出变症病机要点是:以热邪为本,阴伤为标,变由热致。治疗变症当首辩热之所在,以祛邪撒热为要,热除则变止;标急时以治标为急或标本同治;由于误治常致气机阻洁,故宣扬气机亦乃治变之常法。治变应注意救治。  相似文献   

4.
论吴鞠通温病学术思想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的温病三焦治疗纲领,从字面上看,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实际上它并不能全面地反映温病上、中、下三焦的治疗特点,也与《温病条辨》中选药组方的实际不符,而且从逻辑上推论还会得出"治上焦如权,非重不沉"的悖论,因此这一治疗纲领在理论上经不起推敲,对临床也不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养阴思想是吴鞠通主要的学术思想之一,时时顾护阴液的养阴观贯穿吴氏温病治疗始终,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通过梳理吴鞠通温病专著《温病条辨》,从温病的初期、中期、后期与恢复期不同病程阶段总结吴氏特色养阴治法,归纳其方药应用规律与瘥后调养之法,明确温病治疗中养阴的重要性,对现今以阴伤为主要特点的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黄琴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10):435-436
治法与病机不合而导致变证谓之逆,救逆即挽救误治之变证。清代名医吴鞠通,少习儒学,以家人病温,终于不治而悔恨难名,遂发愤攻医,终于以其在温病学方面的重要贡献而闻名于世。在{吴鞠通医案)(以下简称《医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5年7月)中汇集了吴氏行医几十年的医案精华,也记载了各种疾病误治后的表现及其救治方法,笔者在学习《医案})时,尤其留心温病误治变证及救逆之法,兹就其救边经验进行归纳探讨。l救误治之失温病是感受温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日:"温邪则热变最速"。温病大多传变较快,变…  相似文献   

8.
周学池 《新中医》1995,27(7):6-7
吴鞠通三焦温病清热养阴法探析周学池主题词温病/历史,温病/中医药疗法,清热,滋阴,中医治法,吴瑭清(特征词)清代名医吴鞠通根据《内经》关于三焦部位的概念,阐述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病过程中引起的病理变化,以此概括证候类型,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他认为温为阳邪...  相似文献   

9.
吴鞠通温病学术观念的由来与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清代名医吴鞠通温病学术观念的由来,及其阐发温病新论,确立三焦辨证纲领,强调清热养阴护津等方面的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温病,是指一种以温邪为主要病因、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温病多热象偏重,故易化燥伤阴.清代医家吴鞠通(吴瑭)以擅长治疗急性发热性疾病闻名于世,在其代表著作《温病条辨》中,以三焦辨证为纲、以病名为目,开创了三焦辨证理论体系的先河,建立了一个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笔者通过研习《温病条辨》及《吴鞠通医案》,探求其...  相似文献   

11.
吴鞠通在温病治法方面的创新和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吴鞠通温病三焦辨证的特点和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刘坤 《浙江中医杂志》1999,34(10):415-417
三焦辨证是吴鞠通温病学说的核心,对温病临床辨证论治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却遭到医界非难,不仅伤寒学派攻击其为标新立异、异端邪说,就连许多温病学者也认为,既然已有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何必再创三焦辨证,屋上架屋,多此一举呢?而其之所以遭到如此攻击,除少数学者  相似文献   

13.
康凤河 《吉林中医药》2013,33(7):654-656
患者体质决定了温病的易罹性、病机从化和预后转归、调养.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以保津存阴为主线,从主用辛凉而忌汗、主用甘寒而忌苦寒、主用甘苦而忌渗利、主用甘寒而慎用攻下、主用阴阳双治忌滋腻壅滞、主用瘥后调理忌余邪复发等6个方面,深入探讨体质辨治,强调温病的个体化治疗,丰富了中医辨证施治理论.  相似文献   

14.
总结吴鞠通辛凉保津养阴法、甘寒增液养阴法、咸寒复脉养阴法治疗温病的学术思想,举例介绍其温病养阴三法的临床应用心得。  相似文献   

15.
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论述了9种温病的证治。在中焦篇中,针对阳明温病所致的各种急症特点,辨证立法,切实运用下法,以拯危难之病。笔者仅就"条辨"中焦篇有关章节,结合临床实践,对吴氏在温病急症中运用下法的经验,作一初识。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吴鞠通医案》中前医诊疗温病的误治案例,如误用辛温、养阴、寒凉及攻下等法而导致变证的病机及吴鞠通相应的纠误思想,总结吴鞠通辨治温病特色。温病误治所导致的变证病机复杂,变化多端。热邪为温病之根本,阴伤为温病之标,病变由热邪导致。治疗温病误治变证当首先明晰温热邪气所在具体部位,以祛除热邪为治疗的首要目标,热除则正安阴复;阴液损伤为温热邪气所致,是温病的主要变证,阴伤重时应急救阴液,扶正祛邪;温病误治易导致气机不通,可采用宣通气机之法治疗气机不通之变证;温病误治易损伤脾胃阴液和阳气,要注意顾护脾胃阴液与脾胃运化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1弘扬《内经》"二阳之病发心脾"秘旨吴鞠通在《吴鞠通案·调经·池氏案》[1]中说:"经云:二阳之病发心脾,女子不月。二阳者,阳明阳气受伤,肝来克土……盖胃和则不呕,肝不来克,纳食旺,自然生血,经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又谓营出中焦,阳气充满,则血无阻滞。此等调经法,世人绝不知之。"他在《吴鞠通案·带下·达女案》中又说":初因  相似文献   

18.
19.
卢红蓉  宋乃光 《陕西中医》2004,25(12):1120-1121
清代吴鞠通(瑭)所著的《温病条辨》是一部温病学的重要文献,他在继承了前人特别是清代初期的温病学家叶天士的理论和经验上,再根据自己数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而写成。此书丰富了祖国医学的内容,推动了温病学说的发展,对温病的辨证施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指导意义,因此被历代医家所推崇,至今仍被视为学习和研究温病学的重要参考书籍。但是,它毕竟成书年代久远,后世医家对书中的一些疑点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不同的解释,众说纷纭,仅就上焦篇桂枝汤的应用一例,争执甚多,莫衷一是。后世医家对其用桂枝汤的争议主要持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吴氏用桂枝汤是对的,温病初起可以配合辛温解表之法,另一种认为不应当用桂枝汤治温病,有悖常理。笔者赞同第二种说法。  相似文献   

20.
治肾是温病后期的重要法则。其内容丰富、应用广泛。历代医家均有记载,尤以吴鞠通《温病条辨》论述最详。温病后期每易损伤肝肾,而致真阴耗损、枯涸欲竭之证;正虚不足以驱邪,又见虚实挟杂之候,此时治当补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