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结肠代食管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999年至今收治的15例结肠代食管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死亡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6/15),其中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0%(3/15)。结论:结肠代食管术符合生理要求,虽然操作复杂,但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仍然是一种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颈部吻合口瘘是胃或结肠代食管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生率为 12 .4 %~ 2 6 % [1,2 ] 。我科采用游离空肠瓣吻合血管修复颈部难以愈合的吻合口瘘 ,由于加强了术后护理 ,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8例 ,男性 6例 ;女性 2例 ,年龄 4 5~ 6 0岁 ,因胃代食管术后颈部吻合口瘘 6例 ;因结肠代食管术后吻合口瘘 2例 ,颈部吻合口缺损面积最大为6cm× 3cm ,患者入院时均行空肠造瘘维持营养。1.2 手术方法颈部手术组 :首先探查颈部吻合口 ,切除瘘口周围的瘢痕组织 ,测量缺损面积以确定修补瘘口所需要的肠管长度 ,解剖游…  相似文献   

3.
自 1 997年 1月~ 1 999年 1 2月 ,我科共进行普通胸外科手术 1 0 0 4例 ,术后发生各类心律失常59例 ,发生率为 5 9%。现就术后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9例中 ,男 37例 ,女 2 2例 ,年龄 2 7~79岁 ,平均 57 3岁。年龄 >65岁者 ,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 2 8 4% ( 1 9/67)。按手术类型划分 :全肺切除术后发生率 2 4 6% ( 1 5/61 ) ,局部或肺叶切除术后发生率 6 3% ( 1 9/30 1 ) ,食管贲门癌术后发生率 3 8% ( 1 8/472 ) ,纵隔肿瘤术后发生率5 6% ( 5/89) ,其它手术术后发生率 2 5% ( 2 /81 )。心律失常包括室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肠代食管术(esophageal replacement with colon,ERC)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本科室1998年2月-2008年2月行结肠代食管术的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者术程顺利,术后发生并发症28例:颈段食管-结肠吻合口瘘13例,颈段食管-结肠吻合口瘘合并吻合口狭窄6例,喉返神经损伤3例,颈段食管-结肠吻合口瘘合并肺部感染2例,肠梗阻2例,呼吸功能衰竭1例,脓毒血症1例;院内死亡2例,死因1例为脓毒血症,1例为呼吸功能衰竭。结论 ERC的围手术期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结肠脂肪瘤7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总结本院自 1993- 0 1~ 2 0 0 1- 0 1收治结肠脂肪瘤 7例 ,占同期收治结肠肿瘤的 1.1%(7/ 6 39) ,占结肠良性肿瘤的 16 .3%(7/ 43)。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术前确诊困难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5例 ,女 2例 ,年龄为 45~ 6 8岁 ,平均年龄 5 4.6岁。下腹部慢性、间歇性疼痛 7例 ,伴粘液血便 6例 ,腹部肿块 1例。X线腹部主位片示肠梗阻 2例 ,X线钡灌肠 4例 ,误诊为结肠癌2例 ,肠套叠 1例 ,提示脂肪瘤 1例。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5例 ,诊断为结肠巨大息肉 2例 ,考虑为结肠良性肿瘤 3例。升结肠 1例 ,肝曲结肠 2例 ,横结肠 2例 ,脾曲结肠 …  相似文献   

6.
经肛门新生儿巨结肠Ⅰ期根治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肛门新生儿巨结肠Ⅰ期根治术与旧术式 (开腹Soave)的比较 ,以及有关经肛门术式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2 0 0 0年 6月~ 2 0 0 2年 1月 15例常见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 ,行经肛门直肠肌鞘内结肠拖出术式 ,用于Ⅰ期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结果 :15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 ,均成功完成经肛门直肠肌鞘内结肠拖出术式。手术时间 (4 3 .6± 0 .6)min ,术中出血 (5 .5± 2 .3 )ml ,全部病例无死亡。术后无粘连性肠梗阻 ,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 ,污粪仅一例。结论 :经肛门新生儿巨结肠Ⅰ期根治术 ,比较开腹Soave术式 ,具有更安全、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袁邵锋  户宪珍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2):1774-1776
[目的]探讨复方聚乙醇电解质散应用于结肠代食管术术前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拟行结肠代食管术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口服行肠道准备,观察组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行肠道准备,比较两组肠道清洁度、不良反应、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整个肠腔清洁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腹胀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87%(10/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40%(23/53)(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32%(6/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30%(15/53),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23%(51/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91%(45/53),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聚乙醇电解质散行肠道准备有助于提高结肠代食管术患者肠道清洁度,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外置修补术在结肠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外置修补术在高危结肠损伤患者中替代结肠造口术的作用。方法  4 8例结肠损伤患者。按Flint法分级 :Ⅰ级 1 2例 ,Ⅱ级 1 9例 ,Ⅲ级 1 7例。一期修补术 2 1例 ,其中Ⅰ级全部 ,Ⅱ级 9例 ;4 8例中外置修补术 1 3例 ,其中Ⅱ级 5例 ,Ⅲ级 8例 ;结肠造口术 1 4例中 ,Ⅱ级 5例 ,Ⅲ级 9例。结果  2 1例一期修补术患者 ,切口感染 2例 (9.5 % ) ,吻合口瘘 2例 (9.5 % ) ,平均住院时间 1 1 .5天。 1 3例外置修补术患者 ,修补处裂开 3例 (2 3% ) ,切口感染 1例 (7.7% ) ,死亡 1例 (7.7% ) ,平均住院时间 2 0 .5天 (P <0 .0 5 )。 1 4例结肠造口术患者 ,切口感染 1例 (7.1 % ) ,造口还纳术后吻合口瘘 1例 (7.1 % ) ,死亡 1例 (7.1 % ) ,平均住院 31天。结论 对需结肠外置的高危肠损伤患者以外置修补术替代结肠造口术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 ,且能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避免结肠造口切除还纳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段食管癌非开胸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4 1例颈段食管癌患者进行非开胸手术治疗 ,其中单独手术治疗者 2 3例 ,术后结合放疗 18例。胃代食管 33例 ,结肠代食管 8例 ,同期行颈廓清扫术 15例。结果 手术加放疗组 3,5年生存率 (5 5 .6 % ,4 6 .7% )均高于单纯放疗 (2 9.5 % ,17.0 % )和单纯手术组 (30 .4 % ,2 0 .0 % ) ,局部复发和淋巴结转移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 手术加放疗对颈段食管癌疗效较好 ,但有效地控制局部复发和颈淋巴结转移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以结肠为替代器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珠江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以结肠为替代器官手术(其中结肠代膀胱59例,结肠代阴道23例)患者82例,分为传统治疗组42例(其中结肠代膀胱30例,结肠代阴道12例)和FTS组40例(其中结肠代膀胱29例,结肠代阴道1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手术并发症(咽喉疼痛、急性胃扩张、肺部感染、吻合口瘘等)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FTS组术后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较传统治疗组缩短,住院费用较传统治疗组降低,咽痛明显减少(P<0.05),但两组患者急性胃扩张、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TS可有效促进结肠替代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且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2021,41(8)
目的 分析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每组44例,改良组予以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常规组予以腹腔镜辅助下常规Soave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肛门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改良组手术时间、肛门解剖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肛门功能恢复优良率(93. 82%,41/44)高于常规组(75. 00%,3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435,P 0. 05)。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6. 82%,3/44)低于常规组(22. 73%,1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423,P 0. 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可缩短肛门解剖时间和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失血量,促进肛门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右半结肠癌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我院 1991~ 2 0 0 0年共收治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右半结肠癌 2 6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9例 ,女 7例。年龄 2 8~ 6 7岁 ,平均为 46 .3岁。发生在盲肠 10例 (38.5 % ) ,升结肠 4例 (5 3.8% ) ,肝曲 2例(7.7% )。 2 6例均有右下腹疼痛病史 ,其中 3例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 ,6例术中发现为结肠癌 ,4例即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2例因病变严重关腹后行二期手术切除 ,2 0例行了单纯阑尾切除术 ,术后因各种症状和体征复诊而发现右半结肠癌 ,其中贫血 7例 (35 % ) ,大便习惯改变 9例 (4 5 % ) ,腹痛 15例(75 % ) ,腹部肿块 3例 (15 %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告残胃食管癌结肠代食管术胸内吻合的治疗效果和应用体会。方法 1992年1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残胃食管中下段癌患者23例,采用左胸、腹部两切口结肠代食管胸内顺蠕动机械吻合的方法重建食管。结果本组患者均行根治性切除,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术后胸内结肠段排空良好,患者反流症状轻。术后长期随访20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55%、3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中下段癌患者的治疗适合选用手术切除病变食管行结肠代食管术,多数患者可采用左结肠动脉供血、横结肠+部分降结肠顺蠕动移植胸内吻合器吻合术。良好的术前肠道准备及术中供血管和结肠段的正确选择和分离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结肠造口早期患者造口护理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iles术是当前治疗直肠癌的可靠手段 ,但却需要使用永久性的结肠造口。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1月 ,我们对结肠造口早期患者的造口护理状况进行评估 ,旨在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1月 ,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和附属第一医院进行门诊复查的结肠造口患者 ,满足以下标准 :Miles术后 1a以内 ,非化疗期间。患者中女 38例(5 2 .1% ) ,男 35例 (47 9% ) ;已婚 6 2例 (84 .9% ) ;高中以上学历 36例 (5 3.4 % ) ;年龄 2 6~ 79岁 ,平…  相似文献   

15.
苏英梅 《临床医学》2013,33(2):125-126
目的探讨结肠代食管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择75例围术期结肠代食管术患者,分A组为对照组33例,不进行护理措施;B组为治疗组42例,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分别给予术前护理、呼吸道护理、并发症护理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B组治疗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手术效果改善,呼吸道感染率降低,手术中疼痛感较低,病情恢复相对于A组对照组较快,并发症发生率为7.1%,低于A组的27.3%。结论对结肠代食管术围术期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恢复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胃双源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术式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2年1月本院食管胃双源病变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行手术治疗,6例行右胸、腹二切口,3例行左胸切口,2例行左胸、腹联合切口,1例行左颈右胸腹三切口;10例行胃代食管术,1例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结肠代食管术,术后瘘发生率16.7%。结论食管胃双源病变,积极的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常用的代食管器官是胃,胃无法代食管,可用空肠、结肠代食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食管微小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及高频电切除治疗的价值。方法  2 0 0 1年 3月~ 2 0 0 3年 3月 ,我院高频电切除治疗食管微小平滑肌瘤共 39例 ,对其临床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食管微小平滑肌瘤以男性患者多见 ,男女性比例 2 .2 5∶1。好发年龄 30~ 6 5岁 (33/ 39,84 .6 % )。临床症状以吞咽困难或进食不畅感 (2 2 / 39,5 6 .4 % )、上腹部疼痛或不适 (2 0 / 39,5 1.3% )、胸骨后不适 (12 / 39,30 .8% )等多见。肿瘤多位于食管中段 (18/ 39,4 6 .2 % )、下段 (17/ 39,4 3.6 % ) ,尤以食管第二生理性狭窄以下多见 (32 / 39,82 .1% )。形态以圆形或椭圆形多见 (34/ 39,87.2 % ) ,广基 (38/ 39,97.4 % ) ,表面光滑 (34/ 39,87.2 % ) ,质硬 (37/ 39,94 .9% ) ,活动度好 (39/ 39,10 0 % ) ,大小平均为 0 .98± 0 .2 8cm。 6例患者超声胃镜声像显示病变多位于超声第 2层 ,低回声、不均匀回声多见 ,境界较清楚。 39例患者术后无食管穿孔、食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创面渗血 1例 (1/ 39,2 .6 % ) ;术后 1月~ 2年复查电子胃镜未见病变再发。结论 食管微小平滑肌瘤早期临床表现多非特异 ;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肠代食管术在治疗食管癌中的应用。方法:对1995—08/2006—10开展的30例结肠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均临床治愈,无手术死亡,并发症率16.7%;0.5a后78%以上的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达到或超过术前,半数以上体重增加或减轻不超过术前的5%。结论:结肠代食管术后生存质量好,虽操作复杂,但只要掌握好适应证,严守操作规程,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安全术式。  相似文献   

19.
食管良性狭窄为消化道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 ,多见于物理化学烧伤和医源性机械性损伤。食管扩张对治疗范围较小 ,程度较轻且病因已祛除者有良好效果 ,否则 ,消化道重建则属必然。结肠代替食管术是Kelling在 1911年首创 ,至今结肠仍然是最常用的食管良性狭窄替代器官[1] ,结肠代食管术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功能恢复较好的外科治疗手段。 2 0 0 1年 12月~ 2 0 0 3年 12月 ,我科应用胸前间隙上徙结肠代食管术治疗了 2例顽固性食管狭窄患者 ,在治疗多节段食管狭窄这一领域发挥了其优势 ,现将治疗与护理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例 1,男 ,36岁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脐部小切口辅助完成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选取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35例,实验组15例行脐部小切口辅助完成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对照组20例行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并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9.5±0.2)和(12.5±1.2)m L ]、结肠切除长度[(36.3±8.2)和(40.3±5.2)cm ]、术后住院时间[(9.2±0.6)和(15.2±0.8)d ]、并发症发生率(0.0%和20.0%)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经肛门结肠拖出术结合脐部小切口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效果理想,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