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背景:采用国际标准的供肾来源,即脑死亡无偿肾脏捐献可缓解目前肾移植中供肾的严重短缺问题。近年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及移植已在中国成功开始实施,但在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移植方面的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在中国的可行性及保证移植成功的必要条件。 方法:总结2007-01/2010-07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12例患者的经验和体会,包括供者/供肾的评估、供肾的摘取与保存、肾移植情况、移植后受者肾功能及并发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等。 结果与结论:12例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受者中10例在移植后2~5 d肾功能恢复正常,移植后14~21 d出院;2例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分别于移植后10,15 d肾功能正常,移植后第28天出院。在2~42个月随访过程中,8例患者肾功能均正常,尿蛋白阴性,已从事正常工作,生活质量良好;2例出现蛋白尿,但肾功能正常;1例肾功能正常,肝功能异常,经治疗好转;1例在术后3个月死于严重肺部感染。提示,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在中国可以得到开展;脑死亡供者必须有满意的血流动力学和尿量及良好的肾功能才能作为理想的肾移植供体;选择最佳移植时机,重视移植后系统性随访,才能确保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脏移植成功。  相似文献   

2.
背景:肾移植后尿瘘发生率较高,不仅影响患者伤口愈合,还可能引起局部及全身感染,严重者导致移植肾丢失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建立尿瘘诊治的规范化标准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意义。 目的:回顾性分析肾移植后95例发生尿瘘患者诊治情况。 方法:95例患者中男59例,女36例;年龄19~61岁,尿瘘发生于移植后1~40 d;单纯性尿瘘74例,复杂性尿瘘21例。根据临床经验和诊治常规,参照由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李黔生等报告的肾移植后尿瘘的定性、定位、定量分类诊断,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五步诊治流程”进行诊断及治疗。 结果与结论:56例采用保守治疗,治愈45例;50例采用手术治疗(含1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者),治愈45例,其余5例中2例因伴发严重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破裂出血而切除移植肾,3例死于重症肺部感染。90例中获长期门诊或信访随访者71例,随访时间2~11年,失访19例。单纯性尿瘘中56例获得随访,其中41例移植肾功能维持正常,10例诊断为慢性移植肾肾病,4例移植肾失功恢复血液透析,1例因肺癌死亡。复杂性尿瘘中15例获得随访,8例移植肾功能正常,4例诊断为慢性移植肾肾病,3例移植肾失功恢复血液透析。证实采用李黔生提出的“五步诊治流程”可有效规范肾移植后尿瘘患者诊治流程,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背景:随着肾移植中肾供体的短缺,“边缘”供肾提供了一条缓解途径。 目的:观察高龄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安全性和中长期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36~64个月的7例≥65岁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供者和受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与结论:供、受者移植后均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受者1周内移植肾功能正常、供者肾功能较术前略有增高、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排斥反应发生。5例人/肾正常存活36~64个月;2例移植后≥1年死亡。供者均正常存活,无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正常。提示≥65岁高龄亲属活体供肾应经过严格筛选,部分可为临床扩大供肾来源。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病是肾移植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作者研究了467例肾移植患者,于移植术后发生神经系统疾患者140例,其中急性脑血管病44例(男30例、女14例),接受移植手术时的年龄为19~61岁,于移植术后6周内发生脑血管病者4例,6周至6月者9例,31例发生于移植术后6月以上。脑卒中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和多囊肾的患者,而于移植术前患者血液透析的维持和高血压、排斥移植物反应、移植肾功能不良等的轻重程度无明显关系。死于中风6例(男4例、女2例)。从移植至中风发生时间多在6周以上。死亡原因:脑出血3例、脑  相似文献   

5.
背景:输尿管梗阻的发生原因有外科技术性、缺血性、周围病变压迫和排斥反应等,其中外科因素最为重要。如何有效降低肾移植后输尿管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其作出及时诊断、处理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的:回顾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23例肾移植后输尿管并发症的诊治情况,分析总结肾移植后输尿管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1998-01/2008-12肾移植患者1 160例的临床资料,肾移植后发生输尿管并发症23例,占1.98%。其中尸体供肾移植共924例,发生移植肾输尿管并发症18例,占1.95%;活体供肾移植236例,发生移植肾输尿管并发症5例,占2.12%。17例行移植肾输尿管膀胱重新吻合术;2例行移植肾输尿管-自体输尿管吻合术;1例行输尿管皮肤造瘘术;1例行移植肾输尿管游离,重新放置输尿管支架管;1例行球囊扩张术;1例行软膀胱镜下逆行输尿管支架管插管治疗。输尿管并发症治疗后复查B超明确肾盂输尿管扩张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23例患者中19例为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2例输尿管坏死,2例输尿管扭曲。治疗后随访3~98个月,其中2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恢复了移植肾肾盂与膀胱的通畅,移植肾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术后4 d内血肌酐浓度下降,术后无复发。1例皮肤造瘘患者术后8年余,移植肾功能正常,定期更换造瘘管。1例扩张及1例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患者治疗后效果欠佳,仍输尿管狭窄,后行手术治疗。提示肾移植后输尿管梗阻病因复杂,以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最常见;外科手术是解除梗阻的主要方法,经及时恰当的外科处理,对移植肾功能的恢复及长期存活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背景:肝、肾移植中,供者肝、肾切取和修复手术中可引起多种类型的肝、肾血管的损伤。同时在术中的分离、牵拉和解剖过程中容易造成损伤,影响供肝和供肾的质量。目前如何修复和处理供者肝、肾血管损伤,以提高供体器官的利用率还是临床难题。 目的:探讨肝、肾移植供体严重血管毁损后进行显微血管重建的价值。 方法:利用发生供体血管严重损伤的3例肝移植和1例肾移植供体,应用显微血管重建技术,对严重毁损的供肝、肾的重要移植血管进行重建,采用常规移植方法完成肝、肾移植,观察疗效。 结果与结论:血管重建后移植物功能和血运良好,肝、肾移植患者术中尿管即引出清凉淡黄色尿液,术后每天尿量1 500~ 2 500 mL,尿色清,颜色淡黄。肝移植患者术后血胆红素正常,引流管内液体胆红素定性未检出胆红素。术后4例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在1.3~2年的随访时间内,4例患者均健康存活,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在各种原因造成的肝、肾供体血管严重毁损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精细的显微血管重建技术挽救血管严重毁损的供肝、肾,以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血管重建;供体;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肝移植;肾移植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后急性排异反应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同种异体肾移植后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是移植肾功能减退和最终移植肾丧失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有效预防和早期发现与治疗急性排异反应是关系到肾脏移植患者能否长期存活的重要问题。 目的:总结肾移植后1个月内急性排异反应患者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体会。 方法:选择首次肾移植患者12例,移植后采用霉酚酸酯+环孢素A+甲泼尼龙三联预防排异反应。当肾移植后3~30 d内出现尿量减少、移植肾区胀痛不适、血肌酐升高、尿蛋白增加等不同临床表现,确诊为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时,先选用甲强龙500 mg/d静脉滴注,连续3 d。然后改甲泼尼龙24 mg口服1次/d,每5~7 d递减4 mg,至8 mg/d维持。 结果与结论:12例患者成功逆转,其中6例甲强龙冲击疗法成功;不能逆转者选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CD3治疗。4例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患者中1例8h内尿量迅速增加,2例24 h内尿量迅速增加,1例72 h后尿量迅速增加;1例选用CD3治疗48 h内尿量迅速增加;1例将环孢素转换为他克莫司治疗,同时服用霉酚酸酯胶囊和甲泼尼龙片。经以上治疗12例患者肾功能逐渐恢复。提示肾移植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急性排异反应成功逆转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背景: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首选疗法,但由于移植风险高,并发症多,国内开展并不广泛。 目的:总结胰液膀胱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长期存活的临床经验,观察其远期效果并分析影响因素。 方法:对15例患者行胰液膀胱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均采用心脏死亡的供体。HLA配型平均为2.13。均选择胰液膀胱引流式和体循环回流血管吻合方式,免疫抑制剂方案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和泼尼松治疗。观察移植后患者移植物肾功能、血糖、淀粉酶等及并发症。 结果与结论:最短随访8.5个月,最长随访105.5个月,平均住院时间为37.7 (13~82) d。移植后13例患者胰腺功能恢复,2例于移植后即切除移植胰腺。移植后除1例患者肾脏功能延迟恢复外,其余患者肾脏功能立即恢复。2例患者因慢性排斥反应丢失移植胰腺和移植肾。移植后主要并发症为排斥反应,返流性胰腺炎和血栓形成。提示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糖尿病并发肾功能衰竭的一种安全而有效地治疗方法,其远期效果理想,完善的围移植期管理、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是影响患者和移植物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背景:肾脏移植患者急性排斥反应已不再成为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延迟肾功能恢复和慢性移植肾肾病仍然是移植患者术后需要面对的问题。 目的:总结分析15例术后发生超延迟肾功能恢复的肾移植患者资料,探讨临床经验及治疗对策。 方法:对肾移植后发生超延迟肾功能恢复患者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患者移植后均采用常规剂量的半量(环孢素A 3.0~4.0 mg/kg,他克莫司0.5~1 mg/kg),并定期监测血药浓度,随时调整免疫用药剂量,采用血液透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分析超延迟肾功能恢复诱因,患者观察患者肾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术中低血压、供肾热缺血时间过长、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环孢素中毒、外科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致移植肾血液灌流不足可能为患者超延迟肾功能恢复的诱因。患者术后由少尿期开始进入多尿期时间最长者为108 d,平均32~108 d。肾功能正常8例(血清肌酐78~135 μmol/L),肾功能轻度异常5例(血清肌酐135~300 μmol/L),血清肌酐> 300 μmol/L者2例。随访时间最长1例11年,至今移植肾功能正常。结果提示,肾移植后尽早行移植肾穿刺活检及移植肾彩超,根据结果采取综合治疗并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使大多数的患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背景:活体供肾移植的数量在部分医院已经超过尸体供肾移植,但其安全性、优越性、手术技巧、其所面临的伦理学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目的:回顾总结同期完成的活体供肾移植及尸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分析不同肾脏来源的肾脏移植术后疗效。 方法:收集2006-01/2008-03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接受活体供肾移植的65例受者、接受尸体供肾移植169 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肾脏来源受者的性别、年龄、HLA 位点配型、手术情况、术中和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免疫抑制方案、肾功能恢复情况及长期随访资料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意义。 结果与结论:65例活体供肾移植手术均获成功,人/肾1年存活率为100%;尸体供肾移植手术成功,2 例因术后3个月出现脑出血等非感染并发症死亡,6例在术后1年内因重症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人/肾1年存活率95.26%。两种不同来源的肾脏移植在并发症以及人/肾1年存活率等指标上活体供肾移植优于尸体供肾移植。活体供肾移植等待时间短,组织配型好,供肾缺血时间短,排斥反应发生少,移植肾存活率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活体;尸体供肾;肾移植;存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临床实践中发现活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并不少见,耐激素导致的排斥反应屡有发生,且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误诊,严重者导致移植失败,影响人/肾长期存活率。 目的:探讨活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临床特点及转归。 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2005-02/2008-09活体肾移植192例和尸体肾移植168例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转归,对活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活体肾移植和尸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及耐激素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8%,46.2%和22.8%,57.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活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时发热,移植肾区疼痛、血尿、尿少等症状及感染、肾周血肿等并发症少于尸体肾移植。活体肾移植19例急性排斥反应经强化治疗全部逆转,而尸体肾移植38例急性排斥反应,35例逆转,2例破裂切除,1例肾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提示,活体肾移植较尸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低,耐激素急性排斥反应少,临床表现轻,易逆转,预后好,同时活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临床表现不典型,耐激素排斥率较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密切观察肾功能变化,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2.
背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常见的肾移植后早期并发症,起病隐匿,进展快,若诊治不及时,死亡率高,认识和掌握肾移植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回顾性分析肾移植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病因、临床特点、诊疗措施及预后。 方法:回顾分析36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收治的肾移植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一般状况、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人、肾预后情况,总结和认识该病诊断干预措施。 结果与结论:36例患者中男22例,女14例,33例痊愈且移植肾功能保持良好,3例患者并发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36例患者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发生在肾移植后6个月内31例,7~18个月5例。15例(41.7%)通过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液或肺组织活检检出卡氏肺孢子虫,21例未检出。多数患者经过减少免疫抑制剂、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及支持治疗后痊愈且移植肾功能良好。提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多发生在肾移植后6个月内,临床症状典型,病原体难以发现,早期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尽早、足量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减少免疫抑制剂,充分的支持治疗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背景:国内活体肾移植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大宗样本的临床资料,为此国内移植专家达成了中国活体供肾移植博鳌会议共识,使活体肾脏移植规范化。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中心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 方法:2006-01/2008-03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69例亲属肾移植受者,其中父母捐赠给孩子39例,孩子捐赠给父母1例,兄弟姐妹间捐赠19例,三代旁系血清7例,夫妻间捐赠3例;ABO血型相同66例,相容3例;HLA无错配5例,2位点错配者31例,1位点错配者32例,4位点错配者1例;取供者左肾66例,取供者右肾3例,均经开放手术取肾。术后采用环孢素/他克莫司+霉酚酸酯/硫唑嘌呤+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 结果与结论:69例受者中,均未发生移植肾失功,1年肾存活率达100%;平均热缺血时间为(3.56±1.42) min,平均冷缺血时间为(45.12±25.34) min,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5.6±7.0) d。肾移植后3个月内出现排斥反应9例,肺部感染2例,肾功能延迟恢复3例,肾动脉狭窄1例,骨髓抑制2例,脑梗死1例,尿瘘1例。提示随着活体肾移植供体严格、全面的评估,活体供肾移植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排斥发生率低等优势,是目前尿毒症患者家庭自救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背景:近年亲属活体间肾移植数量明显增加,供肾者的安全性及亲属活体供肾的移植质量受到日益重视。 目的:总结40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评价其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移植泌尿外科在2007-06/2008-08共完成亲属活体供肾移植40例,回顾分析供、受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同期随机抽取尸肾移植40例,将亲属活体间肾移植受者与尸肾移植受者在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外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供者手术时间仅1.0~2.0 h,供肾热缺血时间15 s左右,冷缺血时间1.0~2.0 h,围手术期间未发生外科及内科并发症。受者术后肾功能恢复快,前3 d尿量500~1 000 mL/h,1周左右血肌酐水平均可降至正常。随访至今,所有供、受者均正常生存,移植肾功能均保持在正常范围。活体肾移植受者在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尸肾移植。开放切取供肾手术时间短、热缺血时间短,在手术安全性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关健词: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供肾切取方式;临床分析;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尿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 [方法]对16例肾移植术后尿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尿瘘发生率为1.26%,13例单纯性尿瘘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成功11例,2例因输尿管远端坏死保守治疗失败,行移植肾输尿管膀胱再吻合及带蒂大网膜修补后治愈,尿瘘保守治疗成功率84.6%;3例复杂性尿瘘患者采用带蒂大网膜移植修补,均1次手术成功。 [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尿瘘患者应高度重视和积极治疗,早期诊断,选择正确治疗措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利用大网膜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带蒂大网膜修补肾移植术后复杂性尿瘘和单纯性尿瘘保守治疗失败后病例具有取材方便、组织修复快、尿瘘复发率低的特点,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体液性排斥以激素耐受和难治性为其显著的特点,常常发生在免疫高敏的受者身上。 目的:对肾功能不全移植肾进行常规穿刺病理活检,根据病理诊断观察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分析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的安全性。 方法:选取肾移植后有移植肾穿刺活检指征的患者84例,在B超引导下应用BARD(美国)活检穿刺针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活检组织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化学染色,同时常规行C4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依据Banff’05标准进行病理分型,根据病理状态明确诊断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84例患者除1例由于组织少难以诊断,其余病理诊断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5例,慢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2例,C4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16例。经过治疗8例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患者中4例移植肾功能得以恢复,3例未恢复,1例移植肾失功,移植肾切除。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表明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对移植肾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蔡明  石炳毅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53):10545-10548
目的:通过在活体供肾摘取后对供者孤肾功能进行全面性、规律性、连续性地评估,了解供者孤肾在活体供肾摘取后的功能变化,从而分析活体供肾摘取的临床可行性。 方法:选择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117例,肾摘取后通过连续监测血清肌酐水平、肾小球滤过率、尿常规及血压水平等各项指标,并在出院后坚持随访,全面评估供者孤肾在活体供肾摘取后的变化及供者的全身健康状况。 结果:117例活体供肾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其中2例肾摘取后围手术期出现药物过敏反应;8例肾摘取后尿常规镜检有红细胞;5例出现微量蛋白尿;15例出现尿路感染;3例围手术期出现情绪焦虑,对自身健康状况表示担心;22例围手术期出现切口疼痛或不适;19例出现血压轻度增高,但均在正常血压范围内。所有供者肾摘取后均出现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下降4~25 mL/min,平均(9.4±4.7) mL/min,均未超出正常肾小球滤过率范围。所有供者肾摘取后均出现血清肌酐升高,43例在供肾后2个月时仍超过正常水平;在肌酐增长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程度的比较中,左侧与右侧孤肾、男性与女性供者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但50岁以上供者肌酐水平高于50岁以下供者(P < 0.01)。所有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除外5例肌酐水平至今仍异常,但均稳定在135 μmol/L以内。 结论:供者孤肾在活体供肾摘取后各项监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变化,甚至在短期内超出正常水平,但这些指标变化并不影响孤肾的整体功能,不影响供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从临床角度分析,活体供肾移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肾移植后眼部并发症主要与年龄、引起肾功能衰竭的原发病、体内毒性物质的长期累积及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有关。肾移植前透析时间对移植后某些眼部并发症是否有影响有待验证。 目的:探讨肾移植前透析时间对移植后眼部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择159例肾移植后门诊随访患者,男108例,女51例,年龄(40.3±8.7)岁;肾移植时间为(3.8±2.1)年,肾移植前透析时间为(2.7±1.9)年;尸体肾移植81例,亲属肾移植78例。调查108例眼部并发症情况,对肾移植前不同透析时间移植后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卡方检验及卡方线性趋势检验。 结果与结论:159例肾移植患者中,83例(52.2%)患者至少存在一处眼部并发症,余下的76例(47.8%)患者眼部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为睑裂斑/结膜变性,构成比为33.3%;其次为白内障,构成比为26.3%,主要表现为晶状体后极部后囊下出现灰白色颗粒状、斑块状混浊,可见空泡和水隙。4例(3.5%)青光眼患者经房角镜检查前房角均为开角,视野检查发现旁中心暗点1例,弓形暗点2例,鼻侧阶梯1例。结果显示肾移植前透析时间与移植后青光眼的发生有关,透析时间越久青光眼的发生率越高。 关键词:血液透析;眼;肾移植;并发症;器官移植  相似文献   

19.
背景:国内活体器官供者的安全性令人关注,供者移植后并发症,受者移植效果不理想或失败的病例有所发生。因此,必须重视活体肾移植,保证供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肾移植的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38对亲属活体肾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经验。38例供者移植前明确身份,完善检查,充分告知治疗方案,合理手术。38例受者移植前充分透析,改善全身状况后行肾移植,移植后给予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霉酚酸酯、皮质激素的三联基础免疫抑制方案治疗。观察肾移植后供受者肾功能变化、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等待时间短、花费较少、长期存活率高的优势是明显的,供者的近期和远期风险都很小。尽管如此,进行亲属活体肾移植仍要充分评估供受者的风险,保证供受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分析12例平均年龄(15±1)岁儿童肾移植患儿临床资料,探讨儿童肾移植临床特点及外科移植技巧。移植前静脉输入胶体液维持血压,移植中供肾动脉与髂总动脉作端侧吻合,观察移植后肾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12例移植过程顺利,移植肾灌注良好,未出现吻合口狭窄、栓塞等并发症,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提示肾移植是治疗儿童终末期肾病的较理想手段,严格的配型选择、适宜的移植方式和围移植期处理,恰当的免疫抑制策略和良好的依从性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