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胸、食管超声检测高血压病患者左心耳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采用经胸、食管超声心动图 (TTE ,TEE)技术检测高血压病患者左心耳功能。方法 测定 2 6例健康人和 2 8例高血压病患者左心耳最大容积、最小容积、左心耳容积变化率和充盈血流速度峰值、排空血流速度峰值 ,并将高血压病患者按左房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分为 2组。结果 随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和左心耳渐扩大 ,其容积变化率下降 ,血流频谱形态改变及血流峰速降低 ,经TEE虽然较TTE检查图像清晰 ,但TTE更方便、易行。结论 应用TTE及TEE技术检测高血压病患者左心耳功能可预测高血压病病情 ,判断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非瓣膜性房颤复律后左心房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将28例患者随机分成Ⅰ、Ⅱ两组,Ⅰ组服用缬沙坦,40mg,1次/d,Ⅱ组服用安慰剂,时间均为3个月。超声观察了28例患者经药物复律后第1,15,30天时二尖瓣的血流特点。结果①Ⅰ、Ⅱ两组患者复律后2周内的房缩期二尖瓣峰速血流、速度积分均较显著增大,且此后两周内渐渐增大,而同期的左室舒张早中期血流蜂速、速度积分减小。②Ⅰ、Ⅱ两组患者间复律后第1,15天时的房缩期二尖瓣峰速血流、速度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患者复律后第30天时的房缩期二尖瓣峰速血流、速度积分均较Ⅱ组显著增大(P<0.05)。③复律前两组患者之间的左室舒张末容积、EF、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律后30d时Ⅰ组患者的EF较Ⅱ组显著增大(P<0.05),但两组间的FS、左室舒张末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复律后左房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孙少喜  罗苑苑  李蘅  胡兆霆  侯庆臻  彭健 《广东医学》2011,32(10):1256-1258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射频前后左房结构和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52例PAF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6个月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LAD)、左房面积(LAA)和左房容积(LAV),记录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流速(VA)、左房射血力(LAF),同时使用组织多普勒记录二尖瓣前...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经食管三维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颤患者左心耳及左心房容积与功能。方法:将112例房 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rAF)组(80例)和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PerAF)组 (32例),对照组为40例非房颤患者。收集各组临床资料,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前后径(LAD), 左心房容积 (LA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 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耳最大排空速度 (LAAeV),左心耳最大充盈速度(LAAf V),左心耳最大容积(LAAVmax),左心耳最小容积(LAAVmin);计算左心房容积 指数(LA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rAF组的LAAEF,LAAeV, LAAf V明显降低,LAD,LAV,LAVI,LAAVmax, LAAVmin明显增大(P<0.05);与ParAF组相比,PerAF组的LAAEF, LAAeV,LAAf V亦明显降低,LAD,LAV,LAVI,LAAVmax,LAAVmin亦明显增大(P<0.05);两组LVEDV, LVESV, 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能证实房颤患者左心房容积增大,经食道三维超声心 动图评估能证实房颤患者左心耳扩大,提示左心耳功能减低,且PerAF患者变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非风湿性房颤 (NRH AF)患者经心律平和比索洛尔复律后左房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利用超声多普勒观察了 2 3例NRH AF患者分别服用心律平和比索洛尔复律后第 1、30天的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MIF)和肺静脉血流 (PVF)变化 ,并与 15例正常人比较。结果  10 0 % (2 3/ 2 3)的患者复律后第 1天A、Z波可探及。两组患者间复律后第 1天的房缩期二尖瓣血流峰速 (Ap1d)、速度积分 (Ai1d)和房缩期肺静脉返转血流峰速(Zp1d)、速度积分 (Zi1d)无显著性差异 ,但均较正常显著减小 (P <0 .0 1)。此后两组患者的Ap、Ai、Zp、Zi都程度不同的增大。但复律后第 30天时两组患者的Ap、Ai、Zp、Zi都仍较正常组显著减小 (P <0 .0 5 )。与心律平组患者相比 ,比索洛尔组第 30天时的Ap30d显著减小 ,且 1个月内Ap、Ai、Zp、Zi的变化率 (△X)也均显著减小 (P <0 .0 5 )。结论 :NRH AF患者经心律平或比索洛尔复律后 1个月内左房收缩功能均不能完全恢复 ,从复律后左房机械收缩功能的改变来看 ,心律平疗效优于比索洛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速房颤患者复律前后患者左房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52例快速房颤患者复律前后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和肺静脉口血流频谱。结果:复律后即刻、1天时和复律前对比,心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二尖瓣口血流频谱中的舒张晚期A波流速、积分和肺静脉口血流频谱中的左心房收缩期逆向波流速、积分开始趋向好转(P0.05);复律后1周至1个月时逐步增高(P0.05);收缩期S波流速积分、收缩期和舒张期的流速比值、收缩期充盈分数也都呈现明显的增高趋势(P0.05),而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晚期A波的流速比值和肺静脉口血流频谱的舒张期D波流速开始降低(P0.05)。1个月时的监测指标与复律后即刻比较,二尖瓣口血流频谱的舒张晚期A波流速、积分与肺静脉口血流频谱的左心房收缩期逆向波流速和积分、收缩期S波流速和积分、流速比值、收缩期充盈分数均有不同程度增高;而二尖瓣口血流频谱的舒张早期E波流速和积分、流速比值有所降低;左心房前后径缩小(P0.05)。结论:房颤时左心房压力增加,复律后1个月时,左房血流动力学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患者术后自动恢复窦性心律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自动恢复窦性心律的可能因素.方法:选择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患者515例,术前心电图检查均示有房颤,按照术后自动恢复窦性心律情况分为非自动恢复窦律对照组及自动恢复窦律组(组Ⅰ:术后3 d复发房颤组;组Ⅱ:术后7 d复发房颤组;组Ⅲ:术后2周复发房颤组;组Ⅳ:术后2周仍保持窦性心律组),对左房内径(LAD)、右房内径(RAD)、右房容积(RAV)、左房容积(LAV)、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等超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组Ⅲ、组Ⅳ的 LAD、LAV明显低于非自动复律组(P<0.01),而EF、FS则明显高于非自动复律组(P<0.01).结论:从心脏超声指标分析,风心病瓣膜置换术后房颤自动恢复窦性心律情况与左房大小及心功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方法:使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RT-3DE分别测量28例CHF患者和31例正常人的左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及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计算左房各期的射血分数(LAEF)和左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二维超声心动图频谱多普勒(PW)测量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E峰,用组织多普勒成像(PW-TDI)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计算E/e’。结果: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体表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测量两组患者LAVmax相关性显著;两组的LAVI与E/e’相关性显著。结论:RT-3DE能定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房容积和功能,对判断左室舒张功能及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阵发性房颤(PAF)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术)治疗对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3例PAF患者行CPVI术,超声心动图测定术前及术后3天、6个月时左心房内径(LAD)、左心房面积(LAA)、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收缩期前容积(LAVp)、最小容积(LAVmin),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流速(VA)、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主动射血分数(LAAEF)、扩张指数(Laexp I)。结果 63例患者中54例于术后6个月时仍维持窦性心律,维持窦性心律者LAD、LAA、LAVmax、LAVp、LAVmin对比术前减小(P<0.05);VA、LAAEF术后3天降低(P<0.05),6个月对比术前无变化(P>0.05);Laexp I、LAPEF术后3天及6个月时均无改变(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左心房结构逆重构,早期辅泵功能下降,6个月时左心房功能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房构型超声标化指标与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例正常成人,40例高血压患者(Ⅰ级舒张功能障碍及Ⅱ级舒张功能障碍各20例)。心电触发二维切面测量左房最大内径(LAD)和容积(LAV),用体表面积标化出左房内径指数(LADi)和容积指数(LAVi)。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A峰。组织多普勒测量左室侧壁二尖瓣环运动频谱e及a,计算E/A、e/a及E/e比值。观察各组各项指标的变化以及左房构型指标与舒张功能的关系。结果:高血压患者左房增大,LAV、LADi、LAVi在高血压A、B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LAD在高血压A、B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高血压组左房构型指标LADi、LAV与E/e比值中度相关,LAVi与E/e比值强相关。结论:按体表面积标化的LADi、LAVi,特别是LAVi,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确定窦性节律伴左心室功能障碍的卒中患者中左心房超声自发性显影(SEC)或血栓形成的预测指标。在500例卒中患者中,48例窦性节律伴左心室射血分数(EF)降低至≤45%的患者接受了检查。10例患者出现了SEC或血栓。出现SEC或血栓的患者左房内径较大(47±4m m vs42±6m m,P<0.05),EF较低(30%±9%vs38%±8%,P<0.01),左心耳(LAA)血流速度较低(42±13cm/s vs61±17cm/s,P<0.01)。多变量分析显示,EF≤35%和LAA血流速度≤55cm/s可以作为SEC或血栓的预测指标(P<0.05)。窦性心率伴左心室EF中至重度降低的卒中患者具有左心房源性栓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不同病因大心脏心功能不全时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大心脏、心功能不全,且常规血流多普勒二尖瓣下舒张期血流峰速E峰/A峰>1患者80例分成缺血性心肌病组和原发性心肌病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测量左室舒张期内径,左房、右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口舒张期早期血流峰速E峰、舒张晚期血流峰速A峰和E/A,二尖瓣环部室间隔侧组织多普勒舒张期运动频谱,舒张早期Em峰、舒张晚期Am峰和Em/Am,对两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两组左房、左室内径相近,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A均>1的情况下,Em/Am缺血性心肌病组绝大多数患者<1,原发性心肌病组大多数患者>1。结论:组织多普勒对大心脏心功能不全患者病因难以认定可提供诊断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复律后心房肌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以探讨房颤复律后心房组织学重构逆转与心房肌细胞凋亡关系.方法:18只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窦性心律组(A组);慢性房颤组(B组);房颤后恢复窦性心律组(C组).三组均行开胸手术,左心耳缝入起搏电极,A组不起搏,3个月后处死;B、C组持续快速起搏(400±10次/min)制作慢性房颤模型,B组起搏3个月后处死;C组起搏3个月后停止起搏,用心律平静脉注射或直流电复律,维持窦律3个月后处死.取左心房组织,用TUNEL法标记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房肌细胞凋亡.结果:慢性房颤组左房心肌细胞凋亡比窦性心律组显著增高(P<0.05),房颤后复律组左房心肌细胞凋亡仍高于窦性心律组,但比慢性房颤组有所下降(P<0.05).结论:房颤复律前后心房肌细胞凋亡水平随心房组织学重构的进展而升高,随重构的逆转而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5):31-34
目的 探讨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预测房颤(AF)患者左心房(LA)/左心耳(LAA)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5 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明确为LA/LAA血栓AF 患者,归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血栓的AF 患者45 例,归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资料差异,分析LAVI 预测LA/LAA 的临床价值,探讨影响LA/LAA 血栓的临床因素。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房颤病程、CHA2DS2-VASc 评分、LAV、LAD、LAVI 及LAAW 增加,但LVEF 下降;②LAVI 预测LA/LAA 血栓的价值曲线下面积(95%CI)为0.81(0.71~0.91),最佳诊断界值为29.48 mL/m2,敏感性及特异性(95%CI)为0.68(0.55~0.73)和0.77(0.69~0.85);LAVI、LAD、LAV 及房颤病程与LA/LAA 血栓有关(OR=3.33、2.24、1.55 及1.14)。结论 LAVI是LA/LAA 血栓形成的预测指标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左心耳充盈排空功能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超声组织速度显像(TVI)技术对持续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充盈和排空功能变化特点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9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房颤组)和31例对照者(对照组),在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条件下获取左心耳超声图像,应用TVI技术对左心耳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PSV)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PDVE)及其相关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左心耳壁顶部PSV和PDVs高于其余节段(P〈0.05),房颤组左心耳壁各节段PSV和PDVE较对照组均降低(P〈0.01)。对照组心耳顶部PSV与左心耳面积变化率(LAA—EF)和左心耳充盈速度(LAA—EV)呈正相关(r=0.656、0.712,P〈0.001),房颤组心耳顶部PSV与左房腔内径(LADd)呈线性负相关(r=-0.66,P〈0.001)。结论:TVI技术可定量评价左心耳排空及充盈功能,左心耳顶部PSV是反映左心耳整体排空功能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培哚普利联用胺碘酮在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4例持续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药物或电复律后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26)、胺碘酮加培哚普利组(Ⅱ组,n=28),治疗随访时间为1年,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 治疗12个月后,Ⅰ组左心房内径大于Ⅱ组(P<0.05).Ⅰ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 胺碘酮联用培哚普利在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在预防心房颤动复律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将近2年收治的持续性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复律当日始至6个月,给予胺碘酮0·2g,日1次口服;Ⅱ组:复律当日始至6个月,给予胺碘酮0·2g和贝那普利10mg,各每日1次口服。自复律后1、2周及1、3、6个月后分别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及患者在非随诊日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即行心电图检查,以检测是否有房颤复发。复律次日及6个月后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共56例完成整个观察过程。Ⅰ组27例中9例(33·3%)房颤复发,Ⅱ组29例中4例(13·8%)房颤复发,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2)治疗6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测得Ⅰ组LAD、LVEF治疗前后无变化(P>0·05),Ⅱ组LAD、LVEF明显改善(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预防持续性房颤复律后复发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倍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对持续性房颤复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均采用胺碘酮或电复律进行复律。对照组在治疗前14天及治疗后采用单倍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观察组在治疗前14天及治疗后采用双倍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观察治疗后1、3、6个月时心房颤动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服药后6个月检测左房内径,抽血测定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对照组成功复律33例(76.7%),观察组成功复律39例(9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3、6个月时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左房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后hs-CRP和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加明显(P<0.05)。结论双倍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可以明显提高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复律成功率,更好地维持窦性心律,减轻心房重构,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左心耳功能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中出现左房血栓的预测能力。方法 应用二维多平面经食道超声检查 87例二尖瓣狭窄病患 ,按左房有无血栓分成两组 ,比较分析左心耳的血流。结果 左心耳处缺乏活跃的血流 ,使二尖瓣狭窄患者出现左房血栓的危险性大为升高 (P <0 0 1)。结论 左心耳功能情况与二尖瓣狭窄患者出现左房血栓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左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术后房颤的相关性,评价其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97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前常规检查超声心动图,应用三维超声测量左房容积(left atrial volum,LAV),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标准化体表面积(standardized surface area,BSA)。按术后是否发生房颤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对2组患者左房容积指数、年龄、病史、术前用药、超声心动图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按LAVI ≥ 32 ml/m2进行分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房颤发生情况。 结果 房颤组与非房颤组在左房容积指数、年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心房容积指数、年龄为OPCABG术后房颤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LAVI ≥ 32 ml/m2的患者,OPCABG术后房颤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AVI是OPCABG术后房颤的预测因子,可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治疗术后房颤,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