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细胞化学方法对小鼠肾上腺皮质细胞溶酶体酸性磷酸酶(AcPase)反应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讨论了初级溶酶体与次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与脂滴及脂褐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是从前列腺组织中分离、纯化的分子量为 340 0 0的糖蛋白 ,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 ,可由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和前列腺癌细胞产生 ,存在于精液、前列腺液、血清及尿中 ,前列腺特异抗原有一定的器官特异性 ,尤其对前列腺癌的患者 ,它的敏感性和阳性率均高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的测定 ,所以此项目的开展给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是一种由前列腺分泌的单链糖蛋白,分子量约为34KD,其主要功能是防止精液凝固,它存在于前列腺管的上皮细胞中,在前列腺癌时可见其血清水平明显升高。血清PSA测定是检测前列腺疾病尤其是诊断前列腺癌并观察疗效的指标之一,在估价前列腺癌行外科切除术后的效果及检测有无复发方面,它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rostateAcid Phosphatase,PAP)。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从前列腺组织中分离、纯化的分子量为34 000的糖蛋白,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可由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和前列腺癌细胞产生,存在于精液、前列腺液、血清及尿中,前列腺特异抗原有一定的器官特异性,尤其对前列腺癌的患者,它的敏感性和阳性率均高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的测定,所以此项目的开展给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IAP)家族的新成员Livin及其两种异构体Livin α和Livin β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26例前列腺癌、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和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Livin α和Livin β的表达.结果:26例前列腺癌组织中Livin α表达阳性率为65.38%,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0.00%,而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均不表达,Livin β在前列腺癌组织及良性前列腺增生和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均不表达.Livin α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率与在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而存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同时Livin α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Livin α存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高表达及与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往的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组织中TNF-α活性增加,且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目的是检测TNF-α的两个下游因子NF-kB和IL-12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分析发现,NF-kB的两个最常见亚基p65和p50,在正常前列腺和前列腺良性增生的腺上皮和小管上皮细胞浆中表达,而在前列腺恶性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前述组织.  相似文献   

7.
大白鼠前列腺上皮细胞的酸性磷酸酶及氨基肽酶的定位国外有报导。与上皮细胞氧化代谢有关的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在大鼠前列腺也较强。Milton 等曾就大白鼠前列腺的 SDH 进行了光镜组织化学的研究,而对大白鼠前列腺上皮细胞 SDH 的电镜观察尚未见文献报导。本文曾就老年大白鼠腹、背侧前列腺分别进行了微细观察及 SDH 酶活性定位的光镜和电镜观察。为前列腺的上皮细胞增生提  相似文献   

8.
大豆异黄酮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补充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的影响。方法 :应用丙酸睾酮诱导大鼠前列腺增生 ,观察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大豆异黄酮组大鼠前列腺的湿重、前列腺指数、形态学、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及酸性磷酸酶改变。结果 :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前叶前列腺湿重及前列腺指数、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均显著低于模型组 (P <0 .0 5 ) ;②中、高剂量组大鼠前叶前列腺湿重及前列腺指数和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 (P <0 .0 5 )。结论 :大豆异黄酮可显著抑制大鼠前列腺增生 ,抑制酸性磷酸酶水平的升高 ,且呈剂量依赖性。大豆异黄酮可能对预防和辅助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及人口老年化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早期、简单、准确、迅速检测前列腺癌以及对前列腺癌术后的监测 ,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前列腺癌的瘤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及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PSM)作一综述。一、PSA的分子类型PSA是由人前列腺上皮细胞合成的一种主要蛋白质 ,存在于正常前列腺组织、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息肉、前列腺癌组织和精液当中。PSA在男性血液中以不同形式存在 :①大部分PSA与蛋白酶抑制剂抗糜蛋白酶形成结合型PSA(PSA ACT) ,小部分为游离型PSA(fPS…  相似文献   

10.
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发病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发病现状。方法:调查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87所医院1997年泌尿外科住院病人中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所占的比例及北京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1951~1997年间住院病人中以上两病构成比变化。结果:全国187所医院1997年泌尿外科住院病人9574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5459例(16.1%),前列腺癌1389例(1.5%)。所有医院都认为无论良性前列腺增生还是前列腺癌近年都有明显增长。北京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50年代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分别占住院病人7.6%和0.6%;90年代分别上升至18.5%和3.4%。结论: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已成为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前列腺癌的发生虽有增长仍远低于欧美国家。  相似文献   

11.
45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和42例前列腺癌,伴有腺上皮不典型增生15例,约半数以上Ⅱ-Ⅲ°肿大呈结节状,有的结节内同时可见腺癌和部分不典型增生的腺上皮细胞,说明前列腺癌发生与前列腺增生产间有一定的形态学联系。  相似文献   

12.
45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和42例前列腺癌,伴有腺上皮不典型增生15例,约半数以上Ⅱ-Ⅲ°肿大呈结节状,有的结节内同时可见腺癌和部分不典型增生的腺上皮细胞,说明前列腺癌发生与前列腺增生间有一定的形态学联系。  相似文献   

13.
周伟平 《中外医疗》2010,29(15):34-35
目的对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进行分析,以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送检病理的39例前列腺癌患者及同期9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前列腺癌39例,表现为正常大腺泡结消失、基底细胞消失、组织结构异常、核间变和间质浸润等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显示p504s阳性率97.5%,p63均阴性,CK34βE12局灶阳性率2.5%。而良性前列腺增生92例,存在基底细胞层,仅偶见少数腺上皮细胞核仁增大;免疫组化显示CK34βE12和p63均阳性,p504s局灶弱阳性率5%。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PSA血清学检测值对照,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合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免疫组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对提高前列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曹旭  闻霞 《中国厂矿医学》2001,14(6):470-471
偶发前列腺癌是指良性前列腺疾病行前列腺切除术的标本组织病理检查诊断的前列腺癌。自 1995年 1月~2 0 0 0年 1月 ,我院收治前列腺增生症行前列腺切除术 191例 (包括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 10 3例 ,TURP88例 ) ,术后病理学检查发现 9例偶发前列腺癌 (行TURP6例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 3例 ) ,均为腺癌。发病率占 4.71%。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 ,年龄 5 8岁~ 72岁 ,平均年龄6 7岁。术前直肠指诊前列腺增生Ⅰ度 2例 ,Ⅱ度 6例 ,Ⅲ度 1例。腹部B超 9例均提示前列腺增生。 9例术前酸性磷酸酶 (PA…  相似文献   

15.
最近前列腺性酸性磷酸酶得以提纯,使血清中前列腺性酸性磷酸酶的测定方法敏感性提高,阳性率达80%,能够发现较多的B期前列腺癌。前列腺性酸性磷酸酶也可作为治疗疗效的观察指标。今后的任务是寻找发现更早期前列腺癌(A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MSCT征象,分析MSCT对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肿瘤患者各5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总结MSCT图像特征,计算MSCT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MSCT对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正确率为98.11%(52/53),MSCT对前列腺癌诊断正确率为92.45%(49/53),与临床检查结果对比,MSCT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的诊断正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前列腺癌患者病灶外形呈结节状或片状,平扫显示均匀软组织密度影,膀胱壁出现不规则增厚,膀胱精囊三角区域基本消失,同时与膀胱界限模糊,增强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均可见强化均匀,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最大强化幅值分别为(45.12±10.01)HU、(45.42±9.74)HU,并未见明显差异(P>0.05)。前列腺癌以Ⅱ型和Ⅲ型为主,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强化曲线以I型为主,良性前列腺增生增强后可见增生的中央腺体和低密度外周带。结论MSCT可有效显示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可有效鉴别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在不同前列腺组织中表达情况.方法 运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检测来源于正常前列腺(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BPH细胞株(13例)、前列腺癌及前列腺癌细胞株(8例)的上皮细胞中SLPI mRNA表达水平;运用蛋白印迹方法 (westem blot)检测不同前列腺组织的上皮细胞中SLPI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分析正常前列腺(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50例)、前列腺癌(103例)组织中SLPI表达水平.根据染色强度及阳性率,分为四个等级,进行分析.结果 SLPI mRNA水平在肿瘤上皮中下调表达,在正常组织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未发现表达差异.Westem blot结果 提示SLPI在前列腺肿瘤上皮中表达下调.免疫组化证实SLPI在前列腺肿瘤中表达低于良性前列腺组织,SLPI表达水平在正常前列腺组织和良性增生前列腺组织中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SLPI在前列腺肿瘤组织中表达下调,提示SLPI在前列癌的发生和进展中可能扮演一定角色.  相似文献   

18.
VEGF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生与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对30例前列腺癌、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6例正常前列腺标本进行原位杂交染色,然后行图像分析,观察VEGF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前列腺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低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前列腺癌的血管生成相关。结论VEGF在前列腺癌血管生成、癌细胞转移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上皮细胞。方法:利用良性前列腺增生上皮细胞比重大的特点,将消化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自然沉淀获得前列腺上皮细胞;并通过特定的培养基进一步纯化,选择性培养所获细胞;最后,通过形态观察、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鉴定上皮细胞。结果:成功培养出良性前列腺增生上皮细胞。结论:建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上皮细胞的分离、纯化及培养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正> 前列腺偶发癌(IDPC)是指国良性前列腺疾病行前列腺切除的标本中偶然发现的前列腺癌(PC)。我科自1984年1月~1996年6月共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398例,其中10例病理检查报告为前列腺癌,发病率为2.51%,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例,年龄60~79岁,病程1~10年.6例曾因尿潴留行保留导尿1~3次.行注射硬化剂治疗和微波治疗各1例.直肠指诊:前列腺Ⅱ度增生7例,Ⅱ度增生3例,均未们及结节。术前B超测残余尿110~430ml,平均170ml。两例合并中度肾积水。术前9例行酸性磷酸酶(ACP)检查,5例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检查,4例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查,结果均正常.10例均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有单个或多个腺性癌灶,部分伴有不典型增生区带,其中高分化腺癌2例,中分化腺癌3例,低分化腺癌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