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中医分型微观辨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具有悠久的历史,采用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中医药诊疗优势的进一步发挥。现将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中医分型的微观辨证研究综述如下。 1 与肝功能的关系 肝功能检验对肝病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价值。朱氏[1]等对89例6种证型(肝郁脾虚型、湿热内蕴型、气滞血瘀型、水湿内停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肝硬化患者血清AST、ALT检测及AST/ALT比值分析显示,AST、ALT及AST/ALT比值均高于正常,其升高幅度以肝郁脾虚型为最低,以肝肾阴虚型(AST、ALT及AST/ALT)和气滞血瘀…  相似文献   

2.
中草药防治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肝细胞损伤后的修复机制,是慢性肝脏疾病共同的病理改变。肝纤维化时肝细胞减少,肝细胞外基质大量充填,这一过程受肝内外许多因子的调节。肝纤维化是肝病治疗中的难点和热点,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肝纤维化药物较少,近年来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实验和临床研究逐渐开展起来,已有部分药物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展示了良好的前景。本文拟从中药有效成分、单味药及复方制剂几个方面就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作一综述。1 中药有效成分1.1 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汉防己甲素是从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等根中提取的…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肝纤维化的中医论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肝纤维化的治疗主要在祛除疫毒湿热,理气化瘀散结,扶正.  相似文献   

4.
肝脏纤维化是一种损伤愈合反应,各种原因的肝损伤均可以导致肝脏纤维化的启动。肝损伤造成的肝细胞坏死、凋亡、炎症细胞浸润和细胞外基质的改变会刺激肝纤维化形成。肝脏纤维化机制涉及到复杂的调控系统,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防治肝纤维化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草药防治肝纤维化实验研究概况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李兆健关键词:肝纤维化中草药防治肝纤维化实验研究是十余年来在国内活跃开展的一研究新领域,多采用在临床慢性肝病治疗中验效的方药,从单味药、复方及其有效成份三方面入手,初步发现活血化瘀与扶正补虚...  相似文献   

6.
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纤维化中医方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二甲基亚硝胺(DMN)大鼠肝纤维化的中医方证。方法:腹腔注射法制备DMN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采用5首不同功效的经典方治疗两周,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肝功能变化。结果:造模4周后大鼠形成典型小结节性肝硬化,6周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损伤较4周时有所缓解。与6周模型组相比,茵陈蒿汤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Hyp含量及肝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黄芪汤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Hyp古量亦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茵陈蒿汤、黄芪汤能够有效逆转DMN大鼠肝纤维化,成型期DMN肝纤维化大鼠的主要中医方证为湿热、瘀热内蕴兼气虚。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中问环节。现代医学认为,肝纤维化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一过程是否进行性进展,与致肝损伤因素是否存在,以及肝损伤病变是否继续发展有关。从病因上讲,肝纤维化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血吸虫、中毒(酒精、化学药物、金属元素有害物等)、心源性等因素有关。本病属祖国医学“积聚”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形成多由湿热阻滞、情志郁结、饮食不节损伤肝、脾、肾三脏,以致气滞、血瘀而发病。特点多为本虚标实。笔根据肝纤维化不同的症状、体征,结合不同病因病机,采取不同方法辨证施治。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浅析中医对肝纤维化的认识及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9.
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王玉玫,谢碧红,马健,赵晔,邢士杰,谢晶日,张宝文,邓岚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导致的组织学检查作出的形态学诊断,就其病理学特征为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多,形成细小的条索和菲薄的间隔或由汇管区向小叶内延伸,但并无假小...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肝纤维化 (HepaticFibrosis)是一切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 ,亦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变发展的必经阶段。其发生基本途径是 :通过细胞因子 (Cyto kines)及其网络 (Network)的调控 ,激活肝星状细胞(HSC) ,致使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 (ECM)各成分合成增多 ,降解相对不足 ,并在肝内过度沉积而引起肝纤维化[1] 。肝纤维化是可逆性病变[2 ] ,而肝硬化则不可逆转。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调节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 ,但在阻断肝纤维化上仍缺乏有效措施。而中医药在逆转肝纤维…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的中医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以下简称肝纤维化)是乙肝病毒对人体肝脏造成的不可逆损害过程中的可逆性阶段。如能及时、正确的治疗,就可减轻乙肝病毒对人体的损害,达到延长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目前西医对肝纤维化的治疗,还是一道尚需攻克的难题。因此诸多学者转向寻求中医中药的方法,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疗效不确切、不稳定的问题。我们通过借助现代科学对乙型肝炎的认识,运用中医五行理论来探讨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试图以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1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因学原理肝纤维化的产生有内外两方…  相似文献   

12.
郑黎明  裘璟 《中医研究》2002,15(1):43-43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病理学基础 ,抗纤维化在慢性肝病的防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科近 3年来对自拟软肝汤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临床研究部分患者 ,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3 2例患者 ,均符合 1 995年 5月北京全国肝炎会议、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 ,病程 2~ 2 1年 ,年龄 3 1~ 62岁 ,病因均为乙型肝炎。B超、CT扫描显示早期肝硬化、肝弥漫性病变为 1 9例 ,患者表现为胸胁刺痛、痛处不移、入夜尤甚、纳呆、便溏、舌质黯、脉涩、肝纤维化指标因子 2项以上增高 (肝纤维化测定正常标准为L…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患者肝脏最重要的组织学改变 ,是最终演变成肝硬化的必由之路。其主要发病机制是肝细胞外基质 (ECM )的过度增多和异常沉积。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调节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 ,但在阻断肝纤维化上仍缺乏有效的措施。而中医药在逆转纤维化及改善临床症状上展示了良好的前景 ,较西医治疗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现将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思路与方法研究概况作一综述。1 病因病机的认识思路中医认为肝纤维化可处于肝炎的任何阶段 ,属症瘕、积聚、胁痛等范畴。病因病机多沿“湿、热、毒…  相似文献   

14.
郭来 《四川中医》1998,16(7):15-16
肝纤维化是诸多慢性肝病的早期特征性病理改变,也是向不可逆性后期病变——肝硬化演变的病理关键。因此,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将有利于阻止和抑制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肝纤维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西医缺乏有效治疗措施,而中医药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其进展介绍如下。亚病因病机中医并无纤维化一词,同纤维化组织增生有关的疾病,具有中医所说的“瘀血”或“症积痞块”的特征,多属于中医“胁痛”、“积聚”病的范畴。郭氏{l]认为病位在肝脾两胜,病机为气血逆乱。蒋氏匕)认为其病…  相似文献   

15.
肝宝冲剂防治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运用活血祛风组方(内含党参、白术、当归、丹参、黄柏、干地龙、白僵蚕、防风等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1]。制成肝宝冲剂后,继续在临床系统观察,为了验证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采用四氯化碳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进行抗纤维化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药物 肝宝冲剂由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制剂科生产。肝细胞生长素由广东阳江制药厂生产。1.2 肝纤维化模型复制 实验动物选用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每只约120~150g,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造模各组于实验…  相似文献   

16.
软肝冲剂防治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软肝冲剂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作用,研制抗肝纤维化的有效新药,方法:采用软肝冲剂治疗慢性肝病患者87例,疗程0.5年;与秋水仙碱治疗87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相当(P>0.05);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CⅣ、LN等经1疗程治疗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肝脏病理组织89学森计分与肝纤维化计分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肝纤维化逆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软件冲剂对慢性肝病肝纤维俱有的治疗及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是一切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 ,这种病理改变贯穿于慢性肝病的发展过程中 ,是一切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 ,也是最后可以逆转的阶段[1] 。中医学无纤维化一词 ,据其症、征有似于中医所说的瘀血或症积痞块 ,可归属于鼓 (蛊 )胀、积聚、胁痛等范畴。其病因多由湿热毒邪、疫毒、蛊毒等邪毒与气血凝滞搏结 ,血中阴液被耗 ,以致稠滞不化而瘀滞 ;或久病气血失调 ,血脉失养 ,阴阳亏损而成痞积之症 ,而阴阳失调 (虚实兼夹 ) ,互为因果 ,恶性循环 ,贯彻始终[2~ 12 ] ,兹就近年中医临床研究总结如下 :1 辨证分型戴树生 [13] 将肝…  相似文献   

18.
软肝冲剂在大白鼠实验性肝纤维化中对NAG的影响及防治作用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430061)李天望,肖琳,李延福,万永红关键词:益气活血法;软肝冲剂;NAG;实验研究NA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是溶酶体中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参与结缔组织基...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与客观指标的关系.方法: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及实验室检测,收集2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辨证分型、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肝功能(AST,ALT),经统计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为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湿热中阻型与其他各型ALT及AST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型与其他各型PCⅢ数值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络型与其他各型HA、LN数值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Ⅳ数值各组间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各证型与肝功能水平、肝纤维化标志物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