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酸受体介导的靶向给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酸受体可以与叶酸及其类似物特异性结合,通过介导细胞内化将其摄入细胞胞浆。利用叶酸受体在肿瘤和关节炎细胞的过度表达,使药物与叶酸结合,以叶酸受体为作用靶点,即可将药物主动靶向肿瘤和关节炎细胞,从而提高药物在肿瘤、关节炎的组织分布,达到靶向诊断、治疗的目的。本文就叶酸受体及其组织分布,叶酸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叶酸受体介导的肿瘤和关节炎的靶向诊断、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叶酸受体在上皮源性的恶性肿瘤细胞膜表面高度表达。叶酸靶向纳米递药系统具有叶酸-叶酸受体主动靶向和纳米递药系统被动靶向的双重优势,可实现化疗药物对肿瘤组织的靶向递送,有效提高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叶酸-脂质体、叶酸-树枝状聚合物、叶酸-聚合物胶束、叶酸-纳米球等叶酸受体介导的肿瘤靶向递药系统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叶酸复合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酸受体是一种糖蛋白受体,目前已知它在一系列肿瘤部位过度表达,如卵巢、子宫颈、子宫内膜、肾、乳腺、脑、肺、骨髓、间皮等,特别是在肿瘤晚期或者已经产生耐药性的部位,而在正常组织中很少或几乎不表达。因此,用一般方法难以克服的肿瘤有可能极易被叶酸导向药物所攻克。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叶酸复合物的技术已被公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治疗价值,将叶酸复合物用于肿瘤靶向治疗正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叶酸与细胞毒药物、脂质体、基因等形成的复合物的研究进展和概况。  相似文献   

4.
在传代培养的HeLa细胞上观察了叶酸对脂质体靶向摄取功能的影响。将内含钙黄绿素的叶酸.脂质体和脂质体分别加入HeLa细胞中培养,并以荧光法检测细胞摄取量。共同培养4h,细胞摄取叶酸一脂质体量为脂质体4倍以上,在0.45mg· mL~(-1)时达饱和;过量游离叶酸竞争抑制细胞对叶酸-脂质体的摄取;磷脂酶D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通过影响叶酸受体而抑制细胞对叶酸-脂质体的摄取。因此,HeLa细胞主要通过叶酸受体途径介导摄取叶酸-脂质体:叶酸受体高表达或高活性细胞摄取叶酸-脂质体的能力较未接叶酸的脂质体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叶酸受体介导的靶向给药研究进展。方法:根据近年来的文献资料,对叶酸受体介导的靶向给药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叶酸受体可以与叶酸及其类似物特异性结合,从而提高药物在肿瘤、关节炎的组织分布,达到靶向诊断、治疗的目的。结论:叶酸受体介导的靶向给药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6.
叶酸受体介导的肿瘤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酸是一种小分子量的维生素,其受体是一种糖蛋白,在肿瘤细胞膜表面高度表达;而在绝大多数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利用叶酸对叶酸受体的高度亲和性,可用于将药物与叶酸偶联,将药物靶向至肿瘤。对此,本文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对可用于肿瘤治疗或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叶酸复合物,如叶酸-基因载体,叶酸-纳米药物,叶酸-脂质体药物和可用于肿瘤诊断的叶酸-放射性核素、叶酸-核磁共振造影剂、叶酸-量子点进行了介绍,并展望了叶酸-近红外染料复合物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前景。叶酸受体在许多肿瘤中过度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很少甚至几乎不表达。把化疗药物或诊断试剂开发为叶酸受体介导的叶酸复合物制剂将有可能实现对肿瘤更精准的靶向治疗和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行叶酸(FA)受体介导盐酸小檗碱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与动物体内药效学研究,探讨其作用特点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胆固醇上引入丁二酸酐,便于其通过酰胺键与FA-PEG上氨基结合,进而通过硫酸铵梯度法制备叶酸介导主动靶向盐酸小檗碱脂质体.BALAB/cA裸小鼠接种人肺癌SPC-A4细胞株,被动靶向小檗碱脂质体组、被动靶向小檗碱脂质体组(含游离叶酸)、主动靶向小檗碱脂质体组、主动靶向小檗碱脂质体组(含游离叶酸)、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组均按40 mg·kg-1给药,连续静脉给药3周,停药观察1周后脱颈椎处死,解剖取瘤块,称质量.测定叶酸介导主动靶向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在小鼠体内肿瘤抑制率.结果:该合成方法可以得到纯度很高的目标产物.叶酸介导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组较无叶酸介导的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组肿瘤抑制效果好,进一步证实叶酸主动与叶酸受体(FR)结合并引导抗癌药物主动攻击肺癌细胞;叶酸介导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组较叶酸介导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含游离叶酸)对肿瘤抑制率高,原因是游离的叶酸竞争性地占据了叶酸受体与肿瘤细胞结合的位点.结论:叶酸介导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对人肺癌SPC-A4小鼠异体移植瘤有明显的肿瘤抑制率,叶酸受体介导盐酸小檗碱长循环脂质体有很好的市场开发前景,将可能为肺癌患者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叶酸靶向的递药系统是一种新兴的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方法。利用叶酸分子与肿瘤细胞表面叶酸受体的高亲和力,叶酸偶联的化合物能够将分子大小不同的复合物递送给病理细胞而不对正常组织造成伤害。目前,通过这种方法成功递送到叶酸受体高表达肿瘤细胞的复合物包括:蛋白毒素、化疗药物、免疫治疗剂、基因载体、反义寡核苷酸、小分子干扰RNA和纳米载体。该文综述了多种叶酸作为靶向配体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叶酸受体(folate receptors, FRs)在人类多种癌症中过表达,如卵巢癌、肺癌、乳腺癌、脑癌等。而叶酸(folic acid, FA)是FRs的高亲和力配体,当与其他分子结合时,仍保留其受体结合特性。基于FRs的靶向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叶酸受体阳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且显著增强了对癌细胞的特异性和选择性。因此,基于FRs的靶向策略有望提高临床上相关抗癌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主要对基于FRs靶向的肿瘤诊断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特别关注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叶酸受体为靶向的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与性质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颖  齐宪荣 《药学学报》2008,43(11):1134-1139
为了研制一种能通过叶酸受体途径靶向肿瘤细胞的叶酸受体靶向脂质体,将叶酸(folate,folic acid,F)、 聚乙二醇二胺(polyoxyethylene-bis-amine,NH2-PEG-NH2)、 琥珀酸酐(succinic anhydride,SUC)和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distearoylphosphatidylethanolamine,DSPE)按序共价连接, 并使用薄层色谱和飞行时间质谱确证合成产物为叶酸-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folate-polyethyleneglycol-distearoylphosphatidylethanolamine,F-PEG-DSPE)。膜材选用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ipalmitoylphosphatidylcholine,DPPC), 3β-[N-(N′,N′-二甲基胺乙基)胺基甲酰基]胆固醇(3β-[N(N′,N′-dimethylaminoethane) carbamoyl] cholesterol,DC-Chol)和F-PEG-DSPE,以10∶10∶0.75(摩尔比)的配比,以荧光素标记的阴离子葡聚糖(dextran fluorescein anionic,DFA)为模型,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含DFA的叶酸受体靶向脂质体,其包封率较高(>55%)、稳定性好,平均粒径为144 nm,体外释放慢。MTT法考察其对细胞的毒性结果表明该阳离子脂质体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在低浓度时(0.012 5~0.1 μmol·L-1)脂质体的细胞毒性与DC-chol浓度成正比。流式细胞技术检测KB细胞和HepG2细胞对DFA脂质体的摄取,结果表明叶酸受体靶向的长循环阳离子脂质体能提高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叶酸受体靶向阳离子脂质体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周潮 《安徽医药》2006,10(11):877-878
对癌症治疗,传统的药物传递系统已经显示是低效的,化疗因剧烈的副作用使其使用常常受到限制.抗肿瘤药物特定传递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吸引人的癌症治疗方法[1].叶酸受体靶向制剂作为一个有前途的癌症治疗方法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归因于叶酸的小分子体积和结合到细胞表面的叶酸受体的高亲和力[2].  相似文献   

13.
杨贵兰  李文军  王春华 《药学研究》2020,39(5):289-293,307
随着对脂质体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脂质体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靶向脂质体是理想的药物载体,具有高靶向性,低毒性,长效缓释性的优点,近年来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围绕靶向脂质体的分类及其优缺点,综述了靶向脂质体的研究进展,为脂质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因传递是基因治疗中极具挑战性的领域,尤其是当全身给药时,生理学和生物学屏障是需要考虑的主要障碍。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在治疗肿瘤中拥有独特优势,近几年备受关注。研究者们对脂质体的新制备材料、制备工艺、修饰方法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其靶向性,降低其毒副作用。除了阳离子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免疫脂质体以及受体介导的脂质体,本文重点强调了新型的细胞穿膜肽修饰的脂质体在治疗肿瘤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靶向热敏脂质体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新型药物载体,其以低毒、靶向、高效等优点受到相关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提高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治疗效果和生物利用度,更多功能更多新靶点的热敏脂质体出现,且在肿瘤的光热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将其与光热治疗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经过查阅和整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当前主动靶向热敏脂质体的研究现状并展望其在肿瘤光热治疗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叶酸受体在许多恶性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中则几乎不表达或只有少量表达。利用叶酸受体表达的特性,通过将叶酸修饰于药物载体表面,可使药物靶向输送至叶酸受体过度表达的肿瘤细胞中,从而避免对正常细胞产生毒性,提高药物疗效;而纳米给药系统因粒径较小等原因可使药物在肿瘤部位浓集。本文对近年来叶酸受体介导的靶向纳米给药系统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叶酸受体(FR)是一种通过聚糖磷脂酰肌醇(GPI)锚着于膜上的糖蛋白,对叶酸具有高度亲和力,在正常组织分布较少,而在90%以上的卵巢癌和许多上皮细胞及髓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有过度表达。FR对叶酸偶联的药物同样具有高度亲和力,因此FR被开发为治疗肿瘤的叶酸偶联药物的选择性靶向受体。在众多有关FR靶向疗法中,FR阳性肿瘤通过免疫调节的疗法取得了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传统抗肿瘤药物存在靶向性差,细胞毒性强,患者不易耐受的缺点.因此,提高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已成为抗肿瘤药物新型给药系统研究的热点方向.随着肿瘤分子水平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某些受体在肿瘤细胞的表面过度表达,这种肿瘤特异性受体为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1~3].本文就叶酸受体的组织分布和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的优越性,以及叶酸修饰的纳米材料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RGD多肽结合型长循环脂质体的肿瘤靶向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RGD(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 )多肽结合型长循环脂质体的肿瘤靶向性。方法 :将长循环脂质体 ,通过共价键反应与RGD基元多肽进行结合 ,然后研究其在荷瘤小白鼠体内的肿瘤靶向性。结果 :RGD结合型长循环脂质体在Colon26荷瘤小白鼠体内具有较好的肿瘤靶向性。结论 :含RGD基元多肽结合型长循环脂质体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受体介导靶向制剂  相似文献   

20.
受体介导肿瘤主动靶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一系列受体,能与特异性的配体或抗体结合并诱导细胞内化。以这些受体作为靶点,使药物与特异性配体或抗体结合即可将药物主动靶向肿瘤细胞。本文综述目前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用于肿瘤主动靶向的几种受体,包括酪氨酸激酶受体、叶酸受体、激素受体、脂蛋白受体、转铁蛋白受体等。通过了解这些受体及其在肿瘤主动靶向方面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对抗肿瘤药物和新型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