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最大P波时间 (Pmax)、P波离散度 (Pdisp)在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 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测量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 (房颤组 )及正常人 (对照组 )Pmax和Pdisp ,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房颤组Pmax和Pdisp比对照组显著增大 (t分别为 3 .41、3 .5 1,P均 <0 .0 1) ;房颤组Pmax≥ 110ms及Pdisp≥ 40ms者显著多于对照组 (χ2 分别为 4.5 4、4.17,P均 <0 .0 5 )。结论 Pmax和Pdisp的检查在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P波离散度 (Pdisp或Pd)是指同步纪录的 12导联心电图中 ,不同导联测定的P波最大时限 (Pmax)与P波最短时限的差值。当Pd >4 0ms时 ,提示心房内存在非均质性电活动。现普遍认为Pd是预测心房颤动或房性心律失常可靠的心电图指标[1- 3 ] 。本文探讨各种不同类型房性心律失常的P波离散度差异及其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全部病例分为 4组 ,Ⅰ组 10例 ,为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指发作持续时间 <1mon ,并自行终止者 ) ,男性 7例 ,女性 3例 ,年龄 2 3岁~ 5 8岁。本组均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为心房颤动 ,并均经心…  相似文献   

3.
施志雄  覃世坚 《右江医学》2004,32(2):114-115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对老年高血压病并发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 观察 5 0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观察组 )的最大P波时限 (Pmax)、P波离散度 (Pd) ,并与 5 0例老年高血压病无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对照组 )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max分别为 12 4.3 1± 10 .11ms和 10 6.12± 8.16ms ,Pd分别为 48.98± 7.81ms和 3 5 .69± 5 .0 6ms ,前者均大于后者 (P <0 .0 1)。在观察组 ,Pmax≥ 110ms时 ,预测敏感性为 76% ,特异性为 77.5 % ;Pd≥ 40ms时 ,预测敏感性为 96% ,特异性为90 %。结论 Pd可能是预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敏感心电图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P波离散度改变规律。方法 观察 3 4例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房颤组 )的最宽P波 (Pmax)和P波离散度 (Pdisp) ,并与 3 9例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高血压病患者 (对照组 )对比分析。结果 房颤组的Pdisp为 5 1± 11ms ,其中Pdisp≥ 40ms为 2 9例 (85 .2 9% ) ;对照组的Pdisp为 3 6± 9ms ,其中Pdisp≥ 40ms为 5例 (12 .82 %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Pdisp是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可靠指标 ,当Pdisp≥ 40ms时预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P波离散度对高血压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对高血压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将88例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Ⅰ组)40例,无阵发性房颤的高血压患者(Ⅱ组)48例,同步记录窦性心律时12导联心电图。分别测量12导联P波时限计算P波离散度(Pd)[Pd=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 in)];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Ⅰ组Pd显著高于Ⅱ组[(51.2±10.6)ms比(37.8±6.9)ms,P<0.001];Ⅰ组Pmax显著高于Ⅱ组[(125.3±12.9)ms比(112.8±12.2)ms,P<0.001];Ⅰ组LAD高于Ⅱ组[(40.6±3.0)mm比(39.1±2.3)mm,P<0.05];两组Pm in、LVEF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max、Pd、LAD均是阵发性房颤的预测因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仅Pd是阵发性房颤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Pd是高血压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房结构改变以及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以了解它们预测高血压患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意义。方法:5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及50例老年单纯高血压患者全部同期完成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及12导联体表心电图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左心房内径(LAD)。结果: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波离散度、最大P波时限和左心房内径均明显高于高血压病不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波离散度和最大P波时限可作为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Q-T离散度研究证实.Q-T离散度可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指标.将Q-T离散度引伸到心房,产生了P波离散度(Pd)的概念.它是指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P波最大时限与最小时限间的差值。1998年Dilaveris等首先提出了以Pd评估心房内非均质性电活动,并认为它是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指标.近年来国内的很多研究报道也支持该观点,但某一疾病群体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与Pd的关系的研究少见报道。高血压病是最易并发心房颤动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高血压病伴发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栓塞性并发症如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为此.我们观察了有阵发性心房颤动高血压病患者的Pd,并与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高血压病患者比较,以探讨Pd能否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波变化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预测价值。方法:测量20例PAF患者最大P波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isp),并与无PAF的对照组比较。结果:阵发性房颤组Pmax、Pdisp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P≤0.01)。以Pmax≥120ms为标准,预测房颤的敏感性为77.6%,特异性为82.4%,准确性为79.1%,以Pdisp≥40ms为标准,预测房颤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87.2%,准确性为84.1%;联合Pdisp ≥40ms和Pmax≥120ms,则预测房颤的敏感性为74%,特异性达90.3%,准确性为83.1%。结论:Pmax及Pdisp是一个可用于预测PAF的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9.
P波离散度Pdisp或Pd是指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中,不同导联测定的P波最大时限与P波最短时限的差值。当Pd>40毫秒时,提示心房内存在非均质性电活动。现普遍认为Pd是预测心房颤动或房性心律失常可靠的心电图指标。本文探讨各种不同类型房性心律失常的P波离散度差异及其意义。1临床资料资料选择全部病例分为4组:I组10例,为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是指发作持续时间<1个月,男7例,女3例,年龄23~58岁。本组均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为心房颤动,并经心脏电生理、心脏B超、胸部X线片、临床检查排除各种器质性心脏病。Ⅱ组阵发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能否预测糖尿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方法:观察42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糖尿病患者(A组)的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P波离散度(Pd)及左房内径(LAD)并与42例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糖尿病患者(B组)比较.结果:Pmax及Pd A组显著高于B组;Pmin、LAD无统计学差异.Pmax>110 ms、Pd>40 ms时,预测心房颤动敏感性较高;Pmax>110 ms+Pd>40 ms时,预测心房颤动的特异性明显增高.结论:Pd增高可预测糖尿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Pmax>110 ms+Pd>40 ms联用时可提高预测心房颤动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P波离散度(Pdisp)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为39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对照组为39例健康体检者。测量心电图波最大时限(Pmax)及波最小时限(Pmin),Pdisp=Pmax-Pmin。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Pmax及Pdisp均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而Pmin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max及Pdisp与LAD均呈正相关(r=0.603,P<0.01;r=0.642,P<0.01),而Pmax及Pdisp与LVEF均呈负相关(r=-0.559,P<0.01;r=-0.694,P<0.01)。结论: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Pdisp明显延长,并与其心功能不全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2.
P波离散度对甲亢患者并发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对甲亢患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及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03例甲亢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根据是否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分为4组:A组(对照组)即单纯甲亢无房性心律失常组;B组为房早组,C组为短阵房速组;D组为阵发性房颤组。在为窦性心律时,依据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测量P波时限,计算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d。结果:A、B两组Pmax、Pd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C、D组与A组Pmax、P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x≥110ms预测房颤敏感性80%,特异性80%,阳性预测值77%;Pd≥40ms预测房颤敏感性84%,特异性83%,阳性预测值81%;Pmax≥110ms及Pd≥40ms合并预测房颤敏感性72%,特异性90%,阳性预测值88%。结论:Pmax、Pd可预测甲亢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生,Pmax与Pd结合预测房颤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房颤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d)与心房纤颤(AF)的关系。方法81例AF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的AF患者36例为A组,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AF患者45例为B组,测量其体表心电图的Pwd、P波最大时限(Pmax)并与45例健康对照组(C组)对比分析。以Pmax≥110ms和Pwd≥40ms为阳性标准,评估Pmax、Pwd和Pmax+Pwd对AF的预测价值。结果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Pmax、Pw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max≥110ms时,预测AF的敏感性为85.6%,特异性为84.5%,阳性预测值为82.7%;Pwd≥40ms时,预测AF的敏感性为88.4%,特异性为89.7%,阳性预测值为85.9%:2个指标结合时预测AF的敏感性为78.7%,特异性为91.5%,阳性预测值为90.2%。结论体表心电图Pwd是预测房颤的有效指标,而当Pmax与Pwd相结合时预测房颤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最大P波宽度(Pmax)及P波离散度(Pd)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复发的预测作用(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ablation,CPVA)。方法 69名因阵发性房颤接受环肺静脉隔离术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窦性心律时分别测定记录Pmax和Pd,并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复发情况。结果随访8~36个月,共有16名患者房颤复发,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基础疾病、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射血分数(EF)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及术后Pmanx、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前和术后Pmax及Pd在复发组均有高于无复发组的趋势。复发组术后Pmax小于术前(P<0.05),而无复发组术后Pmax、Pd及复发组Pd均有小于术前的趋势。结论 Pmax及Pd对预测阵发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作用尚不能确定,但左房内消融可能影响了折返激动的形成。仍需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体表心电图对预测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价值,从而筛选复发高风险患者,予以干预措施,减少CPVA术后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15.
宁金民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5):3412-341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高血压患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观察68例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最宽P波(Pmax)和P波离散度(Pdisp),并与ACEI干预治疗6 m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治疗前的Pdisp为(50±13)ms,其中Pdisp≥42 ms 56例(82.4%),治疗后Pdisp为(42±11)ms,其中Pdisp≥42 ms 12例(18.6%)。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ACEI能够减轻高血压患者心房解剖重构及电重构,减少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石红梅 《中外医疗》2013,(30):42+44-42,44
目的探讨左房增大对阵发性房颤的影响及P波离散度变化的意义。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108例患者分成左房增大及心房内径正常组。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所有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生情况,同时记录窦性心律时12导心电图P波离散度(PD),并探讨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左房扩大的患者,其PD和Pmax均较心房内径正常者显著增大,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结论左房增大是引起心房电生理紊乱、产生房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和房性早搏患者的P波离散度(Pd)?左房内径(LAD)和心钠素(ANP)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共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40例(A组),频发房性早搏患者50例(B组),正常对照组50例(C组),分别查窦性心律时的12导联心电图,测量最大P波时限(Pmax)及最小P波时限(Pmin)并计算P波离散度(Pd=Pmax-Pmin),超声心动图测量LAD;并取空腹静脉血用放免法测ANP水平?结果:阵发性房颤及频发房性早搏组的LAD?Pmax?Pd?ANP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延长(P < 0.01);阵发性房颤组与频发房性早搏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 < 0.05);LAD与Pmax?Pd?ANP均呈正相关(r=0.366,r=0.299,r=0.388,P < 0.01),ANP与Pmax?Pd也呈正相关(r=0.330,r=0.215,P < 0.01);而 Pmax与Pd相关性最好(r=0.706,P < 0.01)?结论: LAD?Pmax?Pd?ANP均与房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电学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最大P波时限 (Pmax)、P波离散度 (Pd)和P波时限变异 (Pv)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意义。②方法 观察 4 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 (Ⅰ组 )的Pmax、Pd、Pv ,并与 4 0例急性心肌梗死无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病人 (Ⅱ组 )比较。③结果 Ⅰ组病人Pmax、Pd和Pv显著大于Ⅱ组 (t=2 .79~ 6 .6 2 ,P <0 .0 1 )。Pmax为 1 1 0ms、Pd为 4 0ms、Pv为 1 80ms2 时三者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灵敏度分别是 78%、74 %、70 % ,特异度分别是 77.35 %、6 9.6 2 %、6 7.75 %。④结论 Pmax、Pd和Pv均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pd)及心房颤动发生率的影响,探讨其预防心心房颤动动的疗效。方法:将107例高血压病伴阵发性心心房颤动动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52例)及对照组(55例)。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最大P波时限(Pmax)、Pd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替米沙坦组比对照组的Pmax、Pd下降的更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米沙坦能够降低高血压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P波离散度,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