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32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病率80%。结论脑血管病患者多继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有效的评价颈动脉病变的程度;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老年血管性病变提供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6例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0例高血压患者中,32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病率80%;32例脑血管病变患者,21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病率66%;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8例糖尿病患者中,13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病率72%;6例糖尿病患者中,2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病率33%。结论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多继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有效的评价颈动脉病变的程度;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老年血管性病变提供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9例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8例高血压患者中,36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病率80%;27例脑血管病变患者,26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病率64%;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6例糖尿病患者中,11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病率70%;5例糖尿病患者中,2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病率31%。其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多继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有效的评价颈动脉病变的程度。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老年血管性病变提供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的150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实施常规超声检查、三维超声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结果为参照,比较常规超声、三维超声造影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并分析常规超声、三维超声造影与DSA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150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有116例患者经DSA证实存在颈动脉血管病变。以DSA诊断结果为参照,三维超声造影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较常规超声更高(P0.05)。三维超声造影与DSA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而常规超声与DSA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中等。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实施三维超声造影检查可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血管病变予以灵敏检出,可准确判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斑块类型及病变程度.方法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及对照组114例,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颅外颈动脉.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86.5%,对照组18.4%.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率>50%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2.5%,1.8%,P<0.05).斑块性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不稳定斑块检出率31.9%,对照组11.8%(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缺血性恼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软斑和混合斑致中重度狭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狭窄〉50%可致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早期发现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能;住确地检测出颈动脉硬化的组织结构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形态学改变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的120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高血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116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为94.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评价颈动脉病变的程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临床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部血管,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情况比较,看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者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高发生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为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杨艳丽  柳钊  李进 《吉林医学》2014,(21):4665-4666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双侧颈动脉的脂质斑块形成情况。结果: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硬化,其中粥样斑块形成占74%,产生部位依次为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且伴有糖尿病和/或高血压的患者动脉硬化发生率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及早诊断出颈动脉粥样硬化,并对其进行有效干预,能够显著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临床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医学》2017,(9):845-846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01—2016-10间7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验组)和健康体检人员74例(对照组)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和斑块数量。结果实验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1.
何茂春  姚显明  杨强 《西部医学》2012,24(2):378-37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对83例已确诊的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经确诊的83例患者中,超声和CT诊断颈动脉狭窄分别为41和43例,椎动脉狭窄分别为34例和38例。结论对于颈部血管狭窄,颈部超声和CT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对于椎动脉病变,二者联合使用能更全面的诊断疾病。  相似文献   

12.
王梅芳  陈东明 《现代医学》2011,39(3):325-328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在防治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9例脑梗死、8例脑供血不足和1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颈内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对狭窄段行支架置入术。结果:108例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均获得成功,平均狭窄程度从99%降至10%(P<0.01)。术后随访6个月到3年,所有患者均无缺血性事件发生。结论:通过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可靠,大大降低了脑血管病的复发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及头颅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的患者42例,这些患者都进行过头颅CTA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详细记录颅内血管病变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及斑块性质情况。结果:在4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头颅CTA共检测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13例、动脉狭窄27例、动脉闭塞1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部位以颈动脉膨大处多见、并多为两侧同时受累,其次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起始处和颈内动脉。结论: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病变血管的阳性检出率较高,颈部血管彩超可以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的部位、斑块性质、管腔狭窄情况。2种检查联合应用可以互补不足,可以很好地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16-MSCTA)在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颅颈部16-MSCTA检查的拟诊为前循环缺血卒中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3例患者1周内先后行16-MSCTA与DSA检查,评价16-MSCTA对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23例患者行16-MSCTA和DSA检查共得到46支颅外段颈内动脉图像。16-MSCTA共诊断正常18支,狭窄28支,中度及以上狭窄共20支,占43.48%。DSA共诊断正常19支,狭窄27支,中度及以上狭窄共18支,占39.13%。16-MSCTA对中度及以上狭窄程度诊断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0%、100.0%、94.7%。结论16-MSCTA在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级的判定中与DSA有较高的一致性,16-MSCTA可以作为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的筛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彩超检测13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测量颈总动脉后壁IMT(内膜-中层)厚度,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并检查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13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异常者123例,异常检出率为90.44%;对照组中为35例,异常检出率为34.3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但左右侧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重于非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性斑块脱落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及广州珠江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伴随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抽样92例,按是否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予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药物治疗.参照北美颈动脉外科学会(NASCET)制定的标准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价.同时,行3个月-2年的随访,分别调查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的联合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比率为6.52%,对照组为26.08%(P<0.05);观察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的联合发生率为8.69%,对照组为34.79%(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能有效降低颈动脉狭窄程度,同时降低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的联合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超声检查、多层面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颈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意义。方法:收集7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例资料,均行TCD检查,将其中经颈动脉超声检查200例、CTA检查26例,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影像检查结果与TCD检查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⑴790例患者中,TCD检出提示为血管狭窄异常人数为570例,阳性率为72.2%;⑵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TCD对颈动脉中重度以上狭窄的检查阳性率为79%;⑶与CTA检查比较,TCD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阳性检出率为75%,特异性为100%。结论:TCD对颅外段ICA中、重度狭窄、闭塞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可作为首选筛查方法,颈动脉超声和CTA是明确诊断合适的后续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115例ICD的血管造影及临床资料。结果发现64例69支血管闭塞,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分别为28支和27支。血管狭窄75例133处,以颈内动脉最常见。其它尚有血管迂曲扩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大多数患者依据血管造影和有关临床资料可诊断为脑动脉粥样硬化。提示脑血管造影在ICD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为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6例,根据患者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的结果,颈动脉稳定性斑块71例患者为A组,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55例患者为B组。采集2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 2组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19.52±5.71)、(33.61±6.51)μ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斑块的稳定性,指导临床的诊疗,预防急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包括急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NPY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NP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血浆NPY水平呈现增高趋势;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NPY水平与轻、中度狭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和TIA患者较单纯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NPY明显升高(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血浆NPY水平与IMT值呈正相关关系(r=0.163、0.245、0.179,P〈0.05)。结论 NPY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且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