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Rh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新生儿早期严重黄疽的病因之一,其发病早、进展快、发生贫血、心衰、核黄疸的比例高,若不及时诊治、预后较差,我院自1983年1月~1995年1月共收治Rh血型不合溶血症11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6例,女5例,入院日龄:~12小时9例,~24小时2例。胎龄:除1例早产儿、1例过期产儿外,余均为足月儿。出生体重在2500~2980克之间,均无产伤窒息史。胎次:第1胎1例(母产前无受血史),第2~5胎10例。发病天数:出生后12小时以内6例,~24小时3例,~48…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凡查出孕妇血型为O或Rh阴性,并与丈夫血型不合,且抗A(或B)效价>1∶64,或抗Rh效价>1∶8,分娩时常规留取脐静脉血3ml,送验血型和溶血三项试验,确诊为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不等黄疸出现,立即开始治疗,作为早治组。孕妇未作血型检查,其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后才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而开始治疗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持续时间、高峰期胆红素值、出生体重、胎龄以及换血例数、胆红素脑病发生例数等。结果十年间共诊断新生儿溶血病46例,其中早治组28例(ABO溶血病26例,Rh溶血病2例),对照组18例(ABO溶血病16例,Rh溶血病2例)。黄疸持续时间,早治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高峰期胆红素值,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出生体重、胎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2例Rh溶血病均经换血治疗,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早治组全部治愈,未经换血,无胆红素脑病发生。结论利用脐血检验能早期诊断新生儿溶血病;在黄疸出现前确诊并开始治疗,能显著缩短黄疸持续时间,减少换血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3.
4.
母儿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同族被动免疫性疾病,是围生儿的一种潜在性重症疾患.ABO血型不合溶血较多见,而Rh血型不合发病率低,常被忽视.Rh溶血病一旦发生,预后较差.此病在第一胎一般不发病,母亲妊娠第一胎即发病者实属罕见,本文报道一例.该例在母亲首次妊娠的孕期此病未得到重视,直至第一胎死亡,查血型才发现母亲血型为Rh阴性.此次入院为第二次妊娠,对母亲密切做好孕期监测,并予以中药治疗,产后母儿均安全.此例给我们的临床诊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现报告如下,并进行相关文献的复习.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溶血病分为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和Rh血型不合溶血病.Rh溶血病见于母亲血型为Rh阴性,患儿Rh血型阳性,多发生于第2胎.在Rh血型系统中,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生率最高的是由IgG类抗-D引起, IgG类抗-E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次之.随着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逐步实施,抗-D产生的频率明显下降,抗-D以外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逐步上升[1].  相似文献   

6.
7.
新生儿ABO溶血病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君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0):37-38
目的:了解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规律、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预后状况。方法:回顾对76例确诊为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黄疸出现时间平均为(1.15+1.06)d,其母亲均为O型血,患儿血型以A型者居多,B型次之;7例并发胆红素脑病。结论:必须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新生儿ABO溶血病,尤其是伴有高危因素者应采取综合措施早期干预,避免并发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出现溶血病的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为准确诊断新生儿溶血病(HDN)提供有效依据。方法114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通过采集新生儿血液,鉴定血型,并给予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以及抗体释放试验,对其试验进行分析,对比指标。结果所有患儿血型均为Rh阳性,1例母亲血型为Rh阴性;其中,54例A型,42例B型,18例0型。经血型血清学检测证明,79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由于血性抗原不合导致,阳性率为69.3%,79例患儿中,78例患儿为ABO-HDN,1例患儿为Rh-HDN。结论新生儿溶血病血型不合主要表现为ABO血型,与其他试验相比,抗体释放试验的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原因是母子血型不合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两者如能在孕期作出诊断,将可提高新生儿溶血病抢救的成功率。我院自1963年开始对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进行诊治和抢救,并在1978年着手于产前诊断,现将2例罕见的新生儿溶血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Rh溶血病较为少见,Rh溶血病E型(以下简称Rh(E)溶血病]则更为少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患儿男,出生后10小时。因全身皮肤黄染进行性加重5小时入院。患儿系第二胎第二产,足月顺产。生后4小时开始出现全身皮肤黄染且逐渐加重。体检:T36.4℃,神志清,足月新生儿貌,全身皮肤重度黄染,无水肿,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在右肋下1.0cm,剑突下未触及。脾肋下1.0 cm。余无异常。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溶血病(HDN)从广义上是指由母婴血型不合、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丙酮酸激酶缺乏、地中海贫血、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引起的溶血症,临床上因母婴血型不合所致最为常见.怀孕期或分娩时可有数量不等的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体受到胎儿红细胞上父源性抗原的刺激后发生同种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该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红细胞相应抗原结合,结合抗体的红细胞在分娩前后加速破坏发生溶血,造成胎儿发生溶血为主要损害的被动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溶血病(HDN)从广义上是指由母婴血型不合、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丙酮酸激酶缺乏、地中海贫血、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引起的溶血症,临床上因母婴血型不合所致最为常见。怀孕期或分娩时可有数量不等的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体受到胎儿红细胞上父源性抗原的刺激后发生同种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溶血病,也称胎儿红细胞增多症(HDFN),是指当母亲产生的IgG分子通过胎盘时,胎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前后发生的同种异体免疫疾病.其中一些抗体攻击胎儿循环中红细胞表面抗原,并破坏红细胞导致溶血.HDFN病情可从轻微发展到严重,并且可能发生因心力衰竭而导致的胎儿死亡.当疾病发展至中度或重度时,胎儿血液中会出现大量未成熟...  相似文献   

14.
15.
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将41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IVIG组(22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给予白蛋白、茵栀黄静点、光疗、肝酶诱导剂等常规治疗,IVIG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400 mg/(kg.d),连用3 d,总量1 200 mg/kg。观察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的动态变化,以及黄疸消退时间、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红细胞的变化。结果3 d后,IVIG组在血清总胆红素降低及皮肤黄疸消退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的光疗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的毛细血管RBC、Hb和HCT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而IVIG组此3项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VIG对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有显著疗效,可有效防止或减轻溶血和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6.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德凤  张琼枝  张彦萍 《安徽医药》2006,10(10):735-735
目的观察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一次性给予大剂量IVIG(1 g.kg-1)静脉滴注,并根据使用时间分为两个治疗组,比较治疗组①、治疗组②、对照组三组间接胆红素胆(IB IL)的变化及光疗时间。结果治疗组①治疗24 h和48 h后血IB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②治疗48 h后血IB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所需光疗时间明显缩短(P<0.001)。两治疗组在治疗24 h和48 h后血IB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①较治疗组②明显降低,前者所需光疗时间明显缩短(P<0.001)。结论IVIG治疗ABO溶血病有显著疗效,但宜早期使用才能发挥最佳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洁玲  刘晓雯  邓健 《河北医药》2012,34(11):1644-1645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患儿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72 h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并比较2组患儿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的差异.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24 h、治疗后72 h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明显较短(P<0.05).结论 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病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ABO溶血病1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疾病。现将我科1990~1994年经实验室检查确诊ABO溶血病13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71例、女59例。足月儿122例,早产儿3例,过期产儿5例。自然分娩94例,剖腹产36例。出生时有轻度窒息14例,头部血肿12例,母亲孕期合并轻度姓高症8例。入院时日龄最小生后20h,最大为120h,平均70.61±1.71h。1.2临床表现1.2.1黄疸出现时间:肉眼观察黄疸出现时间最早生后18h,最迟80h。其中≤24h26例,~48h72例,~72h18例,>72h14例。>24h~72h90例,占69.2%。1.2.2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将3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IVIG组(18例)和对照组(18饲)。对照组给予白蛋白、茵扼黄静脉点滴、光疗、肝酶诱导剂等常规治疗,IVIG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1g·(kg·d)^-1,单剂静脉冲击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分别为94.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P〈0.05)。结论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协同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新生儿溶血病患儿85例,全部患儿均接受实验室检测,包括ABO、Rh血型鉴定、放散液抗体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游离液体检测。患儿母体接受免疫球蛋白G抗A(B)抗体效价检测,比较各项指标。结果新生儿溶血病阳性率为58.82%(50/85),其中包括49例(57.65%)ABO-HDN患儿和1例(1.18%)Rh-HDN患儿,无其他血型系统抗体所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ABO-HDN患儿中包括20例(23.53%)A型患儿和29例(34.12%)B型患儿;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上,相较于低效价组,高效价组患儿的明显更高(P<0.05)。结论 ABO新生儿溶血病为母婴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类型,临床上需尽早诊断并开展治疗,从而使疾病预后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