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蒙古地区蒙古族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VKORC1)-1639 G/A及CYP2C9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及对华法林应用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蒙古族心房颤动病人(蒙古族组)和300例汉族心房颤动病人(对照组),PCRRFLP法检测两组VKORC1-1639 G/A及CYP2C9基因型分布,同时记录华法林剂量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计算不同VKORC1及CYP2C9基因型间平均校正华法林剂量。结果蒙古族组VKORC1-1639 AA、AG、GG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8%、18%、4%;等位基因A和G频率分别为87%、13%。对照组VKORC1-1639 AA、AG、GG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9%、19%、2%;等位基因A和G频率分别为86%、14%。蒙古族CYP2C9*1/*1型276例,CYP2C9*1/*3型24例。汉族CYP2C9*1/*1型279例,CYP2C9*1/*3型21例。不同VKORC1、CYP2C9基因型房颤病人华法林用量不同,VKORC1 AA型并CYP2C9*1/*1型和VKORC1 AG型并CYP2C9*1/*1型病人华法林日用量均高于VKORC1 AA型并CYP2C9*1/*3型病人;VKORC1 AG型并CYP2C9*1/*1型病人华法林用量高于VKORC1 AA型并CYP2C9*1/*1型病人,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古族与汉族基因型VKORC1-1639 G/A及CYP2C9一致,多态性均为VKORC1-1639 AA及CYP2C9*1/*1型均占多数,不同基因型影响个体间华法林的维持应用剂量。  相似文献   

2.
郭伟  刘双  王增智  陈勇 《国际呼吸杂志》2012,32(21):1624-1628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酶2C9基因(CYP2C9)、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基因(VKORC1)多态性及非遗传因素对汉族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华法林个体化用药的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北京安贞医院185例确诊为肺血栓栓塞症服用华法林治疗的汉族患者,且PT-INR值范围在2.0~3.0,服药时间至少3个月.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VKORC1-1639G>A和CYP2C9*3基因型,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华法林稳定剂量的预测公式.结果 185例患者中,所需华法林稳定剂量差异较大,最小者为1.50 mg/d,最大者为7.50 mg/d.Spearman双变量秩相关分析显示:华法林稳定剂量与VKORC1-1639G>A基因型(rs=0.482,P=0.000) 、CYP2C9*3基因型(rs=-0.244,P=0.001)及年龄(rs=-0.409,P=0.000)显著相关;性别(P=0.153)、身高(P=0.526)、体质量(P=0.075)、体表面积(P=0.085)及平均INR值(P=0.135)与华法林稳定剂量相关不明显.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华法林稳定剂量方程:D=5.802-1.780×(VKORC1-1639AG)-3.395×(VKORC1-1639AA)-0.027×Age+1.36×(CYP2C9*1/*1)+0.018×Weight.该方程可解释华法林稳定剂量个体差异总变异中的的51.7%.结论 VKORC1-1639G>A和CYP2C9*3基因多态性及年龄、体质量是引起汉族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个体间华法林剂量差异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2C9与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VKORC1)基因多态性对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华法林维持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80岁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为研究对象,记录病人的性别、年龄及华法林稳定给药剂量。采用数字荧光分子杂交测序技术检测病人的CYP2C9及VKORC1基因型,根据国际华法林药物基因组联合会(IWPC)公式计算出病人的华法林服用理论剂量。结果男性病人与女性病人的华法林日均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16±0. 75)mg比(2. 00±0. 47)mg,P 0. 05]。CYP2C9-1075 A/C基因型中,AA型33例,CA型7例;AA型病人的华法林理论剂量明显高于CA型病人(P 0. 01);但两者的实际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601)。VKORC1-1639 A/G基因型中,AA型33例,GA型7例;GA型病人的华法林理论剂量和实际用量均明显高于AA型病人(P 0. 05)。CYP2C9-1075 AA+VKORC1-1639 GA基因型病人的华法林实际用量明显高于CYP2C9-1075 CA+VKORC1-1639 AA基因型病人(P 0. 05),但其他组合基因型的华法林实际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VKORC1基因多态性是影响高龄老人华法林维持剂量的重要遗传因素,可根据病人基因型的不同合理分配华法林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年龄、体重、身高、体表面积、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1(VKORC1)基因型与华法林剂量的关系.方法 收集临床使用华法林的患者共191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CYP2C9以及VKORC1基因型.结果 VKORC1(-1639G>A)基因型检测有159例患者为突变纯合子AA型,31例患者为杂合子GA型,1例患者为纯合子GG型.CYP2C9基因型检测有176例患者为*1/*1型,15例患者为杂合子*1/*3型.VKORC1(-1639G>A)GA+GG组,华法林平均剂量明显高于AA组[(3.36±0.97)mg/d比(1.75±0.56)mg/d,P<0.01].CYP2C9*1/*1型患者华法林平均剂量高于杂合子*1/*3型患者[(2.06±0.83)mg/d比(1.55±1.32)mg/d,P<0.05].多元线形回归分析提示年龄、体重以及VKORC1基因型分别解释了约9.3%、7.4%、51.9%的个体间剂量差异,包括年龄、体重、VKORC1和CYP2C9基因型的多变量模型能解释个体间剂量差异约为64.1%.结论 年龄、体重、VKORC1和CYP2C9基因多态性明显影响了华法林剂量.用年龄、体重、VKORC1和CYP2C9基因型的多变量模型给药方法希望提高华法林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药物基因组学方程对华法林剂量的预测作用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其准确性仍受到种族和包括华法林剂量在内的多种临床因素的影响。本文旨在接受低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患者中,验证遗传因素对华法林治疗剂量的影响,并分析药物基因组学方程对华法林不同剂量范围的预测效果。方法在接受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目标INR为1.6~2.5)的中国患者队列(n=282)人群中,检测CYP2C93、VKORC1-1639A/G和CYP4F2*3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稳定治疗剂量的关系。根据华法林剂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1.5mg/d),中间剂量组(1.5~4.5mg/d)和高剂量组(≥4.5mg/d),分别评估8个药物基因组学方程在各组患者中的预测效果。预测效果评估指标包括,剂量预测值位于实际值20%界限内的患者比例(20%内患者比例),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绝对误差的平均值(MAE)。结果华法林的稳定治疗剂量在各个基因的变异基因型携带者和野生基因型携带者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CYP2C9-3:P〈0.00l;VKORC1-1639A/G:P〈0.001;CYP4F2*3:P=0.025)。来自白种人群和混合人群的药物基因组学方程在华法林高剂量组中预测效果最好,而来自亚洲人群的方程在中间剂量组中的预测效果更好。所有方程对低剂量患者的剂量预测效果均不佳。结论CYP2C93、VKORC1-1639A/G和CYP4F2*3基因多态性均与中国人群华法林稳定治疗剂量相关。已有的药物基因组学方程尚不能有效的预测华法林各个剂量组患者的稳定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细胞色素P450酶(CYP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VKORC1)基因多态性,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200例初次服用华法林的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基因组和对照组(非基因对照组),基因组根据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结果推荐剂量范围,从最低推荐剂量开始服用华法林。对照组按照华法林常规给药方式给药。计算服用华法林后INR值达2~3时两组所需的时间,及INR首次达标时华法林日平均剂量等指标。结果:两组INR达标时所需时间相比,基因组为(8.92±2.09)d,对照组为(11.91±2.18)d,(P0.05)。在基因组中,VKORC1-1639A/G或G/G的患者INR达标时华法林日平均剂量比VKORC1-1639A/A的患者多[(4.74±0.88)mg∶(3.42±0.60)mg,P0.05]。基因组中INR达标时的华法林日平均剂量与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推荐范围相似。结论:VKORC1和CYP2CP基因检测指导可以缩短INR达标(INR 2~3)所需时间,对华法林平均日剂量的确定有一定作用,对指导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初始抗凝阶段,个体化应用华法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根据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亚单位1基因(VKORC1)和细胞色素P450酶2C9基因(cytochrome P-450 2C9,CYP2C9)评估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剂量的准确性。方法收集临床口服华法林患者37例,应用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VKORC1及CYP2C9基因的第3,7外显子,设定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在2.0~3.0,根据药理学公式(www.warfarindosing.org)包括VKORC1和CYP2C9基因型、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目标INR值、胺碘酮使用情况、吸烟史及华法林应用指征等因素计算华法林剂量,并比较其与临床治疗剂量间的差异。结果 37例VKORC1基因型检测89.2%为敏感型(AA型),10.8%为杂合子AG型,未发现不敏感型(GG型)。CYP2C9基因中的CYP2C9*2基因型100%为野生型(CC型);CYP2C9*3基因型91.9%为野生型(AA型),8.1%为杂合子(AC型),未发现型(CC型)。有VKORC1 AA和CYP2C9*3 AC型患者的华法林剂量明显低于其他基因型,并且根据遗传药理学公式计算的华法林剂量与临床治疗剂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6)。结论应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VKORC1及CYP2C9基因多态性为根据药理学公式准确预测华法林的治疗剂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酶2C9基因(CYP2C9)与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基因( VKORC1)多态性对中国汉族人华法林初始抗凝治疗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入选2000-2008年广东省人民医院瓣膜置换术后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汉族患者798例,通过文献检索,选取与华法林药动学和药效学可能相关的CYP2C...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除细胞色素P450 2C9(CYP2C9)*2和CYP2C9*3以外的少见CYP2C9等位基因对中国汉族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稳态剂量的影响,并构建新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681例,随机以2:1的比例分为建模组(n=454)和验证组(n=227)。采用PCR直接测序分析CYP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1 (VKORC1)基因型,通过单因素相关分析筛选与华法林稳态剂量相关的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华法林稳态剂量预测模型。结果:发现了三种少见CYP2C9等位基因(CYP2C9*13、*16、*60),均为杂合子。综合这三种少见基因型,建立变量CYP2C9(13/16/60),其华法林稳态剂量显著低于CYP2C9*1/*1(P0.001)及CYP2C9*1/*3(P0.05)。构建中国汉族人群特异的包含有其他少见CYP2C9基因突变变量的华法林稳态剂量预测方程,华法林日剂量=exp[0.524+0.344×体表面积-0.082×胺碘酮-0.393×CYP2C9*3-0.740×CYP2C9(13/16/60)+0.276×VKORC1-1639GA+0.593×VKORC1-1639GG] R~2=44.3%。其中CYP2C9(13/16/60)占总基因型频率的0.7%,但可以解释6.3%的华法林剂量个体差异。将研究模型应用于验证组,相关系数达0.567。结论:CYP2C9*13、*16、*60等位基因与更低的华法林稳态剂量相关,新构建的纳入有上述少见CYP2C9等位基因变量的预测方程可以更好地预测中国汉族人群华法林稳态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影响华法林代谢及作用的多个相关基因进行测定,探讨其对中国人群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稳定剂量的影响程度.方法 共纳入170名拟采取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对其与华法林代谢及作用相关的3个基因CYP2C9(rs1057910)、VKORC1(rs9923231)、CYP4F2 (rs210862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SNP)进行检测,随后给予华法林治疗,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2.5,观察90天,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因素、INR值及华法林稳定剂量,分别判断临床及基因因素对华法林稳定剂量水平的影响作用.结果 CYP2C9、VKORC1、CYP4F2的5个SNP位点的SNP对华法林稳定剂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年龄、体表面积、抗凝第4天INR值以及CYP2C9、VKORC1、CYP4F2 的SNP是华法林抗凝稳定剂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SNP可以独立解释18.6%的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差异.结论 在目标强度为INR1.8-2.5的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中,CYP2C9(rs1057910)、VKORC1(rs9923231)、CYP4F2 (rs2108622)多态性对稳定剂量存在显著影响,可在临床工作中对上述3个SNP位点进行检测,对抗凝初期华法林的剂量进行预先调整.  相似文献   

11.
华法林是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但它的治疗窗相当窄,达到抗凝治疗的剂量在不同种族和个体间差异较大,甚至可相差20倍。许多临床和环境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体重、合并疾病和合并用药以及基因突变等影响华法林需要剂量。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 2C9(CYP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酶复合物亚单位1(VKORC1)基因多态性很大程度上与华法林剂量个体间差异相关,是对华法林起作用的抗凝药物重要决定因子。本文阐述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及其对华法林剂量个体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对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起效剂量和起效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2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根据抗凝治疗的结果进行分组。将患者华法林药物敏感性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到目标值1.8~3.0时,华法林给药累计剂量<12.5mg为低起效剂量,≥12.5mg为高起效剂量,INR达到目标值1.8~3.0时达标时间<10天为短起效时间,≥10天为长起效时间,分析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起效剂量和起效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1)低起效剂量组患者年龄、血清肌酐(SCr)、游离甲状腺素(FT4)、服用β阻滞剂者显著高于高起效剂量组(P<0.05或0.01),体重指数(BMI)、白细胞(WBC)计数低于高起效剂量组(P<0.05),两组间CYP2C9 rs1057910基因构成存在显著差别(P<0.05)。(2)短起效时间组患者年龄、SCr、FT4、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脑钠肽(BNP)显著高于长起效时间组(P<0.05或0.01),BMI、WBC、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长起效时间组(P<0.05或0.01),两组间VKORC1 rs9923231和rs10871454基因构成存在显著差别(P<0.05或0.01)。(3)CYP2C9 rs1057910 CA基因型华法林起效剂量显著低于AA基因型(P<0.01),VKORC1 rs9923231和rs10871454 CT基因型华法林起效时间显著短于TT基因型(P<0.05或0.01)。(4)根据CYP2C9和VKORC1不同基因型对华法林起效剂量和起效时间的不同影响,将华法林药物敏感性分为高度敏感、低度敏感和常规敏感预测模型。结论 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结合患者临床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以基因类型指导调节华法林剂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运用VKORC1与CYP2C9基因多态性华法林抗凝剂量模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以探求华法林个体化临床应用,缩短达标时间,提高该药使用率与依从性。方法:选择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为模型组与经验组,两组各60例,记录基线资料,并提取空腹静脉血检测VKORC1-1639与CYP2C9基因多态性。模型组患者日剂量根据既定公式计算所得给予华法林片,经验组根据医师临床用药经验及体重给予起始剂量。随访6个月,记录达稳定剂量时间,INR达标时间,计算INR在治疗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R)。结果:两组需要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基线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模型组预测剂量与实际剂量较为接近,有63%的患者未调整剂量,该比例明显高于经验组,达稳态维持剂量时间亦短于经验组,同时模型组INR达标时间较短。此外模型组TTR>60%患者为39例(53.4%),而经验组为28例(37.3%)。结论:利用针对中国人群的基于VKORC1与CYP2C9基因多态性华法林抗凝剂量模型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进行华法林起始及稳定剂量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可达60%以上。该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罹患持续性房颤的海南黎族与汉族患者细胞色素P450酶(CYP)2C9*3基因多态性分布,评估CYP2C9*3基因多态性对患者稳定服用华法林剂量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罹患持续性房颤的海南黎族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同期持续性房颤的汉族患者100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华法林浓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达标时间、华法林平均日剂量及总剂量;提取两组基因组DNA,采用扩增阻滞突变体系-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ARMS-PCR)对CYP2C9*3基因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研究组患者A/A与A/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A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C基因型及C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同基因型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及血清华法林浓度存在差异,均为A/A型最大(P<0.05),而A/C型与C/C型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A/A基因型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及血清华法林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A/C与C/C基因型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及血清华法林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A基因型黎族持续性房颤患者的INR达标时间、华法林平均日剂量及总剂量最高,C/C基因型最低,A/C基因型介于中间(P<0.05)。结论CYP2C9基因多态性与持续性房颤的海南黎族患者稳定服用华法林剂量密切相关,C/C型CYP2C9基因持续性房颤的海南黎族患者INR达标时间/华法林平均日剂量及总剂量更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亚型(CYP2C9)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抗凝治疗维持剂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服用华法林的汉族患者200例,男性和女性各100例。患者均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通过CAPS技术及常规DNA测序方法对CYP2C9基因的3个候选位点(CYP2C9*2、CYP2C9*3、CYP2C9*c65)进行测定。并分析携带不同基因患者华法林应用剂量差异。结果 200例患者中,并未检测到CYP2C9*2位点发生突变,仅检测到1种等位基因C,基因型全部为C/C野生型。检测到CYP2C9*3A和C位点,其中A/A野生型为171例,占85.5%;A/C杂合子突变型为18例,占9.0%;C/C纯合子突变型为11例,占5.5%。等位基因A频率为94.3%,等位基因C频率为5.7%。CYP2C9*3基因突变与服用华法林剂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A/C型患者服药剂量较A/A型患者降低了18.5%,C/C型患者服药剂量较A/A型降低了76.0%。CYP2C9*c65位点检测出G和C位点2种等位基因,G/G野生型182例,占91.0%;G/C杂合子突变型为18例,占9.0%;这2种基因突变患者的华法林维持剂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 CYP2C9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抗凝治疗维持剂量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有4个经FDA批准/或已通过FDA的华法林敏感性基因型试验的平台供选择:①Anfinity Warfarin Assay;②eSensor Warfarin Sensitivety Test;③eQ-PCR LC Warfarin Genotyping Kit;④Varigene Warfarin Metabolism Nucleic Acid Test。它们均检查CYP2C9*2及*3,除Venigene外,均检查vkorcl-1639G>A。检查与-1639G>A高连锁不平衡的-1173C>T,一般这些商业检查需400~800美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结合细胞色素P450(CYP)2C9、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VKORC1)多态性与多项非遗传性变量建立预测中国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华法林稳态剂量的新算法。方法 2011年1~11月于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选取服用华法林抗凝达标的汉族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131例,直接测序分析两个SNP位点(即:rs1057910和rs9934438),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同时详细记录患者华法林稳态剂量以及各项临床及人口统计学信息。单因素相关分析剥离出与稳态剂量密切相关的变量后对相关变量行分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针对我国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稳态剂量预测算法并与现存的其他算法进行拟合度比较。结果 131例达到抗凝目标(INR 2.0~3.0)的患者,单因素相关分析提示除了CYP2C9和VKORC1多态性外,年龄和体表面积(身高及体质量)也与华法林稳态剂量呈显著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R2=0.436)显示:上述变量在影响华法林稳态剂量个体差异性的权重分别为:20.8%、11.5%、4.5%和6.8%。结论对于中国汉族心房颤动患者,年龄、体表面积以及CYP2C9和VKORC1基因型等多种因素与华法林稳态剂量密切相关;有近1/2权重的华法林稳态剂量个体差异性可以应用我们建立的预测算法来解释,其拟合度与国内外多种算法相当。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长期抗凝治疗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华法林是需要长期抗凝治疗患者的最常用药物,据统计,全球有数百万患者在使用华法林,使卒中的相对危险度降低64%,全因死亡率降低26%。但是,由于华法林治疗窗窄、剂量变异性大、需要实验室频繁监测等原因使其应用率降低,华法林相关的药物基因多态性是引起剂量差异的其中因素之一,如何通过检测华法林的基因多态性来评估个体差异选择和调整合适的剂量,本文就药物华法林主要相关基因CYP2C9(cytochrome P4502C9)和VKORC1(vitamin K epoxide reductase complex 1)的检测指导临床对其合理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抗凝药物是预防房颤病人血栓形成和栓塞最重要的手段,传统的抗凝药华法林受VKORC1、CYP2C9等基因型影响较大,导致不同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很大,不利于个体化治疗。现就达比加群酯、华法林的基因多态性个体化应用及注意事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华法林作为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广泛应用于慢性心房颤动、静脉血栓、肺栓塞,及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的抗凝治疗中。然而,由于华法林有效治疗剂量的范围狭窄和在个体间差异显著,加之剂量过高会导致严重出血的危险,华法林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极大地限制。如何安全有效地应用华法林,使之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对华法林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发现,决定华法林代谢和作用的两个主要候选基因CYP2C9和VKORC1的遗传变异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华法林有效抗凝治疗剂量的个体间差异。本文总结了CYP2C9和VKORC1的基因变异型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还对近年来通过结合基因和临床因素建立的华法林剂量计算模型对预测有效华法林剂量和副作用的意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