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平衡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随机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平衡罐,对照组口服消炎痛、多虑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6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平衡罐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刺络放血疗法结合平衡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采用单盲设计,将2019年8月—2021年7月到资阳市中医医院就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试验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给予住院药物及物理治疗;试验组应用刺络放血疗法结合平衡罐进行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干预.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期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于不同分期采用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刺络放血配合火针点刺等),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50%结痂时间和100%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第3、7、11、14、21天的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3.3%,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的26.7%,2组患者的显愈率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期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在急性期迅速止痛、促进疱疹结痂、减少后遗神经痛、提高显愈率方面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4.
李化冰 《基层医学论坛》2012,(34):4593-4594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确诊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内服治疗方案,早晚各1次;对照组采用口服临床上常用的吲哚美辛治疗方案,每日3次。结果对照组26例患者治愈6例,显效3例,好转6例,无效11例;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5例,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将58例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疼痛症状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疗效好,且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穴位放血疗法联合卡马西平、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甲钴胺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针、穴位放血疗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VAS评分、血清P物质水平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血清P物质含量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VAS评分及血清P物质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及甲钴胺口服的同时,联合电针、穴位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胡艳阁  王丽  田分 《中医学报》2020,35(8):1784-1788
目的:研究桃红四物汤加减方联合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4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脉冲射频治疗,观察组采用脉冲射频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P物质(substance P,SP)和神经激肽-1(neurokinin-1,NK-1)水平,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22%(70/72),对照组有效率为86.11%(6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NPY、SP和NK-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β-E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其中观察组血清NPY、SP和NK-1水平低于对照组,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VAS评分、PSQI评分、DLQI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PSQI评分、DLQI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方联合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患者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可能是通过降低各类疼痛介质的表达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针灸结合梅花针叩刺、拔罐与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给予针灸结合梅花针扣刺、拔罐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卡马西平、甲钴胺片、维生素B1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VAS评分组间与组内之间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74%高于对照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梅花针叩刺、拔罐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症状的改善及总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桃红四物汤配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补血活血、通络止痛类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白芍、元胡、炙甘草等)配合毫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5例。结朵3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总有效率94.3%以上。结论桃红四物汤及围刺法具有补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1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阿昔洛韦片、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β-内啡肽水平、前列腺素E2水平,以及临床疗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β-内啡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前列腺素E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1.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带状疱疹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β-内啡肽水平,降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前列腺素E2水平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络病理论探寻有效的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将明确诊断的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刺络放血配合麝艾灸、口服中药汤剂八珍汤与逍遥散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普瑞巴林胶囊和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疼痛值(WAS)、麻木、情绪等变化,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19.4%,总有效率90.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和54.8%(P0.01)。结论络病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治络法"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使微络得通,疼痛缓解,快速修复神经病理性伤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刺络拔罐联合氦氖激光早期干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观察。方法:将具有典型症状的带状疱疹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伐昔洛韦胶囊、维生素B1、甲钴胺。治疗组除服用上述药外于病变处照氦氖激光并联合刺络拔罐。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及治疗结束后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后遗神经痛现象。结果:治疗结束时,对照组有效率为95.7%,治疗组有效率为97.1%。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者后遗神经痛率分别为21.4%、8.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刺络拔罐联合氦氖激光早期干预可明显减轻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入选的83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就诊号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桃红四物汤加味100 mL分3次口服,对照组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300 mg/d、两组均采用高能窄谱红光照射患处20 min,2次/d,两组均予口服维生素B110 mg,维生素B120.025 mg,3次/d,采用视觉模拟尺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测评治疗前、治疗6周结束后及第12周随访时的VAS评分,从而评估两种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6周结束后,治疗组VAS评分为(4.14±2.03)分,对照组VAS评分为(5.59±1.5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P0.01)。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高能窄谱红光照射可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使用拔罐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配合拔罐刺络放血,马齿苋水煎剂湿敷,对照组采用中药口服,马齿苋水煎剂湿敷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红斑消退时间、水疱干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红斑消退时间、水疱干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拔罐刺络放血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取得良好的疗效,具有简单易行、见效快、无副作用,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用三氧疗法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1月于北京市丰台区铁营医院接受医用三氧疗法治疗的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整群随机化分组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痛阈值、痛情绪评分以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痛阈值和痛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VAS评分、痛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痛阈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医用三氧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痛阈值,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和痛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与常规西药治疗本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我院皮肤科门诊和病房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针刺放血组和药物组。针刺放血组在以疱疹局部阿是穴为中心,取一次性针灸针针尖对准病灶,针体沿浅筋膜浅刺皮部,以局部围刺为主,一周5次,于疼痛区皮肤针扣刺放血并拔罐,一周2次;药物组采用汉防己甲素片口服40mg,每日3次。四周后观察评定疗效。[结果]针刺放血组治愈8例,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0例,显愈率75%;药物组治愈2例,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显愈率30%,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所降低,但针刺放血组降低明显。针刺放血组VAS和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8.12±1.05)、(21.07±1.2)降低至治疗后的(1.80±0.74)、(3.42±1.05),药物组VAS和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7.92±1.35)、(20.46±1.21)降低至治疗后的(4.02±1.12)、(6.25±1.4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放血疗法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并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结果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对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能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利多卡因乳膏与普瑞巴林联合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2例)与研究组(n=104例)。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利多卡因乳膏,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炎症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头晕、腹泻、皮肤反应、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乳膏与普瑞巴林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痛觉,减轻炎症水平,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西医学对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消炎止痛和防止继发感染。传统中医治疗本病历史悠久、方法简便、疗效确切,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情志内伤,肝经气郁生火以致肝胆火盛;或因脾湿郁久,湿热内蕴,外感毒邪而发病。可服用龙胆泻肝汤加外用中药外涂等治疗。而本组研究则探讨针灸围刺、刺络拨罐等综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之间从疱疹结痂、疼痛好转时间、后遗神经痛等方面的差异性对比。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身意愿进行分组研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行西医治疗,联合组行针灸围刺、刺络拨罐等综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和其他临床指标评分。结果综合组治疗时间、后遗神经痛方面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带状疱疹患者行针灸围刺、刺络拨罐等综合治疗能够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两组治疗前后:在疱疹评价指标、疼痛评价指标与综合评分上均有显著差异,且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更好,数据结果差异明显(P0.05),提示治疗组对于改善疱疹皮损、疼痛及综合评分方面疗效较对照组好。3.30天随访:治疗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数据结果差异明显(P0.05),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更有效地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结论(1)针药结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气滞血瘀证)在改善疱疹、疼痛及综合评分方面疗效均优于单纯中药疗法。(2)针药结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气滞血瘀证)对于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疗效比单纯中药疗法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疱疹区局部放血及相应夹脊穴封闭治疗带状疱疹急性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本科收治的78例带状疱疹急性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静脉注射药物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局部皮损区放血及相应夹脊穴封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状况。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疱疹止痛、愈合、结痂、脱痂时间(d)及遗留后遗神经痛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为97.44%,明显要比对照组的76.92%高,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疱疹区局部放血及相应夹脊穴封闭治疗带状疱疹急性神经痛有显著疗效,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更具优势,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